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四)

  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四)

  在修行上,如果四念住的内身、外身没办法统合,于是我还是我、众生还是众生,以一个修行很厉害的我,去看凡夫、去看到别人,以一个修行很厉害的我背着一把剑去“砍”别人,跟别人较量功夫。

  必须要慢慢去看到你跟众生、跟法界是一体的,就会愿意去打开你的心量慢慢与众生交流,你的身、心就会柔软下来,这时候才能够来到「超人格的层面」。真正的慈悲、四无量心也是在「超人格层次」所展现出来的,我们以前所自以为的这些慈悲心,还是在「自我、我是、我能」的世界里面所展现出来的慈悲,当你慢慢去体悟到整个法界跟我们生命是有重要的连贯性时,这时候所展现出来的慈悲,才会是渐渐学习到无条件、无所求、无我、无我所、没有我慢的那种慈悲及爱心,才算是开始迈向「超人格层次」,亦即佛陀所称为的「入圣者之流」亦即向初果、证初果、二果、三果阶段层次。

   当心灵层次慢慢再成长、慢慢再酝酿,因为这时候你的心量能够真正展现出四无量心出来,是真正展现无条件、无所求的慈悲心出来,你是会超越宗派、超越宗教、超越种族及超越国家,逐渐破除掉种种界线。所以前面这一关很重要,如果有机生命体跟外面这些环境的界线没有慢慢破除,你心中所设定之宗派、种族、宗教及国家的种种界线,都是很分明的。

  如果你的界线能够破除掉,才能够来到像德雷沙修女所展现出来的,没有宗教的色彩、没有宗派的色彩、没有种族的色彩,这才是真正「四无量心」的展现。包括孔子所主张的「有教无类」,也都是来到「超人格的层次」,孔子的心量是来到「超人格的层面」,德雷沙修女也是来到「超人格的层面」,我们能不能问自己真的有这种心量?有没有真的展现四无量心?无条件、无所求超越宗派、宗教,如果没有超越宗派、宗教的界线,你想要寻求究竟解脱,要到达涅槃彼岸,那是痴人说梦话,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为心灵的成长都有一个次第顺序,有深、有浅,有一个必经的层次过程,你要这样有次第逐步的提升上来,才会来到真正四无量心的展现。这时候你会把你的解、行实际应用、展现出来。当你闻思精进之后,慢慢要应证在生活的历缘对境中,处处都要去应用、去展现,这样才能够慢慢去淡化我们的贪、瞋、痴。

  「身见」的破除是来自于你跟外境、外界环境的慢慢融合,外界环境就是我们的外身,更深入的诠释「外境」就是我们的法身。真正的包容及慈悲是要有智慧,不是长养众生欲贪「滥慈悲」,这两者是不一样的。我们所处的外界环境,就是「四念住」所讲的内身、外身的外身,外身、外受、外心、外法讲的就是整个外界的环境、大自然法界。当界线慢慢的淡化掉之后,你才会慢慢的去体会到「法身」,也才会展现出来,你必须有这样的突破及超越,才能够来到「超人格层次」。

   「法身」就是「自我」跟整个法界慢慢融合了,这时候你才会真正展现「法身」,「身见」也才会破除,不然你的「身见」要怎么破除?!不是在那里一直经行…,然后一直修、收摄六根、修四念处,修练种种功夫…,然后一直在「自我」的世界里面修行,修练到后来自以为「我的『身见』已经破除了」。你认为你的「身见破」,事实上却不知道你的「我慢」很大啊!真正「身见的破除」是身、心来到很柔软,对法界种种越来越臣服,而且对众生--外面的外身、外受、外心、外法,「身见」就是我,你跟众生的界线慢慢的模糊掉了,这不是禅相!也不是想象!而是你真正体会到我跟一切众生,原来与我们都是同一体。

   对「一体意识」有所体会到之后,你的「身见」慢慢跟众生的隔阂才会渐渐的减少,这时候也才会真正展现出四无量心,不然以前所谓的「慈悲心」都是想象、造作、作意的,以前的慈悲也不是真正由衷流露出来的,还是矫柔造作而不是发自于内心的,现在慢慢来到无造作、自然流露,这时候你的人格才会一直的提升上来,这就是佛陀所谓的「入圣者之流」,亦即来到「证初果」阶段。

   如此继续不断的跟整个法界慢慢一直再融入、再去体会,当你体会越深,四无量心就会越具体展现,你的证量就会越来越提高。而所谓的「结缚」也就是那个界线,会越来越少、越来越淡,之后来到「证悟三果」阶段,然后继续迈向「四果阿罗汉果」境界。

  「超人格」跟「一体意识」的区别,就在于「超人格」层次还是有「自我」。以孔子为例,孔子当然是非常伟大,也值得我们尊敬,但是我们如果以修行层次及整个心灵成长的层面来论断,可以暂时做这样的一个界定,也就是孔子是属于「有为法」世界里面的至圣先师,孔子所讲述的是可以协助你来到德行很有修养,亦即「超人格」的层次,但是孔子所讲述的这些,还是没有超越二元对立,诸如:君君、臣臣、忠、孝、仁、爱、礼、智、信…。

  以「忠」为论,历史上记载关公是一个忠臣,很忠心于刘备,但是若以老子的观点来讲,关公却是杀人无数,你自认是一个忠臣,但还是没有跳脱二元对立,还是属于「超人格层次」方面。当然,这是一个心灵成长必经的过程,当最后真的跟整个宇宙及整个法界溶为一体的时候,你真的来到前面所讲的「法身」展现,慢慢的去体悟到了、慢慢的去溶合了,这就是体证的过程。

  当你慢慢越来越深入之后,就是来到真正的「无修」阶段。前面的层次还是属于「有修」阶段,是属于初果、二果、三果的阶段过程,还是有修、有为。「一体世界」就是「自我」完全消失(消融),五蕴身心完全统合,来到真正的「无我」。前面的阶段都还是头脑知见所理解的「无我」,还没有办法真正做到,唯有来到真正的「无我」,跟整个法界、宇宙溶为一体,你的「法身」即遍一切处,就是「法身具足」,此时就是真正来到不生不死的涅槃境界。

   「虽然超人格经验与一体意识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两者仍不可混为一谈」意思就是一个是有「自我」,一个是「无我」;一个是「有为」,一个是「无为」的世界。历史上的那些英雄、伟人、圣者,他们可以来到「超人格层次」,就像佛陀所讲的「初果、二果、三果」世界。但是「一体意识」讲的是阿罗汉的世界,亦即【心经】所指称的境界,是「无我」的世界,是佛陀、老子及耶稣他们所达到的境界,就是在一体意识的世界,个人是与无所不包的绝对整体认同。

   「不同的层次各具不同性质的界线,这些界线向下延伸,直到『一体意识』世界,便消失了。因为在那个终极的世界,「自我」与「非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第21页)这就是来到真正是体证「无我」、做到「无我」,前面有讲说「这些界线向下延伸」,事实上,如果我们以实际修行来讲,是怎么样?向内、向我们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反观。当你的心越宁静,就可以觉知得越深层,只要有向内反观「自我」常常在矛盾冲突的世界里,「自我」就会慢慢的统合。

  当你的内心世界慢慢整合,然后会跟身体慢慢再整合。你越向内反观,就会看到我们的内心,因为只要有界线存在,就会是战争冲突的导火线;只要有界线,就有苦的存在。所以,你的内心有没有界线的存在?都是需要自己回来向内反观检视,如实回来面对自己,检视自己内心有没有冲突?有没有矛盾?有没有苦?有没有深层的不安?如果有,就是让你照见到苦谛的机会,那个苦就是在警示你的内心世界里有在构筑一条界线,你要敢去如实面对、反观,才会看到那个界线的存在,也才能够把那个界线去除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修行要回来向内反观,你越向内心里面深入观照,心灵的成长就越加提升,就会来到体证越深的世界。

   本书第26页的《图二》「意识层次与心理治疗的对照表」中的第一个层次就是「角色」跟「阴影」,「角色」的层次就是「自我」戴着很多的假面具,设法只要维护它们所想要的形象,这种人格会形成四分五裂、内心摆不平,有可能成为一个表面上看似很有修养的人,但是内心却充满着冲突、痛苦、矛盾与不安。人前展现的是一面,但人后呢?当私下独自沉静下来的时候,又是不敢面对如实的自已。因为他一直在谴责自我,一直不希望他有某种负面心理现象的存在,只要在内心深处一浮现他的阴影及那些境界、现象,就会被他压抑打入潜意识里面,然后一直躲在他内心世界的阴影之中。

  那种只着重表面修养功夫的人,是比较容易形成这种情况;有些一直构筑完美主义者,也常常容易形成我只要「我要」的这些,然后一直排斥掉很多「我所不要的」,慢慢的,你会感受到那些都只是一种苦海。因为他的内心常常会陷入死胡同的苦海里面,所以像此书图表左边所叙述的,就是在讲「对治」方面,像一般谘商、鼓励性的心理治疗。如果需要比较深层的愈合治疗,诸如心理分析、角色分析、人际分析、实现自我疗法及自我心理学…,亦即一般心理学领域方面,都是可以帮助这方面的复合。

  愈合表面意识与潜意识,让我们能够渐渐接受丑陋的自己,这是治疗心灵的分裂。其次,当内心慢慢统合之后,但是我们对这个身体还是有很多的谴责,就好像车子的二个轮胎,你只要一边却不要另一边,你只要这个心就好,却谴责这个身体的存在。这样你的生命潜能是不会真正发挥出来的,因为你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就如「生物能量分析法」,包括后面所讲的「完形治疗法」,由于你身、心没有统合,身、心是分裂的情况之下,生命的潜能是不会发挥出来的。包括「存在主义」,让你敢于自我表现,敢于成为一个真实的我--宁愿「真的丑」,前面讲是要「假的美」,这里是来到「我宁愿真的丑」、「我不要假的美」。这时候就敢于自我表现、展现,他的内心世界会愿意接受丑陋的自己。

  例如有人要向我借钱,以前当我很…

《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