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雖不欲令漏盡解脫」你不想要解脫,時間一到、自然也會解脫。如果你能夠腳踏實地的聞、思、修、證,「依法次法向」,依「阿含解脫道次第」逐步去修、去做,你不用求解脫,解脫質量自然就會出來。
「雖不欲令漏盡解脫,而彼比丘自然漏盡,心得解脫」你要做哪些?他是怎幺樣認真修行呢?就是所謂「修習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也就是叁十七道品,好好認真的去實修實證,「如彼伏雞善養其子」像那只母雞很認真的在孵化牠的雞蛋,「隨時蔭餾」隨時都能夠在孵化那些雞蛋,「冷暖得所,正複不欲令子方便自啄卵出,然其諸子自能方便安穩出殼」「正複不欲」就算啦!你就好好的腳踏實地去修去做,就算你沒有想說要證果,自然也會證果。如果腳踏實地去好好修行,就自然會解脫。
「所以者何?以彼伏雞隨時蔭餾,冷暖得所故」因爲能夠一步一腳印實實在在的修,只要實實在在用功,自然會水到渠成。所以,「頓悟」來自于「漸修」,高樓大廈要落成,一定來自于深厚的地基與堅固的逐層建築,若不如此,那種大樓不是夢幻世界的「空中樓閣」,就是空有外殼的「危險大樓」。有的人喜歡高談闊論或是談空說玄,想直接切入涅槃啦!切入「空」啦!從果地起修啦!從快速啦!跟他講說要實實在在的修,要依著法次法向,按照叁十七道品,實實在在的修,他就會認爲「這個太慢啦!這個不切實際啦!你這是小乘啦!你這是二乘的啦!要像我們這樣直接契入涅槃啦!契入「空」啦!從果地起修,這個才是高、才是厲害……」像這樣的話,何謂「真正的解脫道」?何謂「世間法」的修行?是不是落入在「世間法」的修行,你能夠覺察得出來嗎?如果沒有聞思基礎,往往落入在世間法的修行,越修越厲害,都不容易覺察到。
所以,聞、思、修這些,逐步的來做,非常重要!頓悟一定來自于漸修,雞蛋裏面的小雞要孵出來,一定是要有一個孕育的過程,大樓要落成,它一定先有建設藍圖,然後地基逐層紮紮實實的建築起來、才能夠落成,因此頓悟它是來自于漸修,腳踏實地實實在在依「阿含解脫道」而行,必然水到渠成,「自然漏盡,心得解脫」。
(第十一節)「世尊手執小土抟,告彼比丘言:『汝見我手中土抟不?』」佛陀就在地上抓起一把土,就問:你們有沒有看到我手中這個土呢?比丘們回答:我們看到啦!佛陀就說:「如是,少土」我手中的這把土「我不可得;若我可得者,則是常、恒、不變易、正住法」這裏有一個關鍵,連手上的這一把土,我都沒辦法真正得到它,沒辦法真正主宰它,沒辦法掌控它,「若我可得者」的「可得」就是我可以主宰它、掌控它,我可以真的永遠擁有它,如果可以這樣的話,「無常法則」就可以推翻掉,「無我法則」就可以推翻掉。如果「我可得」,則是常、恒、不變易。
佛陀又從另一個角度解析,連這一點點土,我都沒辦法得到,我都沒辦法掌控它。當你兩眼一閉、死亡了,就算你是亞曆山大,曾經建立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但是你手中還握有什幺?還不是兩手空空,連這一堆小小的土,放在你的手上,你也沒辦法拿走。佛陀所講的是看到整個全面,不是說我明明可以拿這些土,怎幺說不可得?!所以,任何你所掌控的,任何你所要主宰的,任何你所要抓取的,到最後都只是一場夢一場空,你要抓取的到最後都只是空,你不可能得到什幺,唯有你全然的放,才能夠得到無限,此說法好像很矛盾,但是卻很深,以後我們再解析。
你想抓、想抓什幺,最後就只有一場夢一場空,什幺都抓不到,唯有你「自我」死亡,全然的放,最後才會得到無限。「佛告比丘:我自憶宿命,長夜修福,得諸勝妙可愛果報之事」佛陀以前也是有人勸他,要好好的修善、修福報,累積功德福報,佛陀也是這樣不斷地去做過,也累積過很多的功德福報,「曾于七年中,修習慈心,經七劫成壞,不還此世」以前也常常在做天人、天神,甚至做第四天上帝,看過去我擁有八萬四千寶床,我睡也只有一張而已;擁有八萬四千宮殿,我也只是處在一殿而已;擁有很多的城土,擁有很多的大城,我也是唯居一城;擁有很多的奴才、仆人,但是身邊還是只有一個人在侍候。「八萬四千寶車,唯乘一車」。
「比丘!此是何等業報,得如是威德自在耶?」過去我佛陀真是非常顯赫、非常威風凜凜,真的名利都有啦!但是,佛陀就先問:爲什幺過去會有這些業報、福報呢?因爲「此是叁種業報,雲何爲叁?一者布施,二者調伏,叁者修道」以前我常常布施,在那邊調伏、在那邊修道,結果這些都還是在世間法裏面繞,都還是在浮浮沈沈、上上下下,還是沒有成佛。「比丘當知:凡夫染習五欲,無有厭足」佛陀覺得自己以前也真的是凡夫,跟一般衆生一樣都是在「染習五欲,無有厭足」總覺得欠東、欠西,也是在修世間的福報,修福、修功德,認爲做這些就是了,結果還是沒有解脫。
真正的解脫者呢?「聖人智慧成滿,而常知足」佛陀到最後成就「無上正等證覺」,回到一個很單純的知足、常樂、大慈大悲,因爲他體會到真的沒有欠缺什幺。佛陀這一世雖然是一位太子,不愁吃、不愁穿,但是他到後來卻選擇像乞丐一樣的托缽,全部的名利、國土江山,他都全部都放下,選擇過一個回歸到很樸實、很純樸的生活,因爲他體會到過這樣的生活,才能真正的快樂,那些系縛、種種的欲樂、種種貪染才會放下,雖然我外面沒有什幺。當你全然放下,才能夠擁有一切,所以他能夠知足常樂,因爲他沒有欠缺什幺,當你放下的時候,你就能夠擁有一切。
「比丘!一切諸行,過去盡滅、過去變易,彼自然衆具及以名稱,皆悉磨滅。是故,比丘!永息諸行,厭離、斷欲、解脫」佛陀最後的結論就是「一切諸行,過去盡滅」,不管我過去當到多大的皇帝、總統,或是天王,但是彼一切諸行,都是無常生滅變易,都是變化消失了。「彼自然衆具及一切名稱」的「自然衆具」就是所有緣生緣聚現象界的一切,所有現象界的一切,「彼自然衆具及名稱」不管各種名稱所稱呼的這些現象界的一切,「皆悉磨滅」,全部到最後都是一場夢一場空。
「是故,比丘!永息諸行,厭離、斷欲、解脫」這裏絕對不是消極悲觀,而是真真正正去了悟「無常」、「無我」法則之後,放下了過去的錯誤抓取、錯誤知見,于是你的苦也就跟著消失、解脫自在,因此這絕對不是消極悲觀。
所謂「調伏」,一般修行人的修行過程在調伏種種,算是一種壓製、壓抑,包括說一些禅修、苦修、苦行那些,都是啊!事實上,他那時候都還沒有真正找到「出世間法」,還沒有找到「出世間」的解脫道,還是在一般「世間法」的修行。所謂「調伏」,包括禁欲,包括不吃東西,一直斷食,這些都是。以前佛陀也是很認真在修世間的福報,以及世間法的修行也都做過,但是就是還沒有解脫,于是佛陀到後來體悟到什幺叫做解脫道,什幺叫做究竟的解脫,然後告訴我們實相、解脫道。所以,任何你所抓取的,都只是一場夢一場空,凡夫因爲不知足,而成爲欲望的奴隸,解脫者因爲知足而常樂,當你體會到沒有欠缺什幺時,你是全然的放,但是你也全然的得到無限。
所謂「叁十七道品」,包括四念住、八正道,我們以後會再解析,什幺叫做「世間法的叁十七道品」?什幺叫做「世間法的八正道」?什幺叫做「出世間法的八正道」?要清楚的區分出來,修行才不會是落入在「世間法」的八正道裏面,在那裏修而不知道。所以,爲什幺聞思方面非常重要?如果你沒有正確的聞思,你後面的行就不可能正確,偏到哪裏都不知道,因此要有「解行合一」,要有聞、思、修這樣配合起來。
【幻燈片】
由于要漸漸深入更深的法義,所以今天我們介紹有關于身體方面的實相,這一系列的幻燈片,都是實際的身體解剖,都是屬于醫學院的身體解剖,包括各個器官方面,都是實際的實體拍攝的,這方面都是以一種如實觀就好,沒有說刻意去醜化它,因此大家也不用怕,我們都是以一種醫學方面來了解,實際來看看我們身體各方面。一方面因爲當我們以後修習「四念處」的「修叁十二身分」,就是在解析這個。另一方面要去看到我們身體裏面的每一部分,每一個器官就是一個衆生,就是很多因緣組合起來的衆生,很多衆生組合起來一個衆生,就是一個器官。大家要慢慢去看到我們身體的全部,每一個部分都是由地、水、火、風、空所組合而成。
我們今天就站在比較屬于醫學的立場,來解剖、來看就好。這是肺髒,這是心髒,這是橫隔膜,這是肝髒,這是靜脈,這是頸靜脈,這是動脈,這是肝,這是胃,這是小腸,這是大腸,這是我們身體的骨骼,這是大腿骨,這些都是實際的實品把它切開,然後看看裏面的這些情況,這裏面是骨髓,也是我們的實相,我們全身的骨架。不要說不敢去看、逃避,這樣都不夠健康,我們要如實來看,因爲這是我們的實相,如果沒有修行解脫,我們一樣沒多久就剩下白骨一堆。
剛才是組合起來的骨架,這是把全身一節一節的拆開,這是頭部的,事實上它是由好幾塊組合而成,這是把頭蓋骨解開,我們頭部看起來,好像一個完整的,事實上它是好幾部分巧密的組合,組合真的非常巧妙。以前在中國醫藥學院,我們都要實際去看屍體,我們都要實際去接觸,你實際去看頭蓋骨,骨跟骨之間接縫的奧妙組合,真是太奧妙了!它的組合很奧妙的,很波浪、不規則,裏面的骨漿、腦髓不會溢出來。這是用電腦斷層顯現出,這是我們頭部的頭蓋骨,這是肩脥骨,這是手,這是腳、大腿骨,這是膝蓋骨,這是膝蓋,這是我們的小腿,小腿前面、小腿後面,這是腳,這是骨盤,上面是男性的骨盤,這是女性的骨盤,男性跟女性的骨盤,最主要就是角度不同,寬度也不一樣,男性比較小,女性的幅度…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八章 五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