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归真▪P2

  ..续本文上一页。一般没有修行的众生,认为说我们现在去打电动玩具、去飙车、吃喝嫖赌、跳舞,都是很快乐,认为我们的青春不要留白,因此当下就要赶快去享受,人生苦短啊!这是一般人的一套说辞。

  但是,真正修行人却看到你这样在做,事实上你的背后、你的内心是苦的,你只是一直在找一些兴奋剂,找一些安慰剂,找一些刺激的东西,来兴奋、刺激麻醉自己而已,就好像说内心里面的苦,然后去吃一些安非他命、吃一些毒品,他们是看到众生事实上都是在找一些止痛剂、兴奋剂来自我麻醉,不然就是不敢面对现实的人生,然后寄托于遥远的未来、遥远的他方世界。对于真正走原始佛法的人来讲,那是不切实际的,于是就反驳他们,然后跟他们讲:我们不想去过梦幻世界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事实上是重视这一生、这一世的心安、快乐、解脱自在。于是别人就问:到底是什幺意思呢?为什幺说你是「舍非时乐」,而「就现世乐」呢?

  比丘就回答:因为世尊曾经开示我们「他世乐少味多苦」,到他方世界、到来世,或是到他方世界去追逐那一种乐,是「少味多苦」,也就是说好处比较少,而坏处呢?却很多啦!因为很多的不切实际,「少利多患」的意思,益处比较少、患比较多,因为不切实际的未来啊!「世尊说现世乐者」,什幺叫「现世乐」呢?「现世乐」具体展现出来,他是当下这一生、这一世,而且现在就能够「离诸炽然,不待时节」,内心的苦迫不安、焦虑不安,真正去闻、思、修之后,马上心就能够宁静下来、清静下来,叫做「离诸炽然,不待时节」,什幺时候能够解脱自在呢?那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没有限制你一定要几年或是几十年,或是还要几世代以后,不是这样的!

  真正一条明明白白的解脱道,如果好好实实在在去做,当你闻、思、修扎扎实实做,自然能够「不待时节」,随时都有解脱的可能,而且每一天都是不断的,累积小悟、小悟、小悟,到有一天就会大彻大悟,那是「不待时节」。「能自通达」自己能够知道现在解脱了没有,能够自知、自觉、自作证。「于此观察,缘自觉知」为什幺能够受用到现世之乐、解脱自在呢?因为「缘自觉知」,都是经过你的亲修实证。所以,解脱是当下就能够受益、受用,快乐自在啊!真正原始佛法的修行,佛陀早期所带领大家的,都是很实实在在的,你一步一脚印的做,就能够很快的受益无穷,不是说三大阿僧祇劫,没有这样的说法,也不是说一定要到未来世,所谓「未来世」是因为你的心智很弱,你的依赖性还很强,这样才鼓励你一些「生天法」。

  只要你可以,当下就能够得到快乐、解脱自在,只要能够把佛法正确的闻思、正确的去受用,这跟你的工作不会冲突,工作也是在修行。凡夫对于客观的世界,不是乐观就是悲观,乐观就是只看正面,悲观的人就是只看负面,有智慧的人对于客观的世界,既不乐观、也不悲观,他只是「如实正观」。这是一个实相的世界,众生都喜欢,这边是白的、这是我所要的,这边是黑的、这边是我所不要的,然后二元对立一直在对抗。如果以红与黑来对比,我们就认为红的是好的、黑是不好的,这边是红的、这是我所要的,这边是黑的、这是我所不要的,有的人就是这样取角。

  事实上,有白天、有黑夜,有白天、有黑夜,当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有大风大浪的时候,很多人就一直在排斥,有的人只是看世间黑的一面,如果只是看世间黑的一面,你就会产生悲观、悲观的人生,如果你看的只是五彩缤纷的世界,种种快乐、美好的这一面,光是看这一面,于是产生一种很乐观的心,但不是一种正确的乐观、健康的乐观,此所谓「乐观」是掩饰掉他所不要的、只追他所要的,到后来他还是会很苦,因为他一直不能够接受黑的这一面。所以,此即一些比较偏激的文学家,到后来会走上自杀之途之因,因为原来的文学家都是唯美,把世间都看成红的、要的、美的,因此写出来的文学方面,都是很动人的,但是另一面却都是刻意去掩饰,不去看啊!

  问题是你不想看的,它偏偏都会出现,到后来内心的苦、内心的恐慌,没办法去接受之时,都是苦啊!悲观的人,他这一面都不去看到。一个修行者、解脱者,他这两面都是如实观,都去看到啊!人性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每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能不能如实接纳自己的缺点,也如实接纳别人的缺点?让每一个人的优点能够发挥出来,也能够包容别人的缺点,以及包容自己的缺点,这样才会是一个健康的、如实观的完整人格,故而一个解脱者是如实正观,不去扭曲、不去染污,让万事万物如实的显现。凡夫的乐,是与苦相对称的乐,是有得、有依、有抓取之后的乐,此种乐的背后跟随着的是苦,解脱者的乐是离苦乐两边,是无依、无得、也无系缚的乐。

  凡夫的乐是把这些否定掉、掩盖掉,然后追逐他的乐,就像有的人没有什幺钱,反正做一天、赚一天,我就吃一天,如果没钱了,我借来也可以借,至于什幺时候再还,变成只是讲求当下的一种享受。事实上,他都是一直在逃避,一直在逃、一直在避,那不是健全、正确的心态,凡夫的乐是在未来,当目标、理想达成之后,一般人都常常想:未来要怎幺样?然后当目标实现之时,我才会快乐啊!在过程中你都不快乐,你会觉得自己没有到达,我怎幺可以快乐?!但是解脱者的乐是在现在,在永恒的现在,你不要想说自己还没有解脱,我现在是凡夫啊!因此我现在还苦啊!很苦啊!因为你观念的认知还没有扭转过来而已。事实上,如果你真正体悟、体会、扭转过来,你当下就很快乐,在佛不增、在凡不减,只是你有没有体悟到而已。

  所以,解脱者的乐是在现在,是在永恒的现在。众生所能活的只有在现在,其他的过去与未来,那都是众生脑海中的一个泡沫、一个念头,这是很重要的观念。我们所能够活的只有现在,但是一般众生却都是活在未来,或是活在过去,被过去的重重的包袱拖累着好苦、好苦啊!被一些业力……很多的观念,把你这样拖累着,你的脚都被那些石头绑住了,因此你走得好辛苦啊!不然就是去想象很多的未来,去投射在很多的未来梦幻世界,然后拼命一直追啊!一直追啊!你现在就过得很苦啊!很紧啊!像这样什幺时候才能够停下来呢?如果没有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就像一具行尸走肉。但是,你不要想说我现在活着、我现在很好啊!我们这是以高标准来讲,你的生命没有全然的活出来,你没有解脱自在啊!这样就算在行尸走肉的世间。

  禅修就是以一些有为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各种方法都只是让你回到当下来,让你从过去到未来的梦幻世界,从醉梦的世界里面醒过来、活在当下,持咒也好,唸佛也好,打坐也好,经行也好……,都只是让你清醒的活在当下。当你清醒活在当下之后,才能够去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法都是在现在,要见法一定要活在现在,你要入法流,一定要活在现在,如果你的种种方便法门,种种修行、打坐、唸佛、经行,如果不是让你回到眼前来见法,你都还在世间的方便法里面绕,因此重点要掌握住,不然你很认真修行,然而还是一直在构筑你的梦幻世界。

  (第三节)有人煽动就是佛陀,因为佛陀成道之后,还是过着托钵的生活,佛陀的外相方面并没有什幺改变,而且只是穿着很简单的「粪扫衣」,不是像现在一般出家众所穿的。「粪扫」是什幺吗?台语是「垃圾」,事实上我们很多台湾话,都是唐宋当时国语,汉语很多都是这样,因此「粪扫」事实上就是垃圾,「粪扫衣」就是垃圾衣,他们都是废物利用,而且很多都是人家裹尸体之后不用的,然后那个衣服是出家人才拿来用,他们都是废物利用,想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此佛陀穿的也是这种粪扫衣,然后外相看起来都很不起眼,于是有人就煽动他说:佛陀啊!你是一个太子,应该回去做国王,这样你又可以叱咤风云,又可以这样有名有势、有利。

  事实上,就在煽动佛陀,佛陀就告诉他:「我都无心欲作国王,云何当作?我亦无心欲令雪山王变为真金,何由而变?」因为世间的实相,我看的清清楚楚,名利富贵对我如浮云啊!这里面绝对不是消极,绝对不是悲观,真是很深刻的看透人生实相,看透整个生命的实相,体悟富贵名利于我如浮云,但绝对不是消极悲观。佛陀每天还是一样风尘仆仆的,到处在跟众生讲经说法,一样做他所该做的。尔时,世尊就说一句偈回答:「正使有真金,如雪山王者」雪山就是喜马拉雅山,一个人就算得到整堆像喜马拉雅山堆积这幺高的黄金大山,「一人得此金,亦复不知足」还是不知足的、不会满足的,他还是不会停下来的,因为众生常常是贪得无厌,你得到的越多,结果你的欲贪、欲求,反而又越多越大。

  欲贪、欲求越多,事实上展现出来的就是越贫穷,当你得到越多,你的欲贪又越大,事实上就是越贫穷。「是故智慧者,金石同一观」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是「金石同一观」,要做到这方面也不容易,现在举大地来讲,现在把一堆黄金放在这一边,一堆钻石放在这一边,还有一堆牛粪放在那一边,对大地来讲,完全都是平等。一个解脱者、了悟真理实相的人,他的心就是去看到整个法界的真理实相,因此对这些名利方面,他不会执着。就算我们现在送你一堆黄金,跟送你一堆牛大便,都好像都一样,如果以世间法来讲,都是完全一样。但是以世间法来讲,送这一堆黄金,他可以把它转换过来,利益众生、弘法利生方面的,有世间法上面的方便,这是可用,但是对出世间法来讲,他是完全平等的。对一个解脱者来讲,你有没有送他黄金,无所谓!有,把这些反馈利益众生,它只是一个工具。

  佛陀了悟再高的王位权势,再多的金银财宝,都会在黑洞里面消失归「空」。任何你所抓的,到最后都只是一场梦、一场空。凡夫因不了悟,所以成为无穷欲…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归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