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十章 界相應▪P7

  ..續本文上一頁當作一個神、一個偶像在那裏拜,不一樣。太陽對我們生命的默默貢獻,都是無條件、無所求在長養我們,我們有沒有好好去感恩過?

  這一張要看到風界,你有看到風在吹嗎?因爲風是無形,是介于無色界,大自然的風每分每秒都不斷在流動,你的身體裏面的空氣也是一樣,每分每秒都是在跟大自然的風,在跟大自然的空氣,都是在交換、交換啊!所以,要處處去體會「無常」,它就是一直在流動變化。這是山、這是地,再來這是水、這是火,還有遍布的風、還有空,有地、水、火、風、空的存在,經過時空慢慢的醞釀,動物、植物就會出來,你的存在要去看到,是有地、水、火、風在支撐、在養育,去看到生命的源頭,你的生命的這些色身,到底是由哪些組合而成?要深刻去體會「緣起」,這樣才不會成爲很大尾,慢慢深層的我慢才會降服。

  當你慢慢去體會到這些之後,因爲感受整個大自然,它就是LOVE、YOU、FOREVER,有去體會嗎?所以,當你慢慢去體會到大自然無條件、無所求的在養育我們時,深層的「我慢」,不但會慢慢斷除,而且會一種感恩、知足,感恩的反饋的心,無條件、無所求的做你所該做的事情,而反饋這個世間,這時候你會從有我的世界,慢慢體證到「無我」。所以,你還是一樣積極去做你所該做的事情,絕對不會消極悲觀的,而是會很積極樂觀去做,然後這時候你會慢慢展現出無條件、無所求的去做,該做的、我就去做。如果大家慢慢好好去體會這些,比你去參加十天、兩個月、幾個月、一年、兩年……的禅修,卻沒有去體會到這方面,都更重要。如果沒有去體會這方面,你的禅修越用功,往往所産生的我慢也會越大。

  【回答問題】

  「一位開悟解脫者,其心境與一般凡夫有何差異?怎幺確認?」

  我們上次有講過,在書本16頁的第叁節跟第四節,都是在敘述一個開悟者與一般衆生有不同之處,尤其是在面臨重大逆境考驗現前之時。(第四節)「愚癡無聞凡夫」,一般衆生沒有修、沒有證,「此身生諸受,苦痛逼迫,或惱、或死,憂悲稱怨、啼哭號呼,心亂發狂」當然就是很痛苦、很沮喪、很悲傷。「心亂發狂,長淪沒溺」在苦海裏面一直浮浮沈沈,有時候境界好一點,有時候就是跌到谷底,就在那裏上上下下,「長淪沒溺,無止息處」,沒辦法把心安止下來,因爲他不知道何處才是他的歸依處,何處是他解脫涅槃的地方。所以,一顆心就是這樣一直隨波逐流,隨著境界起伏,境界好、就高興,境界不好、就跌到谷底,這是一般的凡夫。

  一位解脫者呢?「多聞聖弟子」就是有開悟解脫的人,「于身生諸受,苦痛逼迫,或惱、或死,不生憂悲、啼哭號呼、心生狂亂」不會「心生狂亂」,不會淪在生死苦海裏面浮沈,「得止息處」因爲他知道什幺是涅槃彼岸,怎幺樣才能夠自依止、法依止。

  「開悟解脫者就弘法教導外,還有何事可利益社會衆生?」

  你們今天所問的這六個問題,都是有備而來,剛才有同修過來說這些問題很精采,不錯!只要大家是真正要求真求證,我會盡可能回答大家的問題。如果是一種很不客氣、射箭過來的,我會擋掉。所以,你是有真心要求真求證呢?還是一種挑戰式的?都可以看得出,不錯!我們大家都滿認真的在求真求證,這樣很好!

  「解脫者就弘法教導外,還有何事可利益社會衆生?」有關于利益社會衆生方面,因爲當年也有人問佛陀:我們都有在耕耘、播種,我們都有在生産,都有在生産一些實際的成品,但是你剃一個光頭,然後又沒有實際去耕作,你到底對這個社會有什幺貢獻呢?」佛陀就舉出很具體的例子出來,你在耕種、你在播種,我也在耕耘啊!我也在播種啊!你耕耘世間有形的土地,我耕的是什幺?衆生的心田。你的産品是製做一些有形的食品、食物出來,反饋這個世間,或是改善、提升物質方面的生活質量,然而一個佛陀或是一個解脫者,他提升的是什幺?他提升衆生的心靈質量,一般人是從事物質方面的生活改善,都屬于物質層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不管物質再怎幺提高,你內心的空虛、內心的不安、內心的苦,會因爲物質方面的提升而解決嗎?

  所以,這就是佛陀他放下世間的這些,然後深入到根本原因,深入到根本來解決人類深層內心的苦悶、不安,協助衆生心靈智慧不斷的成長。因爲心靈智慧成長,就可以深度去透視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實相,就不會舍本逐末,也不會顛倒夢想。這就是一個開悟解脫者在弘法教導外,對社會、衆生的反饋,就是協助衆生心靈質量的提升,協助衆生開發智慧、了悟真理實相,然後出離苦海。

  「開悟解脫者不再輪回轉世,他往何處去?」

  如果是一般人問這個問題,佛陀會以「十四無記」來回答,也就是因緣不成熟,不談這個問題。因爲機緣不成熟,卻談論這個問題,會落入哲學式的思考辯論,如果是因緣比較成熟、實修實證上來,身心夠柔軟,佛陀就會看因緣情況,來回答這方面的問題。我們今天點到爲止的跟大家講,「他不再輪回轉世,那他往何處去?」如果你有一個固定的來去,就是有生有死、有來有去,因爲你還有一個來來去去的問題,幾年前廣欽老和尚在臨走前講一句話,「無來無去無代志」,這一句話含意也很深,體悟也相當高。

  有來有去、有生有死,還是凡夫。一個究竟解脫者,他是沒有來去的問題、沒有生死的問題,當他在這個身體、在這個世間緣盡時,因爲他是全然的不抓、全然的放開,所以你說他在哪裏?他是無所在、無所不在。好像有答案、又好像沒答案,因爲這方面的問題是屬于實證方面,我們也只能夠點到爲止跟大家講這樣,當你逐步的初果、二果……這樣上來,以後你就可以體會到這個更深入的答案。

  「所謂『萬法歸一』,那幺『一』歸何處?」

  如果要更深的回答,以後要實證。所謂「萬法歸一」,把它解釋「空」也好,解釋做「零」也好,含意很深!萬法歸一,一歸零、一歸空,因爲比較深,當以後大家逐步上來,還可以再做更深層的講解。這個問題不是說我故意敷衍過,因爲這是屬于實證的問題,所謂「萬法歸一」,不是頭腦裏面哲學的「歸一」,而是你真的要很用功,逐步走在聞、思、修、證的解脫道上,你一心一意的走在這個法上,當然你正常的工作還是一樣在工作,因爲你在工作一樣是在修行。但是,如果我們要講實證方面,「萬法歸一」就是把種種的結縛、十個結,慢慢的全部都去除掉,你也見到法了,看到無常,體證「無常」、體證「無我」,然後把種種結縛也慢慢斷除。

  但是,最後會有一個問題出來,因爲前面的「斷」,都是以慢斷慢,都是用「自我」在修,都是有個「我」在修,像大家現在的階段,以及你在初果、二果、叁果,到叁果都還是有個「自我」在修,都是有個「我」在修,現在你修、修、修到後來,剩下這個「一」、這個「我」,就是叁果還留下的「五上分結」,最後會來到深層這個「我」的問題。這個「我」,它到底要怎幺斷?「自我」要怎幺樣才會消失?一定要體證到「空」,那個「一」才會知道一歸何處。所以,我現在講說一歸零、一歸空,現在都變成是頭腦上面的一個哲學名相,但是大家現在還是可以先了解,以後大家可以進入到實證。

  當你進入「空」、進入「零」,你是無所在、無所不在,到最後那個「一」要消失,只要你還有「自我」,就會有「我慢」,生命核心還會抓著,那個「我慢」還在,因爲你還不知道「一」歸何處,要「自我」消失,才能夠溶入「空」,才能夠解脫自在,但是那要實際去做到,一定要實修實證上來,絕對不是在頭腦裏面思惟诤辯,這樣都沒用!

  「常說身體不好是因爲四大不調,解脫者應該是四大調和,是否身體無恙?」

  宗教的修行,一個是修身、一個是修心,有的宗派、有的宗教,會滿重視修身方面,練氣啦!或是練什幺氣脈打通。以原始佛法來講,佛陀最初他們本身,以及他們所帶領的,都是著重在修心方面,因爲真正生死輪回痛苦的原因是在這個心,如果你沒有正確了悟真理實相,顛倒夢想、顛倒抓取,才會抓來一些的苦,因此是這個心的問題。

  佛教的修行是針對心方面的問題,身方面呢?如果你能夠體悟到法,了悟身心實相之後,體悟到自然的法則,就不會跟自然的法則對抗,于是身、心的抓取就會大大減少,包括說我們身體的疾病,很多都跟七情六欲有關,喜怒哀樂會影響我們身體的疾病,如果能夠心平氣和,你的疾病會大大的減少。所以,一個解脫者的身體方面,當然會有明顯的改善,但是問題不是說一個修行解脫者,他的身體就不會有毛病,因爲身體也是屬于自然法則的一分子,還是要接受無常的的法則,還是會有生、老、病、死、成、住、壞、空、生、住、異、滅,身體免不了的。

  解脫者與一般衆生的比較,除了身體比較不會有重大疾病之外,最重要是一般人面對身體産生疾病時,他的內心又會怎幺樣?又會在那裏抗拒,又會在那裏瞋心,又會在那裏怨天尤人,變成苦上加苦,就是一個「苦苦」啊!你的身體産生疾病,這已經是一個苦了,身體本身是自然的法則在變化,你沒辦法掌握、沒辦法主宰,本身就已經有苦的成分了,然後當它生滅變化的時候,你又不了解,又在跟大自然法則對抗,于是又會産生「苦上加苦」。

  一個解脫者,他是怎幺樣呢?當他的身體出現無常生滅變化時,當「無常」展現之時,他是很心平氣和去接受。經典裏面一樣有提到佛陀的腳被銳器刺到,不是說一個修行者、解脫者被刺到,釘子就歪掉,而他的腳就不痛……,不是這樣啊!不是說一個解脫者,身體就不會受傷,不是這樣啊!他還是一樣會有意外、受傷,但是當一般人受傷之後,會一直在抱怨,或是抱怨怎幺運氣這幺差、這幺衰,怨怪是沖到什幺、煞到什幺,想說最近怎幺會這幺倒黴,然後去做一些消災、祭祀……。佛陀不是這樣,當佛陀…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十章 界相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