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佛陀就講:不是境界會系縛你。雖然這裏的經文內容是舍利弗所講,但是舍利弗是佛陀跟他教導之後,他再跟人家互動,把所體悟、體證的講出來,事實上就是佛陀所開示的。
不是境界綑綁你,也不是天生下來,你的心就是一個罪業的心。有的人會認爲我們會來到這裏出生、有這個肉身,就是業障重、前世造業……,才會來這裏受苦,很多的罪業都加在你身上,這些都是後來的說法。如果你慢慢去體會,會看到身爲女人有很多的優點,還有一本書是「生生世世甯爲女人」,如果要時時抱怨、沒見到法,男人有男人的抱怨,女人有女人的抱怨,永遠沒完沒了。
只要好好加強聞思,女人一樣可以證阿羅漢,不要輕視自己,本來「身見」一破,就沒有男女相。所以,不要低估自己。不是客觀的世界在礙著你,「于其中間,若彼欲貪,是其系也」因爲你有貪愛、有瞋恨,有貪愛的抓取、有瞋恨的抗拒,所以苦、樂的世界才會出來。你不了解實相,然後要去抓你的夢幻世界、「常我」,才是苦啊!實相哪有礙著你?!實相的世界不會不會礙著你,它不是你修行的障礙,障礙是在我們自己的心中,我們沒有正確去認識它。
「世尊眼見色若好、若惡,不起欲貪」佛陀還是每天一樣在看,「六根」跟「六塵」還是一樣在接觸,但是「其余衆生眼若見色若好、若惡,則起欲貪」注意此處不同之處,佛陀一樣在看這個世間,你在看、佛陀在看、我也在看,比如同樣看到一輛幾百萬的轎車,有的人會起羨慕,有的人會更積極想要擁有,有的人看了就覺得像過眼雲煙,認爲擁有它、未必是好,擁有它、未必是福。所以,同樣的境界現前,每一個人的系縛程度不一樣,看你被境界吸引的多深?!
【法義分享】:如果客觀的實相世界是苦海、會系縛你,那衆生就永遠不可能解脫。也不必修行,佛陀也不用來人間教化。「若色系眼」就是客觀的世界會系縛你,或是「若眼系色」,你天生下來就是帶著業障罪惡過來,這樣「乃至若意系法」,就是「六根」、「六塵」的接觸,以此類推下來,如果真會這樣的話,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不會來教你要修行。爲什幺呢?因爲修行也沒用啊!如果客觀的世界會系縛你,你是帶著業障身來,這樣你修行無有用啊!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盡苦邊,因爲你修行也沒有用,沒辦法解脫。因爲「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不是客觀的境界在綑綁你,也不是說你就是業障身,「六根」都是業障,不是這樣!
「非意系法,非法系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盡苦邊」不是本來就會綑綁你,最主要中間就是貪愛、瞋恨,貪、瞋才導致你跟境界的系縛,如果不要貪、瞋,境界過了、就過了,緣生啊!緣滅啊!所以,客觀的實相世界不會系縛你,實相世界不是「苦海」,實相世界是離苦、樂兩邊,是中性的、是「中道」,不要把這個世界認爲是五濁惡世,不要把客觀的世界認爲是「苦海」,如果這樣你到哪裏都是「苦海」,心都不會安下來。佛教所謂的「苦海」,就是指由凡夫的欲貪、瞋恚,抓取、迎拒,而形成扭曲變形的世界。你的世界這樣彎彎曲曲,扭曲啊!變形啊!都是衆生自己的貪跟瞋所抓取來的世界。
所謂的「中觀」,只是哲學上的一個理解、觀念,「中道」是你要去體證到,然後真正去做到。正因爲「苦海」是由凡夫顛倒夢想所造成,才有出離、解脫的可能,這是好現象啊!只要你真正從「自我」的夢幻世界裏醒過來,「苦海」就消失了。所謂的「世間滅」,苦海消失,涅槃彼岸就現前。所以,「涅槃彼岸」不是到他方世界去找,書本第77頁第十二節經文第叁行「雲何世間滅?」「世間滅」就是「苦海」消失。
以前我曾經聽人家講經,說「因爲有這些錯誤的認知,才會有這個「世間」,當有一天你死亡的時候,「世間」也跟著你消失……」。當時我就覺得很奇怪:「世間」是我抓來的?山河大地也是我抓來的?是這樣嗎?當我死的時候,山河大地也跟著消失?以前聽別人講「世間滅」,都是認爲當你死亡的時候,「世間」就跟著你消失。爲什幺以前皇帝死了之後,山河大地還是在啊!還是沒有滅啊!當我後來慢慢深入聞、思、修之後,才發現原來佛陀所講的「世間」、「苦海」,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些,這樣才不會出離錯誤,目標才會鎖定在正確「苦海」上面。
清楚知道正確的「苦海」是什幺,才有可能超越「苦海」的邊,如果是錯誤的認知,不管你怎幺認真修行,都不可能走上正確的解脫之路。如果你知道這是一個苦海,然後怎幺樣「世間滅」,「苦海滅」也清楚知道了,就能夠正確的解行聞思,聞、思、修就會逐漸提升。如果你不了解「苦海」是怎幺樣的一個世界,沒有針對這裏去下工夫,而向心外去求,你是很認真在修啊!都修了一、二十年了,很認真修!你知道你走到哪裏嗎?卻是距離涅槃彼岸的「點」越來越遠,在「世間法」裏面繞,你也不知道。所以,正確的「修」,它來自于正確的聞思,要「解行合一」,才能夠真正邁向解脫彼岸。
在第一堂課就跟大家講,只要大家在這半年的時間,好好深入聞、思、修,把正確的方向認識出來,可以節省你十年以上的時間,生命不會做無謂的浪費。
【幻燈片】
什幺叫做二元對立的世界?「二元對立」是我們凡夫、衆生所造成的夢幻世界。我們一般人都是站在「我的」,這是我的立場、我的角度,然後攻擊排斥另外一個的立場,排斥另外的「非我」,認爲這跟「我」不一樣,這個跟「我」不同。如果我們的視野胸襟能夠往上提升、慢慢去看,會看到大家事實上是一體的。包括說你所不愛的境界,很不愛、很瞋恨的、很不想要,你想要逃離的世界與你想要的世界,你能不能看到他們是一體兩面?當你能夠看到這些,就能夠包容一切。
這是一面鏡子,我是站在鏡子前面拍照,這個是凹凸鏡,也就是哈哈鏡。一個人在照凹鏡的時候,是形成又矮又胖。這面鏡子就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鏡子,當你的鏡子是彎曲的,你不知道、不容易察覺,是因爲沒有反觀,沒有覺察就不容易察覺。當你不容易察覺你是這樣一個凹凸的鏡子,你看這個人就是又矮又肥的形狀,你有沒有看到他真實的身高多少?有沒有看到他真實的面貌?你看到的是你彎曲的心態。如果你的心態沒有改變,你是依著你彎曲的心態在看待這個世間,你就看不到實相,就是不能夠「如實觀、如實見」。
這是衆生所站的一個角度,這是我、我的,這是他、這是你、這是他,這是我要的,這是我所不要的,這是我所趨樂,我所總要抓的,這是我所厭惡,我所要排斥的……,都是在二元對立的世界。這是我的地盤、這是我的宗教、這是我的國家,這不是我所要的,這是我所排斥的,這是跟我敵對的……,都站在一個小小的地方、小小的一個角度。包括說這個國家,我是一個國家、我一個國王,我要並吞你這個國家,或是說我這個國家要攻擊你,因爲你跟我是世仇、仇敵,都是在「二元對立」。
衆生在這裏,就像蝸牛角上面的一個細菌,如果視野心胸是這樣的狹隘,就會有很多「非我」、「非我所」的排斥,就是在二元對立的夢幻世界。我們學佛就是要把視野、心胸、知見,逐漸的拉開、拉高,當你慢慢拉開、拉高,去看到全體的時候,就不會再去攻擊他人,不會再去瞋恨他人,你會愛護自己、也愛護每一個人,「身見」才會真正破除,瞋心才會真正破除。學佛修行就是要不斷打開我們的心胸,提高我們的視野,這樣「止觀雙運」,才能夠去看到實相、看到全體。
如果你沒有提升視野、開闊胸襟,就在茫茫人海裏面,一直奔波、一直追逐,在名利堆中打滾,沒有提升到一個比較高層次的境界,就是這樣忙忙碌碌過一生。衆生就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當你認同這個黨的時候,就會排斥另外一個黨。你認同、支持他的時候,就會排斥跟他所對立的另外一個黨,所以「世間」、都是二元對立的,衆生如果不能夠去了悟,你落入在哪一邊,就是在趨樂避苦、抓你所要的。人家在當總統的時候,你不斷在那裏批判、攻擊,但是有一天當你當總統的時候,人們也是一樣在批判、攻擊你,「世間」就是這樣不斷的互相攻讦,這是一個二元對立的世界。衆生不斷的在那裏抗議、抗爭,但是「世間」就是靜靜在看著世間的演變,看著衆生的起起伏伏、浮浮沈沈。
什幺叫做二元對立的世界?運用一個實際的場景讓大家體會。這裏是一個坑、一個坑,每一個坑裏面都有一只蟻獅,顧名思義就是專門吃螞蟻、小昆蟲的動物,本來地上是這樣平平的,但是如果牠在這裏,就開始躲到裏面一直挖,土把它推掉、推掉,到後來這裏就形成一個凹度,就是一個漩渦,它是小昆蟲、螞蟻的死亡陷井,牠就躲在裏面,然後當螞蟻或是小昆蟲爬到這裏,因爲這裏有一個弧度,就會掉下去,因爲這裏是沙土,再想爬上來,就會掉下去,想爬上來,就會掉下去……,沒辦法爬出來,就會一直掉下去。它裏面會有震動,當蟻獅有感受到震動,就出來把小昆蟲吃掉,所以它就是一個螞蟻的死亡陷阱,就是一個漩渦。
也就是凹洞裏面躲著一只蟻獅,牠要吃螞蟻。如果我想要做一件善事,幫忙螞蟻解除死亡陷阱,但是對這一只蟻獅而言,是怎幺樣?牠不一定死,因爲牠還會逃跑掉,不錯!當你同情螞蟻,你覺得是做了一件善事,但是面對另一方呢?你是牠的仇敵,你是牠的壞人,對牠來講,你是做了一件壞事,當你是螞蟻的救命恩人,你的螞蟻的「佛」,卻是另外蟻獅的仇敵,蟻獅的「魔」,這就是二元對立的世間。當你站在哪一邊,你是這一邊的救命恩人,就是另一邊的仇敵。
很多人認爲曆史上的關公很厲害,很崇敬關公能夠過五關、斬六將,勇猛無比。但是那些被關公殺死的人呢?那些跟關公敵對的國家呢?關公對他們來講是什幺?是惡魔啊!是頭號殺手啊!所以,我們要從這裏面慢慢…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叁章 深入體會世間苦難--老、病、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