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大和尚坐禅开示
各位营员,大家辛苦了,实际上不仅诸位辛苦,为了这次夏令营活动,我们寺院全体大众特别是直接参与组织夏令营的每一位师父,还有提前到来的每一位义工都很辛苦。大家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表现都很不错。
今天下午学习的禅修主题是关于毅力和身体姿式的。坐禅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打坐的姿式,可以说是一个身体的问题,另一方面,它也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毅力。一位禅修的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和自已的身体,特别是和腿痛做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就培养了毅力。
讲到毅力的训练,我个人有一些印象,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里面,关于身体姿式方面的教育是一个空白。在佛教中,就是关于威仪的教育。所以在许多国际场合里,我们中国人相较其他国家的人,从外在的威仪来说,就表现得比较松散随便。这种松散随便是凡夫的一个本能,是顺着懈怠习气表现出来的。威仪展现的毅力、气质,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在一个文化的气氛中培养和训练的。但这种培养和训练在目前的教育体系里面比较缺乏。一个人行、住、坐、卧应该是什么样的姿势,在面对尊长,面对长辈时,应该是什么样的姿势,在面对陌生人时应该是什么样的姿势,这些教育比较欠缺。这就给别人一个印象,好象中国人都是稀里哗啦的,松松垮垮的。
其实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礼仪之邦,悠久的文化本能提供从精神到物质,从身体姿势到内在思想的各种营养。可惜,现在整个教育体系都没有落实这些。在这些方面落实得比较好的,从亚洲来说,是日本人。日本人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有社会训练里面,把原来中国文化中一些优秀的东西保存下来了。当然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有些可能来源于佛教寺院,有些来自于儒家礼仪,有些来自于社会礼制。
在 1993 年到 1998 年间,柏林寺曾有一名日本和尚。他叫木村礼道,与我们共住了 6 年 。在近十几年里,日本和尚在中国寺院里常住是不多见的,据我所知住得这么久的好象就他一个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有一点,就是在日本人的教养里面很重要的方面——身体姿势,也就是威仪,以及从中透露出的那种气质。木村礼道长得很瘦,和一般的日本和尚不一样,并且他的体质也不是非常好,身体不是很健康,但身形却总是很端严,从不疲懈。我们寺院有时开会讨论问题,也请他参加,我注意到不管多长时间,他都是正襟而坐。可是,我们就比较随便些,有时伸个腿,或者晃一晃。印象最深的是冬天集中时间坐禅的时候。冬季禅修,每天从早到晚,就像你们在学校上课一样,一节课跟着一节课地打坐。平时我们只是坐一次、两次,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冬天,集中时间打坐,一节课接着一节课,中间只有 10 多分钟的放松,马上又要盘腿坐。在这样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绝大多数人的腿都非常痛。那种腿痛的滋味我们出家师父都有体会。有时候也有师父跟我讲,哎呀!简直还不如死掉。腿到了非常痛的时候就像古代一种酷刑——上夹板,真是痛不欲生。当然我们的要求是腿痛要忍住,但是实际上也不是那么严格。大家也会动,也会翻翻腿,或者摇摇晃晃的。木村礼道呢,因为照顾他是外国和尚,总是安排他靠前坐我旁边。我注意到不管别人怎么动,他却一动不动。当然我也不动,我跟他坐,也不能动,动了丢脸,给中国人丢脸。我觉得他不动比我不动要困难很多。为什么呢?第一,他岁数比我大。第二,我觉得,关于打坐的方法,从心里面怎么用功,他掌握得并不是十分熟练。而且,他坐在那里是睁着眼睛的。每次一坐就是一个小时,我们有时闭上眼睛歇会儿,他却始终睁着眼睛,巍然不动。所以,从木村礼道身上,我看到了日本人身上的一种精神。
有一年,有十几个日本和尚来寺里体验修行生活。这是一个中国佛教协会安排的旨在促进中日友好的活动。他们来到这里之后,穿上和我们一样的衣服,一起劳动、一起上早晚课、一起坐禅。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当时河北省民族事务厅的副厅长,代表政府到寺院来看望这些日本僧侣,表示慰问。我们就通知这些日本和尚,中午请你们在自己的房间稍候(他们有一个比较大的房间),我们这边有官员要去。到了会见的时间,就陪着官员前去了。我们一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的。但是当把房门推开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幕:那几个日本和尚已经换上了日本的民族服装,正襟危坐,静候我们的到来。我们一进去,他们立刻整齐地站起来了,表示欢迎。他们先是这样坐着,然后我们进去就站起来,始终非常安静。
当然,他们说话我们也听不懂,需要翻译。在这几秒钟没有语言的交流中,他们这样正襟危坐着,然后再一起“刷”地站起来,你们想想,我们是有说有笑的,是比较松弛地进去的。不知道当时别的人有什么感受,我心里却不是滋味。首先的感觉是,哎呀,咱们又输了。这个就是在无言之中,在心理上已经占了下风。日本这个民族,这种精神,这种透过威仪体现出来的毅力,或者是在其他领域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个人认为,它的文化渊源,也是从中国,从儒家里面学来的,不过,他们把它扎扎实实地落实到社会各方面的教育里面去了。禅宗要求打坐,现在日本有些企业也经常把员工拉到寺院去打坐,当然短时间内不可能深入到修行中去。但是籍此可以训练一个人的意志力和纪律性。训练在面对困难时,内在的那种不屈服,那种顽强的精神。我觉得这些东西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都是很必要的。
对一个人来讲,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常遇到需要忍耐的事情,从身体上要忍耐,从思想上要忍耐,那么就需要毅力。所以看一个人有没有出息,有时候就要看一些平时的细节。凡是有作为的人,都有过人的耐力、意志力,因此他才能够接受生活的磨练,经受人生路上的种种考验。当然,对我们来说,无论是到社会上去工作,还是在学校里学习,这种素质都是有帮助的。到单位里求职,领导最喜欢这样的人:忠于职守,不怕困难,能自我克制。
西方有个哲学家叫苏格拉底,他是古希腊的一个大哲人。据说他当过兵,而且是一个非常忠于职守的士兵。他站岗的时候,无论是下雨还是下雪,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总是军姿肃然,一动不动,即使没人检查也是如此。这就是一种意志力,这样的人呢,他的生命力比通常的人要强盛。所以苏格拉底成为了大哲学家。在佛教的高僧里面,这样的人更多了。像禅宗的祖师们,为了求法,可以断臂,可以立雪。就是不管下多大的雪,即使下到腰深,也不退却,还是满怀着求法的热忱。
各位营员,你们值得表扬。早上开营式下起了雨,而你们在下面没有动,这个也是对意志力、定力的考验。特别是发言的那个女营员,虽然下着雨,她还是从容不迫地把发言稿念完,给我的印象很深,也给我们大家做了榜样,我们要向她学习。
下面我们就正式讲坐禅的姿势:
坐禅是盘腿坐。先讲腿的姿势。有很多营员盘坐的方法属于散盘。散盘就是双腿交叉,随便放着。刚开始的时候,你觉得很轻松,但它不能持久。为什么不持久呢?因为它不稳定。我们的两个膝盖,没有抱实,没有落在蒲团上。大家知道,最稳定的是三角形,有三个支点,所以散盘不是最佳的方式。其次有单盘。一条腿置于另外一腿之上,脚尽量放在大腿上面一点,这叫单盘,也叫单跏趺。单跏趺比散盘要稳定。(指一营员)这位同学有一条腿跷得过高,这需要训练,有一个腿跷得很高的话,说明胯关节比较僵硬。最完美的盘坐就是双盘,双跏趺。把左腿放到右腿之上,再把右腿交叠在左腿上。(示范,左右腿位置也可互换。)双跏趺的时候,两个膝盖都置于座上,再加上后面的尾椎,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所以双盘的姿势最稳定。
然后介绍手的姿势。两手心向上,把右手置于左手上,或者是左手置于右手上,两个拇指轻轻相扣接触。根据个人手臂长短的情况,两手交叠自然置于腹部。
再讲躯干,躯干应是自然竖直。一般正规的打坐,垫子都要垫高一点。现在你们坐的蒲团,后面也要比前面高。后面垫高一点,它有利于脊柱自然挺直,不是僵直,也不是勾着身体。如果大家熟悉我们脊柱的天然形状,会发现它是略微显弧形的,躯干自然竖直时就会微微带一点弧形。
内收下颌,两肩自然放平。眼睛三分开,七分闭,眼光是 垂视 的状态,收摄在鼻端区域。眼光收摄于鼻端很重要,当你们在生活里心中有点乱的时候,把眼光收摄在这个区域,你就能静下来。舌头轻轻抵着上腭,上腭就是我们口腔靠上的部分,嘴不是抿着,也不是张开,轻轻合上。(以上部分为“七支坐法”)
有的营员胸挺得太紧了。胸不要挺,要涵胸。眼光收摄于鼻端,把精神也收摄起来,从头顶到下面好象有一个力量。身体上是放松的,但中间好象有一股力量,像是一个柱子般撑着。现在我们不讲心里如何用功,就通过这个身体姿势,体现一个气质出来。是什么气质呢?就是坚忍不拔,坚定专注的气质。这种内在的气质,阳刚之气,就通过身体体现出来了。
打坐中通常会出现的问题,勾着身体,这是一个。另一个是挺胸,心太紧张。(纠正营员的坐姿)还有一个人,腿不行,不太稳,所以身体摇摇晃晃的。总体不错。现在你们发现坐禅中身体姿势方面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大和尚答问:
问:眼光收摄于鼻端的时候就想闭上,是怎么回事?
答:您是不是从比较远的地方来的?从哪里来的?(从山东来)是不是有点疲倦?当你疲倦的时候,眼光一收,就会想闭上。因为闭上眼睛就休息了,就是容易昏睡,所以不能闭上。眼睛不闭上,收摄…
《第十二届夏令营 明海大和尚坐禅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