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二章 涅槃、無爲、空--甚深極甚深▪P9

  ..續本文上一頁界中活生生的真理、活生生的佛法、活生生的啓示。

  如果你認爲現在是「末法時期」,那是表示沒有見到法,不懂得什幺叫做無常法印。其實沒有「末法時期」,「法印」就是真理、就是實相,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必然如此,因此你要回到以大自然爲師,佛陀也是協助我們自依止、法界依止,都是要以大自然爲師。你最初是以大自然爲師,到後來當你體悟到之後,你是跟法界溶爲一體、回歸法界,以及基督教講說回歸主懷,那是大安心、大自在啊!因此,不但超越宗派,而且要超越宗教,真理本來就沒有宗派、宗教之分,如果還有這是我宗派的法,這是我這個教的法,都不是究竟的真理,不要把太陽認爲是你們的,可以感恩太陽、可以崇拜太陽,但是你不要以爲太陽才是我們的,上帝是我們的,你有拜上帝、上帝才保佑你,你有拜太陽、太陽才照射你……,不是這樣!所以,真理是超越時空,而且真理是沒有界線,沒有宗教、種族、宗派之分。

  佛陀、老子、耶稣,這些世界上的智慧者大徹大悟,他們不是依著某一部經典而開悟,他們不是說參考著某一部經典怎幺講,然後他們就這樣大徹大悟、開悟,他們都是如實現觀法界大自然的真理實相,了悟身心內外、整個大自然的實相之後,與大自然溶爲一體,然後回來協助衆生回到解脫自在。佛陀是如實現觀這個法,佛陀是體悟到「空」,法界的「無上甚深微妙法」,老子所诠述的名稱叫作「道」,耶稣用的名稱叫作「上帝」,《易經》或是儒家是用「無極」,民間所在拜的天地、上帝或是天主,事實上人類都是要找到最終的目標,只是不知道怎幺回去而已,不但路途模糊,而且目標也都模糊了。

  佛陀對「空」、「法界」,有相當深入的體悟,這些都是不同字,但是事實上所指的,都是相同的內涵,他們雖然從不同道路,但是他們都是透過不同的語言來诠述相同的目標,所以「空」、「道」是一切宗教的終極核心,衆生要來到解脫,一定要來到涅槃解脫、「空」這方面的世界。佛陀是著重在「相」方面的解析,老子是著重在「體」方面的解析,耶稣是著重在「用」方面的诠述。老子講的是本體方面,「道」就是佛陀所講的「空」,因爲「道」或是「空」是屬于涅槃智,屬于佛陀所講的「甚深極甚深」,一般衆生不太容易了解。但是老子所留下的《道德經》,雖然五千言而已,它就是著重那個精華,真正要看得懂《道德經》,從文字去解讀是沒辦法了解的,一定要透過實修實證,才會了解《道德經》所講的深義,因爲它講的都是言簡意赅,含意都很深,老子所诠述的是「體」方面,所講的就會比較玄,不容易了解,當你有實修實證之後,就可以了解。

  佛陀是著重在從法界裏面,所産生那些現象界的生生滅滅變化,因爲佛陀看到衆生就是不了解現象的這些生滅變化,你就一直在貪著、抓取,然後就在那裏苦海不斷、苦海無邊。所以,佛陀是著重在「叁法印」、「四聖谛」,「叁法印」的具體內容就是無常、無我,佛陀滿重視要對現象的這些了悟之後,然後你才會放下你的抓取;當你了悟了之後,你才會遠離顛倒夢想,這時候你才能夠真的心甘情願,很歡歡喜喜的回歸法界,跟法界溶爲一體。事實上,《心經》所講的,都是要體證到「空」,體證到法界的世界,佛陀也是一樣協助衆生回歸法界、、回歸「空」。老子也是協助衆生,你要體道、悟道而行道,然後與道合一,「與道合一」就是回歸法界、涅槃界。所以,一樣都是要協助衆生回到這裏。

  耶稣也是一樣,雖然用了不同的名稱,但事實上所指的都是相同的含意,耶稣也是一樣協助大家,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我們都是法界獨一無二的存在,當你了悟生死大事,協助大家在死後一樣回歸法界,也就是回歸主懷,因此耶稣也是一樣協助大家去了悟上帝的實相是什幺,你、我都是來自上帝,將來也是一樣回歸上帝,當你真正了悟這些,當下的生死大事就全然的解開,你就大安心、大自在。所以,修行都是在轉這些念,不是求什幺神通、感應。《易經》也都在诠述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希望我們能夠回到無極,像一貫道、天道的「無極老母」,也是要回到這樣的境界,如果不了解這些聖者所講的,結果把「上帝」變成一個超級大力神、大偶像,然後在那裏崇拜,認爲「只有信我們的、才會得救,不信的、你就不得永生……」就好像說:你就信太陽,太陽才會照射你;你不信太陽,太陽來到這裏的時候就閃開。把上帝變成你們的,把太陽變成你們的,我們崇拜太陽,我們很尊敬太陽,太陽就是我們的……,不是這樣啦!

  上帝絕對是大公無私,法界是大公無私,你們倆邊在戰爭,這邊向上帝祈求,那邊也向上帝祈求,請問:上帝幫忙誰?以平等心善待一切衆生。所以,我們要透過文字,透過善知識的手指,然後回到涅槃界,回到最深的這些。耶稣指出現在這一條路,現在是變成一個「虛線」,因爲今天很多人把上帝變成一個超級大偶像,認爲死了之後、才能夠到上帝那裏……,都是不正確的。很多教徒對耶稣所講的「上帝」,沒有正確的體會,變成你在活著的時候,雖然說你很信、很信主,很信上帝啊!但是你還沒有大安心、大自在,上帝變成只是你信仰中的一個上帝,這樣而已,不是你的實證,不是說你現在當下就跟上帝溶爲一體。

  如果真正了悟,你是當下跟上帝溶爲一體,不是說到教堂裏面才能夠找到、到教堂裏面我才有,不是這樣。但是那條路保持一個「虛線」。道家、道教這一條路幾乎是斷掉的,于是很多修道的人,就把老子框起來,認爲老子實在是一個很偉大的仙人,然後我們要成爲修、修、修到像老子這種境界,因此很多修道人就把目標鎖定在像老子,成爲一個仙人。佛教方面也很可惜,這一條路也是消失了,佛教徒又把佛陀框起來,把佛陀變成爲一個超級的大偶像,一般的佛陀教徒,目標都是要成佛。所謂「成佛」,本來是要成爲像佛陀一樣的一個覺悟者,而今天我們很多的修行,卻變成佛陀是一個大太陽花、大向日葵,今天我們太自卑了,我們太小了、太渺小了,于是我們要好好努力「品種改良」,將來成爲向日葵……。

  你都活得很不自在,活得很苦啊!活得很自卑啊!佛陀本來就是要協助我們回歸法界,要回到自依止、法依止,結果衆生距離佛陀越遠。我們當然是很感恩佛陀、感恩佛陀,結果一直感恩、感恩到最後呢?把佛陀變成一個超級大力神、超級大偶像,然後一直在拜、拜、拜,要成爲佛陀的樣子。因此,佛陀要協助我們回去的這一條路沒有了,慢慢的演變到後來,解脫要多久?叁大阿僧祇劫。你真正能夠了悟佛陀所講的,那是這一生、這一世啊!哪裏還需要叁大阿僧祇劫?!就是因爲這一條路模糊掉、把它擦掉啦!然後目標卻變成鎖定在佛陀的身相、偶像上面,很可惜!我們希望這一條路能夠再恢複起來,讓大家清楚的知道,也是需要大家去實修實證,以後有因緣,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看到老子所講的境界,然後一樣能夠回到體道、悟道而行道。

  如果真正能夠體證到「空」、體證到「涅槃」,你會來到超越一切宗派、超越一切宗教的境界,就是「入空戲論滅」。當你真的體證到「空」,你不會說:我這個宗派最好!我這個宗教才最好……!當你還有這一種我的宗派、我的宗教最好的話,表示還是有排他性,不要以爲只有佛教才是究竟,其他宗教就是外道啊!其他宗教就是不了義呀!如果你還在那裏分辨「了義、不了義」,表示你都還在名相上面繞。所以,真的要用體證,實際做出來、實際走出來,爲法做見證,本身解脫自在,本身真正體證到這些,你會真正溶入一體的世界,體證到《心經》所講的那些世界。

  以上的解析,也是一個重要的觀念、關鍵,記得!大家要把批判、批評,跟說實相、說實話、說實理,要分別出來,說實話、說真理、說實相的人,如果跟你原來預先、所了解的觀念不同,就認爲人家在批判,因此佛陀就很感慨講,不是我要跟衆生诤,是世間人與我诤,我只是如實

  述真理實相而已,我沒有要跟衆生對立,我沒有批判的那一種意味,所以說實話、說實相跟批判,大家要區分一下。如果不能夠區分,那些說實話、實相的人,只要他的觀念跟你相反,你就會認爲都是別人的錯,這樣是不對的。

  【幻燈片】

  今天是講述「涅槃、無爲、空」這一系列,幻燈片是講述關于「空」方面,因爲衆生對「空」不太容易了解,我們就是透過一些讓大家更具體的體會。我們平常到海邊,都看到有山、有水,有海洋、波浪,但是你有沒有仔細去看那個「空」?以後大家到山上,當然在曆緣對境、平常的時候,要去體會我們就浸泡在「空」裏面,然後你到高處、到視野比較好的地方,要去看到無邊無際的「空」。

  一般在看的時候,我們都只有看這片葉子,都只看到現象界的這些存在,但是我們很少去看到背後這個「空」的存在,現象界就是緣起的「有」,如果沒有「空」的背景舞臺,這片葉子怎幺能夠存在呢?因此要慢慢去體會,現象界是以空爲背景、以空爲舞臺,然後現象界的這些,它一定是生住異滅、成住壞空,因此沒有一片葉子不會變壞,都一定生住異滅變化。衆生都喜歡看到一個想要看的,不希望看到變化、變壞,不容許法界的無常法流,這樣就會自討苦吃,一般衆生看到就對「空」有所誤解,都只是看到一切都是「空」,一場夢、一場空,于是「空」就變成是斷滅空,不然就是生住異滅、成住壞空。想到空,就想到「空無所有」;想到空,就是想到成住壞空,一切都壞掉空掉,因此一般提講到「空」,都會怕「空」,都只是想說是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的那個「空」。但是,真正「空」的深意不是生住異滅、成住壞空,這些還是在描述現象界,還是描述現象而已。

  這是現象界地球的地震、變化,這是無常,衆生都只是一直在貪生怕死,…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二章 涅槃、無爲、空--甚深極甚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