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此,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从原则上讲,我们应该积极地采取各种方法把佛法弘扬出去,但是也不要贱卖佛法,不能够把佛像、佛言祖语印到商品袋上去做广告宣传,那大可不必。这里有个度的问题,从哲学上来讲,在这个度的范围内,可以是真理,过了这个度就成了谬误了。我们做人也是这样,弘扬佛法也是这样,也有一个度的问题。“适论时信仰,是为最吉祥”。尤其是在今天中国的环境下,希望大家能够全面的观照,而不要偏废于任何一边。
问:释迦牟尼佛出现以前,地球上有没有佛法存在
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在逻辑的范围内把这个概念讲清楚。从广义上讲,口说心行的三藏十二部叫佛法。但从本质上讲,佛法是什么呢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只是一个觉悟真理者,我们今天学佛也是按照佛所觉悟的途径去发现和觉悟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佛法你认识也好,你不认识也好,它依然存在,本来如是。佛法并不因为某种东西的坏灭而坏灭,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没有颜色,没有长短,没有方圆,我们要悟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境界。有形象的佛法,比如文字、经书,我们应该恭敬礼拜,但它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但是离开有为以后是不是有一个无为可以把握的到呢
有为法和无为法也是相对的,当你能够通达了有为和无为后面的那个东西的时候,我认为你就明白我说这段话的含义了。
问:财布施是把“有”布施给众生,布施作为六度之一是菩萨修行的一个方面,那么请问菩萨行布施的背后有没有自私的成分
答:这是个常识性的问题。我在讲正题之前,先谈了几个题外的别谈,目的就是让大家如理如量地去思维佛法。布施从三归五戒的范围内来讲,求的是人天的福报,这个福报是有形有相的,这是一个阶梯。受了菩萨戒或者学菩萨法的时候,布施就要求做到三轮体空,不住相布施。三轮体空就是指能施的人、布施的物和布施的对象都空掉。这样布施功德是无边无涯的,把它叫做布施就已经是假名安立了。为了让菩萨的心性当中一法不染,那么布施的相也不可得,不住相布施,因此要讲三轮体空。既然是空,为什么还行布施呢
众生在没有达到佛菩萨的境界以前,把身边的资生事业看得十二万分重要。现在南方受水灾了,如果佛教界去跟他们讲道理就没有意义,如果你去给他们送棉被、送衣服的话,他们对佛教就会有很好的印象,也就是说得到了佛法的温暖。这是佛面对娑婆世界的众生设下的一个机教,可谓用心良苦。如果说不能够体证彻头彻尾的佛法,那么依文解义就可能与三世诸佛无缘呀!
问:法师刚才讲“无念”,但我们诵经、念佛、发愿、忏悔本身就是有念的,这如何解释
答:这是一个有为和无为的问题。我可以大胆地告诉你,今天的念经也好,发愿也好,忏悔也好,都是为了让你通过有为达到无为,都是为了让你通过有念而达到无念。你现在无念的境界还达不到,因此才用了种种的方便,让你慢慢地趋向于无念。无念是从境界上讲的,不要以为你现在就可以不分善恶了,不分长短了,不分男女了,如果这样做的话,事与理就相违背了。你还没有达到不分别的境界。现在大家在学佛的初级阶段,这是个次第,依然要用抉择智慧去分别善恶,分别邪正,分别哪些是善法,哪些是恶法,哪些是法,哪些是非法,要通过分别达到无分别,通过有为达到无为,这个次序不要搞颠倒了。
问:佛教提倡众生平等,那么猪也有佛性,应该和人是平等的。所以稽康让他家的猪和家人一起喝酒,我认为体现的也是一种平等。
答:你千万不要把这个平等运用到你的生活当中,如果真要运用到你的生活当中,我想就要闹出笑话来了。平等是从性上讲的,佛性是平等的。但是后半句话是迷就是众生,悟就是佛”。关键是你没有悟,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因此千万不要把事和理搞混淆了。
问:请顺便介绍一下“清海无上师”。
答:我可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清海无上师”是邪师,而非正师,她不是一个真正弘扬佛法的人。佛法到了末法时期,要用抉择智慧去分别善恶是非常难的。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个外道对佛陀说:“如果我穿你的衣,吃你的饭,但是我又出你身上的血,你又如何呢
”佛陀纷然泪下。这就是所谓“狮子身中虫,还食狮子肉。”往往很多事情不是别人要消灭你,要消灭你的就在自身。“清海无上师”是越南人,在佛门里受了三皈五戒,乃至受了具足戒,披上袈裟,后来她又不披袈裟了,烫着卷发,抹着口红。她通过眼睛看眼睛就能够给你印心,号称“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并且自命为“清海无上师”。我们知道只有佛是圆满、觉悟的,是无上的,所以“清海无上师”就是要迷惑人心,是魔而不是佛。如果有人自称开悟了,觉悟了,自己是罗汉,是佛,我可以告诉大家,他保证是魔。因为佛不会说自己是佛,罗汉不会说自己是罗汉,罗汉说自己是罗汉的话,他的心念上就有染污性了,就好比如果有人说自己有学问,那恰恰说明你没有学问,有学问的人不会说自己有学问,这是很简单的道理。《金刚经》上讲:“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讲到这里,我想起一位我亲近的名师本智老人。虽然他已经圆寂了,但是他的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感召着我。1989年云居山传戒,我因为公务前去那里,很多人就介绍我去亲近本智老人,去接他的法。我给老人礼拜以后,他很平常地告诉我说:“从古佛到今佛,唯以心传心,请问你要接的是什么法
”我当时是瞠目结舌,回答不上来。没有法可传,没有心可以传给你。当然,有人听了以后会非常害怕,怕什么呢
既然我学佛我应该是有所得的,你为什么叫我无所得呢
《心经》上讲“以无所得故”,菩提萨830才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没有什么心法可以传给你。但是现在“清海无上师”通过看看你就给你印心,传法给你,你应该用佛法的智慧摧破这些邪魔外道。今天学佛有种种的逆缘,有种种的理论和学说在惶惑大家,我认为这恰恰是大家良好的时节因缘,善知识是善知识,恶知识也是善知识,就是看你以什么心去对待了。
问:俗话说:“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请法师谈谈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我想这句话的后面,如果不依文解义的话,这句话恰恰反映出人们对良好事物的向往,正因为大家渴望好人多,才发出这种感慨。关于寿命问题,人们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似乎好人就该长寿,恶人就该短命,这里我们要看到佛教讲的是三世因果。打个比方,我们的善和恶好像两个罐子,一个装红豆,一个装黑豆。做一件恶事,红豆罐子里就少一颗,黑豆罐子里则增加一颗;做一件善事,红豆罐子里就多一颗,而黑豆罐子里就少一颗。这样到最后看哪个罐子先装满。如果黑的罐子先满了,那就叫恶贯满盈了。所以在三世流转当中,的当你红豆罐子装得还不满的时候,也可能你是善人,可是你不长寿,这并不奇怪。
问:我想知道佛教和气功是什么关系
答:这个问题问得非常现实,也很有价值。气功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学科。这是从肯定的方面来说。为什么说它古老呢
早在葛洪写的《抱朴子》这本书中就有对气功的解释。说它新兴呢,是因为自文革以来十多年来,气功几乎成了一种群体运动。通过练气功,使一些人从尘劳中的争争吵吵、纷纷攘攘里静下来,我认为有其进步之处。但是,就佛法来说,它是不了义的,是有局限性的。更何况现在的气功界,有的是在道教里抓把盐,从佛教里倒点胡椒面,然后再到儒家里要点什么调料,捏乎捏乎就说是创了个什么功法,这叫什么功法
!确实是沽名钓誉,名闻利养,害人害己,要走上邪路的!在座的今天既然已经认识了佛法,那么劝大家就不要大路不走走小路了。
《达摩禅法及其修证(妙华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