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虽不欲令漏尽解脱」你不想要解脱,时间一到、自然也会解脱。如果你能够脚踏实地的闻、思、修、证,「依法次法向」,依「阿含解脱道次第」逐步去修、去做,你不用求解脱,解脱质量自然就会出来。
「虽不欲令漏尽解脱,而彼比丘自然漏尽,心得解脱」你要做哪些?他是怎幺样认真修行呢?就是所谓「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也就是三十七道品,好好认真的去实修实证,「如彼伏鸡善养其子」像那只母鸡很认真的在孵化牠的鸡蛋,「随时荫馏」随时都能够在孵化那些鸡蛋,「冷暖得所,正复不欲令子方便自啄卵出,然其诸子自能方便安稳出壳」「正复不欲」就算啦!你就好好的脚踏实地去修去做,就算你没有想说要证果,自然也会证果。如果脚踏实地去好好修行,就自然会解脱。
「所以者何?以彼伏鸡随时荫馏,冷暖得所故」因为能够一步一脚印实实在在的修,只要实实在在用功,自然会水到渠成。所以,「顿悟」来自于「渐修」,高楼大厦要落成,一定来自于深厚的地基与坚固的逐层建筑,若不如此,那种大楼不是梦幻世界的「空中楼阁」,就是空有外壳的「危险大楼」。有的人喜欢高谈阔论或是谈空说玄,想直接切入涅槃啦!切入「空」啦!从果地起修啦!从快速啦!跟他讲说要实实在在的修,要依着法次法向,按照三十七道品,实实在在的修,他就会认为「这个太慢啦!这个不切实际啦!你这是小乘啦!你这是二乘的啦!要像我们这样直接契入涅槃啦!契入「空」啦!从果地起修,这个才是高、才是厉害……」像这样的话,何谓「真正的解脱道」?何谓「世间法」的修行?是不是落入在「世间法」的修行,你能够觉察得出来吗?如果没有闻思基础,往往落入在世间法的修行,越修越厉害,都不容易觉察到。
所以,闻、思、修这些,逐步的来做,非常重要!顿悟一定来自于渐修,鸡蛋里面的小鸡要孵出来,一定是要有一个孕育的过程,大楼要落成,它一定先有建设蓝图,然后地基逐层扎扎实实的建筑起来、才能够落成,因此顿悟它是来自于渐修,脚踏实地实实在在依「阿含解脱道」而行,必然水到渠成,「自然漏尽,心得解脱」。
(第十一节)「世尊手执小土抟,告彼比丘言:『汝见我手中土抟不?』」佛陀就在地上抓起一把土,就问:你们有没有看到我手中这个土呢?比丘们回答:我们看到啦!佛陀就说:「如是,少土」我手中的这把土「我不可得;若我可得者,则是常、恒、不变易、正住法」这里有一个关键,连手上的这一把土,我都没办法真正得到它,没办法真正主宰它,没办法掌控它,「若我可得者」的「可得」就是我可以主宰它、掌控它,我可以真的永远拥有它,如果可以这样的话,「无常法则」就可以推翻掉,「无我法则」就可以推翻掉。如果「我可得」,则是常、恒、不变易。
佛陀又从另一个角度解析,连这一点点土,我都没办法得到,我都没办法掌控它。当你两眼一闭、死亡了,就算你是亚历山大,曾经建立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但是你手中还握有什幺?还不是两手空空,连这一堆小小的土,放在你的手上,你也没办法拿走。佛陀所讲的是看到整个全面,不是说我明明可以拿这些土,怎幺说不可得?!所以,任何你所掌控的,任何你所要主宰的,任何你所要抓取的,到最后都只是一场梦一场空,你要抓取的到最后都只是空,你不可能得到什幺,唯有你全然的放,才能够得到无限,此说法好像很矛盾,但是却很深,以后我们再解析。
你想抓、想抓什幺,最后就只有一场梦一场空,什幺都抓不到,唯有你「自我」死亡,全然的放,最后才会得到无限。「佛告比丘:我自忆宿命,长夜修福,得诸胜妙可爱果报之事」佛陀以前也是有人劝他,要好好的修善、修福报,累积功德福报,佛陀也是这样不断地去做过,也累积过很多的功德福报,「曾于七年中,修习慈心,经七劫成坏,不还此世」以前也常常在做天人、天神,甚至做第四天上帝,看过去我拥有八万四千宝床,我睡也只有一张而已;拥有八万四千宫殿,我也只是处在一殿而已;拥有很多的城土,拥有很多的大城,我也是唯居一城;拥有很多的奴才、仆人,但是身边还是只有一个人在侍候。「八万四千宝车,唯乘一车」。
「比丘!此是何等业报,得如是威德自在耶?」过去我佛陀真是非常显赫、非常威风凛凛,真的名利都有啦!但是,佛陀就先问:为什幺过去会有这些业报、福报呢?因为「此是三种业报,云何为三?一者布施,二者调伏,三者修道」以前我常常布施,在那边调伏、在那边修道,结果这些都还是在世间法里面绕,都还是在浮浮沉沉、上上下下,还是没有成佛。「比丘当知:凡夫染习五欲,无有厌足」佛陀觉得自己以前也真的是凡夫,跟一般众生一样都是在「染习五欲,无有厌足」总觉得欠东、欠西,也是在修世间的福报,修福、修功德,认为做这些就是了,结果还是没有解脱。
真正的解脱者呢?「圣人智慧成满,而常知足」佛陀到最后成就「无上正等证觉」,回到一个很单纯的知足、常乐、大慈大悲,因为他体会到真的没有欠缺什幺。佛陀这一世虽然是一位太子,不愁吃、不愁穿,但是他到后来却选择像乞丐一样的托钵,全部的名利、国土江山,他都全部都放下,选择过一个回归到很朴实、很纯朴的生活,因为他体会到过这样的生活,才能真正的快乐,那些系缚、种种的欲乐、种种贪染才会放下,虽然我外面没有什幺。当你全然放下,才能够拥有一切,所以他能够知足常乐,因为他没有欠缺什幺,当你放下的时候,你就能够拥有一切。
「比丘!一切诸行,过去尽灭、过去变易,彼自然众具及以名称,皆悉磨灭。是故,比丘!永息诸行,厌离、断欲、解脱」佛陀最后的结论就是「一切诸行,过去尽灭」,不管我过去当到多大的皇帝、总统,或是天王,但是彼一切诸行,都是无常生灭变易,都是变化消失了。「彼自然众具及一切名称」的「自然众具」就是所有缘生缘聚现象界的一切,所有现象界的一切,「彼自然众具及名称」不管各种名称所称呼的这些现象界的一切,「皆悉磨灭」,全部到最后都是一场梦一场空。
「是故,比丘!永息诸行,厌离、断欲、解脱」这里绝对不是消极悲观,而是真真正正去了悟「无常」、「无我」法则之后,放下了过去的错误抓取、错误知见,于是你的苦也就跟着消失、解脱自在,因此这绝对不是消极悲观。
所谓「调伏」,一般修行人的修行过程在调伏种种,算是一种压制、压抑,包括说一些禅修、苦修、苦行那些,都是啊!事实上,他那时候都还没有真正找到「出世间法」,还没有找到「出世间」的解脱道,还是在一般「世间法」的修行。所谓「调伏」,包括禁欲,包括不吃东西,一直断食,这些都是。以前佛陀也是很认真在修世间的福报,以及世间法的修行也都做过,但是就是还没有解脱,于是佛陀到后来体悟到什幺叫做解脱道,什幺叫做究竟的解脱,然后告诉我们实相、解脱道。所以,任何你所抓取的,都只是一场梦一场空,凡夫因为不知足,而成为欲望的奴隶,解脱者因为知足而常乐,当你体会到没有欠缺什幺时,你是全然的放,但是你也全然的得到无限。
所谓「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住、八正道,我们以后会再解析,什幺叫做「世间法的三十七道品」?什幺叫做「世间法的八正道」?什幺叫做「出世间法的八正道」?要清楚的区分出来,修行才不会是落入在「世间法」的八正道里面,在那里修而不知道。所以,为什幺闻思方面非常重要?如果你没有正确的闻思,你后面的行就不可能正确,偏到哪里都不知道,因此要有「解行合一」,要有闻、思、修这样配合起来。
【幻灯片】
由于要渐渐深入更深的法义,所以今天我们介绍有关于身体方面的实相,这一系列的幻灯片,都是实际的身体解剖,都是属于医学院的身体解剖,包括各个器官方面,都是实际的实体拍摄的,这方面都是以一种如实观就好,没有说刻意去丑化它,因此大家也不用怕,我们都是以一种医学方面来了解,实际来看看我们身体各方面。一方面因为当我们以后修习「四念处」的「修三十二身分」,就是在解析这个。另一方面要去看到我们身体里面的每一部分,每一个器官就是一个众生,就是很多因缘组合起来的众生,很多众生组合起来一个众生,就是一个器官。大家要慢慢去看到我们身体的全部,每一个部分都是由地、水、火、风、空所组合而成。
我们今天就站在比较属于医学的立场,来解剖、来看就好。这是肺脏,这是心脏,这是横隔膜,这是肝脏,这是静脉,这是颈静脉,这是动脉,这是肝,这是胃,这是小肠,这是大肠,这是我们身体的骨骼,这是大腿骨,这些都是实际的实品把它切开,然后看看里面的这些情况,这里面是骨髓,也是我们的实相,我们全身的骨架。不要说不敢去看、逃避,这样都不够健康,我们要如实来看,因为这是我们的实相,如果没有修行解脱,我们一样没多久就剩下白骨一堆。
刚才是组合起来的骨架,这是把全身一节一节的拆开,这是头部的,事实上它是由好几块组合而成,这是把头盖骨解开,我们头部看起来,好像一个完整的,事实上它是好几部分巧密的组合,组合真的非常巧妙。以前在中国医药学院,我们都要实际去看尸体,我们都要实际去接触,你实际去看头盖骨,骨跟骨之间接缝的奥妙组合,真是太奥妙了!它的组合很奥妙的,很波浪、不规则,里面的骨浆、脑髓不会溢出来。这是用电脑断层显现出,这是我们头部的头盖骨,这是肩脥骨,这是手,这是脚、大腿骨,这是膝盖骨,这是膝盖,这是我们的小腿,小腿前面、小腿后面,这是脚,这是骨盘,上面是男性的骨盘,这是女性的骨盘,男性跟女性的骨盘,最主要就是角度不同,宽度也不一样,男性比较小,女性的幅度…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八章 五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