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医学院、盖宿舍、盖学校,也做赈灾工作,慈济医院有两百万会员,每一会员每月捐壹佰元钱来支持慈善机构,证严法师的经营理念是:“以戒为制度,以爱为管理。”另有一些道场,以盖大学、办教育为主;也有以文化艺术为主的;还有专门禅修的道场,多数都是社会公益与道场内在修行相结合。在这些比较大的团体里,居士的护法与教育做得非常不错。特别是一些有钱人的少奶奶,在没有学佛之前,她们比谁的钻石更大;学佛之后,她们则比谁服务更多,使这些少奶奶走向一个纯朴的生活,这是比较成功的。我认为在台湾佛教里,对中间层妇女的教导是很好的,这些妇女不上班,整天不是摸麻将,就是比名牌,她们能走向社会公益,反而觉得很感恩,能把先生挣的钱百分之几提出来,为先生和家人种福田,说明她们在社会中还有作用。另外,佛教募捐的过程也是很好的,公益事业很重要的是社会形象,社会上人支持道场的事业,也会监督道场的事业,看是不是真的为社会做事情,所以佛教机构对媒体,对企业管理知识都要了解精通。台湾佛教较多参与国际性的活动,法师们对语言、外语能力的加强与训练是比较重视的。台湾佛教有一个趋势是对戒律的重新重视,早些年,台湾注重发展而忽视了戒法,其实佛教多么昌盛,佛门的根还是戒律。前几年,密宗在台湾比较盛行,大概是大家都很好奇,完全接受外来的,好奇之后就缓过来重新稳定,目前还是显宗最为普遍,尤其是禅宗与净土宗。台湾企业家很忙,为他们办的“企业一日禅”等禅学活动,也比较普遍。总之,台湾的佛教是很兴盛的,总体是往上提高的,但修行深度还不够,多数佛教徒喜欢布施、求灌顶、找法门,而能认真地学,定下来修道的,还不算太多。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来临,佛教能为人类奉献什么?我们新世纪、新时代的人类为后代留下什么东西呢?我们这次从北京过来,看到是很严重的飞沙走石,生态环境非常恶劣。台湾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很严重,就是由于大量开发土地、不注重环保所造成的。外国人来台湾,常常喜欢到海滩,他们认为台湾人很好,景色也漂亮,但海边上的垃圾捡都捡不完,心里很是难过。还有空气的污染,这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现状。要知道大自然会反抗,所以,在还没被大自然的抗议淹没之前,我们要重视环保。佛法讲不要浪费资源,要有惜福的观念,这是我们要注意、要重视的地方。在寺庙里,大家生活比较简单节约,会使环境产生良性循环。大家有了因果的观念,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就要不断地播好的种子,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们要有积极的人生观,多把自己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分享得越多,循环的力量就越大。在美国现在有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亿万富翁,台湾也是的,一代新人换旧人,有钱的人都是那些电子贵族,他们攒了很多的钱,到了四十岁就退休了,但不知道怎么利用他们的金钱,不像香港的旭日集团知道正确利用资金。所以要有因果的概念,要有积极播撒觉悟种子的概念,这才是积极的人生观。
讲到环保,不只是生态、环境的环保,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环保。由于质能互变,物质精神的互换,那么,心灵污染了,环境一定被污染。《华严经》讲“众生心净则国土净”,如果我们的心灵是非常的明朗、明白,具有充分的智慧力与慈悲力,那么整个生态就会纯净。心灵环保做好了,就会产生好的良性循环,生态环保就会好起来。师父在香港提倡的宇宙环保意义十分广阔,因为整个器世界,这个宇宙的物质世界,内在有一种和谐、平衡的力量,地球上能散发出好的意念、形态,就可防范星球、慧星碰撞的可能性,或者延缓地球自身的成、住、坏、空。去年,师父带我们参加了南非召开的主题为“宗教与科学”的会议,师父总结讲:“科学最原始的思考,是为了创造人类的利益,让我们的生活品质、环境品质得以提升。可是目前的发展,不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然后开始不断彼此破坏。如何让科学回到原来的出发点?那就要靠宗教的力量、心灵的力量,如果把科学当成一个圈来打,只有宗教才能把它带到本垒去。”当时,在座的科学家都哑雀无声,然后,主持人讲:“心道法师,你已经用那个宗教的棒球棒,将那个科学打回到本垒去了。”因此,科学的发展,必须要有心灵的力量,要有正信、正念。否则,科学将会给人类带来一些毁灭的力量——环境的破坏,生态的破坏……有一天复制人的出现将是更为严重,恶念复制恶念,善念复制善念。可见心灵的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过佛教认为万事都是业力而造,虽然复制的人外貌长相一致,但记忆和灵魂是不一样的。所以,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特别重视能解决人生真相的佛法。
这几天,我们出进柏林寺的云水楼,有一幅门帘偈子是这样写的:“百城烟水终归弥勒之楼,一宿因缘谁识曹溪之路。”弥勒的楼阁是非常庄严,具有菩萨慈悲力的,但只是幻化离相的世界。曹溪是六祖惠能大师弘法的道场,认识曹溪之路,就是要我们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大家在寺里可住上七宿,希望你们能认识曹溪之路,离开自己的执着,要无目的地布施、无相地慈悲。大家要学习觉悟人生,要有弥勒楼阁的精神,要识曹溪之路,进而到社会上去奉献人生,好好的上路吧!
《从出世与入世的背景谈廿一世纪的佛教(了意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