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清楚了解之后,才不会出错啦!
「何等为色集?」什幺叫做「色集」?苦海是怎幺样聚集过来的呢?「色集」就是世间是怎幺样形成的呢?你的苦海是怎幺样形成的呢?「谓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染着,是名为世间集」。「何等为色集?」就是「世间集」,苦海是怎幺样来的呢?因为有了身心之后,没有清楚了解你的身心是怎幺来的?结果就一直认为:这是我啊!我的、我的……。于是就不断一直在贪生怕死,很怕「无我」、贪生怕死。「当来有爱」就是一直在贪生怕死,一直在抓,一直在巩固自我,一直在保护自我,然后不断的在贪啊!在抓啊!因为有自我的保护,就会在抓很多我、我的、我的,于是就「当来有爱」,因为贪生怕,然后不断的贪啊!喜呀!俱呀!就是不断的抓我、我所,然后就抓来很多的苦。
「彼彼染着」不断一直在抓嘛!抓嘛!在执着嘛!这样「是名世间集」,你的苦海就这样出来。所以,不要以为说你得到的越多就越快乐,错了!你抓得越多,反而你的忧、悲、苦、恼也跟着越多。有的人认为「百子千孙」好幸福!你的子女越多,你所担心的、你的烦恼、你所操心的,也会越多!「云何名为世间灭?」什幺叫做苦海消失呢?「世间灭」就是怎幺样才能够让苦海消失呢?「若彼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染着,无余断、舍、离、尽、无欲、灭息没,是名世间灭」如果能够清楚了悟何谓「无常法印」,能够溶入「无常法流」不抓,必须体悟到「无常法流」才会不抓。
再者,体悟「无常法流」,你是不抓外面而已,如果没有体悟到「无我」,还是会不断的抓取「自我」生命,你还是放不开。因此,你要体悟到无常法流,也要体悟到「无我」的法印实相,这样内、外才会都不抓,全然的溶入整个法界里面,原来的贪生怕死就会消失了。因为你了悟生死大事了,「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染着」原来的那些抓取都会完全的断除、舍、离。所以,你不会贪生怕死,不再惧怕无我,不会有我慢了。如果能够体证到「无常」与「无我」两个法印,就能够断除自我、我慢。如果能够深观整个法界的实相,也就是无常、无我、涅槃寂静,就会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而解脱自在。修行是要来到解脱自在,就是苦海灭、苦海的消失。
「何等为世间灭道迹?」如何能够到达解脱自在的境界呢?佛陀告诉我们一条「八正道」,循着八正道,循着阿含解脱道逐步一步一脚印的走,扎扎实实的做,自然就能够来到解脱自在的世界。「赤马!了知世间苦,断世间苦;了知世间集,断世间集;了知世间灭,证世间灭;了知世间灭道迹,修彼灭道迹。赤马!若比丘(各位修行者)」如果能够「于世间苦若知、若断,世间集若知、若断,世间灭若知、若证,世间灭道迹若知、若修。赤马!是名得世界边,度世间爱」。
真正解脱自在,不是向心外去求,净土不在他方世界,净土就在当下,你的心能够清净,净土马上现前,你的心能够清净,「阿弥陀佛」马上现前给你看,所谓「阿弥陀佛」,不要又想象成一个什幺样的形象,不是啊!如果你的心能够清净,当下就可以看到整个法界在跟你讲经说法。所以,当我们在户外禅修,极乐世界的鸟叫声,有没有在跟你宣说法音?有没有听到?当下你就在净土世界里面,那些鸟都在宣说「无常法印」,一枝芒花也在宣说法印,宣说缘起甚深。「若比丘于世间苦」如果在苦的实相,真正能够清楚了解苦海的实相,而且决心要断苦海轮回,「世间集」那个贪爱清楚了知,也决心要断、「世间灭」,涅槃彼岸、苦海的消失这些,也清楚知道今天如此闻思修是有意义的,决心要去证悟到这样的境界,「世间灭道迹」也好好去知道了解,也很努力去修,这样很快就能够「是名得世界边,度世间爱」,很快就能够出离苦海,远离颠倒梦想,而解脱自在。
所以,净土、不生不死的地方,是在当下、现在。真正了悟不生不死的世界,必须要彻底了悟什幺叫做生生灭灭;清楚知道生生灭灭,才能够知道什幺不生不灭;清楚知道什幺是苦集灭道,将来有一天才能够证悟到无苦集灭道;清楚了解苦海、如何出离苦海,将来才能够解脱自在。
刚才在休息的中间,发生了一件事情,也印证无常法印,刚好让我连想起「阿含解脱道」课程,要整个全部完成,实在也不容易呀!真的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配合。为什幺?可能我个人的感触比大家更多一点,在上一章的课程中,发心录像的师兄发生车祸,没办法过来,结果由别人来代录,但是因为使用仪器不是很纯熟,录起来的效果不是很好,在这样的因缘之下就没有录成。但是今天这一次呢?在录像的时候,竟然啪!在无常的情况之下,一台七、八万块的录像机,就这样坏掉了。因为不是当事人故意的,我们怎幺样来弥补,大家一起来承担,这是我们大家的。只是说这一件事情,也让我连想起上一次讲到这一章节,也出现一些情况,因此成道、成佛、解脱自在,是要经历、经过一些考验,看你有没有恒心、有没有道心、有没有决心?还好我们今天有两台摄影机,可以把这些再继续留下来,还可以再继续再上课。所以,你要成道、成佛、解脱自在,它是会有一些考验,看你有没有道心?道心够不够?要有非达究竟解脱、绝不终止的魄力及决心,才能够有成。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未曾远游行,而得世界边;无得世界边,终不尽苦边。以是故牟尼,能知世界边;善解世界边,诸梵行已立。于彼世界边,平等觉知者,是名贤圣行,度世间彼岸」也就是「度世间到彼岸」。佛陀就说:向心外去求解脱,向心外去求净土,你找不到的;佛陀我不必啦!我就在身心内好好静下来,去了悟实相,看清了实相之后,「未曾远游行,而得世界边」不必到他方世界去找,当下、此生、此地,我就能够解脱自在呀!「而得世界边」就是能够出离苦海,「世界边」就是出离苦海而解脱自在,一个人「无得世界边,终不尽苦边」,如果不知道「世界」讲的是什幺,苦海讲的是什幺,怎幺出离苦海呢?没办法出离的。
事实上,苦海讲的就是你的身心。「以是故牟尼、能知世界边」由于我释迦牟尼能够清楚了知什幺叫做世界、什幺叫做出离苦海,「善解世界边,诸梵行已立」因为我清楚了解什幺叫做苦海,因此能够到达解脱自在。「于彼世界边,平等觉知者」就是对苦海「平等觉知」,很重要呀!佛陀讲说觉悟、觉醒,觉悟什幺?世间、苦海就是二元对立,你现在怎幺样去清楚了知实相,然后超越了二元对立,「平等觉知」就是不管原来你所要的、或是你所不要的,不管原来你所界定恶的、或是界定善的,从二元对立里面跳脱出来,来到一体的世界,才能够解脱自在,即谓「名贤圣行」,这样才能够出离二元对立的世界,来到解脱自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度世间」就是超越苦海,而到达涅槃彼岸。当你真正到达彼岸之后,就会发现原来彼岸就在此岸,涅槃极乐净土就在当下,就在这里呀!于是你才能够大安心、大自在,不管你到哪里,你都自在呀!
【法义分享】本经中所
述的「赤马天子」,就是孙悟空。赤马天子搭乘光速火箭(一秒钟跑三十万公里),要出离这个他觉得不可意的世界、不可意的世间,本来因为他觉得这个世间很不好,处处都是遇到他所不想要的,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于是就是一直想要出离觉得不可意的世间,认为这个世间对他太不公平了,这个世间是一个苦海,于是一直想去追寻他心目中理想且不生不死的世界。但是,他用了很多生命去修、修,修出广大神通,有了这些神通之后,又一直去跑、去追,跑了一百光年,还是找不到「世界边」,还是找不到一个理想的世界,因为到哪里都还是无常、无我,到哪里都还是有老、病、死,还是没有找到理想的世界,就算再跑一百万光年,还是找不到「世界边」,因为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如果把整个宇宙、世界、十方法界当做苦海,就永远找不到净土的;如果你认为客观的世界是苦海、是五浊恶世,而千方百计想移民、想出离,就算你再跑一百万世,也还是在苦海里面,因为都是众生自己在颠倒梦想,苦海就是「自我」所构筑、所造作出来的梦幻世界,「自我」会有很多的要与不要。客观的实相世界,有很多、很多是「自我」所不想要、不想看到的,因为「自我」否定,于是「自我」就否定实相世界,而另外构筑他所要的理想世界。「自我」就会想说:「为什幺会有冬天寒冷呢?不要有冬天,不是很好吗?我要去找一个没有冬天的地方……」好啦!你找到赤道那边没有冬天,但是当你到那边之后,又会一直在抱怨:「为什幺太阳这幺猛、这幺烈呢?为什幺天气这幺严热呢?能不能让太阳小一点?能不能让那个光不要那幺强烈?……」又一直在构筑你的梦幻世界,又觉得这个地方太热了。
于是你又一直在去、一直去找,「我能不能只要有春天、不要有夏天、不要有冬天?」于是你就要祈祷:只要有春天就好啊!一年四季都如春啊!问题是理想归理想,事实呢?法界不会因为你在门帘上面写着「一年四季如春」,你的家里面就天天如春、就不会有夏天、不会有冬天,不会啦!你要一年四季如春,不是去求外境来符合你的心意,而是怎幺样去做到你的心境、你的内心是一年四季如春。不管是夏天,也是安心自在;当你遇到冬天,也是安心自在。众生都喜欢只要花开就好,不希望花凋谢,哪里有一种花不会凋谢的,不会凋谢的花就是塑胶花,它不会散发芬芳给你,它里面没有什幺生命。
因此,真正活的、真正有生命的,它一定是生灭变化的。众生呢?我只要年轻就好,我不要老、不要死,我希望一个没有死亡的世界……。但是佛陀很明白告诉我们,现象界一切都是一直无常变化,众生的理想归理想,你想要归想要,事实上法界还是一样照常运作,你做再多的法会,让你不断的消灾,地震…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三章 成道、成佛、解脱自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