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三章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P3

  ..续本文上一页芒万丈,这是太阳出来之前的种排场秀,很精采!整个云层是这样变化,太阳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每一张幻灯片都是不断在变化、变化、变化!每一个剎那都在变动,慢慢去体会「无常」,它就是一个流动。所有现象界的存在,万事万物都是一直在行、在变、在动,诸行无常,一直在变化、变化、变化。所以,每一个剎那、每一张幻灯片,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可能拍摄到完全相同的silde,因为每一个时空聚合的交会点,都是唯一的一次,一切都在流动、都在变化,每一张幻灯片都是唯一的存在,包括你现在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唯一的存在,你能够掌握的也只有现在、当下这一秒,修行就是把握现在。

  这张幻灯片的云层有点像雕刻的,就像我们国内的雕刻大师朱铭,他有一个特色就是粗线条的表现方式,云层就是这样变化的。它的整个变化气势,我们是没办法用笔画出它的生命,因为每一个剎那都在变化,大自然的那种真实感、整个变化,真的就是溶入法界里面,跟天地合一,于是慢慢去体悟佛陀所讲的「缘起甚深」。太阳已经出来了,在还没有出来之前,刚好这些云都很配合,好像很有力道的把它拉出来,展现光芒万丈。一个日出画面,可以体会到很多,每一张镜头的每一剎那,都是不断在变化、不断在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因缘际会,每一个时空都是只有一个交叉点,每一个时空所展现出来,都是只有唯一的一次,也是唯一的一张,你不可能拍到相同的第二张,这里是要去体悟「无常」剎那生灭变异,从这些比较具体、比较容易看得到,慢慢去体会到愈来愈微细的每一个剎那、每一分、每一秒,都要体会到无常法流。

  当你真正体会「无常」法流,你的身心一定是很柔软的。这些幻灯片都是同一天一系列这样拍摄下来。再来这是在慈莲寺拍摄的日出,在太阳还没有出来,是日出前的云海,这是实际的两道山,其他这些都是云,看起来就像一幅国画,也像一个海洋,这可以联想到「海市蜃楼」,看看大自然的风云变化,当你慢慢从经典上的闻思法义,然后慢慢的互动,让大家看到活生生的佛法。真正的佛法是展现在大自然,展现在你当下的身、口、意之中,要看到活生生的佛法,所以处处都是在讲经说法,一直无常剎那生灭,而且这整个都是缘起,缘生缘灭啊!这就是佛陀所讲的缘起法则。要先知道缘起法,体会「三法印」,体证缘起法之后,当因缘成熟,我们再体会到下一步的涅槃、无为、空,因为那又是甚深极甚深。我们现要先看到活生生的佛法、缘起。

  这是淡水夕阳,整个都是金黄色的海面,如果你会看的话,溶入每一个当下去看法。这一张是太极花,含有很深的真理存在。整个宇宙运转的法则,太极图用简单的一些图形,简单几句话标示出来,以后我们会慢慢来深观、来解析。这个就是无极,在无极阶段是还没有物质存在,但是慢慢经过因缘具足的时候,慢慢凝聚形成出来,无极然后生太极,太极然后再分裂生两仪,两仪又再分裂生四象,再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卦出来了,再来呢?八、二、十六,我以前也看不到这个,后来当我们的心宁静下来,慢慢接近大自然,深度去观看的时候,哇!处处看到法啊!处处看到这些启示啊!这里面还有着很深的启示,以后我们再来分享。也是跟佛陀所启示的涅槃、无为、空、甚深极甚深,以及缘起、缘生、缘灭的缘起法则,一样是非常深。

  包括老子《道德经》里面,也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万法的代表,就是芸芸众生、各色各样。如果你没有去看到这里,没有回来到这里,你就会这个攻击那个,那个排斥这个,这个排斥那个,这就是「身见」,认为我跟你不同,我跟你怎幺会相同?!就是所谓的「身见」。你要慢慢深入去看,就是要有深度的去看,你的胸襟视野越来越提升,越来越提升、越深度去看,看到整个大源头之后,整个「身见」、「我见」才会断除,这时候才会溶入一体的世界。

  有学员在问:「证了四果阿罗汉之后,他还有需要再轮回吗?」不是说他有没有需要轮回,而是他已经没有生死这回事了。「生死轮回」有一种情况就是说,我还有一种使命,认为我很重要,我智慧很高,众生很需要我,于是我要生生世世常行菩萨道……,就是说有一种愿力、愿望。当然,以菩萨道来讲,这个精神是不错,这是很好!但是我们现在回到佛陀最初所讲的解脱道来讲,一个人证到初果,他有几次的生死轮回?还有七次。二果呢?一次生死轮回。三果呢?叫做不还果,他就是在往生的那一剎那,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四果阿罗汉,他是现世就己经解脱自在,没有生死。

  所以,一个人只要能够证到初果,最多还会有七世的生死轮回。一个人证到二果,是讲说你在往生那一剎那,证到什幺果位?如果说一个人在死亡那一剎那,在这生前是证到二果而往生,以佛经来讲会记录说他往生兜率天,会像弥勒菩萨,他下一世来的时候,就是二果再来,然后他从小就会想要修行,因为那个种子一发出来,都会很快就要修行,像这样他那一生那一世就可以成佛,可以证到四果。但是佛陀也不希望你是这样往生,佛陀是希望真的大家是要这一生这一世就能够做到。

  佛陀本身就是成佛、解脱者,佛陀本身就是阿罗汉,在佛陀的十个佛号里面有一个叫做「应供」,原来的名称就是阿罗汉,「阿罗汉」是音译,它的意译、意思就是「应供」,因为一个解脱者是可以接受世间的供养。有的人会讲说「证到了阿罗汉,就不会来渡众生,好像就一走了之、不理我们,这样你成佛、证到阿罗汉有什幺意思?!……」一般人会从字面上来解释,认为阿罗汉好像只是自了汉,只是为自己,你自己走啊!没有像我们要发大愿,生生世世常行菩萨道……。

  「生生世世常行菩萨道」的大悲大愿之心,这是不错!这是很好!也是你要有这一种心,才能够真正来到证初果。因为那一种发愿,是培养我们宽广无限量的胸襟、心柔软、慈悲心,但是这些都是在培养善根福德因缘。当具足这些因缘之后,你生生世世常行菩萨道,目地是为什幺?还是为了成佛啊!因为证到这样果位的人,才是真正「为法做见证」,才是真正的「明眼」,才会成为一个明眼者。

  在三果之前,还有「五上分结」没有解开。「五上分结」其中两个结,一个是「无明结」,一个是「我慢」,无明遮障,严格讲就是还没有真正的「明眼」。你还没有「明眼」,就在那里发什幺大心,说要协助众生,但是帮忙还是有限。所以,依据《阿含经》的记载,佛陀都是要弟子成为四果阿罗汉,才能够出去独当一面弘法利益众生,你要成为明眼人啊!

  所以,不用担心证了四果,他就不来渡众生。当你真正能够证悟到,是真正「为法做见证」,就可以告诉众生一条真正解脱生死轮回之路,就可以真正帮助众生脱离生死苦海,这是究竟的法。

  所谓的「二万劫复身心」,是后来的说法,《阿含经》里面没有这样记载。所以,要证到阿罗汉难不难?不容易!也不会很困难!大家要对自己有信心,只要按照解脱道次第,这样逐步的深入。现在最重要是你要能够证到初果,一定要先能够体证「三法印」的无常法印。先证到「无常法印」,身心柔软,贪、瞋、痴就会很自然的淡薄,这样就能够证到初果。当你证到初果之后,二果、三果就容易上来,这里就可以看你的因缘、看你的努力情况而体证。

  所谓的「菩萨果位」是后来大乘佛教所制订出来的,当初佛陀在世的原始佛法时代,是没有所谓的「菩萨果位」,也没有讲那些「菩萨果位」,在《四部阿含》里面不会看到「菩萨果位」字句,是后来大乘佛教慢慢再做的归纳分辨,因此是后来才讲的。在《阿含经》后面有提到「菩萨」几个字,以及包括在佛陀的《本生谭》也提到「菩萨」,在原始佛法里面有讲到菩萨,是说在还没有证到初果的前几世,还是在家身、居士,那时候就是多培养一些人天善根福德因缘,一些善法。所以,菩萨道就是常常在供养,然后礼佛、恭敬的阶段。

  早期佛陀是很少讲到菩萨方面,有提到就是代表还没有专修、进入解脱道以前,是在培养善根福德因缘的阶段。当你慢慢具足之后,你会走上解脱道,会回来如实面对自已,会来到证初果。所以,你要证初果,必须要具足一些善根福德因缘的基础。「菩萨果位」的这些说法,是后来大乘的说法,原始佛法里面是没有这些。佛陀就坦白讲,阿罗汉就是佛陀,佛陀本身就是阿罗汉啦,只是名称上的不同。

  就像鸡蛋,你可以称作是鸡蛋,也可以用egg来称呼,可以用英文、用日文、用台语……,都可以讲啊!你不要在名相上,分别这个不同跟那个不同,不是啊!所以,佛陀本身、解脱者有十个名号,里面其中一个是应供,就是阿罗汉。我们不要区分佛陀跟阿罗汉有很多的不同,还有几力、几力的区别,那只是我们众生在做分辨,事实上没有必要,这样就是没完没了。不要连初果都没有证到,却一直在计较这些名相。

  所以,重要是我们今天好不容易回到原始佛法,真是经过几千年时空慢慢演变,加上现代的学者,包括欧美人士他们所发现的,发现回到原始佛法,把原始佛法找出来。上次我们第一堂课有讲到佛教历史方面,斯里兰卡在后来十九世纪是被英国统治,欧美人士他们发现到东方文化的神祕学,有很多让他们感到很惊讶,于是最初成立PTS学会、巴利圣典学会,是英国学者所成立的,他们进入实际的考证、实际的求证,才把这些源流慢慢整理出来解析。当时中国还是大国,但是发现说:奇怪!中国佛教怎幺呈现这样?于是去进行整个对比、考证,经典是在什幺环境背景下产生。

  如果以求

  求证的精神来讲,欧美是比东方人更重视求

  求证,因此是欧美先发现之后,再来是日本比中国更早五十年维新,于是就开放胸襟视野跟国际接触,具备国际观。所…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三章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