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当作一个神、一个偶像在那里拜,不一样。太阳对我们生命的默默贡献,都是无条件、无所求在长养我们,我们有没有好好去感恩过?
这一张要看到风界,你有看到风在吹吗?因为风是无形,是介于无色界,大自然的风每分每秒都不断在流动,你的身体里面的空气也是一样,每分每秒都是在跟大自然的风,在跟大自然的空气,都是在交换、交换啊!所以,要处处去体会「无常」,它就是一直在流动变化。这是山、这是地,再来这是水、这是火,还有遍布的风、还有空,有地、水、火、风、空的存在,经过时空慢慢的酝酿,动物、植物就会出来,你的存在要去看到,是有地、水、火、风在支撑、在养育,去看到生命的源头,你的生命的这些色身,到底是由哪些组合而成?要深刻去体会「缘起」,这样才不会成为很大尾,慢慢深层的我慢才会降服。
当你慢慢去体会到这些之后,因为感受整个大自然,它就是LOVE、YOU、FOREVER,有去体会吗?所以,当你慢慢去体会到大自然无条件、无所求的在养育我们时,深层的「我慢」,不但会慢慢断除,而且会一种感恩、知足,感恩的反馈的心,无条件、无所求的做你所该做的事情,而反馈这个世间,这时候你会从有我的世界,慢慢体证到「无我」。所以,你还是一样积极去做你所该做的事情,绝对不会消极悲观的,而是会很积极乐观去做,然后这时候你会慢慢展现出无条件、无所求的去做,该做的、我就去做。如果大家慢慢好好去体会这些,比你去参加十天、两个月、几个月、一年、两年……的禅修,却没有去体会到这方面,都更重要。如果没有去体会这方面,你的禅修越用功,往往所产生的我慢也会越大。
【回答问题】
「一位开悟解脱者,其心境与一般凡夫有何差异?怎幺确认?」
我们上次有讲过,在书本16页的第三节跟第四节,都是在叙述一个开悟者与一般众生有不同之处,尤其是在面临重大逆境考验现前之时。(第四节)「愚痴无闻凡夫」,一般众生没有修、没有证,「此身生诸受,苦痛逼迫,或恼、或死,忧悲称怨、啼哭号呼,心乱发狂」当然就是很痛苦、很沮丧、很悲伤。「心乱发狂,长沦没溺」在苦海里面一直浮浮沉沉,有时候境界好一点,有时候就是跌到谷底,就在那里上上下下,「长沦没溺,无止息处」,没办法把心安止下来,因为他不知道何处才是他的归依处,何处是他解脱涅槃的地方。所以,一颗心就是这样一直随波逐流,随着境界起伏,境界好、就高兴,境界不好、就跌到谷底,这是一般的凡夫。
一位解脱者呢?「多闻圣弟子」就是有开悟解脱的人,「于身生诸受,苦痛逼迫,或恼、或死,不生忧悲、啼哭号呼、心生狂乱」不会「心生狂乱」,不会沦在生死苦海里面浮沉,「得止息处」因为他知道什幺是涅槃彼岸,怎幺样才能够自依止、法依止。
「开悟解脱者就弘法教导外,还有何事可利益社会众生?」
你们今天所问的这六个问题,都是有备而来,刚才有同修过来说这些问题很精采,不错!只要大家是真正要求真求证,我会尽可能回答大家的问题。如果是一种很不客气、射箭过来的,我会挡掉。所以,你是有真心要求真求证呢?还是一种挑战式的?都可以看得出,不错!我们大家都满认真的在求真求证,这样很好!
「解脱者就弘法教导外,还有何事可利益社会众生?」有关于利益社会众生方面,因为当年也有人问佛陀:我们都有在耕耘、播种,我们都有在生产,都有在生产一些实际的成品,但是你剃一个光头,然后又没有实际去耕作,你到底对这个社会有什幺贡献呢?」佛陀就举出很具体的例子出来,你在耕种、你在播种,我也在耕耘啊!我也在播种啊!你耕耘世间有形的土地,我耕的是什幺?众生的心田。你的产品是制做一些有形的食品、食物出来,反馈这个世间,或是改善、提升物质方面的生活质量,然而一个佛陀或是一个解脱者,他提升的是什幺?他提升众生的心灵质量,一般人是从事物质方面的生活改善,都属于物质层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不管物质再怎幺提高,你内心的空虚、内心的不安、内心的苦,会因为物质方面的提升而解决吗?
所以,这就是佛陀他放下世间的这些,然后深入到根本原因,深入到根本来解决人类深层内心的苦闷、不安,协助众生心灵智慧不断的成长。因为心灵智慧成长,就可以深度去透视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就不会舍本逐末,也不会颠倒梦想。这就是一个开悟解脱者在弘法教导外,对社会、众生的反馈,就是协助众生心灵质量的提升,协助众生开发智慧、了悟真理实相,然后出离苦海。
「开悟解脱者不再轮回转世,他往何处去?」
如果是一般人问这个问题,佛陀会以「十四无记」来回答,也就是因缘不成熟,不谈这个问题。因为机缘不成熟,却谈论这个问题,会落入哲学式的思考辩论,如果是因缘比较成熟、实修实证上来,身心够柔软,佛陀就会看因缘情况,来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今天点到为止的跟大家讲,「他不再轮回转世,那他往何处去?」如果你有一个固定的来去,就是有生有死、有来有去,因为你还有一个来来去去的问题,几年前广钦老和尚在临走前讲一句话,「无来无去无代志」,这一句话含意也很深,体悟也相当高。
有来有去、有生有死,还是凡夫。一个究竟解脱者,他是没有来去的问题、没有生死的问题,当他在这个身体、在这个世间缘尽时,因为他是全然的不抓、全然的放开,所以你说他在哪里?他是无所在、无所不在。好像有答案、又好像没答案,因为这方面的问题是属于实证方面,我们也只能够点到为止跟大家讲这样,当你逐步的初果、二果……这样上来,以后你就可以体会到这个更深入的答案。
「所谓『万法归一』,那幺『一』归何处?」
如果要更深的回答,以后要实证。所谓「万法归一」,把它解释「空」也好,解释做「零」也好,含意很深!万法归一,一归零、一归空,因为比较深,当以后大家逐步上来,还可以再做更深层的讲解。这个问题不是说我故意敷衍过,因为这是属于实证的问题,所谓「万法归一」,不是头脑里面哲学的「归一」,而是你真的要很用功,逐步走在闻、思、修、证的解脱道上,你一心一意的走在这个法上,当然你正常的工作还是一样在工作,因为你在工作一样是在修行。但是,如果我们要讲实证方面,「万法归一」就是把种种的结缚、十个结,慢慢的全部都去除掉,你也见到法了,看到无常,体证「无常」、体证「无我」,然后把种种结缚也慢慢断除。
但是,最后会有一个问题出来,因为前面的「断」,都是以慢断慢,都是用「自我」在修,都是有个「我」在修,像大家现在的阶段,以及你在初果、二果、三果,到三果都还是有个「自我」在修,都是有个「我」在修,现在你修、修、修到后来,剩下这个「一」、这个「我」,就是三果还留下的「五上分结」,最后会来到深层这个「我」的问题。这个「我」,它到底要怎幺断?「自我」要怎幺样才会消失?一定要体证到「空」,那个「一」才会知道一归何处。所以,我现在讲说一归零、一归空,现在都变成是头脑上面的一个哲学名相,但是大家现在还是可以先了解,以后大家可以进入到实证。
当你进入「空」、进入「零」,你是无所在、无所不在,到最后那个「一」要消失,只要你还有「自我」,就会有「我慢」,生命核心还会抓着,那个「我慢」还在,因为你还不知道「一」归何处,要「自我」消失,才能够溶入「空」,才能够解脱自在,但是那要实际去做到,一定要实修实证上来,绝对不是在头脑里面思惟诤辩,这样都没用!
「常说身体不好是因为四大不调,解脱者应该是四大调和,是否身体无恙?」
宗教的修行,一个是修身、一个是修心,有的宗派、有的宗教,会满重视修身方面,练气啦!或是练什幺气脉打通。以原始佛法来讲,佛陀最初他们本身,以及他们所带领的,都是着重在修心方面,因为真正生死轮回痛苦的原因是在这个心,如果你没有正确了悟真理实相,颠倒梦想、颠倒抓取,才会抓来一些的苦,因此是这个心的问题。
佛教的修行是针对心方面的问题,身方面呢?如果你能够体悟到法,了悟身心实相之后,体悟到自然的法则,就不会跟自然的法则对抗,于是身、心的抓取就会大大减少,包括说我们身体的疾病,很多都跟七情六欲有关,喜怒哀乐会影响我们身体的疾病,如果能够心平气和,你的疾病会大大的减少。所以,一个解脱者的身体方面,当然会有明显的改善,但是问题不是说一个修行解脱者,他的身体就不会有毛病,因为身体也是属于自然法则的一分子,还是要接受无常的的法则,还是会有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生、住、异、灭,身体免不了的。
解脱者与一般众生的比较,除了身体比较不会有重大疾病之外,最重要是一般人面对身体产生疾病时,他的内心又会怎幺样?又会在那里抗拒,又会在那里瞋心,又会在那里怨天尤人,变成苦上加苦,就是一个「苦苦」啊!你的身体产生疾病,这已经是一个苦了,身体本身是自然的法则在变化,你没办法掌握、没办法主宰,本身就已经有苦的成分了,然后当它生灭变化的时候,你又不了解,又在跟大自然法则对抗,于是又会产生「苦上加苦」。
一个解脱者,他是怎幺样呢?当他的身体出现无常生灭变化时,当「无常」展现之时,他是很心平气和去接受。经典里面一样有提到佛陀的脚被锐器刺到,不是说一个修行者、解脱者被刺到,钉子就歪掉,而他的脚就不痛……,不是这样啊!不是说一个解脱者,身体就不会受伤,不是这样啊!他还是一样会有意外、受伤,但是当一般人受伤之后,会一直在抱怨,或是抱怨怎幺运气这幺差、这幺衰,怨怪是冲到什幺、煞到什幺,想说最近怎幺会这幺倒霉,然后去做一些消灾、祭祀……。佛陀不是这样,当佛陀…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章 界相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