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脱道的实践:章华寺三坛大戒开示(二)

  解脱道的实践:章华寺三坛大戒开示(二)

  主讲人:空海(惟传)法师

  地点:中国湖北省章华寺

  时间:2005年9月17日

  方丈和尚!各位法师、大德,各位新戒戒子们!各位在家居士、护法、菩萨们,大家好!有个邀请,我们大家一起来配合。当我跟大家问候「大家好!」的时候,你们回答「师父好!」或是「法师好!」都可以,然后接下来补充二句:「我们会更好!世界会更好!」不错!不错!我觉得大家配合的相当好,很快就能够回响出这样的磁场。我们再来正式一次,各位把你们的热情喊出来,这是一种信心,也是我们能够自利利他的一种象征,我们的修行不只是为我们自己,我们会更好,也希望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能够越来越好,对不对?

  

  好!我们再一次,各位法师、各位大德们,大家好!「法师好!我们会更好!世界会更好!」很好!听到大家把你们的信心流露出来,我们的佛教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世界,充满着蓬勃朝气、充满着希望!我相信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世界会越来越好!今天我们大家共襄盛举,正式要进一步实践解脱道跟菩萨道,「解脱道」就像你要当一位医生来悬壼济世,我们发出这一种愿力,但是这个愿不是空愿,是要实际、具体去做。

  

  所以,实践「解脱道」的过程,就好像说我们发愿要当医生、来悬壼济世,我现在努力读书,当我考上医学院,然后好好把医学院的基础理论学好,具足医学方面的学术基础,再来进一步去见习、进一步去实习,把整个课程完成之后,理论跟学术都结合了,再来下一步就成为具格的医生,就可以真正的落实、实践,行医、悬壼济世,这时候就是真正大行「菩萨道」。

  

  因此,佛法的完整架构是这样,就像医学院的学生到医学院读书,认真脚踏实地实践「解脱道」,好好深入闻、思、修、证。等到有一天,我们的学识各方面,包括我们的佛学基础、实修实证都具备了,证量有了,就不会误导众生了。这时候,不管你到哪里,很自然都在流露「菩萨道」大慈大悲的精神。所以,真正的「菩萨道」、最上等的「菩萨道」,它是跟「解脱道」完整结合,「解脱道」绝对不是自私自利的。

  

  如果你是自私自利的「自了汉」心态,就没办法真正修行有成,因为你是自私自利,我们的心胸、心量就没有打开。如果没有打开心胸、心量,没办法真正来到「明心见性」,没办法真正的见法,没办法有成。所以,在我们要大行「菩萨道」之前,就像佛陀一样,「佛道无上誓愿成」,对我们自己期许、勉励,发愿只要我们修行有成,随时都愿意回馈这世间,随时都愿意实践「菩萨道」,相信各位都具备这一种实践「菩萨道」的愿力,而空海回馈给大家的就是能够更落实、更扎实把「解脱道」的基础打好,将来你们就是佛门的龙象啊!大家真的就是「为法作见证」、「荷担如来家业」!那不是用口号,而是实际做出来、实际的做到。

  

  我们继续跟大家分享「解脱道的实践」。昨天有讲到我们每个人都身怀无限量、无价的宝藏,那是无穷尽的宝藏,每个人都一样,我们跟诸佛菩萨都完全平等,只是诸佛菩萨他们发现到了藏在哪里,找回来了!找回到我们那本自具足的潜能,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宝藏。当他们找到之后,很自然就会把这些跟众生分享,回馈普渡众生。

  

  在苦海中的众生,就是因为你遗失掉了,却又不知道放在哪里?不知道藏在哪里?我们一直在寻寻觅觅,到处去找寻。今天空海就向大家讲述很重要的核心,为什幺一般众生生生世世在寻寻觅觅,却还没有找到?很重要的关键有二点,第一、因为众生习惯眼睛向哪里看?眼睛向外看。我们的心常常是向外一直寻寻觅觅,一直去找寻。嘴巴讲要修行,但是一看到别人脸上的一点黑,就在谈论、评论别人的脸黑,我们的眼睛常常向外在看,看别人的是是非非,看别人对不对,看别人对错、是非、好坏…,像这样我们的眼睛向外在看,或是向外去找,你是找不到的,因为那个宝不是藏在外面,这个宝藏在哪里?是藏在我们的心灵深层里面。所以,如果你向外寻觅,不管再经过三大阿僧只劫,还是找不到啊!经过一百亿年的寻寻觅觅,还是找不到啊!因为那个宝不是藏在外面。

  

  所以,首先是我们习性的反应问题,为什幺没有找到?因为我们的习性总是向外找寻,这是一个习惯、惯性运作的问题。「出世间法」的解脱道跟「世间法」是180度相反,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出世间法」的解脱道跟「世间法」的思惟角度是180度相反。如果你带着世间的思惟角度向外寻觅,因为那个惯性问题就是向外,在苦海里面浮浮沈沈,在苦海里面寻寻觅觅,你没回到内心世界来找寻,不管再经过几百世的寻觅,你还是找不到!

  

  所以,今天回馈给大家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把我们过去那一种惯性向外看、向外寻觅,看别人是是非非,向外去找寻的那一种惯性,把它做180度的大反转,回来向我们的内心开始净化、开始寻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大扭转,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这是「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最大的分水岭,这是苦海浮沈与迈向解脱、成佛之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如果这个惯性思惟、这个习性,大家没有扭转过来,真的会浪费掉我们很多的生命,当你掌握这个原则之后,很快!你很快就可以找到这个宝。

  

  如果我们的观念方向错误了,你要找到那些宝,一百亿年都不一定能够找得到。如果我们的观念方向正确了,知见也正确了,佛陀就告诉我们:要迈向究竟解脱,要找到这无上无价之宝,要多久?不待时节因缘!只要你有心来找,就很快的、很快的。中国的禅宗最勇猛,它的核心就在这里,如果观念方向知见正确,你很快的切入,很快就可以找到那无价之宝。我今天不是专门在弘扬禅宗,但是今天中国的禅宗衰没了,很可惜!因为中国的禅宗保留了佛法的精髓核心,把佛法那一种活生生,没办法用语言、用文字叙述的核心,禅宗把它保留下来,禅宗把它继承下来。

  

  因为真正那个心灵,那个活生生的灵魂,是没办法用语言、文字来记录的。举例来讲,我们前面有摆放玫瑰花、百合花…,大家比较熟悉的,像玫瑰花或是玉兰花,但是以玉兰花的香味,你能够用语言文字做精准的诠释出来吗?你可以描绘玉兰花的形状,现在比较精准的,可以把它拍摄影片下来,让大家看到玉兰花的实际情况,但是你这影片所拍摄下来里面,玉兰花的香味能不能拍得下来?还是拍不下来的!这个录相带、录影带,已经比文字更精准的接近实相了,虽然你很精准的可以接近这个实相,但还不是实相本身,因为你从录相带里面,还是闻不到玉兰花本身的香味。如果那个香味你不曾闻过,总使我再怎幺跟你讲,你还是模糊的、抽象的。

  

  以玉兰花的香味而言,纵使我拿再多的相片让你看,跟你讲说这就是玉兰花,但是没有实际东西让你鼻闻,还是闻不到实际的香味,纵使我讲得口沫横飞,拿再多的经典跟你诠释玉兰花的香味,你还是模模糊糊的。禅宗的精髓就在告诉你,纵使讲再多的语言文字,引用再多的经典,都不如我拈一朵花、拿一朵花,让大家流传去亲自闻闻看。当你一闻,当下心灵就进一步心领神会;这一闻,闻到实际的香味,闻到花的灵魂,这是「言语道断」,还需要用再多的语言,文字、名相来形容吗?那是不可言传的,你展现流露出来的,就是一种会心的微笑啊!这就是「拈花微笑」的深义,讲再多的语言、讲再多的文字,不如让你亲证到那个实相,那个不可言说的心灵,那个灵魂、精髓,让你亲证去品尝到、体证到,你就知道「喔!原来就是这样!」。

  

  现在讲的这些都是重点,如果你真的能够去体会到,就能够学到禅宗的精髓。空海真的是不忍心看到禅宗今天这幺样一个衰没情况,相信以后禅宗会在我们这一代大家的「为法作见证」之下,它又会大放光芒,因为禅宗有把佛法的真精髓核心,实践出来、展现出来。

  

  为什幺我们不容易找到宝呢?除了刚才讲出我们的惯性、习性问题之外,再来就是我们一般众生的心,充满着污垢,充满着凹凹凸凸。禅宗强调要来到「明心」,就能够看到真理实相,看到你遗失掉的那些法宝藏在哪里。所以,为什幺要「明心」呢?我们佛教有一句总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诸佛的教诲-「是诸佛教」。很多人把佛跟教变成一个名词-佛教,宗教的这个「佛教」,事实上这样是错误的,不是说这个叫做「佛教」,而是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诸佛他们教导我们的很重要核心。

  为什幺要「自净其意」呢?现在用一面镜子作比喻,如果我们大家在照镜子,这一面镜子是很平整、很清,是不是照见什幺东西,就能够如实的映现这东西的实相?如果这一面镜子,它是充满着灰尘污垢,这一面镜子能不能如实照出来?没办法!如果这一面镜子,它是凹凹凸凸的,大家有没有照过那一种凹凸镜、哈哈镜?一般的天文馆都会有,我在台湾一样曾经到天文馆去照“哈哈镜”,有的百货公司里面喜欢搞笑的,它一样会设置一些“哈哈镜”,当你走过镜头前面,整个的人身、身像都会变形失真,它是故意要搞笑的,有的让你变成像竹竿一样很瘦长,有的让你变成“矮肥短”,非常的短胖。

  

  如果一面镜子不是又平、又明的,它所照出来的东西,有没有办法如实照?没办法!它会扭曲实相,到这里可以理解到?我们现在要解析到比较深的层面,让大家好好去体会。如果能够有所体会到,就能够扣住修行的核心要领,虽然我们的心是无形无相,但是我们的心就像是一面镜子,如果是凹凹凸凸的,就是透过这一面凹凸的心镜在看这个世间。

  

  另外,再从有形的眼镜来比喻。如果我是戴墨色的太阳眼镜,看出去的是什幺样的世界?是墨色、黑色的!…

《解脱道的实践:章华寺三坛大戒开示(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