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出来。如果你的修行动力、魄力还没出来,就是因为你的苦吃的还不够,有的人会跟我讲觉得他好苦好苦啊!但是觉得修行又觉得欠缺动力,要打坐也欠缺动力……,我就跟他讲:因为你苦吃的还不够啊!他说:我这样还不够喔?如果你的苦吃够了,你的修行是会用生命去修啊!所谓的吃苦,是说你要去如实去面对、如实去了解。一般众生有苦的时候,都是去逃避啊!你说:我受很多苦、吃很多苦!你是被苦逼着,然后又在逃、又在避,你不是说要去了解苦、要去吃苦,都要去消化它,要去如实面对它,你真的要去拥抱苦,而不是去逃避啊!如果你去逃避,你没办法如实去面对,没办法如实去了解,这样你就没办法找出它的根本原因,就没办法断除的。所以,这都是修行的重点,不单是禅修的时候,才是修行重点而已,都是在日生活就要做的。
(第十四节)「如有四登阶道,升于殿堂」「升于殿堂」就是迈向解脱,有四个很重要的步骤,「若有说言『不登初阶,而登第二、第三、第四阶升堂殿』者,无有是处。所以者何?要由初阶,然后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阶得升殿堂。如是,比丘!若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欲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无有是处」所谓「阶」,不要只是想象成阶梯一样,一层一层的,它是比较大的,就是一个阶梯、一个阶梯,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这样上来。如果你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要直接跳到这个阶段,佛陀说那是不可能啦!你一定要一步一脚印这样,一直上来、一直上来,才能够到达这个境界,苦、集、灭、道也是这样,就好像说你要到达四楼,要经过一楼、二楼、三楼,这样上来。
真正要到达正确的修行、正确的悟道、解脱自在,前面的这些苦、集,要清楚的去认识,工夫是马虎不得的。所以,修行不是说一直禅修多久,才是真正修行,那是更加强火力的用功,那是重要的阶段,但是我们平常日常就是在修行,这都很重要。
第122页这里,有整理出来第一个步骤:首先要知道世间种种苦的实况。第二、对种种苦的形成原因要加以探讨,知道苦因,才能对症下药,这就是集谛。第三、确定这些苦是可以断灭的、可以根除的,当你了解这样,就会觉得说我们修行是很有意义的,不是说修行之后,就悲观啦!消极啊!厌世啊!厌离这个世间啊!那都是错误的心态,包括说世间法跟出世间法,顺便再讲一下。有的人就认为这个世间就是五浊恶世、就是苦海,这是娑婆世界,我们要厌离这个世间,到他方世界去,或是厌离这个世间,这样才叫做出世间……,这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对这个世间跟出世间的解释、了解,已经是不正确了。至于什幺叫做「世间」?什幺叫做「出世间」?前面讲六入处的时候,有讲过。
真正的世间就是「自我」所构筑、所抓出来的世界,叫做「世间」。请大家看一下第78页经文,这里具体告诉我们,什幺叫做「世间」?什幺叫做「出世间」?如果你没有正确了解什幺叫「世间」,你没办法正确的走向「出世间」。所以,很多人对「世间」的认定都错误啦!以为说那是整个世界,这娑婆世界就是苦海,因此我们要厌离这个世界,那是错误的。真正的「世间」就是「自我」所抓、所构筑出来的梦幻世界,记得!真正的「出世间」是什幺?真正的「出世间」是什幺?具体的讲,世间、苦海的主角,只要有「自我」存在,我是、我能、我慢存在,你所抓出来的梦幻世界,这是一个无边的苦海,《阿含经》里面都有讲。
如果没有清楚分辨出来,你会出错误的「世间」,你会认为外面这个世间是一个苦海,结果你是拼命要逃避、逃离这个世界,然后到他方世界去。记得!那还是用「自我」,因为你那个「自我」不喜欢这样的世界,还是在「自我」的情况,你是不喜欢这样的世界,然后你要去逃到另外你所要去的世界,都还是用「自我」去追逐、去构筑,那个没完没了!但是很少人能分辨出来,很少!除非你对经典有相当深入的了解,而且又加上你去实修实証,你才有办法,因为这是很深、很深,又是很重要的一个十字路口的分叉点,这方面不容易区分出来。
所以,真正「出世间」就是把我慢、我是、我能、「自我」,要好好彻底去看到它,让那个「自我」的本尊呈现出来,要去了解到你所有的苦海,就是这个「自我」在作祟,唯有当这个「自我」消失断除,我慢断尽,这样你才能够真正契入灭谛,到达涅槃彼岸。所以,脚踏实地的走在八正道上,老老实实的修行。解脱者是已証涅槃,而自然走在八正道上。一般来讲,向初果、証初果,然后到三果、到向阿罗汉果,记得!初果到三果阶段,只能说是学习走在八正道上,不是说我修行,然后剃了头、出了家,然后就是走在八正道上,认为你们世俗、世间凡夫,你们都还在世间打滚,我们就走在八正道上……,不是那幺简单啦!如果没有清楚了解,不知道说你所走的,还不是真正的八正道,你只是学习走在八正道上。
如果你有这样的体会、体悟,就会有惭愧心、柔软心,不断的虚心去走、去求証,因为只有真正的阿罗汉、真正的解脱者,才会真正走在正确的八正道上。当你真正正确的八正道,就是走在真正中道上,但是你必须是阿罗汉,才会是真正走在这上面。为什幺说三果以前,还不是真正走在八正道上面呢?还有无明结,这是十个结的最后一个结,无明、我慢,跟「自我」是一体两面。记得!証到三果,它还有五上分结,其中一个结就是无明结,还没有破。所以,这整个修行,你若没有了解,你不知走到哪里了,你只有得到一些些,就觉得说:我已经开悟了!我已经怎幺样了!……那都还差得很远。若你已经了解了后,纵然你証到二果,你也不会有我慢,你会愈谦虚、愈认真去修去証,像阿姜曼这样,当他証到二果的时候,一样啊!他又是认真不断一直继续再找、再修。
所以,就算你証到三果,还是有无明的存在,还没有真正了悟生死大事,你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都还存在!当你有如实回来看自己的时候,就会看到那个「自我」在作祟,那个我慢在作祟,导致你那个苦就存在啊!你会慢慢去看到,你所有的苦、所有的不安,都是来自于自我的存在,那「自我」不能消失,不能够体証到无我,不能跟整个实相的「无我」溶为一体,就是因为无明遮障住,你还没有真正了悟到无我,还没有真正体証到。最后这个无明就是告诉你,你没有真正去体証到「无我」。你就是要先体証到无常,要对无常有具体的体証,然后对「无我」方面,你体悟越来越深越深,这是初果、二果、三果,这样一直上来,当你证到三果时候,又更深入、更具体的去面对五上分结。
上次在禅修时,有跟大家讲:你要先去看到「自我」的影子,贪、瞋、痴、我慢……十个结,那些种种结,都是「自我」所产生的影子,后来你要去面对这个本尊,这里很深!,因为一般错把找到这个本尊,以为说:找到「我」了!明心见性了!……错把这个又当作目标,但不知道,所以修到后来就是很狂傲,所谓的「狂禅」都是这样,但是这很深!先跟大家说,算是先拿一面镜子给大家参考,以后若慢慢走到这里,你才能够去照到。你若能清楚去看到自己的「自我」,也能够清楚看到别人是否有「自我」。在你还没有真正解脱以前,要有一个理想的目标,要确定我这样修行有意义嘛!要了解我们这样修行有意义、有目的,有一个理想的世界,有一个可以出离苦海的世界,可以让我们去修証到,这时候你才会真正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的来修行。包括说刚才所讲,一天打你三百下、你都愿意。为什幺一天打你三百下,你都愿意?因为你知道有一个能够出离苦海的目的、可以到达。
所以,前面没有清楚正确认,后面修行的功夫,还是不会很扎实,若被人磨了,你会走的像飞也似的。这是闻思上面,要有整个这样上来,但是实修实証方面,是你要透过这个修、到后来,才能够真正的体証到灭谛,契入到灭谛,真正断除这个苦的根本原因,你这个苦才会消失。但是,我们了解的步骤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当我们在闻思、在理解的时候,你要有这一种断的魄力,你必须要对苦先有深入正确的了解,这样你才会有这种断的魄力出来。你有崇高的理理、目标,知道修行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非将相所能为的,这是大丈夫事业,这时候你会用生命去求法,你会用生命去修,再怎幺磨你、你都没关系、你都愿意,这种修行的魄力出来,你才能真正体証到。
第一个是証悟无常,当你先知道无常,再来体証无常,然后你稳定之后,才能够証悟到灭谛,包括说无常跟无我,一样有它的次第,你必须要先体証到无常,深刻的去体証无常,到后来才能够真正去体証到「无我」、做到「无我」。所以,高楼大厦要落成--来自深厚的地基与坚固的建筑,「顿悟」--来自渐修、自实修。有人告诉你:我们这个法门又顿又快,即刻开悟啦!即刻成佛啦!……拜托啊!没有那些扎扎实实的功夫,你一个鸡蛋拿过来、把它戳破,说马上小鸡跑出来,可能吗?记得!顿悟它是来自于渐修,你要不断的去酝酿、酝酿,闻、思、修,都不能够马虎的。闻、思、修,看你用功多少、酝酿多少,将来的爆发力就会爆发出来,你投机取巧没有用啦!就是要扎扎实实的这样。所以,顿悟它是来自渐修、来自实修的。
(第十五节)「苦谛」到底有哪些?世间的苦有哪些呢?「苦者,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略说五受阴苦,是名为苦」受阴苦就是五阴炽盛苦,具体来讲,就是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身、口、意,常常一直在冲动、冲动、冲动,很难停得下来。除了我们身心的冲动以外,我们常常一跟境界接触,就是跟境界黏在一起,然后又被境界牵着鼻子走,作不了主。常常在事情发生了之后,到后来才去后悔,或是这样后知后觉,这就是五受…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四章 四圣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