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八章 止观双运开智慧▪P2

  ..续本文上一页初禅的定力,就有可能证到阿罗汉果,但是通常要证到阿罗汉果,四禅八定都要经历过。所以,你有初禅的定力,通常是可以证到三果,心灵能够宁静到初禅的质量,你对万事万物的看,就会有相当的深度,这样就可以证到初果、二果、三果,这样一路上来。

  因为在历缘对境,贪、瞋、痴的展现,都可以如实的现观到。但是要证到阿罗汉果,必须要包括「色界定」跟「无色界定」,它都要经历过,「色界贪」、「无色界贪」是阿罗汉果所要突破的,必须四禅八定经历过,具有整个这样的经历,证到阿罗汉果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做「慧解脱」,一种叫做「具解脱」,四禅八定这些他也很熟练,对于整个法义、整个真理实相方面,他完全的透彻了解,叫做「具解脱」,具解脱的人他定力又很强,定力的强弱跟他累世的薰习也有关系。「慧解脱」的阿罗汉,是一样四禅八定要有经历过,但是他体验过之后,他未必精通,差别就在这里。

  「具解脱」的阿罗汉,他是定力很强,止观都很强,特别有更多的神通方面,但是「慧解脱」的阿罗汉,他未必神通俱足,但是他解脱方面绝对没问题,像目楗连就是神通很厉害,都是定力要相当强。如果舍利佛,虽然他是个阿罗汉,但是他是以智慧第一,解空第一,舍利佛并不是很强调神通方面。我们第一个目标就是证初果,然后再一路继续上来,再来就是到达证阿罗汉果,至少先证到「慧解脱」的阿罗汉,再来看个人的因缘,真正证到「慧解脱」阿罗汉,就可以为法作见证,这时候真的可以到处跟众生做法义、法上的分享,协助众生出离苦海,至于是不是要开发神通具解脱方面,再随顺个人的因缘。但是,只要他是「慧解脱」阿罗汉,至少「他心通」、「漏尽通」一定要有,记得!一定要有「漏尽通」。

  其他六道里面的众生,像阿修罗、天道,他们其他的通会有,但是不会有「漏尽通」。真正的解脱者、阿罗汉,一定要有「漏尽通」,「他心通」也会有。当然,「宿命通」、「天眼通」一样也会有,其他的就随个人的因缘,只是说个人的深浅不一,但是「漏尽通」一定会有。只有解脱者才能够到达「漏尽」,其他像阿修罗道,甚至包括恶鬼道的众生,或是天道的众生,他们多多少少会有其他的神通,但是不会有「漏尽通」。要真正体证「无我」的人,证到三果的「阿那含」还做不到「漏尽通」,必须要体证、而且做到「无我」的人,才能够有「漏尽通」。

  什幺叫做收摄六根?怎幺样到达无漏?所谓「有漏」就是有烦恼,你的智慧、福德会漏失掉而导致烦恼。在修行的过程,必须经过一个「收摄六根」的阶段,这张图表是代表一个人生大海,人生的整个世间、整个境界,中间的框框是代表你、我、他的每一个人,这是一个人,每一个自己、每一个个人,每一个人有六个洞,代表我们的六根,我们都是透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我们的身心透过「六根」与外境的「六尘」--色、身、香、味、触、法接触。「六根」与「六尘」是一个交通管道,「六尘」是整个世间,我们的「自我」是透过这六个管道跟境界交流,海洋的潮流、海洋的流水,它是透过这六个孔,穿流过你的身体。

  世间的境界被「八风」吹得好苦,人家的是非、好坏穿流进来,你也好苦啊!常常成为各种境界的奴隶,被各种境界牵着鼻子走。修行时,说要收摄六根是一个过程,于是开始收摄六根,等于要堵住这些门孔,眼根要收摄起来,有些在精进修行之时,眼根只能看前面,包括出去托钵或是走在街上,眼睛都不可东看西看,只能看前面六尺以内的范围;包括耳朵也是一样,尽量不去听什幺。「收摄六根」是一个过程,本来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攀缘的心能够沉静下来,然后活在当下,因此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是在你越用功、越深入之后,体会到自己再怎幺样收摄,奇怪!境界还是会穿透进来,然后让我产生烦恼、让我产生苦,内心常常在那里拉扯。

  举例来讲,就像说一个很专精、很用功的出家众,今天就要去托钵,师父也跟我讲说要收摄六根,于是就收摄六根出去,不可以东飘西飘。但是当我出去的时候,哇!身边走过一位身材很美的窈窕淑女,想看、又不能看,于是内心又在拉扯,在拉扯当中、他要收摄,然而境界又一直在吸引着他,变成内心的一种拉扯。这只是举例,我们常常在收摄六根的过程中,境界会一直拉扯着你,于是越收摄越紧、越防堵越紧,慢慢的一直防堵,包括很在意人家的是非、好坏批评。以前听到一句批评、攻击,你会难过一个礼拜,现在听到批评、攻击,只要一天就可以消化掉,但是觉得还是苦啊!还是成为境界的奴隶,还是没有真正能够消化掉,于是又觉得自己的收摄工夫不好、不够啊!因此再加紧收摄。如果方法不当,在收摄的过程中,有时候容易形成类似自闭的情况,这是过与不及。

  没有善知识在协助引导,容易形成封锁自闭的情况,这是一个修行过程,来到再怎幺堵、再怎幺堵这个洞,我再怎幺围堵,外面的境界还是会漏进来,种种境界还是会引起你内心的烦恼、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就是初果、向初果、证初果、二果、三果……,很自然的过程里面会发现:我再怎幺修,痛苦、烦恼那些,还是有啊!还是存在啊!内心的不安还是存在啊!境界的冲击、境界的吸引,还是存在啊!

  六个洞,却只有两只手,你要堵这六个洞,你怎幺堵?如果凭着这两只手要堵六个洞,不管你再怎幺堵,都还是在「有漏」的范围,就是还在有为法的世界,这比较深喔!先讲一些让大家了解,慢慢地去体会,这是我个人心路历程的一个境界,让大家去体会,一直在防堵、防漏的过程,你还是发现「有漏」,又设法要去防漏,都是要透过很多的有为法,然后再防漏。证到三果,都还在有为法的世界,你怎幺围堵?!假设你有三头六臂的厉害功夫,然后六只手,就算你有六只手,这是一个形容,你防堵的很厉害,可以把这六个洞都堵起来,然后你的世界怎幺样?封闭了、甚至会枯萎掉,因为你跟整个世间是有相当的隔阂,没有跟世间在交流,于是就变成一个封闭的世界。所以,因为不是真正的解脱者,他是不敢进去、不敢入红尘,不敢跟境界接触,变成一个又一个过与不及的情况。

  这是修行几乎都要经历过的一个阶段,当你封闭起来,你的苦还是存在啊!一跟境界接触,烦恼、漏还是存在,然后怎幺办呢?要怎幺样才能够做到无漏呢?不迎不拒、进等于出,如果你不空,进跟出不会相同。如果你不空,在进跟出的过程,你会抓,讲更具体一点,就是你这个桶子、这个身要消失,就是跟整个世间、整个世界溶为一体。你这个身体是个空桶、是个空,境界让它穿流而过,你跟境界是溶入,就是「破身见」,再继续来到「无我」。「破身见」是一个初步,然后继续再证到「无我」,就是「自我」消失。只要还有「自我」,就有烦恼、就有漏;只要有「自我」,因为框框都还在,它就会有漏。

  当真正「破身见」,一般讲说「破身见」,就是证初果。事实上,证初果、甚至证二果的人,并没有完全彻底的「破身见」,只能说「身见」破到相当大的一种情况程度,原来那种执取、抓取方面,已经改变很多、淡薄很多,因此已经突破到一个情况,叫做破身见。就像在国内到达某一样水平,你就可以参加奥运,但是未必代表你就能够拿奖牌。所以,就是你来到一个门槛之后,就跟你讲说可以到「破身见」的情况,但是并没有破真正的身见。身见真正要破,一定要体证到「无我」,身见才会完全破除。身见、我见破除、还有「无我」,你要体证到「自我」消失,跟整个境界溶为一体。

  这时候,因为「自我」消失,然后跟境界溶为一体,才会真正来到「无漏」。所以,只要你还有身见,只要你还有自我,只要你还有我慢,你的烦恼就会存在,要「自我」消失了,才会跟整个境界溶为一体,才能够真正的「无漏」。所以,只有四果阿罗汉才能够来到「无漏」,叫做「漏尽通」,这个漏已经消失了,「无漏」就是漏消失了,「漏尽」就是漏已经消失了,烦恼已经消失了。当你没有「自我」,不会跟任何境界对抗。

  「尊者阿难!若断界、无欲界、灭界,是名诸解脱界」阿难继续再问:什幺叫做解脱界呢?就是「断界、无欲界、灭界,是名诸解脱界」。尊者阿难又继续问,他就回答:「断一切行,是名断界;断除爱欲,是无欲界;一切行灭,是名灭界」相当深,而且是阿罗汉的世界。所谓「断一切行」,并不是什幺事情都不要做,如果错误解读,一直在封锁、闭锁,你只是进入一个闭锁的世界而已,不是一个解脱者。事实上,你是好像一直躲入隔音房里面,你说:哇!现在好宁静啊!这是涅槃寂静的世界,都没有杂音的干扰。但是你敢出来吗?所以,并不是躲入「自我」的世界,什幺事情都不要做,叫做解脱,那是错误的解读。

  所谓「断一切行」,就是断除无明行、无明的冲动,无明冲动的止息。「是名断界」无明行会改变为明行、明行足,佛陀的一个十号之一,就是明行足。所以,解脱的人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死板板的,不是什幺事都不做、都不敢做,不是这样!「断除爱欲」就是欲贪之心完全断除,具体讲就是名利心完全淡泊、然后断除,不是名利心断除之后,什幺事都不做、消极悲观。你会很积极去做所该做的事情,但是不计功、不争名、不夺利,该做的、我们就去做,做所该做,觉得应该这样去做,对自己、对众生有好处就去做,而不会有欲贪之心,所以「是名无欲界」,「无欲」并不是消极悲观,而是名利、欲贪之心没有了。

  「一切行灭」,不要从文字上错误去解读,就是不再颠倒梦想了,所谓「行」,就是「无明行」的「行」,意即「一切无明行灭」,一切「无明行」消失了,成为「明行」,不再颠倒梦想,「是名灭界」,「灭」就是涅槃。所以,那是断、这是…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八章 止观双运开智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