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三章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P8

  ..续本文上一页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与体悟法的深浅度有关。

  真正一个究竟解脱者、四果阿罗汉,他是没有贪、瞋、痴。如果大家都是「证初果」,所看的世界还未必相同,虽然你已经证初果,但是还有贪、瞋、痴,只是你心镜的扭曲度、弯曲度,比以前少、比以前小,你所看的实相会比较真实一点,然而还不是如实。所以,每个人所看的都不一样,「证初果」也还不一样,到二果、三果会越来越相同,因为证到「三果」,还有「无明」、「我慢」遮障,「盖」还会有。当十个结都断尽的时候,真正一个阿罗汉是贪、瞋、痴止息,两个阿罗汉他们所看的「世间」是一样的。

  原始佛法所要出离的「苦海」,所要出离的「三界」,就是指由「自我」、「我慢」所构筑而成的梦幻世界。如果把「苦海」认为是外面的世界,认为现在是五浊恶世,想要离开地球到他方世界去,没完没了!只是个人的一种不满现实、不知足,然后又向心外去抓取一个理想的未来,但是都属于梦幻世界。唯有出离梦幻世界,才能活在客观的实相世界,而得解脱自在,就是佛陀所称「究竟涅槃」的彼岸。当你真的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时候,会发现涅槃彼岸就在这里,极乐世界就在这里,这时候你到任何地方都是安住在每个地方,不会心外去求法。所以,所谓的「见谛人」不会有向心外去求的现象,凡夫一般人就会向心外去求法。

  真正要出离梦幻世界,「自我」要先消失,也就是深层的「我慢」与「无明」要破除,这是属于高标准的要求。深层的「我慢」与「无明」要断除,是要证到四果阿罗汉,要真正见到实相,贪、瞋、痴、十个结要都止息、没有,你的心才是一面明镜,这样才能够真正看到实相。你没有看到实相,就是「见不如实,知不如真」,因为被我们的「自我」、「我慢」遮障了,是「自己」遮障住。同样的一条线,甲所看出来的,与乙所看出来的、丙所看出来的、阿罗汉所看出来的,都不是同样的一条线。只要你还有贪、瞋、痴,就会把这个境界扭曲。

  就像当你在恋爱中,想要去追一个人、爱一个人,都是看对方的优点,当有一天得到了,相处一段期间之后,就觉得很怨恨、厌烦,怎幺全都被绑住?!怎幺跟之前告诉我的,都不一样呢?!于是吵着要分离。这时候你看的是什幺?都是看到对方的「缺点」。所以,只要你还有贪、瞋、痴,就会随着你的喜爱来看待实相,每一件事情都是这样。唯有当你没有贪、瞋、痴,才能够站在如实客观的立场,看到实相世界、极乐世界,就是一个解脱者的「如实观」,这是要出离「自我」才能做到。

  只要你有「自我」,就会有「我」、「我所」;有「我」,就会有我要、我不要;有贪、有瞋,就会去扭曲、污染这些境界。当贪、瞋、痴止息,才能够看到本来面目、「如实观」,就是「如来」,如其本来的看待事情,这样就会远离颠倒梦想,而活在解脱的世界。所以,真正要出离梦幻世界,「自我」要先消失,也就是深层的「我慢」与「无明」要破除。

  「实相世界」是中性的,离苦、乐两边。但是后世很多佛教徒,却本末颠倒的扭曲,把客观中性的实相世界,扭曲为「五浊恶世」,扭曲为「苦海」,因而拼命要出离,或悲观厌世,或大力鼓吹移民到他方世界。

  只要「自我」不死,不管怎幺厌离、不管移民到何方世界,都仍是在「自我」所想象构筑而成的梦幻世界里,那都不是「实相」。举例来讲,当你生活在台湾的时候,不能够珍惜这样的一个环境,然后这里也抱怨、那里也瞋恨,觉得左邻右舍处处都对你不好,觉得台湾好像地狱。听说美国是天堂,于是把家产什幺都卖了,百般设法求到美国去,移民到他方世界去。当你到美国去之后,原来那些苦就会完全改变吗?原来那些梦想就能够实现吗?除非你的心境改变,否则你在台湾跟左邻右舍没办法相处好,你到美国去,因为带着同样的心境,还是会跟人家相处不来,还是觉得处处人家碍着你,觉得人家都是对你很冷漠。

  所以,不是在「境界」,而是在于「心境」。真正的解脱,不是外面的境界碍着你,是我们自己错误的颠倒梦想,重要是把「心境」改变过来。佛陀本来是要引导众生出离「我」、我所、我慢的梦幻世界,就是改变我们的心境,改变我们的错误认知,这样才能够回到实相的法界,才能够见到实相的世界,才能够见到极乐世界。但是怕「无我」的众生呢?却用「我慢」去否定实相的世界,然后再去追逐理想的梦幻世界。

  真正要出离梦幻世界,「自我」要先消失,这是一个先决条件。「自我」要消失,就是要体证到「无我」,如果没有真正体证到「无我」,这个「我」会抓得死死的,这样就会有很多的我要、我不要,很多的贪、很多的瞋,就没办法看到实相。所以,真正要看到实相,必须体证「无我」,要真正能够做到「无我」,就是要逐步深度去闻、思、修,才能够「厌、离欲」原来「我」、「我所」的幻相,才会愿意从那些脱离出来。

  证到初果、二果、三果,「我」、「我慢」都还没断尽,我们先讲明从初果到四果的整个解脱道,让大家知道深层的「自我」,绝对没那幺容易突破。不要以为说「我早就知道「无常」啊!我早就知道「无我」啊!……」知道归知道,都是用嘴巴讲,最重要是怎幺样去做到,才是今天大家一起闻、思,然后进入实修实证的主要目的。除非我们真的能够体证「无常」,真的做到「无我」,不然,所有的闻思,都只是在满足我们一些求知欲而已。我们真的是要为解脱而来。

  譬如我们常常想着应该要怎幺去打扮、装扮自己,觉得这样做才能够符合我的要求,也可以在人家面前展示我所要的角度,于是我们很多的观念,都是从一个「我」出发。认为这是「我的」,我的先生、我的小孩、我的房子、我的家产、我的……、我的……。「我所」就是我的、我的、我的……,「我所」是随着「我」而成立,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国家、这是我的党派……,这是我的派系、宗教、派系……,只要你去抓那个「我」,于是这个「我」之外的,就成为是「非我」、不是「我的」。如果你落入一个你很支持、很认同的党派,于是跟这个党派对立的另外一个党派,你就会去排斥它。

  当你的内心不安,就会向外去抓一个觉得可以依靠的,只要你有依靠一个、有去抓住一个,因为「世间法」是相对性存在的二元对立,另外一边就是你所不要的。如果你认同民进党的作为,很支持民进党的作为,于是就会排斥国民党的见解。如果你认同国民党的见解、国民党的作为,你就会排斥另外一党的作为。因为你认同这个党,这个党就是「我的」、「我」的党,我依靠抓住这个党,觉得我们的理念能够实现,但是你会去排斥其他的。

  譬如这是我的家庭、我的小孩,如果我的小孩跟别人打架,你的心会偏袒在哪里?只要你有一个「我的」,你的心会被「我的」牵着走,你的心都会系缚在这上面,然后跟「我的」相反的另一方面,就是「非我的」,变成要排斥它,都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都是在「我」、「我所」的世界,但是,那个是梦幻世界,因为你所抓的,都是一直要抓「我」的、要抓「常」的,但是事实的实相不会这样,你所抓的只是一个梦幻世界。

  没有危机意识,就是在梦幻世界里面。当你去体会实相、了悟实相,就会完全放开,然后珍惜每一个因缘,就是「缘起」。你会珍惜每一个缘起,大家有缘在一起,就是珍惜;当缘尽散灭之时,我也全然接受。如果好好珍惜当下、每一天,都很爱惜你自已,所谓的「慈悲喜舍」就是从你这个「点」开始。你能够好好珍惜、爱惜「自己」,才能够真正爱惜你的先生,每一天都能够珍惜这样的因缘。爱惜自己跟「抓取」不一样,你爱惜自己、尊重自己,你也会尊重他,也会给他自由、给他独立,你不会抓取。你会珍惜每一个因缘,当有一天缘尽的时候,也会全然接受。难过当然多少会难免,但你会全然接受。

  如果不能够善待当下的每一个因缘,现在做夫妻就常常在吵架,常常在抱怨、常常不满,怨来怨去,当有一天因缘变异,或一方突然发生变故,「苦」就产生了。所以,你能够善待每一个当下的因缘,将来当因缘转变之时,你也会全然接受,就是佛陀讲的「缘起」。因缘的缘起、缘生、缘灭,它都是活的,每一天都在变化,你能够接受现在当下「变」的因缘,将来它「变」的因缘,你也可以全然接受。

  所以,学佛就是要透彻了悟「缘起」,缘生缘灭一样是「无常」、「无我」。种种因缘的转变,都在宣说「无常」跟「无我」法印,以后我们会逐步深入去体会,这样你才会从梦幻世界醒过来。但是,怕「无我」的众生呢?却是用「我慢」去否定实相世界,然后再去追逐理想的梦幻世界。怕「无我」的人,会一直抓着这个「我」不放,然后否定客观的世界,认为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这是「五浊恶世」,然后要到其他地方去,否定现在的实相世界,然后去追逐理想的梦幻世界。

  (第九章第十四节)一位摩诃拘希罗提问,于是舍利弗就回答:「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尊者摩诃拘希罗!于其中间,若彼欲贪,是其系也」「于其中间」,「欲贪」才是它的系缚。然后舍利弗又再回答「若眼系色,若色系眼。……乃至若意系法,若法系意,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以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佛陀就坦白告诉我们,不是说你天生下来,外面的境界就束缚你,不是境界本身会系缚你。「世间」、实相的世界,它不是「苦海」,它不是五浊恶世。如果「世间」本身是一个苦海,本身就是一个五浊恶世,境界会系缚你、綑绑你,这样就永远没有解脱的机会。因为不管你到哪里,都是跟境界相接触,境界都把你吸住、把你抓住。所…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三章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