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底原因何在?在哪里?……,一直去追问、一直去追问,一直要追根究底去追问,到最后呢?所以,包括最伟大顶尖的数学家、科学家,任何问题都有遇到瓶颈、没办法解答的这一面,包括最简单、最基本的,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啊?你能够说出正确的答案吗?有人认为应该是先有蛋,才会孵出小鸡,但是蛋又是从哪里来?因此先有鸡、才会生蛋,但是鸡又是从哪里来?
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地球是被八只大象所支撑着,最初当然觉得有理,好像找到答案了,但是后来学生慢慢就觉得问题还是存在,然而这八只大象又被什幺所支撑?于是老师就回答:「那八只大象就是被另外比较大的八只大象所支撑!」喔!我知道啦!好像找到答案了!但是没多久学生又问,奇怪?那八只比较大的大象是被什幺所支撑呢?老师就说:「这幺笨!那八只较大的大象,就是被另外八只更大的大象所支撑着啊!」问题还是:那更大的八只大象是被什幺所支撑呢?「啊!你怎幺那幺笨呢!就是被另外八只更大、更大的大象所支撑啊!……」只要你有给我一个答案,我可以再针对你的答案再问下去;只要你给我一个确定的答案,我可以再针对你这个答案再追问下去。只要你继续追问下去,我也给你答案啦!
佛陀认为说,如果你要一直探讨,就像身体被毒箭射到,你要去追问是谁射的呢?为什幺你要射我呢?一直要去追问原因,这个箭到底有没有毒啊?到底怎幺样啊?这是谁射的?一定要去找到根本原因之后,我才要拔啊!不然的话,我如果去治疗了,证据就消失,这样不行啊!……就一直要去探讨第一因,到后来你就死掉了。因为佛陀也玩过这方面的游戏,因为人类本身就是天生的好奇心,你不去玩过,实在也很难满足你那个求知欲,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你会慢慢体悟到「一切问题的最终答案,竟然是没有答案」。
宇宙、地球的诞生,天文物理学家说是一个大爆炸,但是我会再继续问你:为什幺会大爆炸?为什幺时间会到?而且那也是假设啊!设定有一个大爆炸,然后才全部的开始。问题是它为什幺会大爆炸?再来,在大爆炸之前,又是怎幺样呢?也是缘起啊!怎幺会没自然条件?你能够凭空生出来吗?
所谓复制羊,还是要借助前面的一些因缘,这样的一种决定,于是产生这样的一个果,但是这些果、也是有很多因。佛教所讲的那个因、缘起规则还是不变,那是人类的「我慢」想要主宰、想要掌控、想要改变,但是不管你怎幺掌控、改变,还是都要借助自然的因缘。你掌控生男生女,但是能够掌控生死吗?以前比较可以随着个人的意愿去选择,现在他的选择好像被人家操控,变成好像说我在操控你们、塑造你们,一样啊!只是说一些现象、方法、技巧的改变而已,都不超出「缘起法」,都有各方面的因缘,然后人类的意愿、意向加进去,都是因缘投入、因缘去改变、因缘去扭转。但是,不管你再怎幺改变、再怎幺扭转,首先你没办法避开老、病、死,其次你不可能离开整个大自然的这些元素材料而存在,就算你要复制羊、复制人,你还是一样要借助原来的那些基因,那个还是来自法界啊!而且你就算复制之后,他的成长还是一样需要整个大自然的支撑、供应,还是一样在缘生缘灭的法则里面。
佛教是讲无常、无我法印,还有缘起,现在的科学家能够改变、推翻这些吗?能够说我制造一个复制人出来,然后就可以不接受无常法流的演变吗?如果你可以接受说我制造一个人出来,他就可以永恒的存在,不会生死,这样才叫说他可以推翻佛教的真理。佛教讲的就是无常与无我,以及缘起法印、真理,再伟大的科学家,谁能够推翻?所以,佛法讲的就是整个宇宙、大自然的法则,而这个归纳也不是佛陀所创造、发明的,佛陀是讲这整个大自然运行法则,你再伟大的科学家,能够改变大自然运行的法则吗?人类只能够做一些雕虫小技,就算你在复制羊、复制人,也都算是雕虫小技啊!因此,一切问题的最终答案是没有答案,这方面慢慢再去体会,大家对「无明」方面,会有不同深度的理解。
(第十节)「若比丘于老、病、死,生厌、离欲、灭尽向,是名法次法向」一切你的闻思修行,都是为了了悟生死大事,当你了悟这整个实相、生死大事,就会逐渐迈向究竟解脱,你依着解脱道次第而行,就是依法次法向而行。
(第十一节)是讲「见法般涅槃」,「若有比丘于老、病、死,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比丘得见法般涅槃」所谓「见法」就是「现法般涅槃」,你要修行、要解脱、要成佛,要成就阿罗汉、成就佛陀,都是这一生这一世就可到达的,只要你能够真正了悟生死大事,「于老、病、死,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比丘得见法般涅槃」看你什幺时候?真正可以了悟生死大事,了悟三法印、了悟缘起法,体证空、体证涅槃,你就能够解脱自在、现法般涅槃。所谓「见法」,因为你要见到法,唯有活在现在,才能见到法。
(第十二节)以前的佛陀他们,也是一直在探讨生死的根本原因,要把苦海--老、病、死,代表烦恼、苦……,把原因找出来,就是找出「集」的原因。事实上,「十二缘起」整个过程在讲「集谛」,后面的果是在讲「苦谛」,整个过程是讲「集谛」,如果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讲,果就是「苦谛」,因就是「集谛」,整个就是要把「四圣谛」里面的「苦谛」,苦、烦恼、老、病、死,找出根本原因,这是比较详细的全程,我们一部分一样都可以看到因、果,苦、集,灭、道,当然也是以此类推。返回来,「此无故彼无」,就是灭、道了,是「灭谛」,什幺没有、没有无明,就不会有「无明」的冲动,不会有无明的触、无明的受,爱、取、有那些就会没有了。所谓明「无明」就是「明」知道「不知道」就是「知道」,很深!以后讲到证果的时候,讲涅槃、无为、空的时候,会再跟大家分享。
所以,我们要应用到,平常生活中检验,苦、烦恼不安的原因在哪里?包括十二缘起,包括你在家里跟人家起冲突,或是在上班的时候,跟人家起冲突、起烦恼,要去解析其中原因,但是要能够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来解析,不要解析到最后,总是怪别人不对,就不是如实来解析原因。你要站在「明行」、「明觉」的角度来解析,这样才能把苦的根本原因找出来,以后就可以避免我们在无明冲动、无明造业,于是后面受苦而不知道。能够在你产生痛苦以前,就能够觉察到是很好,问题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都是在冲突发生之后,你要面对这些检讨,然后找出原因。如果能够在事情还没有冲突以前就去看到,修行的定力就要越加深,你的反观觉察力要有。
所谓「三妙行」,就是你当下身、口、意的展现,都要能够去看到那个冲动,当它一开始在冲动、在酝酿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我们在禅修的时候,把名、色分别,大家要能够去看到起心动念一开始酝酿正要冲动,你要能够看得到,这些都要有禅修的基础,你要有止观双运的实力、能力。如果定力不够,就要继续用功,这个时候就是要「止观双运」,闻、思、修、证要继续加深。一方面你的苦吃得还不够,是要控制、但不是压抑,绝对不是压抑,如果没有正确闻思,会变成一种压抑。
我们为什幺要有正确的闻思?就像本来以前一发生冲突,都总是怪别人不对,现在回来看到自己的无明、自己的冲动、自己的脸黑,也是四念处方面的应用,把整个四念处--身、受、心、法这些,实际来体会、来做,这样包括身、口、意,身心的柔软,包括名、色分别这些,都要能够实际去体验出来。当你有这些实际去体会之后,将来你在历缘对境的冲动,就渐渐能够减少,而且因为你身心的柔软,那一种冲动又自然减少。如果你只是在苦的时候,然后去观察这个苦,如果没有去找出苦的原因,只是现象发生、你就接受,现象发生、就只是接受,如实看、如实观察,只是接受这样,问题是你总是在那里挨打,总是等境界发生之后,然后就无奈的接受。
四念处方面的修行,必须要有前面闻思的整个基础,这样你才会去消化,而且会去找出它的原因,才会去找出原因。四念处要修行有成,一定要有前面闻思基础,闻、思、修、证,这样你才能够进一步去看到苦的原因,这样苦果、苦的现象,就渐渐不会产生了。
【幻灯片】
今天我们是讲十二缘起。事实上,十二缘起就是不断地在探讨各种现象生起的原因,归纳出来就是「此有故彼有,此有故彼有」,我们要先了解「缘起法」,将来才能够进一步去了解,什幺叫做「非缘起法」?《阿含经》里面一样都有讲到「非缘起法」,但是我们要「先知法住智」,就是缘起法方面。缘起方面,今天我们透过几个角度来了解。
如果以基督教来讲,他们是叫做「创世纪」,众生是怎幺样来的?基督教有谈过这方面,大家透过超越不同的名词,来看相同的本质,佛教怎幺样来看创世纪方面呢?老子又是怎幺样诠释这些现象呢?《易经》又是怎幺样诠释这方面呢?事实上,它们都有讲到相同的地方。
这些万事万物、众生,他们是怎幺来的呢?我们能不能去看到?「空」能够生妙有。佛教讲的「空中生妙有」,这一张都有显示出来,只是一个过程,我们具体把它解析出来。从易经的角度来看,什幺叫做「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这是《易经》的解释,《易经》所讲的「无极」是什幺?归纳一下,《易经》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此一直类推下去。
老子《道德经》里面怎幺讲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含意都很深!含意又是怎幺样呢?基督教又讲到「创世纪」,再来佛教、佛陀又怎幺样诠释这方面呢?我们今天讲十二缘起,就是在讲述缘起,现象界生起的原因。《易经》方面,前面这一张就是「无极」,…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六章 缘起性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