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三章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P9

  ..续本文上一页以,佛陀就讲:不是境界会系缚你。虽然这里的经文内容是舍利弗所讲,但是舍利弗是佛陀跟他教导之后,他再跟人家互动,把所体悟、体证的讲出来,事实上就是佛陀所开示的。

  不是境界綑绑你,也不是天生下来,你的心就是一个罪业的心。有的人会认为我们会来到这里出生、有这个肉身,就是业障重、前世造业……,才会来这里受苦,很多的罪业都加在你身上,这些都是后来的说法。如果你慢慢去体会,会看到身为女人有很多的优点,还有一本书是「生生世世宁为女人」,如果要时时抱怨、没见到法,男人有男人的抱怨,女人有女人的抱怨,永远没完没了。

  只要好好加强闻思,女人一样可以证阿罗汉,不要轻视自己,本来「身见」一破,就没有男女相。所以,不要低估自己。不是客观的世界在碍着你,「于其中间,若彼欲贪,是其系也」因为你有贪爱、有瞋恨,有贪爱的抓取、有瞋恨的抗拒,所以苦、乐的世界才会出来。你不了解实相,然后要去抓你的梦幻世界、「常我」,才是苦啊!实相哪有碍着你?!实相的世界不会不会碍着你,它不是你修行的障碍,障碍是在我们自己的心中,我们没有正确去认识它。

  「世尊眼见色若好、若恶,不起欲贪」佛陀还是每天一样在看,「六根」跟「六尘」还是一样在接触,但是「其余众生眼若见色若好、若恶,则起欲贪」注意此处不同之处,佛陀一样在看这个世间,你在看、佛陀在看、我也在看,比如同样看到一辆几百万的轿车,有的人会起羡慕,有的人会更积极想要拥有,有的人看了就觉得像过眼云烟,认为拥有它、未必是好,拥有它、未必是福。所以,同样的境界现前,每一个人的系缚程度不一样,看你被境界吸引的多深?!

  【法义分享】:如果客观的实相世界是苦海、会系缚你,那众生就永远不可能解脱。也不必修行,佛陀也不用来人间教化。「若色系眼」就是客观的世界会系缚你,或是「若眼系色」,你天生下来就是带着业障罪恶过来,这样「乃至若意系法」,就是「六根」、「六尘」的接触,以此类推下来,如果真会这样的话,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不会来教你要修行。为什幺呢?因为修行也没用啊!如果客观的世界会系缚你,你是带着业障身来,这样你修行无有用啊!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因为你修行也没有用,没办法解脱。因为「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不是客观的境界在綑绑你,也不是说你就是业障身,「六根」都是业障,不是这样!

  「非意系法,非法系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不是本来就会綑绑你,最主要中间就是贪爱、瞋恨,贪、瞋才导致你跟境界的系缚,如果不要贪、瞋,境界过了、就过了,缘生啊!缘灭啊!所以,客观的实相世界不会系缚你,实相世界不是「苦海」,实相世界是离苦、乐两边,是中性的、是「中道」,不要把这个世界认为是五浊恶世,不要把客观的世界认为是「苦海」,如果这样你到哪里都是「苦海」,心都不会安下来。佛教所谓的「苦海」,就是指由凡夫的欲贪、瞋恚,抓取、迎拒,而形成扭曲变形的世界。你的世界这样弯弯曲曲,扭曲啊!变形啊!都是众生自己的贪跟瞋所抓取来的世界。

  所谓的「中观」,只是哲学上的一个理解、观念,「中道」是你要去体证到,然后真正去做到。正因为「苦海」是由凡夫颠倒梦想所造成,才有出离、解脱的可能,这是好现象啊!只要你真正从「自我」的梦幻世界里醒过来,「苦海」就消失了。所谓的「世间灭」,苦海消失,涅槃彼岸就现前。所以,「涅槃彼岸」不是到他方世界去找,书本第77页第十二节经文第三行「云何世间灭?」「世间灭」就是「苦海」消失。

  以前我曾经听人家讲经,说「因为有这些错误的认知,才会有这个「世间」,当有一天你死亡的时候,「世间」也跟着你消失……」。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世间」是我抓来的?山河大地也是我抓来的?是这样吗?当我死的时候,山河大地也跟着消失?以前听别人讲「世间灭」,都是认为当你死亡的时候,「世间」就跟着你消失。为什幺以前皇帝死了之后,山河大地还是在啊!还是没有灭啊!当我后来慢慢深入闻、思、修之后,才发现原来佛陀所讲的「世间」、「苦海」,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些,这样才不会出离错误,目标才会锁定在正确「苦海」上面。

  清楚知道正确的「苦海」是什幺,才有可能超越「苦海」的边,如果是错误的认知,不管你怎幺认真修行,都不可能走上正确的解脱之路。如果你知道这是一个苦海,然后怎幺样「世间灭」,「苦海灭」也清楚知道了,就能够正确的解行闻思,闻、思、修就会逐渐提升。如果你不了解「苦海」是怎幺样的一个世界,没有针对这里去下工夫,而向心外去求,你是很认真在修啊!都修了一、二十年了,很认真修!你知道你走到哪里吗?却是距离涅槃彼岸的「点」越来越远,在「世间法」里面绕,你也不知道。所以,正确的「修」,它来自于正确的闻思,要「解行合一」,才能够真正迈向解脱彼岸。

  在第一堂课就跟大家讲,只要大家在这半年的时间,好好深入闻、思、修,把正确的方向认识出来,可以节省你十年以上的时间,生命不会做无谓的浪费。

  【幻灯片】

  什幺叫做二元对立的世界?「二元对立」是我们凡夫、众生所造成的梦幻世界。我们一般人都是站在「我的」,这是我的立场、我的角度,然后攻击排斥另外一个的立场,排斥另外的「非我」,认为这跟「我」不一样,这个跟「我」不同。如果我们的视野胸襟能够往上提升、慢慢去看,会看到大家事实上是一体的。包括说你所不爱的境界,很不爱、很瞋恨的、很不想要,你想要逃离的世界与你想要的世界,你能不能看到他们是一体两面?当你能够看到这些,就能够包容一切。

  这是一面镜子,我是站在镜子前面拍照,这个是凹凸镜,也就是哈哈镜。一个人在照凹镜的时候,是形成又矮又胖。这面镜子就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镜子,当你的镜子是弯曲的,你不知道、不容易察觉,是因为没有反观,没有觉察就不容易察觉。当你不容易察觉你是这样一个凹凸的镜子,你看这个人就是又矮又肥的形状,你有没有看到他真实的身高多少?有没有看到他真实的面貌?你看到的是你弯曲的心态。如果你的心态没有改变,你是依着你弯曲的心态在看待这个世间,你就看不到实相,就是不能够「如实观、如实见」。

  这是众生所站的一个角度,这是我、我的,这是他、这是你、这是他,这是我要的,这是我所不要的,这是我所趋乐,我所总要抓的,这是我所厌恶,我所要排斥的……,都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这是我的地盘、这是我的宗教、这是我的国家,这不是我所要的,这是我所排斥的,这是跟我敌对的……,都站在一个小小的地方、小小的一个角度。包括说这个国家,我是一个国家、我一个国王,我要并吞你这个国家,或是说我这个国家要攻击你,因为你跟我是世仇、仇敌,都是在「二元对立」。

  众生在这里,就像蜗牛角上面的一个细菌,如果视野心胸是这样的狭隘,就会有很多「非我」、「非我所」的排斥,就是在二元对立的梦幻世界。我们学佛就是要把视野、心胸、知见,逐渐的拉开、拉高,当你慢慢拉开、拉高,去看到全体的时候,就不会再去攻击他人,不会再去瞋恨他人,你会爱护自己、也爱护每一个人,「身见」才会真正破除,瞋心才会真正破除。学佛修行就是要不断打开我们的心胸,提高我们的视野,这样「止观双运」,才能够去看到实相、看到全体。

  如果你没有提升视野、开阔胸襟,就在茫茫人海里面,一直奔波、一直追逐,在名利堆中打滚,没有提升到一个比较高层次的境界,就是这样忙忙碌碌过一生。众生就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当你认同这个党的时候,就会排斥另外一个党。你认同、支持他的时候,就会排斥跟他所对立的另外一个党,所以「世间」、都是二元对立的,众生如果不能够去了悟,你落入在哪一边,就是在趋乐避苦、抓你所要的。人家在当总统的时候,你不断在那里批判、攻击,但是有一天当你当总统的时候,人们也是一样在批判、攻击你,「世间」就是这样不断的互相攻讦,这是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众生不断的在那里抗议、抗争,但是「世间」就是静静在看着世间的演变,看着众生的起起伏伏、浮浮沉沉。

  什幺叫做二元对立的世界?运用一个实际的场景让大家体会。这里是一个坑、一个坑,每一个坑里面都有一只蚁狮,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吃蚂蚁、小昆虫的动物,本来地上是这样平平的,但是如果牠在这里,就开始躲到里面一直挖,土把它推掉、推掉,到后来这里就形成一个凹度,就是一个漩涡,它是小昆虫、蚂蚁的死亡陷井,牠就躲在里面,然后当蚂蚁或是小昆虫爬到这里,因为这里有一个弧度,就会掉下去,因为这里是沙土,再想爬上来,就会掉下去,想爬上来,就会掉下去……,没办法爬出来,就会一直掉下去。它里面会有震动,当蚁狮有感受到震动,就出来把小昆虫吃掉,所以它就是一个蚂蚁的死亡陷阱,就是一个漩涡。

  也就是凹洞里面躲着一只蚁狮,牠要吃蚂蚁。如果我想要做一件善事,帮忙蚂蚁解除死亡陷阱,但是对这一只蚁狮而言,是怎幺样?牠不一定死,因为牠还会逃跑掉,不错!当你同情蚂蚁,你觉得是做了一件善事,但是面对另一方呢?你是牠的仇敌,你是牠的坏人,对牠来讲,你是做了一件坏事,当你是蚂蚁的救命恩人,你的蚂蚁的「佛」,却是另外蚁狮的仇敌,蚁狮的「魔」,这就是二元对立的世间。当你站在哪一边,你是这一边的救命恩人,就是另一边的仇敌。

  很多人认为历史上的关公很厉害,很崇敬关公能够过五关、斩六将,勇猛无比。但是那些被关公杀死的人呢?那些跟关公敌对的国家呢?关公对他们来讲是什幺?是恶魔啊!是头号杀手啊!所以,我们要从这里面慢慢…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三章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