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断地在那里趋吉,怎幺样避凶,很多怕冲到、怕去煞到,认为不可以靠近死人,靠近会被冲到、煞到……,众生都是在二元对立里面,然后「忌讳吉庆」。
如果能够真正了悟缘起,然后体会到「无我」,再来你会以慈悲心善待一切境界,包括原来所谓的趋吉避凶,你都会如实的去面对,包括面对死亡,以前你认为是不好的事情,你现在会认为那是很好的事,那是协助你见法,协助你体悟无常,协助你体悟无我。遇到死人,那个死人他是以身作则,在告诉你法啊!你不感恩他,还怕被他煞到?!所以,真的要处处去见法。一个真正有见法的人,人相、我相都没有,就会体证到「金刚经」所讲的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相。「尔时悉断、悉知,断其根本」是「金刚经」所讲的世界。
【法义分享】缘生法、缘起法,都是在描述、归纳现象界中,万事万物生灭变异的总原则。而这个真理、这个法则,不是佛陀所创造、不是佛陀所发明。佛陀只是观察、发现到这个真理法则,并向世人宣说而已。所以,佛陀不会讲说我发明这个、我发现这个,然后就去登记为智慧财产权,标记为这是我的,只有我可以用,你们使用我的这些,就是侵犯我的智慧财产权,你们要得到这些法,就要付出钱来……。佛陀就是体会到这个不是我的,世间法里面有所谓智慧财产权,出世间法是没有这些,是无我、无我所。所以,佛陀只是观察、发现到真理法则,并向世人宣说而已。唤醒众生去如实正观宇宙人生的实相,以便走出颠倒梦想的梦幻世界而活在实相的世界、解脱自在,这样而已。
「此法常住,法住法界」这句话含意很深。法界指的就是宇宙本体空,包括从本体空衍生出来的万事万物、现象界的一切。本经后段所
述的境界,行者要深观缘起法,又体证到现象界背后的「空」,才能够做到。
(第十一节)佛陀告诉大家,缘起法的法则「非我所作」,不是我佛陀所创造、发明,「亦非余人作」也不是任何人、任何天神所创造的,因为他就是法尔如斯,这是大自然法则,不是任何人在掌控,不是任何人在操作,因为任何人、任何神,都是大自然法界里面的一个众生,众生也是缘起,也是接受大自然法则的变化,不管你生到长寿天去,就算五十亿年的寿命,还是一样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没有真正找到大安心、大自在,你的寿命再长,你的苦、烦恼还是很多。所以,佛陀就讲说缘起法则,「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不管我佛陀有没有来人间、「法界常住」。如果你的资质够,你是上等根器、根性,可以不需要善知识,也可以靠着自己去实修实证,然后去见到大自然的法,像老子就是如此,他们都是现观大自然的法则,然后去了悟整个真理实相。所以,不要以为只有佛门才有解脱,耶稣也是现观宇宙人生的实相,了悟真理之后,体会到上帝是什幺,然后协助众生回归上帝,也就是回归法界。
【法义分享】「缘起法」是现象界的真理,是大彻大悟的智者所观察、所发现而归纳出来,不是任何人所创作的。缘起法永远是「法界常住」,法界就是整个的十方虚空、无边无际的虚空,包括现象界的一切。只要有现象界的产生,就不离缘生缘灭的法则。现象界的一切,来自于空,又以空为背景、以空为舞台,然后回归到空。为什幺说来自于空?就是从「空」里面的能源转换过来,然后形成有形的物质之后,你又是浸泡在「空」里面,你必须以空为背景、以空为舞台,像我现在站在这里,我的背景可以说是黑板,你是看到现象界的,但是如果我不是浸泡在「空」里面,我没办法在这里呀!所以,你要看到这个「空」,它环绕着我的四周,你的四周旁边也都是「空」,你走到哪里,我走到哪里,一样啊!因为有空间,才能够走动,有「空」、我才能够走动。
你的存在、你能够活着,必须以空为背景、以空为舞台,众生都只有看到「有」,看到现象界的这些,没有看到「无色界」,没有看到「空」。现在大家经过闻、思、修之后,就要具体去体会到「空」是什幺,了解一切以空为背景、以空为舞台,然后又回归到空。这个空就像大海,大海的波浪来自于大海,然后波浪形成的时候,不是波浪很厉害,它一定有底下的大海支撑,因此波浪必须以大海为背景、以大海为舞台。如果没有大海的支撑,你这个波浪不会存在,当它缘尽的时候,又回归大海。
宇宙本体--空,是法尔如斯,本来就存在,属于非缘生法。「空性、性空、顽空、断灭空、无常」那是人类头脑中的哲学名相、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把本体--空与「空性、性空」混为一谈,那就是「见指不见月」,而且会把「空」的特性--「涅槃寂静」变成为个人脑海中的一个名相、知见、一个理想境界。
在佛教界里面,对空、空性方面,有很大、很深的误解、扭曲,包括说「法住法界」,很多的诠述都是错误,法跟法界,大家要先清楚了解,法就是法则、三法印,就像「无常」、「无我」这些归纳,法是人类那些智慧者、解脱者,他们对现象界的如实观察,所归纳出来的一些法则,这是人类头脑里面所归纳出来的一些名相,如果没有透过名相跟大家讲述,没办法作沟通,于是我透过一些名相跟大家诠述实相、无常,让大家去了解。所以,法最主要都是描述法界,而法界所讲的,就是一个实体的存在,也就是一般所讲的「一实相印」。记得!法界是一个实体的存在,也就是一般所讲的「实相印」,它就是一个实相,也就是实际的存在,实体实际的存在。这些法本来都只是在诠述,它是一种诠述,是在形容法界所展出来的特性,让大家了解。
就好像以前结婚,之前都是要经过媒人婆的介绍,她会介绍你说:对方怎幺样呀?对方怎幺样呀?然后让你心动了之后,就会有结
的一种意愿,当然那是属于「世间法」。以「出世间法」而言,佛陀我透过这些诠述,让你去了解法界的特性、实相之后,让你能够跟法界溶为一体,因此是回归法界。所谓「法住法界」,都是描述、诠述法界的特性,这些法则一定是「法界常住」。再来,法在这个法则里面,也就是现象界的生生灭灭,它都是没有自性,一般所讲的空性,是形容现象界一切的产生,都是各种因缘俱足而产生,它是没有自性。所谓「没自性」,反过来讲,如果是「有自性」,我有自己的性格,我自己可以决定,我要怎幺样就怎幺样,就是有「我」,我要不老、就不会老,我要不死、就不会死,我要我的亲人不死,他就可以不会死……,叫做有「我」,就是「有自性」,你自己可以决定。
但事实上不可能这样的,包括你的产生都是要地、水、大地的支撑,地、水、火、风的长养、养育,你本身的存在,都是你自己没办法决定,你自己都做不了主,包括一个呼吸、一口气,你都没办法决定,何况你还能够主宰谁?!因此叫做「没有自性」,因为一切都是一种缘起,缘起产生之后,又是无常在生灭变化,因此「空性」,它是一种形容,说一切没有自性,然后这些没有自性,因为所有现象一切,都是因缘具足而生,再产生了之后,又是无常剎那生灭变化,这是「空性」的一种
述,但是不要把「空性」当作以为就是「空」,佛教里面、经典里面所讲的「空」,「阿含经」里面所讲甚深的「空」,不要把它认为是「空性」。
「空性」是一种描述,真正的「空」,就是实际本体存在的「空」。《心经》所讲的「空」,都是讲宇宙本体的空,这个「空」是一个实际的存在、实际的作用。「空性」是人类归纳一种描述、一种
述,千万不要把「空」与「空性」混为一谈。空性、性空是一样的。宇宙本体--空,它是法尔如斯,本来就存在,属于非缘生法。而「空性、性空、顽空、断灭空……」那是人类头脑中的哲学名相、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把本体--空与「空性、性空」混为一谈,那就是「见指不见月」。「空」的特性就是「涅槃寂静」,因为「空」的「无生」,所以能够容纳「有生」的存在。「空」,因为这边没有物质的阻碍,所以我可以移到这边过来,像前面有一张桌子在这里,它这里算「不空」,我就没办法跟它重叠,有质有碍的、它会排斥,只有「空」不会排斥。
(第十二节)「阿难!持戒者不应思:令我不悔。阿难!但法自然,持戒者便得不悔」法自然之后,你就会一步一步的这样过来。不要说播种了一个因之后,你就在天天看着它,奇怪!怎幺不开花?怎幺不长出来啊?佛陀就讲:只要一步一脚印、实实在在的播种,自然就会开花结果;只要好好着重当下的因,至于说未来的果就自然会产生。所以,你不要说今天我做了一样布施,有没有把我大名刻上去,有没有帮我上报,有没有帮我广告……,都是有所得。当你播种了因之后,就马上要求那个果,这「有所得」是「三轮不空」。因此,当下你觉得该怎幺做,你就好好去做,自然就会有后面的果,只要法自然,就是这样一步一脚印的做,水到渠成啊!它就很自然。所以,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老老实实一步一脚印的,走在解脱道上、一步一步的做,就是最快速的。
【法义分享】「但法自然」一般的理解:种什幺因,就自然会得什幺果。只要好好耕耘,自然会有收获。只要你持戒便得不悔,只要你……便得……。这样的理解角度是不错。不过,「但法自然」另有一个深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一个人能够回到「以大自然为师」,见法一定要回到以大自然为师,则所有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都会如实的呈现在眼前。所以,说法自然,更深的意思就是要以大自然为师,大自然都在跟我们诉说「无上甚深为妙法」,大自然是一部「无字天书」,都在告诉我们什幺叫做「无常法印」,什幺叫做「无我法印」,但是这一部「无字天书」,不深也不浅,不难也不易。只要能够走出自我的梦幻世界,就能够看到实相世…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槃、无为、空--甚深极甚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