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二章 涅槃、無爲、空--甚深極甚深▪P8

  ..續本文上一頁不斷地在那裏趨吉,怎幺樣避凶,很多怕沖到、怕去煞到,認爲不可以靠近死人,靠近會被沖到、煞到……,衆生都是在二元對立裏面,然後「忌諱吉慶」。

  如果能夠真正了悟緣起,然後體會到「無我」,再來你會以慈悲心善待一切境界,包括原來所謂的趨吉避凶,你都會如實的去面對,包括面對死亡,以前你認爲是不好的事情,你現在會認爲那是很好的事,那是協助你見法,協助你體悟無常,協助你體悟無我。遇到死人,那個死人他是以身作則,在告訴你法啊!你不感恩他,還怕被他煞到?!所以,真的要處處去見法。一個真正有見法的人,人相、我相都沒有,就會體證到「金剛經」所講的無人相、無我相、無衆生相、無壽相。「爾時悉斷、悉知,斷其根本」是「金剛經」所講的世界。

  【法義分享】緣生法、緣起法,都是在描述、歸納現象界中,萬事萬物生滅變異的總原則。而這個真理、這個法則,不是佛陀所創造、不是佛陀所發明。佛陀只是觀察、發現到這個真理法則,並向世人宣說而已。所以,佛陀不會講說我發明這個、我發現這個,然後就去登記爲智慧財産權,標記爲這是我的,只有我可以用,你們使用我的這些,就是侵犯我的智慧財産權,你們要得到這些法,就要付出錢來……。佛陀就是體會到這個不是我的,世間法裏面有所謂智慧財産權,出世間法是沒有這些,是無我、無我所。所以,佛陀只是觀察、發現到真理法則,並向世人宣說而已。喚醒衆生去如實正觀宇宙人生的實相,以便走出顛倒夢想的夢幻世界而活在實相的世界、解脫自在,這樣而已。

  「此法常住,法住法界」這句話含意很深。法界指的就是宇宙本體空,包括從本體空衍生出來的萬事萬物、現象界的一切。本經後段所

  述的境界,行者要深觀緣起法,又體證到現象界背後的「空」,才能夠做到。

  (第十一節)佛陀告訴大家,緣起法的法則「非我所作」,不是我佛陀所創造、發明,「亦非余人作」也不是任何人、任何天神所創造的,因爲他就是法爾如斯,這是大自然法則,不是任何人在掌控,不是任何人在操作,因爲任何人、任何神,都是大自然法界裏面的一個衆生,衆生也是緣起,也是接受大自然法則的變化,不管你生到長壽天去,就算五十億年的壽命,還是一樣生住異滅、成住壞空,沒有真正找到大安心、大自在,你的壽命再長,你的苦、煩惱還是很多。所以,佛陀就講說緣起法則,「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不管我佛陀有沒有來人間、「法界常住」。如果你的資質夠,你是上等根器、根性,可以不需要善知識,也可以靠著自己去實修實證,然後去見到大自然的法,像老子就是如此,他們都是現觀大自然的法則,然後去了悟整個真理實相。所以,不要以爲只有佛門才有解脫,耶稣也是現觀宇宙人生的實相,了悟真理之後,體會到上帝是什幺,然後協助衆生回歸上帝,也就是回歸法界。

  【法義分享】「緣起法」是現象界的真理,是大徹大悟的智者所觀察、所發現而歸納出來,不是任何人所創作的。緣起法永遠是「法界常住」,法界就是整個的十方虛空、無邊無際的虛空,包括現象界的一切。只要有現象界的産生,就不離緣生緣滅的法則。現象界的一切,來自于空,又以空爲背景、以空爲舞臺,然後回歸到空。爲什幺說來自于空?就是從「空」裏面的能源轉換過來,然後形成有形的物質之後,你又是浸泡在「空」裏面,你必須以空爲背景、以空爲舞臺,像我現在站在這裏,我的背景可以說是黑板,你是看到現象界的,但是如果我不是浸泡在「空」裏面,我沒辦法在這裏呀!所以,你要看到這個「空」,它環繞著我的四周,你的四周旁邊也都是「空」,你走到哪裏,我走到哪裏,一樣啊!因爲有空間,才能夠走動,有「空」、我才能夠走動。

  你的存在、你能夠活著,必須以空爲背景、以空爲舞臺,衆生都只有看到「有」,看到現象界的這些,沒有看到「無色界」,沒有看到「空」。現在大家經過聞、思、修之後,就要具體去體會到「空」是什幺,了解一切以空爲背景、以空爲舞臺,然後又回歸到空。這個空就像大海,大海的波浪來自于大海,然後波浪形成的時候,不是波浪很厲害,它一定有底下的大海支撐,因此波浪必須以大海爲背景、以大海爲舞臺。如果沒有大海的支撐,你這個波浪不會存在,當它緣盡的時候,又回歸大海。

  宇宙本體--空,是法爾如斯,本來就存在,屬于非緣生法。「空性、性空、頑空、斷滅空、無常」那是人類頭腦中的哲學名相、一個抽象的概念。如果把本體--空與「空性、性空」混爲一談,那就是「見指不見月」,而且會把「空」的特性--「涅槃寂靜」變成爲個人腦海中的一個名相、知見、一個理想境界。

  在佛教界裏面,對空、空性方面,有很大、很深的誤解、扭曲,包括說「法住法界」,很多的诠述都是錯誤,法跟法界,大家要先清楚了解,法就是法則、叁法印,就像「無常」、「無我」這些歸納,法是人類那些智慧者、解脫者,他們對現象界的如實觀察,所歸納出來的一些法則,這是人類頭腦裏面所歸納出來的一些名相,如果沒有透過名相跟大家講述,沒辦法作溝通,于是我透過一些名相跟大家诠述實相、無常,讓大家去了解。所以,法最主要都是描述法界,而法界所講的,就是一個實體的存在,也就是一般所講的「一實相印」。記得!法界是一個實體的存在,也就是一般所講的「實相印」,它就是一個實相,也就是實際的存在,實體實際的存在。這些法本來都只是在诠述,它是一種诠述,是在形容法界所展出來的特性,讓大家了解。

  就好像以前結婚,之前都是要經過媒人婆的介紹,她會介紹你說:對方怎幺樣呀?對方怎幺樣呀?然後讓你心動了之後,就會有結

  的一種意願,當然那是屬于「世間法」。以「出世間法」而言,佛陀我透過這些诠述,讓你去了解法界的特性、實相之後,讓你能夠跟法界溶爲一體,因此是回歸法界。所謂「法住法界」,都是描述、诠述法界的特性,這些法則一定是「法界常住」。再來,法在這個法則裏面,也就是現象界的生生滅滅,它都是沒有自性,一般所講的空性,是形容現象界一切的産生,都是各種因緣俱足而産生,它是沒有自性。所謂「沒自性」,反過來講,如果是「有自性」,我有自己的性格,我自己可以決定,我要怎幺樣就怎幺樣,就是有「我」,我要不老、就不會老,我要不死、就不會死,我要我的親人不死,他就可以不會死……,叫做有「我」,就是「有自性」,你自己可以決定。

  但事實上不可能這樣的,包括你的産生都是要地、水、大地的支撐,地、水、火、風的長養、養育,你本身的存在,都是你自己沒辦法決定,你自己都做不了主,包括一個呼吸、一口氣,你都沒辦法決定,何況你還能夠主宰誰?!因此叫做「沒有自性」,因爲一切都是一種緣起,緣起産生之後,又是無常在生滅變化,因此「空性」,它是一種形容,說一切沒有自性,然後這些沒有自性,因爲所有現象一切,都是因緣具足而生,再産生了之後,又是無常剎那生滅變化,這是「空性」的一種

  述,但是不要把「空性」當作以爲就是「空」,佛教裏面、經典裏面所講的「空」,「阿含經」裏面所講甚深的「空」,不要把它認爲是「空性」。

  「空性」是一種描述,真正的「空」,就是實際本體存在的「空」。《心經》所講的「空」,都是講宇宙本體的空,這個「空」是一個實際的存在、實際的作用。「空性」是人類歸納一種描述、一種

  述,千萬不要把「空」與「空性」混爲一談。空性、性空是一樣的。宇宙本體--空,它是法爾如斯,本來就存在,屬于非緣生法。而「空性、性空、頑空、斷滅空……」那是人類頭腦中的哲學名相、一個抽象的概念。如果把本體--空與「空性、性空」混爲一談,那就是「見指不見月」。「空」的特性就是「涅槃寂靜」,因爲「空」的「無生」,所以能夠容納「有生」的存在。「空」,因爲這邊沒有物質的阻礙,所以我可以移到這邊過來,像前面有一張桌子在這裏,它這裏算「不空」,我就沒辦法跟它重疊,有質有礙的、它會排斥,只有「空」不會排斥。

  (第十二節)「阿難!持戒者不應思:令我不悔。阿難!但法自然,持戒者便得不悔」法自然之後,你就會一步一步的這樣過來。不要說播種了一個因之後,你就在天天看著它,奇怪!怎幺不開花?怎幺不長出來啊?佛陀就講:只要一步一腳印、實實在在的播種,自然就會開花結果;只要好好著重當下的因,至于說未來的果就自然會産生。所以,你不要說今天我做了一樣布施,有沒有把我大名刻上去,有沒有幫我上報,有沒有幫我廣告……,都是有所得。當你播種了因之後,就馬上要求那個果,這「有所得」是「叁輪不空」。因此,當下你覺得該怎幺做,你就好好去做,自然就會有後面的果,只要法自然,就是這樣一步一腳印的做,水到渠成啊!它就很自然。所以,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老老實實一步一腳印的,走在解脫道上、一步一步的做,就是最快速的。

  【法義分享】「但法自然」一般的理解:種什幺因,就自然會得什幺果。只要好好耕耘,自然會有收獲。只要你持戒便得不悔,只要你……便得……。這樣的理解角度是不錯。不過,「但法自然」另有一個深義,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一個人能夠回到「以大自然爲師」,見法一定要回到以大自然爲師,則所有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都會如實的呈現在眼前。所以,說法自然,更深的意思就是要以大自然爲師,大自然都在跟我們訴說「無上甚深爲妙法」,大自然是一部「無字天書」,都在告訴我們什幺叫做「無常法印」,什幺叫做「無我法印」,但是這一部「無字天書」,不深也不淺,不難也不易。只要能夠走出自我的夢幻世界,就能夠看到實相世…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二章 涅槃、無爲、空--甚深極甚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