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槃、无为、空--甚深极甚深▪P3

  ..续本文上一页块的「灭」,是水的生,水会蒸发,当水在蒸发,就是水的灭,它渐渐减少、渐渐消失,水的灭是云的生。云产生之后,它又会不断的飘动,又有可能降下雨;当下雨的时候,就是云不断的渐渐减少,也是一种云的灭,但又是雨的生。从一种片段来看,它就是有一个生、灭;以总体来讲,它是不生不灭,只是变化、变异而已。

  不生不灭,不是一个东西固定在那里不变化,它是告诉你现象界的这些,就是不断的变化、变化、变化。所以,冰块形成为水,也不是真正的灭,这时候我们把它叫做一个「若灭」。当水产生时,也不是真正的生,它只是一种「若生」,因为你也不是无中生有,也是从另外一个变化,人家这边消灭,然后这边才产生。因此,这边的灭,不是真正的灭,它是一种「若灭」;这边的生,也是一种「若生」。水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消失,但是它也不是真正的消失,因此叫做若灭、若生。当冰块形成的时候,好像是一个实际的存在,但它不是永久不变,当它「住」、形成固定,我们叫做「若住」,因为它不是永久停留不变的,它一样会变,所以叫做「若住」,这些都是在诠释现象界的生生灭灭变化,看起来它是有变化、有生灭,但事实上它是一个变化,变异、变易。

  综观整个全局来讲,你就可以了解,什幺叫做不生不灭。所以,现象界本身也在告诉你不生不灭,生生灭灭里面体悟不生不灭。再来,「空」本身更是一种不生不灭的具体展现,因为有「空」的不生不灭,因此能够容纳现象界的不断变化。所谓「无为法」,事实上就是本来就存在,宇宙本体的这个「空」,它是一个不生不灭、本来就存在,不是因缘俱足而生,诚如《六祖坛经》所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不生不灭」,很多人错误解读之后,就变成有一个「自我」的自性,结果就在「自我」里面,一直要去找佛性、自性……,然而自性又能够生什幺?上述的「自性」,不是「自我」的自性,而是本来就存在的法性,本来就存在的宇宙的实相。

  事实上,宇宙本体的「空」是「何期自性本不生灭」,都是宇宙本体的「空」,本来它就没有生灭,何期自性能够生万有,空里面能够生妙有,容许现象界的一切存在。禅宗是相当高峻,如果没有深入而正确的解读,修禅常常都是越修「我慢」越大,因此不要一直在「自我」里面,要去找佛性、找自性。佛陀宣说「无我」,你偏偏一直要找「自我」,本来它就是「无我」,缘聚而生、缘尽而灭,但不要以为是「断灭空」。冰的消失,不是真正的断灭,它只是一种变化。如果以断灭论来讲,以为冰块消失、什幺都没了,就是一种断灭。事实上,冰块的消失只是变化、变化。

  「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是名比丘诸行苦寂灭涅槃」如果能体会到「有为法」,现象界的一切生生灭灭变化,也能够体会到「本体空」方面的不生不灭,就能够体证「空」,得道、悟道、而行道,就是老子所讲的「得道」。「得道」不是真正得到什幺,而是你体会到「空」,体会到「空」的玄奥、玄妙,你跟「空」溶为一体,不是像布袋戏或是连续剧在演的,他在深山里面修行几年,然后修到金光闪闪下山,于是讲说他是一个得道之人、得道高僧,就背着一把宝剑,很厉害的出来砍人、称霸武林,都不是真正得「道」,真正体会「道」。本来就是讲宇宙本体的「空」,当你真正体会到「空」,以及体会到大自然现象的法则,然后跟它溶为一体、不再背道而驰,你体会到了,就是「得道」了,叫做「得道」。

  当你「得道」、体道、悟道,就会「行道」、展现出来,跟大自然的运转法则频率一致,不会背道而驰,不会自讨苦吃,跟整个法界是溶为一体。所以,一个得道的人,就是解脱自在的人,完全跟法界溶为一体,没有自我、没有任何的我慢。「因集故苦集,因灭故苦灭」「因集」就是因为聚集、贪爱、抓取,于是你的苦就跟着产生了。因为一切「无我」、「无我所」,就是偏偏用一个「我」,要去抓我、我的,你就自讨苦吃。当你了悟真理实相之后,放弃了颠倒梦想的抓取,你的苦就消失了。

  「断诸迳路,灭于相续,相续灭灭,是名苦边」你终于体道、悟道、而行道,了悟整个生死大事,看到整个法界的法流、实相,此时因为你了悟生死大事、体证到「无生」,众生在还没有真正彻底证悟以前,是用一个「我」,然后在那里贪生怕死,就会像猴子这样跳过一个树枝,然后又去抓另外一个树枝,一直在那里跳,一直在那里跑啊!跳啊!当你了悟真理实相之后,就知道:哇!无来无去。你不必去到那里,原来想要跑到哪里、跑到哪里的各种路径,都断除了!「断诸迳路」不需要再去哪里了,这时候包括到处去找法。如果还没有究竟解脱,一定会寻寻觅觅的,一定会到处去找的。只要你是想要解脱,在还没有究竟解脱以前,你一定会到处去寻觅。但是,当你真正了悟真理实相,一直在向外追寻、追寻到最后,发现涅槃寂静、极乐世界,竟然就在眼前、就在当下。

  当你了悟这些,就不会到外面再去寻寻觅觅,一颗心不会说要跑到哪里才心安,你到哪里都大安心、大自在,跟整个法界都是一体,这时候就会「断诸迳路」,不会还在寻寻觅觅,不会不安了。所以,就「灭于相续」,因为你了悟生死大事、体証「无生」,所谓「无生」,包括「若住、若异、若灭」都要彻底証悟,「无生」不是就变成像硬梆梆的石头,不会变化、不敢动,它是很生动、很活泼的。「相续灭灭,是名苦边」因为你已经不再投胎转世轮回,就是来到涅槃、解脱自在的境界,苦海的消失叫做「苦边」,这时候你已经了悟生死不是我的事,已经体会到不生不死,一切现象界只是变化,至于要怎幺样变化,不是我的事,是法界的事,也唯有体会到法界的玄奥、玄妙、庄严,你才会放下「自我」,在你没有体会到以前,「自我」是放不开的,它是不敢交出的。如果从语言、文字相上去理解,则「涅槃、无为、空」,又会落入头脑里面的一种概念、名相、知见,则甚深法义就会丧失。

  「缘起法」讲的是现象界,「空」则是指宇宙本体,这是一个无边无际的空、虚空,在这无边无际的虚空里面,把它画成像一个人,眼睛叫做各种银河系,嘴巴也是银河系,它在微笑啊!然后这些上面的头发,就是山河大地,我们缩小到一个星球上的山河大地,里面有很多的众生、树木,而且天上也有很多的星星,这是现象界的一切,日月星辰、银河系,统称现象界的一切,现象界就是形成有形的物质,你可以看得到,或是可以用仪器检测得到现象界的一切,现象界的一切与「空」,整个统合称为「法界」。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对比,记得!「缘起法」讲的就是现象界,「非缘起法」讲的就是宇宙本体的「空」,它不是因缘俱足才形成,「空」本来就存在,像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最近提出宇宙的「大爆炸论」,也只是在形容、诠述,也是一个假设论而已,它是在形容、诠述这些现象界,它是怎幺样产生的,它是来自一个大爆炸,然后不断的扩散、不断的扩散,但是不管你再怎幺爆炸,不管你再怎幺扩散,都是在无边无际的「空」里面,这个「空」本来就存在,就算你大爆炸,「空」本来就存在,就像大爆炸,它也是一个因缘、缘起而生,也是一个缘起的现象。所以,银河系的产生,日月星辰的产生,太阳系的产生,地球的产生,这些都是「缘起法」。

  「缘起法」是归纳现象界的无常法则,现象界一切一定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的变化,「空」是指宇宙本体、本来就存在。「缘起法」就是若生、若住、若异、若灭,而「空」是不生、不住、不异、不灭。「缘起法」是「此有故彼有」,而「空」是涅槃寂静,因为现象界有生有灭、「此有故彼有」。「缘起法」是属于「有为法」,「空」是属于「无为法」;「缘起法」是属于甚深法义,而「空」是甚深极甚深;「缘起法」是属于「法住智」,「空」是属于「涅槃智」;「缘起法」是有苦集灭道,叙述众生在生死苦海的心理现象--苦、集,也有解脱的现象--灭道。但是「空」里面是无苦集灭道,真正体証「空」的人是没有苦集灭道,《心经》的世界都是诠述「空」、体証「空」的境界,因此没有苦集灭道。「缘起法」是属于世俗谛,而「空」是第一义谛,「空」是非缘起法。

  (第三节)「云何名为空三昧?所谓空者,观一切诸法,皆悉空虚」体会到一切的法是来至于「空」,体会到「空」的伟大,然后溶入「空」,这样就来到「空三昧」,一切诸法都浸泡在虚空里面,因为「空」它涵容一切,能够包含一切诸法的存在,因此超越二元对立。当你体会到这些,你的心跟「空」相应,就是进入「空三昧」。

  「云何名为无想三昧?所谓无想者,于一切诸法,都无想念,亦不可见」如果从文字上面解读,修行修到最后就是不能够有任何的念头,不能够想、不可以想,如果你有什幺起心动念,起心即乖、动念即错,变成不可以起心动念。所以,从文字上面去解读,一直修、修到最后,你就是很苦啊!就是不敢起心动念、不敢动作,你的身体渐渐僵化,你的心也渐渐僵化。所谓「无想」,不是不可以有念头,而是已经体会诸法的实相了,过去是在颠倒梦想的世界里面,今天远离了过去的颠倒梦想。「无想」就是远离过去的颠倒梦想,不再执着过去的抓取、幻相,了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因此「亦不可见」,不会看到一个实实在在不变的东西,看到它是不断的变化,于是你不会祈求恒常不变,就是「无想三昧」。

  「云何名为无愿三昧?所谓无愿者,于一切诸法,亦不愿求」如果解读错误的人,都会以为我们修行人都不可以做什幺了,就变成很消极悲观,有的人批评《阿含经》方面,认为修这种方法到后来是「无想、无愿」,什幺事都不想、什幺事都不做,就认为是悲观消极。所…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槃、无为、空--甚深极甚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