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宗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P3

  ..续本文上一页合一的最高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剑客,碰到一位习性还没有净化的对手时,他可以将对手的每一个念头,一招一式,包括剑会从哪个地方刺来,会在什么时间刺来,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美国、日本、古代中国的那些剑仙练剑,练到没有长进的时候,就会去学禅,禅能使人彻底放松自己,发挥生命的潜能。西方有位学者去日本学习箭术,后来写了本书叫《箭艺中的禅》,书中写到最后射箭时,不是我在射,而是箭自己在射出去,人与箭的融合达到了相当深的境界,就像果子成熟了从枝头掉下来那样,非常自然,毫不勉强造作。这就是一种直觉的境界。要做好一名剑客,先要苦练剑术,要把一招一式记得很熟,但是练完之后就必须忘掉,如果忘不掉,一旦到了竞技场上,肯定会吃大亏。忘掉它,就是把分别意识、把剑与我相分别的意识也给忘掉,这样才能洒脱、自如。还有当禅僧行脚时,不但要把行囊放下,还要把脚放下,那是才是真正的行脚。《金刚经》对这种境界表述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把修道悟禅的心比喻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水无照月之心,月无映水之意,水月两忘,方可称断”。水月相忘,就是修行到了高深的境界时,就像水和月亮互相映照,互相反映对方,同时,又很洒脱,很自在,毫不粘著。

  第三,珠光交映的圆融境。《华严经》里有“因陀罗网”的比喻,《维摩经》里说,“芥子纳须弥”。一座那么大的喜玛拉雅山,一个小小的芥子就把它装下了。“芥子纳须弥”这样的体验佛经里比比皆是。如“毛端容国土”,是说一根毛的顶尖上有无数佛菩萨的国土。苏轼也有两句诗说:“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这样的表述就是大小圆融。还有时空圆融,《华严经》讲“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现代相对论认为时空是不能绝对分开的,单纯的春夏秋冬是毫无意义的,百花齐放就是春天,万木凋零就是秋天。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相对论?爱因斯坦回答:“你抱着一个火炉,五分钟感觉好像是一个小时;你和一位你喜欢的姑娘在火炉边呆上一个小时,一小时感觉只有五分钟。”这说明时间、空间是相对的,没有一种绝对的标准。梁朝的傅大士有首偈子:“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那就是一种直觉的圆融境界,时间、空间、过去、未来、动、静统统圆融了。

  第四,饥餐困眠的日用境。大珠慧海禅师开示学人讲:“同样是吃饭,你们没有禅,而我则有禅;因为我吃饭时就只是吃饭,你们吃饭时却想这想那。”禅就是饥来即餐困来眠。马祖大师讲“平常心是道”,其精髓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庞蕴居士讲“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这是真正了悟的神通妙用,而不是在讲法时离地三尺,悬在虚空,或探囊取物之类才是神通。因为这种神通用正眼看来都是不如法的,真正的修行与受用就是运水搬柴。赵州禅师对来求法的人讲:“吃饭了没有?吃过了就洗钵去。”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悟境。还有一个公案说,一位徒弟对师父说,自己来庙里已经三年了,怎么没见师父告诉他半句佛法,为此感到很痛苦。师父便对他说:“你端饭来时,我吃了;你端茶来时,我接了;你行礼时,我点头了。这还不是在指示心要吗?”这里面的禅机是非常高深的。我们来到赵州禅院,更熟悉的是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来过的、没来过的都吃茶去,在吃茶之中,万别千差,全都消融。只有用一颗平常心才能吃茶,这就是饥餐困眠的日用境。

  禅宗的修行是非常讲究“一期一会”的。每次大家相互见面或见到师父都是各不相同的,是一生中唯一的、仅有的一次,大家用心体会,就可以感受得到。禅宗讲“一期一会”是把生命的庄严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正是茶道的精神。柏林寺有很多师父对茶道有非常精湛的研究,这次来参加夏令营的营员和老师们中也有人对茶道有很高的造诣,我在这里就算班门弄斧也讲几句。

  赵州茶、平常心。如果咕咚、咕咚地把茶喝下去,就不叫禅,可能连喝茶也称不上,只能叫“牛饮”。茶与禅的意韵是非常美的。在日本的禅院里,有客人要来,师父会叫徒弟把庭院好好打扫一下,徒弟会把庭院打扫得连片树叶都没有,师父检查时还要摇一摇树看会不会再有树叶掉下来。对此,我们不能从自然与不自然的角度看,只能从茶道对客人的恭敬角度来理解。日本平常的茶房比一般居室的造价要高出多少倍,是非常有品味的人才享用得得起的,茶房庭院的建筑也跟禅的意境一样,空灵清寂,曲径通幽。茶室里放两排凳子,没有尊卑长幼,一律平等。不论吃茶的是国王宰相,还是贫民小贩,大家坐在里面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区别。煮茶的铁壶底下放个铁片,水一煮开,铁片咣噹、咣噹跟茶水声一起响,大家一起细细品茶,其感觉就好像在悬崖飞瀑边上品茶,意境是非常美妙的。

  茶道的精神,按日本茶道的解释是和、敬、清、寂。“和”就是平常不讲话、不来往、有矛盾的人,一到茶室听空声飞瀑、品袅袅茶香,人际关系就会有一种亲近感,彼此的心会靠得很近。“敬”就是恭敬,洗茶、沏茶、上茶、敬茶等每一个动作都对他人恭恭敬敬,尊敬他人也是尊敬自己,大家互相尊敬,那是一种非常美好崇高的情感。“清”,茶室里是红尘不落之处,远隔红尘的万丈喧嚣,大家可以感受清净的境界。“寂”是寂静,不是寂寞,寂静是涅槃的感受,熄灭了心头诸般欲火之后,心情就会变得非常的平静,有着柔软与慈爱的那种感受。这是日本同道总结出来的茶道精髓。

  我相信,大家这次参加夏令营回去后,也会深知赵州茶味。我在开营式上讲:“赵州茶香千余栽,劳劳浮生谁知味?”我们都太劳累了,太忙碌了,尽管有这么好的赵州茶,但我们没有心情、时间与境界去品味它,这是很可惜的。大家能来到这里经过这么一段时间修习,对赵州茶的味道大家一定品尝到了。

  在这里我顺便向大家介绍一个好去处,就是长安终南山上的净业寺。净业寺是律宗祖师道宣律师的道场,有一个石台是依山而做的一把椅子,这个石台的位置很高,又叫天人感应台。传说当年道宣祖师坐在这里,双腿一盘,底下是万丈悬崖,头上是湛碧的蓝天,仿佛与天相通。佛菩萨给了他很多启示,像道宣法师的《高僧传》等很多在佛教史上永垂不朽的著作都是在这里写出来的。那个地方确实非常清净,现在的住持也是很解赵州茶味的。他在山的孤峰上建了个茶亭,在寺院中凿了个天池,池子里的水靠的是天水。每年长安第一场冬雪的时候,我就和一些朋友去那里品茶。用初雪融化的水泡出的茶,真是妙味无穷。更妙的还是孤峰,很小的一块地方,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我们在那里和心性清净的法师一起喝茶,有时谈到兴高采烈处,一眨眼对面的和尚不见了,原来是被白云遮住了,也就一个方桌那么远的距离,那种感觉是非常奇妙的。所以大家吃完赵州茶,再去吃净业茶,也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受。

  大家刚来柏林寺时,我问大家吃了赵州茶没有,大家都说没有。我想,现在通过这段时间的修行与体验,加上我上面的一大段葛藤,大家可能多多少少感受到了赵州茶的深意,所以我希望大家回到你们的本位,要时时品味赵州茶。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总结起来不外本心、迷失、开悟、境界这八个字。最后有一点就是请大家注意,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走出这个门时就要把我所说的赶快忘掉,要把它化为实实在在的禅悟感受。

  

  

《禅宗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禅的修行与受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