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作好慈善工作?
主讲:空海(惟传)法师
时间:2005年10月25日
地点:福建‧厦门
如何做好慈善工作?首先讲述空海一路走来的经历,提供大家参考。因为,不管我讲什么,我都会对自己负责;不管我讲什么,我都会检讨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如果我本身没有做到,只是空口说白话,或只是讲给别人听、讲给别人做、要求别人做,自己却没有做到,这样就很不理想。我们所讲的,一定是自己有做到的。我们讲话、做事,都要认真负责,包括我们现场一样有录音、录像,这些都可以保留给没有在现场的人听闻。
空海所讲的,不单单只是向大众分享、也是一种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全人类负责。因为社会是由我们所共同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帮助社会净化、安定、祥和,慈善工作就是如此,一方面可以自利,又可以利益更广泛的众生。
空海从小就对世间苦难特别敏感,看到世间的苦难,就会自然生起悲悯之心。记得国小二、三年级住在乡村,每逢节庆的庙口都有演出歌仔戏,有时候晚上会去看热闹。当我看到歌仔戏剧情演出人间苦难,虽然身为男孩,却很自然掉下眼泪,同班女同学坐在附近看到,都会窃窃私语谈论,让我不好意思赶快把眼泪擦掉,不想让别人看到。
其实,这也是本性、天性的流露,在青少年时期,就生起悲天悯人之心,发愿将来有能力,要从事济世救人的工作,于是一路走来,就不断探讨生命哲学、人生哲学,到底社会的苦、人生的苦是从何而来?想去找寻苦因,期许自己能够出离苦海,也协助世间众生出离苦海、减少苦难、减少悲剧。
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不断的认真、勉励自己,能够回馈世间、众生什么,就默默去做。因此在我的记忆之中,从来没有跟人打过架,也很不喜欢与人争吵、论断别人是非,内心常常存有悲天悯人之心,不喜欢造成别人的痛苦,自勉能为世间减少苦难,能够做多少,就默默去做。
后来有因缘在卅岁,正式成为合格中医师,当时也是怀抱「悬壶济世」的魄力与决心,把个人的得失、名利都放下,有一份稳定工作,生活可以过得去,行有余力就多回馈世间。医生是帮助众生在身体病苦方面的减少,从而看到众生心灵上的痛苦,却是更深切、更复杂,身为一位医生,能够协助的还相当有限。所以,后来决心往心灵更高深层面去探究。
于是选择就读佛学研究所,希望能够从另一层面,协助众生减轻更深层的痛苦,帮助自己及众生,把深层的病因、痛苦找寻出来,从根本层面来解决。
历经行医10年、在45岁期间,空海就把医生工作整个放下。在近五年多来,一心一意从事社会慈善工作,着重在心灵净化、成长方面,协助众生得以安心、安详,也帮助社会安详、世界和平。我们从事的慈善工作,也是默默在做,无论别人是否了解,就是凭着良心理性在做,没有获得掌声鼓励,无所谓!因为我们不是为此而作。
如何做好慈善工作?真正做好慈善工作,我们自己本身是首先受益,会越来越快乐、越安详、越自在、越慈悲。真正从事慈善工作,一定是身心柔软、很慈悲,不但自己受益,家人也随之受益,因为家人感受到你的慈悲、柔和、安详,自然会受到磁场的感应而改变。一人行善,周遭家人就会受到影响而详和。如果你的个性很急躁、暴躁,家庭也会冲突不断。如果我们内心祥和、慈悲,家庭就会充满安详、安乐;个人快乐,家庭也快乐。我们的社会就是由个人与家庭组合而成,如果越多人行善,我们的社会就会越趋向安和乐利,越多人具有慈悲心,人世间的各种冲突也会大大减少。因此,不要小看慈善工作,它是点点滴滴在回向世间。
如何把慈善工作做好呢?第一、我们的动机要纯正,慈善是属于公益事业,我们有能力就多做付出、回馈、关怀,至于因此会得到多少回报,都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当然,不管任何宗教,从事专职的工作人员,领取一份生活津贴、车马费,是应该的、是合理的,况且所支领的薪水,比一般社会薪资少。但是,真正从事慈善工作的人,不会在乎薪水,只要生活过得去,就很乐意、很热心。
慈善工作是属于良心事业,不可假藉慈善之名,获取个人名利,否则就去从事世间一般营利行业就好了。因此,动机、发心一定要纯正,不可从中牟取个人名利之心。
第二、要有能力。如果我们本身没钱或负债,却向别人借钱行善,这样不理想。如果我们本身没有能力,却碍于面子逞强去做,这样无法长久,而且很容易生出烦恼。就像自己不会游泳,但是看到有人掉下水,却逞一时的慈悲跳下去,有用吗?往往是自己受苦,甚且可能淹死,也无法救得了对方。
行「菩萨道」济世救人,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有钱就出钱,有力就出力,有智慧就贡献智慧,有某方面的才华,就把专长贡献出来。所以,我们有余力、有能力贡献心力,欢喜做、甘愿受,欢欢喜喜去做,若是被勉强的、被规定的、被逼迫的,慈悲心无法流露出来。
行慈善工作,都是欢喜做,而且有能力去做,当下由于是有能力、有余力,才得以维持高质量的不求回馈。如果本身没有能力,当下是无法持久,另则由于本身就不足,于是会想从中得到某种利益,这样就不是真正的慈善。
行善本身要有能力、也不逞强,若是有勇无谋,凭着一时激情往下跳,没多久就很容易生出烦恼,甚至会起瞋心。但是,每个人不要划地自限,认为要等将来很有钱才布施,所谓「有能力」,其实是我们心的认定问题。有人拥有一百万,还是想拥有更多钱,仍然觉得很贫穷、还欠缺很多,要他布施就不太乐意、也不太喜欢。
有的人生活过得去,有饭可以吃,有房子可以遮风避雨,虽然身边所剩余的钱不多,但是十块钱是一个赞助,一百块钱也是一个发心。因此「有余」,并不是说一定要多少钱,其实是心念的问题,生活上可以过得去,于是愿意多付出、多布施,与众生广结善缘。如果你的发心相当纯正善良,这十块钱的功德,比你心不甘、情不愿拿出一千块,效果都还要更好,数目不在于多少,而是在于我们的发心;时间不在于长久,而在于我们发心的纯正。
另外,我们不要划地自限,认为「不可能吧?我大概没能力吧?…」如此会压抑我们的潜能而无法发挥。我们当然不必逞强,也不要划地自限、低估自己,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如果怀有悲天悯人之心,就算今天尚未有能力,但是会自我期勉,但愿将来早日有能力,回馈世间、回馈社会。所以,最重要是我们的发心纯正,具有菩提心、慈悲心。
另外,与大家勉励几个守则。第一,要认真、负责。不要认为「我还有其它工作,慈善工作只是附带的,有也好、没有也好,可有可无」当然,业余工作是加减是可以,但是真正要做好慈善工作,不管我们投入多少的时间或是精神,所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都要认真负责把该做的工作做好,不要认为可有可无。我有能力做多少,就认真去做,不要草率、马虎,承诺要去做的事情,就要有责任心做好。
第二,要诚实信用,自我管理、自我负责,尤其是从事慈善工作的人。对空海而言,别人都不必监督我,我会自我负责,也向天下众生负责;空海做事光明磊落,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我才去做。表相上,众生或许未必了解,但是空海做事一定是从良心、理性出发,只要对众生伤害、无益处,我们就不去做。
所以,包括讲话、承担事情,都是信用、负责,承诺答应的事,就会做到;如果做不到的,我会提出做不到的原因。如果是负责帐务方面,法律制度必须遵守,但是一样不必别人监督,就会把工作做好。不该属于我的一毛钱,绝不去贪取;不该属于我所有的,绝不去沾染、不去抓取,具有如此光明磊落之心做慈善事业,不但更多众生会信任我们,也才是真正的慈善。
事实上,慈善工作都是自我管理、自我负责,我们在台湾有成立解脱道学苑办公中心,也都让大家自我负责、自我管理,他们做事情认真去做,从来不必监督、指挥,哪方面的工作需要做、有能力就去做,大家都是自动自发。
真诚真心善待每一个人,由于做慈善方面的工作,所接触与济助的对象,大部份是经历身体、心灵痛苦,或是某种程度的灾难,遭受到一些创伤,更需要我们发挥慈悲心、爱心、耐心,真诚真心对待他们。当然,不只是对自己家人,对社会、对一般人,包括同事之间,都自勉真诚真心善待每一个人。不去欺骗别人,不让别人受伤害,内心就是慈悲善待一切众生。
从事慈善工作,当然要遵守政府法令规范,财务公开化、透明化,也可以征信于大众。我们越诚信、公开向大众负责,越多人会越信任我们,于是也会成为推行慈善工作的幕后赞助者,都是在于诚实、信用、负责,账册方面一样向大众负责。
以上是属于一般世间层次的慈善,以高层次的慈善而言,就是佛教所谓「三轮体空」的布施,没有我是、我能、我慢,没有瞧不起对方、看轻对方,视这些苦难同胞与我们平等的位置,以爱护我们自己之心,爱护每一位众生。如果认为他们是可怜者、被救济者,以如此心态对待他们,无形中很容易伤害到众生的自尊心,因此要以平等之心对待一切苦难的众生。
如果众生的年纪比我们小,要当做是自己的小孩,关心他、关怀他。不要认为「他跟我不同姓,又不是我生的」这些分别隔阂都要放下,真心视为自己的小孩,协助他们成长,有能力将来可以照顾自己,做更多的事回馈社会。如果有人遭遇世间种种逆境折磨,因而受到刺激、心态失衡,无法得到爱心的照护与协助,有可能走上极端化,就形成社会的一大问题。
一个小孩在家庭冲突很大的环境长大,他的身心不太容易平衡,在欠缺爱的环境成长,有时性格也会变得很冷漠。所以,家庭的问题,很容易造成社会的问题;而社会的问题,也是由家庭的问题衍生过来的。因此,当我们有能…
《如何作好慈善工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