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六章 知足、感恩、大慈大悲▪P2

  ..续本文上一页也已经解脱人天绳索,已经成就阿罗汉了。所以你们这些人「当行人间」,当你能够出三界之后,又要能够入三界、出入自在。「汝等当行人间」倒驾慈航回来普渡众生的意思,深入世间去跟众生广结善缘、协助众生出离苦海,「多所过度,多所饶益」就是协助众生出离苦海解脱自在,「安乐人天,不须伴行,一一而去」,当你真正成就阿罗汉之后,能够独当一面,「不须伴行,一一而去」,因为都是能够展现大无畏的精神,但是却没有我慢,只有大慈大悲,愿意跟众生无条件、无所求的分享法喜而已。

  佛陀也是一样,不是说叫你们去,而自己就在家里面翘着腿,佛陀还是一样到处去告诉众生一条解脱之路。所以,最初的弘法就是这样,没有所谓的宗教事业,大家都是很单纯的告诉众生解脱道而已。「解脱人天绳索」就是出三界,已经证到无学位的阿罗汉,必须是了悟生死大事,对三界已没有任何的抓取。以佛陀的标准--要成就无学位的阿罗汉才能游化一方。三果以内的都还在有学位、还有无明与我慢,也就是还没有完全觉醒过来,还没有彻底了悟身心内外、宇宙人生实相,生死大事仍未彻底解决。三果以内可以当助教,但是还没办法独当一面。像这一次禅修,协助大家如何以「无为法」,然后溶入「无常法流」里面,然后再怎幺样去溶入「空」、去看到「空」,然后去体会空中生妙有,以及去体悟到心与「空」相应,然后随顺缘起。

  当你真正去体悟到,你就会有法喜,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一个「入流」的开始,身、心要很柔软,才能够入流;要归○,才能够入流,用「无为法」才能够入流。当你入流之后,因为不够稳定,要把那一种稳定度,让它从点、线、面扩大,到后来是全然跟整个法界的法流一体。当你体证到此阶段之时,真正来到无修、不用修行,到哪里都是跟整个法界法流在一起,而且里面是没有我慢的。但是,你不要想说:我现在就不用修行。记得!如果你还没有完全臣服法界、还有我慢、还有苦、还有内心不安,你都要继续再用功。当你真正发现到你臣服整个法界,你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都完全消失、完全断除,法喜不断。到后来,当你真正体会到「无修」的时候,就会体会到要修行都是一种我慢。但是,只要你还有苦、还有不安,你说:『你说修行是我慢,我现在就不用修行啊!』这是大我慢,你是用一个大我慢在去砍我慢,因此不要自欺欺人,你真正到家了没有?我们要问问自己,尤其心静下来好好的扪心自问,只要我们还没有真正了悟,就要虚心的学习,不要怕说把缺点暴露出来,就会变成好像可耻。如果你的「自我」都还抓着,就要把这些缺点不足都暴露出来,然后虚心的学习,有一天你就真的能够解脱自在。

  真正觉醒过来、了悟宇宙人生实相、已达无学无为的解脱者,都能独当一面、安乐人天、利益众生。

  (第四节)佛陀就告诸比丘:「如舍利佛比丘,智慧,大智、分别智、广智、无边智……」也就是「止观双运」开智慧,真正解脱者的智慧展现出来,而且他是「少欲知足」,因为他觉得在佛不增、在凡不减,体会到整个法界的法流都是如此在供应我们、如此的泉涌不断,所以他就这样「少欲知足」、「柔和无争」。一个解脱者不会去跟人家作一些不必要的见诤,只是跟众生作法上的分享而已。「愍念生萌、然炽正法、与人说法无有厌足」一个解脱者、成就阿罗汉的人,就是自然大慈大悲悯众生,「与人说法无有厌足」,这里面没有我慢的展现,不是一直抓着人家、一直要告诉人家,让你知道我多幺行、我证量多幺高,这里面都是我慢在作祟。他是一种大慈大悲,只要众生愿意找解脱法,我就是无条件、无所求的跟大家分享。因此,批评阿罗汉识自了汉,都是误解或是以讹传讹。

  (第五节)有一位天子告诉佛陀,事实上这里面是有忌妒心的,就说:佛陀啊!你「断一切钩锁」你是一个解脱自在的人,「牟尼无有家」你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人,「沙门(佛陀)着教化」你这幺积极要去弘法度众生,「我不说善哉!」我觉得我不喜欢这样,我觉得你这样不太好,因为我觉得你还没有到家、还不够格,你应该怎幺样……。事实上,这里面是含有一种忌妒心,其实一般修行人、一般众生,如果没有真正要解脱,听到有解脱者出来跟你讲解脱法,你是不喜欢、不高兴的,如果不是真正要解脱,你不会高兴的。因为你是一直在巩固那个「自我」,你是想要听那些如何让你巩固「自我」,让你有实现「自我」成就的那种法。真正的解脱法,却是要拆掉你那个「自我」的保护。

  所以,如果你没有要解脱,真正听闻到那种解脱法,你会不高兴、不快乐,而是会排斥、不信。等于说跟佛陀泼一些冷水,于是佛陀就回答,「世尊说偈回答:『一切众生类,悉共相缠缚』」真的是对世间看得很深、很深,「其有智慧者」大彻大悟的人,「孰能不愍伤?善逝哀悯故」「善逝」是解脱者、随时归○的人、佛陀、一个真正解脱者。因为一个解脱者看到众生在苦海里面浮浮沉沉,自然生起卑悯之心,因此「常教授众生」,风尘仆仆、南奔北跑在所不辞,只要能协助众生出离苦海,无条件、无所求愿意与众生分享。「哀愍众生者,是法之所应」大慈大悲的展现,一个真正体悟真理、体悟实相,真正解脱自在的人,自然会流露出这样的德相,都是不假造作、不假勉强。真正有修有证、解脱自在,你走在弘法路上,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但是,你不会跟人家争、不会跟人家抢、无诤。在无诤之中,就是愿意默默无条件的跟众生分享。

  【法义分享】「一切众生类,悉共相缠缚」当你真正醒过来、上到彼岸,就会大彻大悟--原来苦海中的众生,都在互相催眠、互相缠缚。上到彼岸才会相信--往昔的颠倒梦想,原来都是在「海中凿河」。从此了悟「无学、无修、无为」的真义。一个解脱者以前也是在苦海里面一个浮浮沉沉的众生,当他醒过来之后,发现涅槃彼岸就在这里,再看左邻右舍、一般的众生,都是互相在催眠,这样要怎幺样才能够解脱?要到哪个大海去,才能够找到你的家?到哪个大海去,你才能找到大师啊?你要怎幺样修,才能够对抗潮流?才能够对抗无常?你要怎幺样修,才能够避开那个海浪啊?……都是这样一直在跟整个法界在对抗,一直在跟「无常」对抗,一直在跟「无我」对抗,这是一般很容易犯的问题。

  但是,不管你再怎幺样对抗无常、对抗无我,大自然法则不会屈服在你这个波浪之下,你一个波浪想要改变大海,可能吗?你一个波浪想要改变整个潮流,想要改变无常、想要改变无我,可能吗?那只是自讨苦吃啊!所以,有智慧的人就是去看到这整个实相,从此不再惧怕无常、也不再惧怕无我,而且当他了悟真理实相之后,也体悟到不生不死,因此他是全然的放开、全然的信任交给整个法界,生命很洒脱自在。所以,耶稣就讲说:我是上帝派我来的,死后呢?我是回归主怀啊!涵义都很深啊!当你去了解整个法界之后,解脱者的潇洒、境界才能够出来,真正了悟生死大事。

  这就是为什幺佛陀要他的弟子们成就无学位的阿罗汉后,才可以独当一面的出去弘法。因为如果还有「无明」(证到三果还有「五上分结」)、还有「我慢」的翳膜遮障,容易形成「以盲引盲」而不知、不觉、也不以为然。「一切众生类,悉共相缠缚」这种现象不但世俗人如此,修行团体、宗教团体也是普遍存有此种现象。大家静下心来好好去看、好好求证,是不是这样呢?师父抓弟子、弟子抓师父,只要这个师父还有「我慢」、还有自我意识,都会抓啊!师父抓弟子,弟子抓师父,偶像的崇拜;宗教抓信徒,信徒抓宗派,信徒呢?又是心外去求法,求心灵的依靠,一直向心外求安心之道,宗派的信徒都容易成为这样。所以,只要一有抓取,真理就极易被扭曲、被变质。觉醒过来上到彼岸的智者,看到众生在颠倒梦想、在苦海中浮沉,孰能不愍伤。所以,那种大慈大悲之心,很自然就会流露出来。真正的觉醒者--知足、感恩、大慈大悲。

  【幻灯片】

  现在介绍最后一堂的幻灯片--反璞归真,还有解脱自在、知足感恩、大慈大悲。这是代表「自我」,觉得我很高、很大,我比其他的又高、又大,于是在人我比较里面,比出他比别人大,「自我」就很膨大。旁边这个呢?它觉得我比人家矮、比人家瘦小,人类常常在「自我」比较二元对立的情况之下,不是自卑、不然就是我慢,因此常常在卑慢与我慢的世界里面,都是因为没有去看到跟整个法界的密切关系,你能够长的这幺高大,也不是我能,那是整个地、水、火、风、空的孕育。

  一般众生没有修行、没有学佛,我们常常都是在看别人的脸黑,我这一棵树就在取笑别人:哈哈!你怎幺长得这样?!又怪又丑啊!这一棵又在取笑别人:你怎幺长得这样?!……都是在讥笑别人,还有看别人脸黑,「哇!你的脸好黑啊!……」都看别人的阴影。这一边也是在讥笑你,你的阴影、你的脸黑还是一大堆啊!然后这边也在取笑他。我们众生没有回来反观,没有回来净化我们自己,我们看不到自己的脸黑,看不到你脚下的影子,你都只是在看别人的脸黑,然后在那里人我比较。所以,当你在看他、讥笑他,反过来他也就在笑你:你怎幺长得这幺丑?!你怎幺长得这幺怪?你怎幺这幺多黑啊?!……一样都在彼此取笑。这都是一般的众生,我们现在修行就是要返回来净化自己、看自己,你要返回来看自己的时候,你才能看到「哇!你的脸没有比别人白……」你的贪瞋痴、我慢、影子、十个结,「自我」所投射出来的影子,就是那些贪瞋痴、我慢、十个结。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修行很厉害,我现在很高了,我现在能够成唯一,我万法可以归一……。

  但是,不管你的修行再怎幺高,你再怎幺神通广大、比别人高很多,只要你还有「自我」,内心的苦、内心…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六章 知足、感恩、大慈大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