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0年9月章华寺禅修空海法师解答学员提问(二)▪P2

  ..续本文上一页够处在明觉的情况。那至于说要到何种程度视为解脱彼岸,因为并不是说空明觉当下就是解脱,而是你能够处在这种情况的话,那因为我们的心灵清静,而且敏感度越强,所以这时候呢,你容易去体悟到三法印,容易去见法,容易开启智慧眼。所以,并不是说我宝任,宝任在这样的情况就是了。不是,就好像说明心,明心下一步你要去见法,你要去体悟三法印,你要去如实观生命实相,真理实相。甚至有时候证思维,止观双运那是很重要的。因为要透过空明觉进行止观双运,你才会真正的开启智慧。

  如实观,你一般,如果你没有开发出空明觉的话,你是用意根,意念在推想,在想像,这个不叫做如实观啊。所以你要来到不带成见,清静的心来看,这时候你才能够来到所谓的如实观。但是往往是你情况好的时候你可以很客观的看,但没多久你又开始打妄想,或是带着用着个人的成见,个人的习以为常的观念知见在看、在论断,你又不知道。你离开了那个空明觉,离开了那个客观你都不知道,所以为什么说又要随时回到开发我们的明觉,然后让我们回顾到很清静的心,不带污染,不带成见。那这时候是要来止观双运,你才能够真正如实观,你才能够看到真正的真理实相,你才会真正开启法眼,智慧眼。

  所以不是只是这样一直保任,不是这样而已,那是一个过程。那至于强调说,不是,只是一直在保任,而是要进一步来到止观,来到如实观,因为如果,讲到这里就要讲一点,很多贪求快速的人,他们就认为,我们就是这样啊,开发那个明觉之后,然后就保任哪,就保任哪。你不知道下一步要去止观双运,结果,很多的观念,因为这方面我遇到过不少,遇到过很多,很多人这种情况,当他处在空明觉的情况之下,然后他常常是背着一把锐利的宝剑要去跟人家较量,要去砍别人。他就认为我保任,我保任功夫多厉害呀,那你这个都还算,就是水准都还很差的。真的这个就是变成你处在那一种,实事上一直处在保任的情况你还是有张力的,如果你没有进一步去止观双运,真的很容易就停留在还是在世间法里面的明觉的情况。

  所以很多贪求快速的人,他就是一直只是我想,我只要打坐就好啊,我只要怎么样啊,我只要保持那个空明觉这样就好啊。所以为什么说要有逐渐的深入闻思正思维,要有深厚的闻思基础,你才知道下一步,你现在停留在什么样阶段,下一步应该再怎么样的深入。那你才会知道怎么样回来反观,怎么样回来净化我们自己,不然那个空明觉,他很容易又形成一个张力,然后把我们内心的结缚,污垢又把他遮障住。然后背着一把剑到处要去跟人家比量,比剑,比高下,设法要把别人比下去。这个就是如果你的闻思观念没有深入不正确的话,很容易形成狂禅,又容易走入狂禅。

  好,再来,来回答一位学员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好。所以我今天也准备一些材料来解答,这个问题帮助大家可以更具体的了解。这位学员问到,如何体悟每一个当下,他是过程也是目的,每一个当下他是起点也是涅槃彼岸的终点。

  这位学员很认真的在闻思,不错。以前这些我是有提过,都有讲过,但是这位学员他希望如何体悟到。希望能够更具体的讲出怎么样去体悟,这样给一个深义。

  每一个当下他是过程也是目的,每一个当下是起点也是涅槃彼岸的终点,这是一个很好,也是非常深的问题。你要真正了解这个问题,你要有一些闻思基础。这个问题他是可以深入到最高等的智慧,这个问题是触及到最高等的智慧,甚至涅槃智,这里面都有触及到。因为这个蛮深的,希望大家好好体会。

  我现在设法从几个角度来讲,一般众生看事情的角度都是很片段、很片面,只看到片段片面然后就下论断。就象他看到那个花开,哦!他觉得好漂亮很美丽,然后看到花要榭,他会觉得好可怜,要死亡。众生很容易他只是从一个片段然后就下论断,好坏然后就下论断。而不容易看到他整个连贯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很神圣,都很庄严,众生如果用这个自我出发去看,他就是看不到整体,看不到整体。他看的很片段,而且看的是他要看的那个角度。

  好,我们现在就来进一步来解析,什么叫做每个当下是过程也是目的,每个当下是起点也是涅槃彼岸的终点。我现在为了讲解这个问题,我还去买道具,然后还用一些什么,哦,这好几样东西呀,教学用啊,为什么说刚才这个问题他触及到很深的涅槃智。因为,这个问题如果你要真的了解,你会了解什么叫做大圆境智,当然是要先了解,然后你要来到做到证悟到,这个又是有一个过程。但你了解之后就比较容易。佛陀他成佛之后会开发出几种智慧,除了无畏智,平等智,还有大圆境智,大圆境智就是在这里的呈现。我现在拿这个道具让大家好好去体会。在这个圆,现在它是个圆球吗,在这个圆里面你说那一点是起点,那一点是开始,啊?你这边看,你说那这个是起点,好了,那你起点你会开始走吗,那你说终点是那一点?那你这边说,你看这一点起点哪,我们现在把你认为最高的那一点认为是起点好了,你这边看的最高点是这一点,他那边看的最高点是这一点。好,那你如果坚持说这一点才是最高点,才是起点,我这个可以转那,他圆他就是会转呀。所以你认为的,好,我们现在假设,上面这一点它是最高点,我们说,哦,修行到境界最高、无上。好,你这一点,地球还是会转那。十二小时之后换你在最低呀,如果你有上下高低之分的话,他就这样啊,他就会变得相反呀。

  所以不了解的人才会在那里,我这一点才是最高,我的法门才是最好,我的上师才是最伟大,我们的教主才是最伟大,你在这里夸赞你的。他在这边夸赞我们的宗教我们才是最高,我们的教主才是最高,我们的宗派才是最好。就在这个圆里面,众生他,如果你视野没打开,你就是守着某一个点,然后你看他旁边这个平平的,他旁边这个比我们低呀,所以见诤就不断。所以你看啊,你强调你的最高,他也强调他的最高,他们也强调他们的法门最高,他们的宗教最高。这个就是,你视野没打开的话,你就是一直在戏论的世界里面见诤不断。这样知道吗?

  那如果你能够把视野拉开,来看,哦,原来我们都是在一个不可分割的大圆里面,这个圆如果你真的有智慧眼去看的话,你会看到那一点最重要,那一点不重要,啊?都平等,都同样重要。所以你真正开启智慧眼去看的时候,你才会开启,哦,已前颠倒梦想的时候,认为这一点最高,这个是低贱的,已前认为,哦,我们住在地球北方的人,我们这才叫上方,那住在南半球的人,他们就住在下方,南半球的人他们绝不这样认为呀,所以当你把视野打开,智慧眼打开之后,你才会去体会到,什么叫做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平等智他就会开发出来。

  再来,所谓无上正等正觉,你不了解的时候你才认为说这一点最高,哦,这一点最重要,但在实相上面呢,那是我们的虚妄分别呀,实相上面都是平等呀,都是平等。好,那你说我这一点我是起点,那你终点在那里,你说另外那一边那是终点那是彼岸,那也是你的虚妄分别呀。因为,比如说这边叫做东边,这边叫做西边。那东边的人他们要求生西方,所以他们拼命的挠挠,要跑到西方去。那住在这边的人,他们要求生东方,所以他们就跑跑跑,又跑到这边来,就是这样呀。所以,大家要从圆里面去体会到,圆里面每一个点都是神圣的,每一个点都是平等的。每一个突出点都完全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会尊重我们的存在;我们也会尊重其它点的存在;我们会尊重我们的宗派;我们也会尊重其它人的宗教信仰;我们会尊重我们的口味;我们也尊重别人的口味。你要从圆里面去体会出什么叫做平等智,什么叫做大圆境智。

  已前是有狭窄的时候,认为哦,上面这个叫做三善,三善道,因为从这个自我出发去界定吗,哦,这个叫三善道,然后下面这个叫三恶道。从自我出发,他就会做这样一个界定。有一天当你醒过来,打开视野看,看实相,看到总体。把视野拉开之后,你去看,看到,哦,原来过去是活在颠倒梦想的世界,做那些虚妄分别。所以永嘉大师他就讲到梦里明明有六道,醒后空空无界限。那就是开启智慧眼之后去看到实相,你心胸狭窄,视野狭窄的时候,你才在小范围里面,在那里不断诤执了。当你真的开启法眼,看到实相之后,戏论灭呀,无诤啊。所以你会看到,每一个点他是起点也是终点,每一个点是起点也是终点,

  再来,每一个点他是过程也是目的,已前我也有讲过,每一个当下他都可以是句点,也可以是起点,那这个我们用另外一个来讲,所谓的因跟果。每一个当下他是过程也是目的,你看哦,如果过程的话,如果你只看到认为他是过程,那目的是在遥远的未来的话。那你在这个过程你都会走得很辛苦,也很紧。因为你认为你还没有达到你的目的,你的目的是在遥远的未来,遥远的他方,或是来世。所以你很难轻松自在。

  这个我再用另外一个比喻,大家就容易了解,为什么说起点也是终点,终点也是起点。这个就是,因就是果,果也是因。如果我们把那个果当做是目的来讲,因为你到达这个目的,哦,我已经到达那个目的了,但是要知道那是下一阶段的起点,因又开始。所以每一件事情他当下,他可以是果,也可以是因,我这样讲大家还不太容易了解,也许概念上名相上你们可以了解,但实相上你还是不太容易了解。所以我要让大家进一步体会,我就会用不同的道具来跟大家解释。

  我这里有一个,这是什么,莲蓬吗,好,你说他是果还是因?啊?怎么样?大家好好去体会,我现在所以,如果我可以称他是果,我也可以称它是因。如果我称它是果,那是从过去看到现在,他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果,是一个终点。但他现在,如果我从现在往后推的话,他又是一个因。所以他同时当下是果,也当下是因,他是终点,也是起点。这样可以了解吗?

  我再…

《2010年9月章华寺禅修空海法师解答学员提问(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