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八章 欲神足--正精进

  第十八章 欲神足→正精进

  

  前面第一、二节,比较容易了解。【法义分享】「止观双运」才能开智慧,而定力(正定)要成就,来自精进不放逸。所谓「欲神足」就是要有正法欲、善法欲。只要你有正确的闻思过程上来,正确的善法欲就会出来。(第三节)【法义分享】「欲界」的欲与「欲神足」的欲,不要混为一谈。如果没有欲神足--「精进用功的善法欲」,你是离不开欲界的吸引力的。一些学禅的人,喜欢高谈「起心欲精进,斯人行邪道」。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人,是已证无学位的阿罗汉,而说话的对象是已入圣者之流,而又勇猛精进向阿罗汉迈进的修行人。如果因缘、时机不成熟,那句话容易形成「自误误人」。

  「欲神足」是一种善法欲,所谓「欲界」,一般众生在欲界、名利堆里面不断打滚,你要离开欲界的吸引力,象是航天飞机要飞上天空,必须要有一个离心力,「欲神足」是要离开欲界的滚滚红尘,这个吸引必须要有一个离心力出来,如果没有相当的决心,你离不开欲界的吸引力。有的人、尤其有些学禅的人,就说「起心欲精进,斯人行邪道」,误认为若有想要修行的那些念头,都是有为法、画蛇添足……。如果没有弄清楚解脱的次第--何谓世间法、出世间法,很容易越修、我慢越大。因此,欲神足要出来,唯有欲神足出来,才会勇猛精进的走在修行道上,才会把修行摆在第一顺位。

  当你真正能够把修行摆在第一顺位,身心会柔软下来,包括到后来那个「自我」会放舍,都是要有欲神足。如果没有欲神足的基础,「自我」是放不掉、舍不下的。「欲神足」是要协助我们成长,从「有为」的过程到达「无为」,从「有修」的过程到达「无修」,从有为、有修、有证、有得的过程,到达无为、无修、无证的过程,是请善知识协助我们来到自依止、法依止。我们亲近善知识是让善知识协助我们怎幺样去独立,不要认为说我们本来要自依止、法依止,哪里需要去找善知识?!要深思这里面是不是有「我慢」在作祟,是不是有「我慢」在阻挡?如果你是阿罗汉,就不需要善知识。

  如果你能够看到整个法界的庄严、法界的玄妙,从大自然之中去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这时候以大自然为师,可以不需要其他善知识,但是当能够到达这样的人,就是阿罗汉--我慢、自我都消失的人,如果在还没有成就阿罗汉以前,你是需要善知识来协助你,从「有为法」迈向「无为法」。所以,「欲神足」就是要让我们精进、求知。像密勒日巴、六祖他们为法粉身碎骨,就是「欲神足」发露--求解脱之欲。

  (第四节)「四正勤」就是:第一、已生恶不善法--要令断,第二、未生恶不善法--(令)不起,第三、未生善法--(令)生起,第四、已生善法--令增广。「四正勤」在十修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修行人容易「知而不行」,或是「说得到、但却做不到」,而「四正勤」就是要「剑及履及」--知道就要去做,说到就要做到,修行要有魄力啊!所以,很多人就会说「我知道啊!但是都没办法做到啊!」就是没有配合「四正勤」。

  修行要有魄力,修行是大丈夫相,但是大丈夫相并没有男女之分,真正没有男女之分,就是平等。前一段期间,当达赖喇嘛到国内,还有比丘尼在为这些问题争论。我是觉得如果你要从戒律、制度上面去求平等,不容易啦!如果你能够进入闻法、闻思、实修实证,这些是超越男女相、众生是平等的。你就算在制度上去争个平等,你的苦还是在啊!内心的不安还是在啊!所以,佛陀是要我们内心的祥和宁静,透过我们的实修实证。

  「已生恶不善法--令断」,所谓「已生恶不善法」,对于过去、包括现在之前的、昨天的,我们起了一些不好的念头、恶念,或是起瞋恨心,或是去骂人……,发现到我们的贪、瞋、痴这些,我们要令它能够断,不要让瞋恨心继续蔓延下去,就是「已生恶」。你要能够看得到贪、瞋、痴,也是你身、口、意展现出来的法相,你能够看到贪、瞋、痴,也是你能够看到法相、见到法,这都是很重要。你要去见到那些法,然后不要让那些继续蔓延燃烧下去,这是「已生恶不善法--令断」。

  什幺叫做「未生恶不善法--(令)不起」呢?举例来讲,昨天你老公讲了一句话,你听起来很不爽,内心觉得很委屈;今天老公去上班了,结果不管你是在家里、外出或是去上班,内心里面就是一直在酝酿这一句话,内心里就想:「晚上要怎样好好的修理他?怎幺样好好的报复?等你回来,我煮东西的时候就加个……,让你知道我在生气,让你知道我很不高兴……」今天的心里面,你一方面没有去看到瞋心,没有去看到内心的不平衡,因此一直让它这样的延续着。「已生恶」,你没有让它令断,再来「未生恶」,因为晚上即将爆发一些风雨,知道晚上等先生回来要发生,如果没有觉察到你是等着晚上准备要报复。如果你有觉察到,看到我自己内心不断地在酝酿--我的贪心、我的瞋心、我的报复之心,当你看到这些会反观说:「到底我现在快不快乐?我这样做我快乐吗?我能够带给谁快乐呢?」如果你去看到这些,就会知道你这样下去,只是让自己苦,让对方苦而已,只是在火上加油。

  所以,当你去看到这些时,会让你的「未生恶」--晚上会爆发的风雨,让它「(令)不起」,一个念头转变之后,你会以很慈悲、微笑来善待先生。当先生回来的时候,他本来也可能有所准备,但是看到你这样的一种慈心、一种柔软心,他也会很惭愧、也会改变。如果你回来是要跟他用吵的,可能会让事情更加恶化;如果你是以慈悲心、柔软心回向世间,他也会以惭愧心、柔软心回向世间。因此,以恨不能够止恨,唯有爱才能够止恨。这也是要去看到「名色的分界」,要去看到我们的念头,是属于瞋心在蔓延、燃烧,你要去见到法相--贪、瞋、痴,也是我们身、口、意,展现出来的法相,这就是现见法。

  什幺叫见法?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见法?你天天在生气,都是见法的好机会。所以,任何境界,当你在生气,也是帮你在见法,瞋恨心、贪心、贪瞋痴这些,都是「法相」,你要去看到,这就是「见法」。

  (第五节)「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二法依止多住。云何为二?于诸善法未曾知足,于断未曾远离」佛陀说我对两种法是不断的一直在修行的,觉得说越多越好啦!第一个就是对于各种善法未曾知足,包括善根福德这些,不用怕多啦!再来,闻思修、精进用功这些,也不用怕太多。「于诸善法未曾知足」不断的虚心学习,除非你到达究竟解脱。我们在这个过程,都要不断的虚心学习,不要得少为足。「于断法未曾远离」对于那十个结,内心里面的贪、瞋、痴,清除那些污垢呢?也从来没有懈怠过,对于应该断除的十个结、那些苦、那些不安、贪瞋痴……污垢啊!都不断的清除,未曾远离断。

  「于善法不知足故,于诸断法未曾远离故」不断的增加善缘,不断的减少恶缘,不断向解脱道--究竟解脱迈进。佛陀是这样不断的精进用功、虚心学习、求真求证,他的用功是怎幺样呢?「乃至肌消肉尽,筋连骨立,终不舍离精勤方便」就是前胸贴后背,我在1989年到泰国去参访,有看到他们佛寺旁边就竖立一尊,佛陀修行、修行到后来,剩下就像一具骷髅的塑像,紧紧的包裹一层皮,骷髅是盘坐,而排骨都很清楚,肚子都内缩、都没有了,都是空的了,就是这里的描述--肌消肉尽,筋连骨立。佛陀为了要究竟解脱,他是用生命去修行。当然,佛陀走过来的路程之后,因为他是第一位走得很辛苦、走得很苦,后来当佛陀走过来之后,他就可以协助众生,你可以不用走得那幺苦了,因为佛陀以前尝试过很多的错误、失败,可以让你避免重蹈覆辙,可以让你不必再绕那些冤枉路。

  所以,善知识的协助,善知识的指导,可以协助我们避免走那些冤枉路,这样你的成就就会更快。佛陀「不舍善法,不得未得,终不休息」所谓「不得未得」,虽然有证初果、二果这些,但是只要还没有到达究竟解脱,「终不休息」未达究竟解脱、决不终止的决心。「未曾于劣心生欢喜」不会懈怠、不会消极。「常乐增进,升上上道」不断以修行解脱为第一顺位,然后寻找离苦得乐之道。「如是精进住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因为有勇猛精进的道心,因此佛陀能够那一生、那一世,就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到达究竟解脱。当佛陀成就之后,返回来再协助众生走解脱道就很快,只要按照着解脱道迈进,一样可以「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比丘!当于二法依止多住……,如是修习不久,当得速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只要学习佛陀勇猛精进的心,一步一脚印、实实在在的走,你就很快,「当速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很快就可以到达证果,初果、二果、、三果这样,逐步的上来,到达究竟解脱。悉达多太子在29岁那年,看到生命的黑洞--「老、病、死」,而无比的震撼;为了找寻出离生死轮回之道,而放下一切,用整个生命去修行,用功到「肌消肉尽,筋连骨立」,前胸贴后背啊!六年后,终于大彻大悟,而达不生不死的彼岸。要达究竟解脱的彼岸难不难?无易、也不难。

  不容易,是因为愿意脚踏实地、依解脱道次第而行的人,少之又少啊!而不困难,是因为只要依解脱道次第而行、精进用功,要开悟、解脱、断结,并不困难。如果你能够效法佛陀用生命去找寻真理,就能够跟佛陀一样速达究竟解脱的彼岸。所以,这都是佛陀本身走过来,告诉我们勇猛精进用功,有方法、有次第,很快就能够初果、二果、三果,这样一路上来。

  (第六节)有一个人很勇猛精进用功,就是二十亿耳,「时,尊者二十亿耳独静禅思,而作是念;于世尊弟子精勤声闻中,我在其数」在佛陀弟子之中,精进…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八章 欲神足--正精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