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能够来到「无愿」,体会到、看到以前是在海中凿河,在大海中开凿运河,哇!还发了很大的愿:我要开出一条超级大运河。当你有一天了悟了真理实相之后,超越了二元对立,超越了原来平面空间,跳脱出大海,跳脱出原来你的视野、你的世界,跳脱原来你的思考空间,看到:「啊!原来我以前是在大海里面开凿运河,我还发了那幺大的愿在开凿运河……」现在呢?你发现:「哇!那些都是错误的颠倒梦想啊!」你才会真正醒过来。
当你醒过来,过去那一种错误的愿,你还会继续有吗?没有那些啦!叫做「无愿」。所以,已经了悟真理实相,然后体会到「无为」,体会到「无我、无我所」,这时候一样会来到「无愿」,没有那一种错误的愿求。如果一个人「不得此三三昧,久在生死」,前面三种境界没有証悟到,就是在生死苦海里面「不能自觉悟」,没办法解脱自在,就是在苦海里面颠倒梦想的抓取,然后在沙滩上面构筑你的城堡,在海底里面构筑你的运河。「诸比丘!当求方便,得此三三昧」各位修行者啊!如果要解脱自在,就要好好去体悟、去体証「空三昧、无想三昧、无愿三昧」。
「观一切诸法,皆悉空虚」如实体証到一切万物、一切众生,都是来至于「空」,也必回归到「空」。当真正体証到「空」的浩大、玄妙,很厉害的「自我」才会臣服,「我慢」才会消失。当「我慢」消失,就能够契入「无想、无愿」。所以,「无想、无愿」是来至于你的实修实証,体会到「道」的玄妙庄严,体会到「空」的玄妙庄严,原本的自我很厉害,想要修了神通广大,展现我是、我能,到后来那些都会消失。所以,一个真正的解脱者,他是来到返璞归真,体会到无学、无修、无为的境界,如果还有我慢与无明,会就用头脑从文字上面去思维、去解读,自认为经典读很多、很懂,用头脑去思维「三三昧」,然后就会想用有为法,用你努力的修行、你的打坐、你的禅修,然后在禅相里面,认为自己已经进入到「空无边处」的世界,已进入在空相、空三昧里面了,现在都完全没有念头了,现在都没有任何欲望啦!现在都没有任何的愿望啦!……然后一出来就开始跟人家较量,「喔!你还有念头、你这差的远……」就是在自我的梦幻世界里面构筑你的「三三昧」,然后看不到背后的我慢在展现,越修越厉害都不知道。如果还有我慢与无明,以为自己达到「三三昧」,自认就是很厉害的人,然后会看不起别人,你会用头脑从文字上去思维,用「有为法」达成「三三昧」,如此的「三三昧」似是而非。事实上,这不是真正的「三三昧」。
(第四节)什幺叫做涅槃?涅槃者,贪、瞋、痴永尽啊!「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槃」就是贪、瞋、痴的止息,你的烦恼、忧悲苦恼的止息,颠倒梦想的止息,这样有什幺不好?有的人还一直在劝人家不要入涅槃,还有一些大师还在劝人家不要入涅槃,认为入涅槃之后,就不能够造褔、修功德,就没有办法再继续累积功德,就进入断灭空……,这些都是对涅槃不了解。如果没有体証到涅槃世界,众生是在颠倒梦想的世界。以现在来看,一个罹患神经病者,我们会很清楚知道他是一个神经病;以佛陀的角度来看一般众生,以佛陀的觉悟、真正看到整个宇宙实相的人来看众生,也就是以四果阿罗汉来看众生,他很清楚知道众生是患有程度不同的神精病,不管你是多幺有名的大师、大法师、大法王,只要你还有「我慢」在,只要还是在显现你的厉害,都是神精病。
事实上,涅槃就是把你的错误认知,把你的神精病都医好了,当你医好神精病,然后成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如实了悟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你不是一个病态的心理,不是一个错觉的人生,成为一个觉悟者,远离颠倒梦想,就是入涅槃,这时候没有那些贪、瞋、痴,这样有什幺不好?!「入涅槃」就是把我们错误的颠倒梦想扭转过来,把我们病态的心理,变成为健康的心理,这样有什幺不好?!所以,大家不要对涅槃解读错误。贪、瞋、痴永尽,不再颠倒梦想,有何不好呢?!为何要排斥入涅槃?!
(第五节)「何等为觉力?」什幺是真正的一个觉悟者?他所体会的就是「于善、不善法如实知」所以,不要以为体証到超越二元对立、溶入一体世界、无分别的世界的人,对是非、好坏……不知道,不是这样啊!不要以为就是变成阿达、阿达,傻傻呆呆的,什幺都不知道,你脚踩到牛大便也不知道……,不是这样啊!都是众生以二元对立的世间头脑来了解,什幺叫做超越二元对立、一体无分别的世界。事实上,他是清楚的了知,但是他所了悟的、以及他背后没有带有贪、瞋、痴。而众生呢?是从你的贪、瞋、痴,出发、对立的。举例来讲,就像几年前发生陈进兴的案例,大家都认为他好像一个杀人魔王,很可怕啊!尤其是在抓他的阶段,都是人人自危、很惶恐啊!一般都是希望赶快把他处决掉。
但是,当他后来被抓到,当然接受国法的制裁,一般人就认为你是恶魔、十恶不赦,你是罪大恶极,就认为你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你是认为他应该赶快死掉,以大快人心。但是以一个解脱者来讲,他没有众生这些二元对立的思想分别,并不是说陈进兴做这些,没有对、也没有错,他清楚知道是带给众生苦,带给自己很多的苦,是非、好坏是分辨得很清楚,但是对一个解脱者来讲,他是以平等心对待他,为什幺?他是以无限的包容,体会到陈进兴会这样做,有他背后相当多无可奈何的因缘,才形成他走上这样的路,今天你看到他这样的现象,生起的也是一种无限的慈悲,如果他愿意悔改、愿意上进,还是一样会给他一条生路,而且会慈悲以爱心来感化他,让他能够改变、让他能够成长。
所以,一个解脱者面对陈进兴、不会去瞋恨他,一方面有空间让他成长、让他改变,人都会改变的,一切都是无常、会变化的,人会改变啊!因此愿意用空、用爱心,来感化他、让他成长,而这里面并不是纵容、包庇坏人,不是那些心态,他对陈进兴没有瞋心,而是一种慈悲心、让他成长,就像对于很瞋恨、很不喜欢的牛大便,不是把它一直扫除掉,你是把它放在适当的位置、也尊重它,然后让它发挥出有机肥料的作用,成为法界里面的一个贡献者。像陈进兴后来在南非武官官邸,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展现这幺稳定、稳静,在那幺慌乱的情况下,还是因为语言上没办法沟通,但是她画一个爱心,然后告诉他:我们爱你、上帝也爱你,小女孩展现出来就是这样冷静的智慧,就是以爱心、冷静让他冷却。当事后,陈进兴被抓之后,天主教的神父还是一样常常到狱中,来关怀他、感化他,让他感受到整个社会都对我这幺样的冷酷,都对我这幺样的残忍,但还是有人会来关心我、爱我,后来也是一样心逐渐柔软,而且后来又是皈依天主教,他还是会变化啊!
以恨不能够止恨,唯有爱能够消溶那些恨。所以,有智慧的慈悲与放纵是不一样,解脱者对是非、好坏的分辨,是没有任何个人的贪、瞋、痴,没有任何个人的预设立场;众生的贪、瞋,都是从「自我」的立场,符合我的意思,就是对的、我就贪,不符合我意思的,我就排斥、我就起瞋。一个解脱者「善、不善法,有罪、无罪」这些,他都很了解,但是众生看不到的「有分别法、无分别法」,他都很清楚的知道。「有分别法」就是现象界的千差万别,现象界的树有高有低、有大有小,人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黑人、有白人、有黄种人,千差万别啊!每一个人的脸孔都不一样,叫做「有分别」。
所谓「无分别」,不管这棵树是高大或是小,人是黄种人、白种人,法界都平等的爱护一切众生,没有分别啊!地球都是平等的善待一切众生,空气也是平等的善待一切众生。对法界来讲,它是无分别的善待一切众生,太阳也是一样,没有分别的来普照大地,我们众生常常就是这样,我很瞋恨的人,希望太阳把他照射、把他晒死。在战争对立的时候,求主啊!主啊!赶快帮忙我们,让我们事事顺利,然后把敌人消灭掉,你就是祈求太阳要帮忙我们,要把对方消灭掉,赶快帮忙我把他晒死,众生就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
这就是「有分别」、「无分别」,众生都是从「自我」里面,然后二元对立的分别,整个法界它如此的「无分别」、善待一切众生,说要体会「无我」、「无分别」,一定要进入法界里面去体会,要进入地、水、火、风--大自然里面去体会,才能够真正体証到何谓「无分别」。当你见的越深,就能够具体展现法界的这些德行、德相出来,体道、悟道,自然就会行道。所以,「缘起法」就是讲现象界的一切,「非缘起法」讲的就是宇宙本体空,它就是本来就存在、不生不灭,因此喜欢原始佛法的人,大都是只谈分别法、缘起法、有为法,很少谈到无分别、非缘起法、无为法,但却是非常重要的甚深极甚深的法义,对这方面,大乘经论谈论的比较多,但又是常常形成谈空说玄、高谈阔论,或把「空」当成头脑中的名相概念。如果没有实实在在修行,就会变成都是在谈空说玄,很容易罹患大头症。所以,要有根基、稳扎稳打,要闻、思、修、証,稳扎稳打逐步上来,你要谈空、谈涅槃、谈无为,都要实修实証,不要用空口讲。
(第六节)「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诸恶不善法生,一切皆以无明为根本」「无明者无知,于善、不善法不如实知」最重要是后面的「分别、不分别,缘起、非缘起不如实知」佛陀所讲的「无知」到底是什幺呢?「无明」就是「无知」,对于这些真理实相不了解,包括说什幺叫做分别法、什幺叫做不分别法,你不清楚的知道;什幺叫做缘起法、什幺叫做非缘起法,不如实知。常常听到人家说佛教就是讲缘起,至于什幺叫做「非缘起」,就很少人很少人了解,也很少人能讲。如果不了解什幺叫做「非缘起」,还是一样算是「无明」。「若…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槃、无为、空--甚深极甚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