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肪、髓、涎、痰、小便,犹如器盛若干种子,有目之士,悉见分明,谓稻、粟种。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观身诸界: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犹如屠儿杀牛,剥皮布于地上,分作六段;如是比丘观身诸界:我此身中,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观彼死尸,或一、二日……至六、七日,乌鸦所啄,豺狼所食,火烧埋地,悉腐烂坏,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骸骨青色,烂腐余半,骨锁在地,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骨节解散,散在诸方,足骨、膞骨、髀骨、髋骨、脊骨、肩骨、颈骨、髑髅骨,各在异处,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
云何观觉如觉念处?比丘者,觉乐觉时,便知觉乐觉;觉苦觉时,便知觉苦觉;觉不苦不乐觉时,便知觉不苦不乐觉;觉乐身、苦身、不苦不乐身,乐心、苦心、不苦不乐心,乐食、苦食、不苦不乐食,乐无食、苦无食、不苦不乐无食,乐欲、苦欲、不苦不乐欲,乐无欲觉、苦无欲觉、不苦不乐无欲觉时,便知觉不苦不乐无欲觉。如是比丘观内觉如觉,观外觉如觉,立念在觉,有知有见,有明有达……
云何观心如心念处?比丘者,有欲心知有欲心如真,无欲心知无欲心如真,有恚无恚、有痴无痴、有秽污无秽污、有合有散、有下有高、有小有大、修不修、定不定,有不解脱心知不解脱心如真,有解脱心知解脱心如真。如是比丘观内心如心,观外心如心,立念在心,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心如心。
云何观法如法念处?眼缘色生内结。比丘者,内实有结知内有结如真,内实无结知内无结如真,若未生内结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内结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耳、鼻、舌、身,意缘法生内结。比丘者,内实有结知内有结如真,内实无结知内无结如真,若未生内结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内结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内六处。
复次,比丘观法如法。比丘者,内实有欲知有欲如真,内实无欲知无欲如真,若未生欲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欲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瞋恚、睡眠、掉悔,内实有疑知有疑如真,内实无疑知无疑如真,若未生疑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疑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谓五盖也。
复次,比丘观法如法。比丘者,内实有念觉支知有念觉支如真,内实无念觉支知无念觉支如真,若未生念觉支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念觉支便住不忘而不衰退,转修增广者知如真。如是择法、精进、喜、息、定。比丘者,内实有舍觉支知有舍觉支如真,内实无舍觉支知无舍觉支如真,若未生舍觉支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舍觉支便住不忘而不衰退,转修增广者知如真。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七觉支。若有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法如法者,是谓观法如法念处。
若有比丘、比丘尼七年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年,六五四三二一年。若有比丘、比丘尼七月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月,六五四三二一月。若有比丘、比丘尼七日七夜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日七夜,六五四三二,置一日一夜。若有比丘、比丘尼少少须臾顷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朝行如是,暮必得升进;暮行如是,朝必得升进。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法义分享】
◎修四念处法门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因为:(一)二六时中都在用功,保持清醒明觉。(这是一般人所称、所能理解到的觉醒、明觉。)(二)透过如实深观身、受、心、法之后,觉悟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而从颠倒梦想的梦幻世界里醒过来。自我消失、我慢断尽,成为真正的觉醒者、觉悟者。(这是出世间法所称的觉醒。)
◎实修四念处之际,行者的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要正知、明觉。这是养全面醒过来的最佳方法。要有初步的全面觉醒,才有可能到达最终的觉醒而远离颠倒梦想。
◎「身念处」的内容包括:(一)身体的一切动作举止都要正知明觉。(二)正知出入息。(三)具足禅定。(四)光明想。(五)三十二身分。(六)六界分别观。(七)不净观。(八)白骨观。
◎「受念处」(觉念处)的内容包括各种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能正知其生灭。
◎「心念处」所要观察的内容包括:有贪、无贪,有瞋、无瞋,有痴、无痴,有秽、无秽,是合、是散,是下、是高,是小、是大,有修、无修,有定、无定,有解脱心、无解脱心。也就是当下生起的是什幺心?都要能如实观察、如实正知。
◎「法念处」所要观察的主要内容:(一)六根与六尘接触后,是否有打结?根、尘触后有起贪、瞋、迎、拒之心就是有打结。(二)当下是否有五盖?有的话,是处在哪一盖?(三)当下是否有生起七觉支?有的话,是哪一觉支?
◎修四念处而培养正知明觉,目的是要透过正知明觉去深观到内心深层所打的种种结。尤其要应用到在历缘对境,在日常生活的实际考验中,现观贪、瞋、痴、我慢、我是、我能‧‧‧‧‧‧诸结,要深观到那蠢蠢欲动的潜伏心态。要深观到习气、习性的反映。要深观到那个怕无常、怕空、怕死亡而仍抓得很紧的「自我」。
◎修「四念处」进行深度的如实观察,正知明觉后,要配合四正勤。例如:(一)观察到已生恶不善法--要令断。如贪、瞋、慢、六根打结、五盖生起……。若看不到种种结,就不可能断,能看到诸结,也未必有魄力断。能看到,又有魄力,才能断诸结。(二)观察到「未生善法」就令生起,已生善法就令增广。
◎如果能具足闻思基础,有了正知正见,又有因缘实修四念处法门,佛陀敢向你保证不必七年就能证到阿罗汉果,至少可证到三果。
◎佛陀再鼓励行者:不必七年,甚至不用到七个月,经七天七夜的专修四念处,你就有可能证到阿罗汉果或三果。佛陀绝不开空头支票,也不是天方夜谭。
◎但,不要一看到这样的鼓励就马上急着修四念处。若没有正法的闻思基础、若未建立起正知正见,那就容易形成以「欲贪」为前导而修四念处。如此就会越修越厉害,我慢也越来越大。这样的走向与佛陀所讲的「断结、断慢」的解脱道是背道而驰。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四章 修四念处》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