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学佛法的正常途径▪P4

  ..续本文上一页们的思想比较单纯,思想上引起的烦恼自然比较少。而今天的人生活在一种复杂的环境中,思想复杂,由思想引起的烦恼自然要多。所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改善并不足以真正解决人的烦恼,通过改善物质环境来得到人生的幸福、解脱人生的痛苦是一种不究竟的做法。其他宗教主要是寻求一种外在力量的拯救,像基督教、伊斯兰教,企求神、上帝帮助找们解决痛苦,帮助我们上升到他的天堂去,远离人世间的痛苦。这个在佛教看来也是不究竟的。佛教认为人痛苦的根源在哪里

  人快乐的根源在哪里

  不是在物质的世界,而是在人的心。我们一般人认为活得痛苦,是因为环境对我不公,条件太差,所以我们总是想办法去改善环境,责备环境,不懂得反求诸己,不懂得去改善我们的心态。佛法认为我们要想解决痛苦就要寻找痛苦的根源,首先要面对现实,不要逃避现实。一般人认为学佛的人是逃避现实,我觉得不学佛的人才是逃避现实。现实是什么呀

  一方面就是面对生命的自我,我们有几个人有过面对生命自我的经历?我们有几个人知道自己的念头、心念?“我思故我在”,我们有几个人回光反照,观照自己的念头,意识到自己想些什么

  我们只知道我想什么、我要什么、我喜欢什么、我讨厌什么,但是我们很少去观照自己的心态,我们甚至不敢面对自己,面对的一套都是虚假的东西,什么信用卡、身份证,什么房子、地位、衣服、人际关系,由众多的条件构成了生命的自我。其实我们没有自己,这些东西都是假的,我们把我们的幸福建立在这些虚幻的假象上,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随时都在产生痛苦。而只有学佛的人才懂得怎样面对自我,怎样活在当下。我们这次来这里参加生活禅夏令营,外边有许多小牌子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心地去看,上面写的一些文字就是禅的修行,告诉我们怎么样举足、下足,怎么样活在当下。

  另外就是面对现实,一个是面对自我,一个是面对客观的世界。客观的世界是什么

  没有学佛的人一般是不知道的。我们一般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情绪里边,所以佛经里讲我们众生看到的世界是颠倒的世界,不是真正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活在自我中,这个自我就是由自己的妄想构成的、由自己的意境构成的,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我们大家不要以为我们生活在一起,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所以对现实并不能够正确认识。佛法告诉我们,你要解脱痛苦首先要认识痛苦的根原,然后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宇宙人生的真实,通过一种正当的途径才能解脱烦恼,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佛法是一种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佛法的一些哲学都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不是满足我们对世界的一种好奇。佛经里边有一个很典型的比喻,一个人被毒箭射中,医生先去考察箭是哪个人射的,是男的还是女的,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箭是用竹子做的还是用木头做的,毒药由哪几种药物合成的,又是谁涂上去的……,考察完再去治病。结果等考察完你早就呜呼哀哉了。佛法是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而且是最究竟、最彻底的方法,所以佛法是人生的究竟皈依处。我每次听到《三宝歌》就很感动,感觉很深,觉得就是这么回事。

  二、修学佛法的正常途径

  认真学佛的人都会关心这个问题,学习佛法应该怎么修、怎么学

  佛教的法门非常多,有的人修禅,有的人念佛,但是念佛要念好不容易,修禅要修好也不容易。那怎么办呢

  其实佛法的修学法门虽然很多,但还是有它一贯的、核心的、正常的方式,一切修学法门都不能离开的一条根本大道。如果离开这条根本大道,不管你是念佛还是参禅都是不相应的。这条根本大道是什么呢

  就是“八正道”。

  佛陀在《阿含经》里说,他在修行过程中一直在探求寻找,终于发现了一条普遍的、过去诸佛成佛时都走过的道路。释迦牟尼成佛也是沿着这条路走,未来所有的众生如果想修行成佛也要沿着这样一条道路走,所以叫“八正道”。“正道”是相对邪道来说的,是正确的道路。“八正道”在佛教里边又被称为“究竟解脱的不二中道”,就是说我们修行要达到解脱的目标,唯一的只有这一条路线。八万四千法门可以有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不能离开这条道路,所以它又叫“中道”。

  什么叫“中道”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方面是不偏向某一边,比如在生活上不偏向某一边。在佛陀时代,印度的宗教非常盛行,各种宗教师都有他们的修行方法,这些方法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偏向于苦行,还有一种偏向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佛陀指出了“中道”,说在修行上自己去制造无谓的痛苦是错误的,放纵欲望去追求欲乐同样也是错误的。“中道”的修行要避免制造无谓的痛苦,也要避免放纵欲望寻求快乐。佛教不是很提倡苦行,但是苦行也有它一定的意义,当然这种苦一定要有意义,不是那种自讨苦吃。比如盘腿很长时间觉得很麻,有时要做适当的坚持,这也属于一种苦行;上殿2、3个钟头觉得很难受,这时要忍耐,这些都属于是有意义的苦行。而不像印度的外道,有的泡在水里,有的像向日葵一样单脚独立跟着太阳转。他们认为人类的痛苦来源于人类的欲望,要消除欲望就得通过苦行,所以就自讨苦吃。在生活上要有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就像我昨天讲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塑造健全的人格的重要因素,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会把人变得怪怪的。

  另一个方面就是在认识上要远离二边之见。在唯识中观里边都讲得非常地彻底,二边之见包含有见、无见,或者常见、断见。认为一切都是永恒的,属于常见;认为人死如灯灭,属于断见。学佛修行在认识上首先要远离二边之见。中道的意义就是要不偏向某一边,生灭、有无、断常,不要住在某一边上。当我们看到事物生的时候,以为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生出来,就是有见。其实生是一种条件的组合,离开条件茶杯是什么

  并没有一个孤立的茶杯生出来,茶杯如果打破了不是说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一种缘聚缘散。所以佛教的核心是缘起法,用缘聚缘散来解释生灭有无,缘聚而生、缘散而灭,所以生灭的当下就是不生不灭,有无的当下就是不有不无。我们看到的常、断,其实是不常、不断。所以中道又代表着真实之道,代表着诸法的实相,我们认识中道就是认识诸法实相,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认识真理。而真理又有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从中道的意义上来说一般指的就是绝对真理,佛教里叫“不二法门”。

  八正道在认识上来说就是真实之道,在修行上来说就是一条真确的、普遍的、真实的、完整的修行道路。大家要记住,一切修行都不能离开“八正道”,不管你是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如果离开“八正道”的修行,修行就会不相应,就绝对修不好。下面对“八正道”的内容做一介绍。

  (一)正见

  见,是认识,正见就是正确的认识。正见是相对无明而言。佛法看我们的生死状态,认为我们生活在一种无明的状态。明,就是光明,在佛教里边代表着智慧,因为有智慧,生命的前途才是光明的,假如我们没有智慧,生命的前景将是黯淡一片。所以不是人天长夜漆黑一片,而是我们有情在生死中非常地迷茫。我们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向何去,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生存的意义、价值,以及未来生命的去向,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搞不清楚。一个人在这个世界的生存基本上是随大流,人家赚钱我也赚钱,人家结婚生孩子我也结婚生孩子,到时候人家死了我也死了,搞不清楚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这就是无明的表现。而无明在我们有情流转生死的12个环节中处于第一个环节,所以无明又是生死的根源。无明这个概念的提出还有针对性,是针对外道、其它宗教所说的。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决定了人世间的祸福,上帝决定了我们的存在。在哲学上讲第一因,其实宗教上讲的上帝就相当于哲学上的第一因,哲学上的第一因可能是唯物的,也可能是唯心的。而佛法既不承认上帝这样的第一因,同时也否定这种物质第一因、精神第一因,因为佛法认为世界上的各种现象都是众缘合和,没有第一因。比如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精神作为最早的存在,然后产生世界万事万物,或者有一个最初的物质元素存在,然后产生物质现象和精神世界。佛教不这样认为。佛教认为是缘起,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缘起的世界呢

  就是因为无明,没有智慧,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因为没有智慧,是由妄想、烦恼所构成的。而生命现象的延续属于一种无始的存在,所以佛教讲无明是无始的,十二因缘不是直线式的,而是螺旋式的,就像这个茶杯盖,哪个地方是开头,哪个地方是结尾呢

  没有开头、没有结尾。但我们考察生命现象时总喜欢用一种直线式的方法去探讨,比如鸡生蛋、蛋生鸡,搞到后来搞不清楚了;人是从猿猴来的,猿猴又是从什么来的,一代一代推上去,还是不清楚。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总是在一个有限的认识上,用一种直线的方式去考察生命现象,所以永远得不到准确答案。有限不能够了解无限,原因是我们的妄识。我们认识世界所采用的工具是我们的意识,而意识是一种经验的积累,经验即使再多永远都是有限的,由有限的经验构建起来的有限认识永远都没有办法认识无限的生命、无限的宇宙。所以人类以一种意识的状态去认识宇宙,永远都没有答案,这些都是和无明有关系的。佛法以缘起来解释世界,不认为有第一因,而是有缘起的,缘起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无明,无明也不是一个开始,是无始的,所以叫“无始无明”。只要我们生命处在无明的状态,我们的生死将是没完没了。那么怎么样才能打破无明呢

  就是要掌握正见,以正见打破无明。所以在十二因缘里边无明是生死根本,而在修行解脱的八正道中以正见为首,只有通过正见才能打破无明。

  有人说学习佛法,不要学习经教,不要懂得那么多道理,…

《修学佛法的正常途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