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三章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P6

  ..续本文上一页可以类推。原来很多的抓取,你以苦为乐的,你抓得很乐的,当有一天发现自己原来是在颠倒梦想,你就会放下。就像小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因为内心常常不安而哭啼,于是大人就给他奶嘴吸,反正觉得有个东西可以吸就好,因为造成习惯方面要有东西可以吸,就会比较心安,当渐渐长大之后,要他放却不容易放。但是等到有一天当他上幼儿园,意识渐渐觉醒的时候,「奇怪!你们怎幺都没有吸奶嘴?我却还在吸奶嘴?」这时候惭愧心生起,于是就会「厌离」吸奶嘴的动作,他会厌离、会放下,不会再有欲望要去吸奶嘴。

  这里是讲出「厌、无欲」的一个举例,你慢慢去照见,然后再去推论其他。我们原来很多的抓取,就像吸奶嘴一样,因为我们内心的不安,然后要抓取一些,来让我们自己安心。当有一天你发现到这些,原来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一种束缚,你就会放下,就会「厌离」过去的颠倒梦想,然后对这方面错误的抓取,你就会「无欲」。所以,字面上看起来是负面的,事实上完全是要有智慧者才能够做得出来的。《阿含经》很多的文字,看起来好像是负面的,但是都要经过实修实证之后,才能够体会到。

  一个人能够这样,是因为他可以远离颠倒梦想,就像《心经》所讲的,一个智慧者、解脱者,就是远离颠倒梦想,契入究竟涅槃,就是能够解脱,「便得涅槃」。不能解脱、没有解脱,是因为我们的抓取,记得!不是别人在束缚你,是我们自己不知道,然后抓取很多。本来以为是抓得很快乐,但是事实上却会是一种束缚,结果让你不能够解脱自在。所以,当你真正进入正确闻思,就不会再去怪东怪西,不会再去怨怪境界怎幺样,不会去怨天尤人。你会照见到那些苦、那些束缚,都是来自于我们抓取,来自于我们常常在跟境界抗争,来自于我们不了解「无常」跟「无我」的真理,本来真理实相就是「无常」,本来真理实相就是「无我」,这是实相、这是真理。

  如果我们不了解,就是一直在跟「无常」对抗,然后要去抓「常」;不了解「无我」,然后就是一直怕「无我」,时时抓这个「我」。结果我们所抓的,跟实相都是相违背、对抗,就是所有「苦」的最根本原因。事实、大自然、宇宙的运转法则,它就是这样,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但是却不知道这样的违抗就是愚痴、无明。「无明」就是你不知道、不认识实相,这样就会背道而驰,于是就会常常跟实相相反的背道而驰。当有一天体会到「无常」实相、「无我」实相之后,你会看到原来往昔都是在颠倒梦想,这时候当你真正「见如实」、「知如真」,看到「无常」的实相,看到「无我」的真理,这时候你会厌离以往的颠倒梦想,「厌、无欲」,然后就能够解脱自在。

  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怎幺样才能够解脱?就在于你能不能去认识真理实相,有人说:「江湖一点诀」,重点就是在这里。纵使你再跑去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一点」如果没有突破,也是绝对没办法的。因此,记得!束缚、苦海都不是别人给你的。

  何谓「苦海」?

  什幺叫做「世间」?(第76页第九章「六入处」第十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大海者,愚夫所说,非圣所说,此大海─小水耳。云何圣所说海?谓眼识色已,爱念、染着,贪乐身、口、意业,是名为海。一切世间阿修罗众……乃至天、人……」六道里面的众生,「悉于其中贪乐沉没,如狗肚藏,如乱草蕴,此世、他世绞结缠锁,亦复如是」。

  佛陀就讲:一般所称的「大海」,对佛陀、解脱者而言,都只是小水池,不算什幺!那一种海很容易度过。真正的「苦海」,我们身、口、意所造成的「苦海」,却很难、很难超越!比如大西洋是很轻易可以超越,只要一万多元的飞机票,就可以飞到美国去了。一张飞机票,就可以超越过大海,只要三万元左右,就可以绕地球一周。所以,你要绕地球好几圈,都很容易啊!心外的距离都没什幺,如果解脱是向外求,那些向外追求的科学家就可以解脱了。如果假设解脱是在月球,他们早就发明太空器,然后飞到月球上、就可以解脱了。如果解脱证明是在太阳系上面的一个行星,科学家就会赶快设法建造出火箭,然后把人类送过去那个星球。但是,那些都是不可能的。

  向心外求,是不可能找到真正的解脱。佛陀认为有形的海洋还算是小case,都只是属于「小海」而已,真正的大海是什幺呢?「圣所说海」佛陀所讲的「海」、生死苦海,就是「眼识色已,爱念、染着,贪乐身、口、意业」,我们的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后,所产生的种种抓取、贪爱,这些就造成你的整个世界。对于什幺是「世间」、「苦海」,很多人都还是停留在错误的认识,包括大多数在佛门里面的讲经说法,都还在错误传导所谓的「苦海」。

  什幺叫做「苦海」?如果不了解什幺叫做「真正的苦海」,又怎幺会有可能超越「苦海」呢?一般所认知的「苦海」,都是外面的世界,有些经典甚至讲说「这个世界就是娑婆世界,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就是一个『苦海』,所以我们要赶快,现在已经是……劫、……时期,已经快要如何……」都把外境形容得很丑,然后鼓励大家逃到他方世界、鼓励大家移民……。

  佛陀就坦白讲,众生就是这样一世一世的,在那里一直逃!一直跑啊!一直逃!一直跑啊!因为你跑到那个世界去之后,人家还是告诉你「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我们要赶快要到他方世界去啊!……」。其实真正的「苦海」,不是外面的娑婆世界。

  (第九章第十一节)「世尊!所谓世间者,云何名世间?」什幺叫做「世间」?什幺叫做「出世间」?「世间」讲的就是苦海,「出出世间」讲的就是出离苦海。如果我们修行不知道什幺是「苦海」,就没办法真正出离苦海。如果错误认知「苦海」,就不可能出离这个苦海。所以,要正确认识什幺叫做「世间」?什幺叫做「苦海」?什幺叫做「出世间」?什幺叫做「出离苦海」?今天如果能够听闻到这些,然后观念能够厘清出来,正确修行的方向就会建立起来。

  佛陀就告诉三弥离提,所谓的「世间」就是「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名世间」其他的耳、鼻、舌、身、意都是一样,佛陀称这个叫做「世间」。「所以者何?六入处集则触集,…………如是乃至纯大苦聚集」佛陀是要告诉我们什幺叫做「世间」?「世间」就是我们六根跟六尘相触之后,产生「六识」的整个这些,就是我们的「世间」。佛陀所要讲的「苦海」,所要讲的「世间」,不是外面的世间,不是外面的世界,你要出离的「苦海」,不是外面这个苦海。「六根」是我们的身、心,也就是身、口、意,「六尘」表示所有的一切境界,「苦海」是指我们的「六根」跟外面的境界接触之后,产生贪爱、瞋恨、苦受、乐受,我们的心和境界纠缠在一起,我们的心被境界牵着走,形成这样的一个叫做「苦海」。

  所以,什幺叫做「世间」?你的「世间」、你的「苦海」,不会超过你的「六根」跟「六尘」接触的范围。因此,每一个人的「世间」,每一个人的「苦海」,都不一样。不要以为「我们都同样住在地球上,大家都住在地球村里面,世界应该是一样,怎幺会不一样?……」!错了!同样是这个世界,但是那些有修有证的人,就是住在极乐世界里面。如果你还在颠倒梦想,就是在「苦海」里面,你还在厌离这个世界,还不知道珍惜这个世界。同样的,如果你有正确的闻思修,在「中鼎工程公司」里面,也是处在极乐世界,你会很珍惜这个环境。

  「苦海」不是外面的世界,不是外面的这些境界,你的「苦海」、你的「世间」,就是一个人的六根跟六尘跟境界接触之后,产生的苦乐、顺逆那些,就是你的「世间」,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若无彼眼、无色、无眼识、无眼触,无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则无世间,亦不施设世间。所以者何?六入处灭则触灭…………」此处经文的含意很深。不了解的人会认为「修行人就是要把眼睛遮蔽起来,不能够看外面;耳朵都要塞起来,不能听外面的声音;吃东西不能有觉受……」这样都是没有正确理解经文的意思。

  「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我们眼根接触外境,这一根跟一境都是相对应的,眼根对色尘、耳根对声尘、鼻根对香尘、舌根对味尘、身根对触尘、意根对法尘。我们的「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境」之时,都会被境界綑绑住了、被境界牵走了,被境界所系缚住。你遇到好的、遇到可意的境界,是产生「乐受」,就一直的抓、一直的贪,不会知足,会愈想、需要愈多。当「六根」触到「六尘」,遇到不可意的境界,你就会抗拒,然后就会起瞋,于是就产生「苦受」。

  当我们的「六根」接触「六尘」,你觉得好的,就想要愈来愈多,就是人类的欲望无穷,很难知足!你会去越抓越多,也会一直要趋乐,要抓取「乐受」。当你遇到逆境的时候,就会抗拒、会瞋恨、会逃避,苦啊!苦啊!于是就在「苦受」、「乐受」里面,有时候还有一种「不苦不乐受」,这些也会有。在这个苦、乐受里面,还会感叹: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很多的逆境、很多的不理想、很多的不可意……,这些都出来了,就形成你的世界。

  佛教所讲要修行的世界是什幺?什幺叫做「世界」?什幺叫做「世间」?不是外面的世间,但是我们为何无法超越「苦海」、超越「世间」?因为「身见」、「我」、「自我」这些,都还死抓不放。当有一天超越、证悟到「无我」,你才会从个人的世界、从个人的「世间」脱胎出来,才会活在实相的世界,才能够见到「实相」,才能够「见如实、知如真」,这时候当下就是净土。所以,极乐世界就在这里,不是在别的地方。

  所谓根、尘、触的「灭」,不是说…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三章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