十二因缘
潘宗光教授
(2010年7月23日上午于文殊阁)
主持人明杰法师:各位营员下午好!今天我们非常高兴潘宗光教授再次光临柏林禅寺生活禅夏令营。潘教授是著名的化学家,获伦敦大学科学博士学位。潘教授也是一位教育家,他曾经担任过香港大学理学院的院长和长达十八年的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对于香港理工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他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曾经担任过香港立法院议员,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的委员。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潘教授学佛多年,并于2000年在柏林禅寺净慧老和尚座下正式皈依三宝。他今天跟我们分享的题目是《十二因缘》。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潘宗光教授。
尊敬的净慧师父、明海大和尚、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回到柏林禅寺这个家,这是我的家。我是在2000年6月份在柏林禅寺,在净慧老和尚座下皈依三宝的。国内外有很多高僧,在我个人来看,净慧老和尚是当世学问和修养最高的几个高僧之一,所以我皈依他。我是五十岁以后才有机会接触佛法,你们现在刚刚二十出头吧,与佛有缘,特别是到了柏林禅寺更有缘。你们的福报肯定比我更大,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2006年有缘回到柏林禅寺参加夏令营,当时与同学们分享我对佛教和佛法的认识。演讲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缘起”,第二部分讲“四圣谛”,第三部分讲我对《心经》的体会,第四部分讲“佛教与科学”。特别是第四部分,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认为佛教是迷信的、消极的、不科学的。我的理解是佛教与科学是有很密切的关系。我经常写文章,将佛教与科学联系在一起。当时我总结是这样:佛教不是消极,不是迷信,而是十分积极,与科学非常吻合的。
佛教教导我们修养我们的心,安我们的心。通过修心,我们本自具足的佛性可以逐渐地显现出来,智慧和慈悲心也逐渐增长。《心经》主要是讲菩萨的境界:“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就是我们目前修行所追求的境界。那么要怎么样做呢?我想最简单的方法是,我每个晚上睡觉前都会问问自己,我今天做的事是不是问心无愧,如果问心有愧的话,这件事就不要再做了,问心无愧的话,肯定这件事是没有太大问题。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做,整个社会都会和谐起来,人间净土就在我们面前。其实人在社会上,我们追求事业的成就,社会地位,家庭幸福及美好的未来和享受,是应该的,也是无可厚非的。特别是年轻人,更应该为前途努力打好基础,但是在追求名利的同时,佛教亦教导我们要修心,追求心灵的安乐自在,两方面同步发展。
你看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实力必须建立在坚实的道德文化的基础上。现在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今天中国经济起飞,军事力量亦逐渐强大。但是我觉得要建立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软实力也非常重要。“硬实力及软实力”,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名词。“硬实力”在国家层面,就代表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国际关系等等来保护自己及面对挑战;在个人层面,就是我们的学识、技术、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等等,也是我们的竞争力。至于“软实力”在国家层面就是国民素质,文化传统,国际影响力和形象等等。在个人层面就是道德、诚信、慈悲心,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等等。在现实社会,很多人比较重视追求硬实力,加强自己的竞争能力而不重视软实力。假如有一个人,他的硬实力——例如一个很有成就的大学教授,他的学问成就非常高,就要小心了,因为他很容易变成自大,目空一切,很执著,走极端。有些人有名有利,社会地位非常高,他面对的诱惑就更多,更容易迷失方向。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要知道自己追求什么东西,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整个社会、整个宇宙万事万物的基本规律是讲究平衡的。好像我们中国的《易经》就强调,阴阳协调的重要性,所以健康的生活必须是平衡的生活。硬实力和软实力好像我们的两条腿一样,必须维持健康的平衡来支撑我们的身体,不可偏废。道德教育是软实力,是教育最重要的内涵,是建立硬实力的基础。老子的《道德经》有八十一章,第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庄子也说:“外化而内不化。”老子的“为学日益”可以理解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上,一方面配合社会发展,不断地学习,努力工作,增加自己的竞争能力,加强自己硬的实力。我们的学问每天增益。这也是庄子的外化,在外我们要经常跟社会配合起来,要化,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但另一方面我们内心的修养,要坚持做人的品德、原则,正确的价值观和慈悲心,要加强整体的软实力,内心不受外境影响,这就是庄子的“内不化”。怎么提升软实力呢?老子教导我们“为道日损”。为道就是修心,我们有太多陋习、妄想、贪、嗔、痴等等,这些负面的执著将我们原本所拥有的智慧,善良的本性及慈悲心压下去。修行就是将不好的习惯每天损之又损之。这样本身存在的正能量就会显现出来,这就是修道的方法。
什么是快乐?快乐其实只是一个心境,心的境界的快乐。我们经常追求及拥有越来越多,但是我们有没有考虑放下多少。快乐在于我们用怎样的态度去看待人生。快乐不在于我们拥有,而在于我们能放下。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台湾有个脑性麻痹患者,这位女士全身不能正常的活动,从小到大不能讲话,她能写不能讲。但是她非常努力,在美国拿到了博士学位,她经常与人分享个人经验,鼓励人怎么做人。有一次,她应邀到一个场合演讲(她的演讲是用笔写出来的)。讲完以后,一个学生问她:“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有没有埋怨过你的父母让你生成这个样子?”她回头看看大家然后这样写:我看我好可爱!我的腿很长很美!爸爸妈妈对我很好,我会做很多事情,我还有一只非常可爱的猫!还有很多。最后她写了两句话:“我只看到我所有的,看不到我没有的。”这就是快乐。
最理想的情况是拥有庄子所说的“外化而内不化”的定力,外化的硬实力及内心的道德坚持。所以我们在追求名利时,应知分寸,应当采取正当手段,奉公守法,注重道德,有自知之明,不要随波逐流。很多时候看到报纸上的报道说某富豪的赚钱手法不合法,结果他的名和利完全没有了,还要负上严重的代价,这种案例非常多。我们看到很多表面风光的人,他私底下可能并不安乐,因为他争取名利的道路可能不正确,虽然暂时没有被发现出来,但肯定每天晚上他不会安心。他担心什么时候会被揭发出来,所以我们追求名利的手段肯定要奉公守法,注重道德。这样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用担心而心安乐自在。
我们中国文化的儒、佛、道三家都非常重视培养个人的“软实力”。方法很多,佛家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同时更鼓励打坐,安我们的心。只要我们的心能安住下来,心不跟着外境转的话,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无论在行、住、坐、卧当中,都能保持这个“静”的境界。只要我们的心能清净下来,没有那么多的妄想,我们的智慧自然就会提升。我们做事才能比较专一,全神贯注,能客观地看事物,不会太主观。这样我们做事较容易成功,效果会更好。我们国家领导温家宝总理,他在十一届人大会议上,特别强调现在国家需要加强软实力,他说:“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假如我们国家的每个人都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更宽广的“包容”,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广的“博爱”,这样我们的国家就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他说得非常好,他强调每个人要有诚信、包容、道德、博爱。很可惜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假的东西,我们真的需要加强诚信、包容、道德和博爱,一起建立一个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
我讲这么多,主要是希望大家明白,每个人应该拥有好的、硬的实力,增加自己将来在社会的竞争能力,同时还要有好的软实力,来平衡内心的世界,有更好的道德规范,做事情要不偏不倚。现今社会,名利至上,激发人性的贪、瞋、痴。每个人都忙碌度日,虽有硬实力,但无能力提升自己的软实力,经常受烦恼的困扰。怎么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呢?我相信佛教能帮助大家提升软实力,让我们走上人生的正途,帮助我们达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目的地。我想我们每个人的理想都是这样:我们希望有名有利,但同时希望身心能安乐自在,身体健康长寿及家庭幸福。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代表慈悲,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地藏菩萨代表大愿,普贤菩萨代表大行。我们每个人肯定有自己的理想目的地。怎么达到我们的理想目的地呢?我们要学习四大菩萨,第一肯定要发大愿,我们想达到什么目的地,要学地藏菩萨发个大愿。仅仅发了大愿是不行的,要付诸行动,要学普贤菩萨的大行,在行动中,我们用什么手段来支持我们的行动呢?就是学文殊菩萨的智慧及观音菩萨的慈悲来支持我们的行动,达到我们的目的地。所以我们用四大菩萨的精神作为我们做人的指导。佛家的智慧,是超越世间的学问和聪明才智的。世间的学问与聪明可能带来短暂可量度的好处,但也可能会带来灾难。我们看前年影响全世界的金融风暴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是一些非常聪明、有学问的金融专家,他们是名校如哈佛、斯坦福的毕业生,他们都非常聪明。他们想出很多金融工具出来,目标是让有钱人赚更多的钱,而不照顾对普通大众的负面影响。结果怎么样,全世界都受到了它的负面影响。但是他们自己呢?继续拿很丰厚的奖金。佛教教导我们单有聪明、学问,还不够,更重要是有慈悲心,有高层次的智慧,才是做人的正当态度。怎么来提升我们的智慧及慈悲心呢?佛教提供给我们最好的途径,佛菩萨的智慧及慈悲是带来长远也…
《十二因缘(潘宗光教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