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六章 缘起性空▪P4

  ..续本文上一页爱,是生死轮回的原因,生死轮回的爱是一种贪爱,是身见不破、我见不断、自我不舍。

  一般众生的爱里面,它是有条件的,先生爱太太,这里面也是有条件的,一般人如果太太都不煮饭、不做家事,他会抓狂;当然太太爱先生,这里面也是有条件的,你要去看到里面是有条件的。一般的众生是说「我爱你」,但是同样的,也希望你要等同的来爱我,把外壳包装剥掉说得露骨一点,就是说「我绑你,我也要你来绑我」这是讲得比较露骨的,那些包装都没有。事实上,所谓「爱」,如果你是有条件的,爱里面就是一种束缚,你说你爱你的孩子,如果里面有一种我是、我能、我慢,你是「我的、我的」观念很强,这个小孩子会被你爱得很痛苦,处处都觉得都需要听我妈妈的话,处处都需要听我老爸的话,我都不能有自己的看法,不能有自己的意见,我走得很苦……。

  一般众生的爱是有条件、有所求的,修行就是要去了悟实相真理,把我们的爱提升成为无条件、无所求,像佛陀、解脱者他们对世间所做,就是无条件、无所求的爱,「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并不是说修了行之后,就不可以有情感方面都,都要很死死板板的。他的生命一样就是发挥出来,以无条件、无所求的反馈一切众生。所以,你可以三轮体空的触,也可以无条件、无所求的爱。问题、痛苦、烦恼来自于「取」,那个贪爱、执取就会带来一大堆无穷的后患。

  「无明」另有很深的含意,一般都把无明解释为无知、愚痴、盲目、冲动,然后「无明行」导致你的惑、业、苦,在起惑、造业、受苦,但这是经典与一般的解释。后来我的体会觉得「无明」含有更深的意义。

  有人问到「从新闻里面看到柬埔寨的雏妓十分的猖獗,当地政府却坐视不管,这在佛法中心能显万法的本性,与世间上森罗万象,如何觉观呢?因为同一件事情有人视而不见,觉得这样的人间事,不是一己所能改变,或不闻不问,面对这种事情,我们该如何来解释呢?」雏妓方面的问题,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就很容易发生,就像台北市政府以前要废娼,问题是真的把整个实质娼妓的问题废除掉呢?还是只是废除一些表相呢?难道真的废娼之后,台北就没有色情行业了吗?反而更普遍啊!它是隐化入更多的管道。

  问题就是有人就会有这方面的问题存在,你贫穷落后的国家,很多他们生活很贫穷,雏妓的产生,是有它的环境时空背景,除非你能够去帮他们这些雏妓,一一解除他们的痛苦,包括他们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否则你又能够怎们样?他们的国家、他们的社会有这样的情况产生,是各种因缘所形成,假如你能够去扭转,你就去做、去改变,你除了接受以外,还能够去做什幺呢?!如果觉得现在应该积极起而行,怎幺样去改变这种风气?如果你觉得能够去做,你就去做,否则你就只能够接受这世间的不圆满。如果你不去做,然后在那里叫骂、瞋恨、责怪,都没用啊!你要嘛!就提起来;你觉得能够提,就提起来、就去做,不然你就要放,就这样!

  有些事情从不同角度去看,它所呈现出的角度就不一样了,包括台北以前要废公娼,公娼本身从另一个角度看,你认为她们所从事的好像是下贱的行业,但是她们觉得有需要这一份工作,当你要废掉,她们也很不喜欢,她们也很不高兴,对她们来讲也是一种苦。所以,世间的事情是没办法圆满的,我们只能够说考量怎幺样让世间的苦能够减少,能够帮助这世间少苦、离苦,你个人觉得该怎幺样去做,能够更积极的回向这世间,我们就去做,能够去做、我们就去做。

  有关尼泊尔王室的这一件悲剧事件,其中牵涉到皇后要主宰王子的婚事,涉及到「意思食」,双方面都失了正念,然后苦忧交迫。如果没有学佛、没有正知正见,你的智慧不开、不长,都是在吃与被吃的世界里面打滚,因为世间法就是有不圆满的地方,如果皇太子本身有学佛、身心柔软,他不会做出这样的一种冲动,全部两败俱伤的这一种抉择。假如他是一个有学佛、有正知正见的人,他会知道这是世间的「意思食」在冲突,自己有一个理想的结婚对象,但是却不能够得到父母亲的认同,这时候如果有所冲突,你也可以缓缓、以时间争取空间,不要以激烈手段去处理,这样对谁都没有好处,又有谁得到好处呢,可以用时间来缓冲,因为时间会改变一切。你的身心要能够柔软,才不会这样的冲动浮躁。世间法就是有不圆满的地方。

  一个人成佛、解脱、修行,包括以前的释迦牟尼佛,都是不断从现象界的老、病、死,亦即烦恼、痛苦的这些现象,然后就去探讨原因到底来自哪里呢?为什幺会有这些老、病、死呢?当一个人去面对这些老、病、死,内心的那一种苦、不安,到底它的原因在哪里?我不能找出它的原因?然后找出解决的方法呢?事实上,「十二缘起」是一层一层的要去找寻解决之道,最初就是从果的现象去找因。如果以老、病、死跟生来讲,一个是果,一个是因,它从老、病、死的现象,然后慢慢去体会,原来就是因为有出生,才会有生、老、病、死,于是找出原因。为什幺会有出生呢?因为你有抓取一个果,你有抓取、你有贪爱。这个「有」,如果以三世方面来讲,为什幺有这一世这一生呢?因为前世的你没有解脱,你对于生命的核心,都一直紧抓着不放,有形成一个种子。

  这个生就是因为你有前世的种子,结果它又是形成果,这边又是形成因,这一层一层这样上来,这边是果、这边是因,如果两个比起来,这边又形成一个果。所以,这「生」是一个因,也是前面「有」的果,其它的以此类推。这边的「有」跟「取」呢?这里又是一个果,前面这个「取」又是一个因,因为你有抓取,所以才会有这个「有」产生,就是一直去探讨,从果的现象,再去探讨它的因,为什幺会有「取」呢?现在把这个变成一个果,然后又去探讨它的因,就是因为你有贪爱,所以它这又变成一个因,因为有贪爱、所以有抓取,其它的以此类推。事实上,十二缘起是从最苦的果、现象,去向上去探讨它的原因,然后一层一层的这样上来。

  你为什幺会有贪爱呢?因为你有乐受,才会起贪爱。为什幺你会有乐受的感觉呢?来自于怎幺样?因为你有「触」,接触之后有乐受。为什幺会有各种的「触」呢?因为你有六根的存在,一直要去追讨原因,往上越来越微细,要去追讨生死痛苦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为什幺会有六根的存在呢?因为你有这个身心。为什幺会有身心的存在呢?因为你有这些觉知、觉识,也就是你有前一世的投胎。这里的「识」,如果要讲十二缘起的生死,就是你有前一世的投胎,但是这不是一个不变的灵魂。为什幺会有这些识的存在呢?因为你有种种的冲动。为什幺会有这些冲动呢?因为你对万事万物的不明了,对真理、对实相不了解,这样逆推上来之后,我们再从这里解释下来。

  因为一个人对万事万物、对真理实相不明了,因此导致他有这种无明行、无明的冲动,于是会有无明的觉知、觉受,那一种我是、我能,那一种我、自我,就会紧抓不放,有这一种我、我是的幻觉,这个识就是有自我的那一种觉受。然后你慢慢的在名色、你的身心,自我意识就越加强、越加强,名色的增长就是自我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加强,然后你的六根各方面就会随着你那个自我方面的,到处在攀缘、到处在抓取,这就是「触」。当你接触各种境界,六根不断地成为境界的奴隶之后,你就有各种的觉受。遇到苦受,你就瞋啊!遇到乐受,你就贪啊!事实上,苦受的瞋,是要排斥你不要的,然后还要去抓你所要的,这里面的背后还是要抓你所要的。

  所以,当你各种觉受,就会产生你的贪爱,贪爱、你就会觉得你贪,你不只是精神上的爱而已,你还会去要抓取,你还会去有爱,你一定会去抓取,有抓取就会产生果、「有」,有所得就会产生,有所得产生一个现象,它就会真的生出来,然后就会老、病、死。十二缘起的解释,可窄、可广、可大、可小,所有事情的现象,你可以把它套入这里面。

  曾经在中和有一个人买了一辆奔驰车之后,没几个月他的儿子被人家绑票撕票的情况,我们现在举这个例子让大家参考。为什幺他的儿子会被杀死?为什幺他的孙子会被杀死、会被绑票?他的孙子的死亡,就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小孩。为什幺他遇到小孩死亡方面,他会很痛苦?因为他有他的小孩,这是我的小孩子,他们有生这样的小孩,小孩子有出生,因为他们有这一种抓取,这个都属于贪爱,一个要抓取我的小孩子。小孩子为什幺会形成这样一个后果出来呢?因为你前面的被一些名利心,被一些社会的虚荣心所迷惑住,你胡里胡涂的要开高贵轿车,这样才能够显现出我的身分,才会显得很炫耀,这样人家才会多看你几眼,所以那是一种无明的虚荣心在作祟,你不知道这样会导致苦果,因此你就会想要买一辆车子,你内心里面就在酝酿要买一辆车子,结果你这个酝酿就会渐渐产生,就会渐渐采取行动下来,这里面的爱、取、有,就一直一路下来,所以会产生这样的一个悲剧,产生这样的苦果出来。

  所以,一样事情我们可以从苦的现象,去探讨它的苦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它也可以顺推下来,如果你这样无明冲动下去,以后的苦果也会出来。十二缘起,是可以顺逆来推演,可以应用到其它一切。

  明「无明」就是明,你知道「不知道」就是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无明是中性。

  (第五节)「自作自觉则堕常见,他作他觉则堕断见。义说、法说,离此二边,处于中道而说法,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自做自觉则堕常见」佛陀说:一般人容易产生「常见」,在于有一个「自我」在造作、自作自觉,就会形成「有一个灵魂、有一个造作、有一个『我』在造业、灵魂不灭……」的一种「落入常见、自作自觉」,认为有一个我、从哪一世,然后投胎转世到那一世,这个…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六章 缘起性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