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念处修行法要(福建闽南佛学院)▪P5

  ..续本文上一页够存在?要符合「常」、「一」、「主宰」,简短的讲就是要符合「常」、「一」、「主宰」,这个「我」才会成立、存在。

  但是,大家要客观的去检验:能不能维持「常」?能不能维持这个「一」?能不能维持「不变」?你能不能主宰一切?这个「一」的含意很深,包括你认为说「我不需要众生,我只要靠我一个人就能存活;我不需要外界,不需要大自然的养育,我不需要大自然的空气,法界、大自然这些我都不需要,我一个人单独存在就可以活着;我不需要喝水、不需要吸空气,我不需要踏在大地上,我不需要太阳,我不需要这些外援就可以活着…」这个叫做「一」。你可以不需要外面各种因缘的相辅相成,而你能够单独存在、活着,这个叫做「一」。你可以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就能够过得很快乐、活得很安详,这个叫做「一」。

  空海以前也都有仔细去探讨、去分析,当一解析之后,发现我每天都要有很多众生的因缘协助,我才能够活着啊!我需要法界-地、水、火、风、空的支撑养育,我才能够活着啊!这是佛经里面跟我们讲:我们这个色身是由地、水、火、风、空所组合而成,那不是抽象啊!「地」就是大地,流水、阳光、空气、虚空,需要有这些因缘具足,我每天都需要这些条件,我才能够活着啊!所以,你能够去体悟「缘起」,你的我慢、自我才会真正的消失。要彻证「无常法印」,那个「常」、「一」、「主宰」的「常」才会破除掉,「无常法印」是可以彻证的。

  众生我所要抓的那个「常」,这不是说可以去破除啊!而是说你要「抓常」,你要知道那是颠倒梦想,你可以去检验、去求证,就会知道说「无常法印」遍一切,原来要「抓常」的那种幻想就会破灭掉,你就会来到:知道一切都是「无常」,本来是我慢很厉害、很大,你认为说「我『一』啊!我一个人啊!都可以靠我一个人;你看我写这一篇论文,我写出这一本书,我多么的厉害,你看我的智慧有多高,这样以后我可以得到各方面的肯定啊!…」那个「我」喔!就认为说「我一个人很厉害啊!如果我把大家打下去,就更显现出我的厉害啊!」但是,他看不到他的存在,要有背后很多很多因缘的相助、协助、形成,他才能够存在。如果一个人能够体会到那个「我」能够存在,是要靠众因、众缘的支撑、协助,「我」才能够存在,当他有这样深层的体会,他那个「一」、「我慢」,才会消失、才会止息。

  所以,「常」、「一」,再来「主宰」,要深入去破除,你认为你能够主宰一切,你认为你很厉害,但是慢慢的当你去深观之后,你就会发现:包括自己的头发,你都不能够主宰让它不长出来啊!我的指甲,我也没有办法主宰让它不长出来。如果你能够主宰,就念个咒语,让你的头发不长出来,这样不是很方便吗?都可以不用理。或是你要什么形状,你就念一念,它就固定成那个形状、就不会变,你能够主宰吗?如果你能够主宰,就可以让你的色身不老、不病、不变化,你能够主宰什么?如果你那么厉害,你就把你的鼻子捏起来捏几分钟,你不呼吸的话,看你还能够主宰什么?你不呼吸的话,看你还能不能够活着?

  所以,所谓「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寂静、缘起,你要去彻证「无常」、「缘起性空」,还有「无我」,要一一的去解析、一一的去彻证。当然,当我们平常在闻思、静下来的时候,一样可以去体会。但是,如果你要更深层,有透过禅修、实修,你的身心会更沉淀,你的体悟就会更深入。因此,随着个人体悟的深浅度,以及你体悟的越深,你断的结缚就越多,你的身心就会更柔软,这是见法的深度。

  于是佛陀就订下:向初果、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所谓「向初果」、「四双八辈」,就是我们见法深度的一个过程,当你见法越深,你断的结缚就会越多,你的身心就会越柔软。当然在这个过程还是有学位,不是说「喔!一开悟、我见法,一了就百了了…」不是这样。当你开悟、见法之后,还是一样,有时候你又会退回去,明觉又会退失掉,一方面你的明觉度、稳定度还不够,这过程就是在「有为法」的阶段,有修、有证的阶段,当你慢慢的闻、思、修、证,越来越深入的时候,你的稳定度就会越来越深,广度也会越来越大,深度也会越来越深,慢慢的、慢慢的用功,日积月累之后,就会真正彻证。当真正彻证「三法印」,就能够体悟到什么叫做「涅槃寂静」,那是见法非常深的地方。

  所以,「法念住」见法两个重点,一个是体证到活生生的这些「三法印」,然后你又能够在历缘对境中,回来反观、回来照见。因为你真正有见法,内心又有保持清醒明觉,于是就能够看到我们内心有没有在打结?有没有在颠倒梦想?有的话,你就知道怎么样去除。「见法」第二个就看到我们内心有没有五盖?在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有没有在打结?有没有在起贪啊?有没有起嗔啊?有没有忌妒心啊?这都是见法非常重要的地方。

  如果你认为说「我开悟了」,你认为说你见法开悟了,但是你的我慢却没有减少,表示你是走在错误的方向,你的开悟不是真正的开悟。真正的开悟、真正的见法,一定是他体悟到活生生的佛法,而且最重要的检验标准是当你真正见法,你的身心是会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懂得感恩,这是很自然的,而且也会越来越慈悲。如果你真正见法,你不会去跟别人比高比低、比大比小,你有没有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这些都是可以检验的。为什么说你证到几果,佛陀可以知道?因为这都可以有概略的一种检验标准,这些都是可以参考的。你自己呢?有没有越来越进步?你也自己可以检验啊!

  如果你来到四果阿罗汉的境界,来到真正无为、无修、无学的境界,佛陀就讲的很清楚,你是可以来到自知、自觉、自做证。像这些都是我们大家可以参考的一个指标。你真正的见法,真正走在解脱道上面,真正的来到大安心、大自在,你是可以自知、自觉、自做证。为什么呢?就像说你肚子饥饿,你有没有吃到饭?你有没有吃饱?难道还需要问别人吗?!当你口渴,我喝了水之后,我的口渴有没有止息,难道你还需要去问别人吗?!所以,如果你是来到真正四果阿罗汉的境界,真正的了悟生死大事、了悟这些真理实相,你来到安心自在,你的内心里面安不安,你很清楚啦!你里面还有没有「我慢」,你也很清楚啦!

  当然,所谓的「清楚」,很多人也会有假的,也会自欺欺人,因为他没有经过「明心见性」的过程,因此他就会如此展现。但是,如果你是假的,如果是假的,一样啊!不管你的嘴巴是多么会讲,你的苦、你的不安,也还是存在的,你可以欺骗得了一般众生,你欺骗不了明眼人。

  所以,我们修行就是要对自我负责,我们要来到真诚真心如实面对自己,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过程,大家只要能够不断的这样,很实实在在的闻、思、修、证上来,如实面对自己,我们各方面真的就会不断的成长,它会帮助你的修、证、闻、思的正确。刚才教务长也有提到,「正见」是非常重要的,当你闻思正确之后,你的修证才会正确。你的修、证增一分之后,会帮助你的闻思的透视力会更深,于是闻、思、修、证就会不断的水涨船高,因此大家要把「解、行」做一个完整的结合,解、行要合一。

  何谓「涅槃寂静」?

  所谓的「涅槃寂静」,一样又有两方面,一个是法界大自然的「涅槃寂静」,都是无时无刻存在的;但是,很重要的「涅槃寂静」就是你的贪瞋痴、我慢要止息,你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这些通通消失、止息,这时候你内心里面没有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内心里面也没有贪、没有瞋、没有不安、没有痛苦,你的内心才能够来到大安心、大自在,这时候你体悟到什么叫做「空」,体悟到什么叫做法界的涅槃,也了悟真理实相之后,你的内心才会真正来到涅槃寂静。

  内心要来到「涅槃寂静」,没有那么容易的。如果你还有二元对立的思想观念,当你还在二元对立,你的内心里面就会有冲突、就会有磨擦,还有对立、还有冲突磨擦,就不会真正的寂静啦!如果你还有贪、还有瞋、还有我慢,你的内心就不会有真正的「涅槃寂静」。所以,「涅槃寂静」讲的都是很深的境界,【心经】所讲的就是直接叙述涅槃寂静世界的境界,【金刚经】所讲的,是从三果迈向四果,以及四果的境界。所以,佛教所讲的「涅槃寂静」,不是死板板的。

  一般因为很容易跟「大般涅槃」连在一起,很多人一提到「涅槃」,就会认为说要到死后才称为「涅槃」,或是坐得要像如同木头,这样才叫做是涅槃。大家对「涅槃」都有很深的误解,认为说「『入涅槃』的人,他就到达彼岸去了,就不回来此岸来度众生啦!他这样就不慈悲啊!」因此在台湾有一些很有名的大师,都还在劝人家不要入涅槃,认为「入涅槃」是小乘人的修行。拜托啊!这么有名的大师,你后面有多少人、几百人、几千人在追随你,但是你竟然还劝人家不要入涅槃。

  如果大家好好研读【阿含经】的内容,佛陀都有讲说是为了协助众生入「涅槃」而讲经说法,这一本「阿含解脱道次第」书里面,我们有搜集出来。「入涅槃」就是说佛陀是为了众生来到远离颠倒梦想,把我们的心病都治好,来到健康、自由自在、解脱,就叫做「涅槃」。佛陀是为了这样的一个目的而讲经说法,因此大家对于「涅槃」的理解,真的不要存有过去的观念知见,要重新来认定。

  当然,你要真正来到「涅槃」,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一定要具有前面的基础,因此佛陀也有跟我们交代,你要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你要经过初果、二果、三果,才能够来到四果阿罗汉的境界;你要先经历过有为、有学、有修、有证,才能够来到无为、无学、无修、无证的境界。大乘佛教所讲的,大部分是偏重在后面无为、无学、无修、无证的境界,【心经】是最具代表,所讲的是来到「无苦集灭道」。所谓「无苦集灭道」,纵使你从文字上再怎么去解析,还是解析不出来的;或许可以会有一大堆的解析,但是你解析不到什么是真正的「无苦集灭道」,那都是实证的境界,是来到真正远离颠倒梦想、涅槃的境界。

  所以,我们大家就是重新来过,好好的深入闻、思、修、证,一步一脚印的去做,这是迈向解脱最快的方法。今天跟大家的分享就到这里,再来就是让大家问问题互动。

  教务长开示:

  针对刚刚法师所讲的「入涅槃」,以我的理解可能是不完全同,「入涅槃」如那些老参老论讲的,就是进入涅槃可能是要做的,解脱生死、烦恼止息可能是要做的,而他们的意味可能就是说你进入了空性,或是进入了涅槃之后,而不住在空性或是住在涅槃上,不躲在尊贵处,而应该是说从空性或境,去缘起、去起悲心而渡化众生,他可能是有这样一个劝的意味,这句话可以是这样去理解,不是说不要进涅槃,认为进了就出不来了,不是啦!那是一般人对涅槃的误解。一般人认为死后才是入涅槃,绝对是误解的,我们不会这么想,对于老参的话,看我们用什么样的角度去解释,刚刚我对这些的理解,应该是不住在里面的意思,因为在我们的修行过程中,在某种境界…当然到那时候应该是没有境界才对,有了境界也不对了,那也是落入能所的状态当中。

  【问题回答】

  「刚刚法师所讲的,『修行要落实于对当下清醒明觉,然后把身体作为我们的基础,作为殿堂来修行,而不要向外求法』这一点是对的,还有一种是我们把身体当作殿堂,把法界也当作殿堂,我想请问的从我们身心的殿堂如何广大,扩大到法界的殿堂?在这一步是怎么样跨越的?是怎么广大的?请法师为我们开释一下」。

  法师回答:不愧是教务长啊!第一个就是,我们修行是要从点、线、面、空间,你这个「点」能够清楚觉察明觉,然后我们修行的层面要慢慢的扩大、扩大,觉察的范围要慢慢的扩大,点、线、面、空。如果你能够慢慢扩大到「空」的时候,就能够以整个法界为殿堂,但是这个觉察力必须要从清楚的觉察这个「点」开始,如果身心能够来到「四念处」的开发稳定、明觉、清醒,你能够清醒明觉,才能够来到「空」。当扩大到「空」,这时候事实上你是来到能够见法的力道,你也去体会到法界大自然跟我们身心的关系,这时候要体悟到活生生的佛法。

  如果你没有体悟这活生生佛法,你没办法来到以法界为殿堂,你要体会这个小我、 这个色身,跟法界大自然有什么密切的关系,佛经里面所讲的「无常法印」,在我这个色身里面,我能不能去彻证?在法界大自然之中,我能不能在一花一草一木,在溪声、在风声、在雨声、在鸟叫声里面,我能不能去彻证「无常法印」?所以,我们说要闻法,闻法第一个要听闻无常法音,要彻证无常法印。我在这个身心里面,也要去证明无常法印,这个不是别人在跟我们暗示!而是你要去求证啊!佛陀讲的,那是佛陀的事,我能不能推翻呢?只怕你是没有去认真求真求证、不愿意求证,你就否定,那就还是没办法真正了悟啊!你要去求证。

  佛陀讲的无常法印,我在五蕴里面,去体悟是否真的无常吗?我能不能找到常恒呢?再来,你从五蕴里面去找了之后,慢慢的在范围要扩大,难道只有这个五蕴身心才能找到「无常」吗?所以,「四念处」里面一样有讲到,内身、外身、内外身,你都要去体悟啊!内心、内法、内外法,内心、外心、内外心,内受、外受、内外受,都要去觉察啊!外身、外心、外法、外受,这个就要慢慢去扩大到整个法界大自然。真正的法印,你要遍一切处,都要去体悟、去体验啊!所以,这就是从修行的觉察力、明觉度,从一个点开始,然后慢慢的点、线、面不断的扩大。

  教务长:「法师是说从一个点观察之后,再慢慢的空间扩大,觉察的范围不断的扩大,逐步的往外扩,但法界实在太广大了,我们这辈子是否能完成?」

  空海法师答覆:像我们在台湾引导大家来参加禅修的,都要有上过这套课程,也就是说他们都要有闻思基础的才来上课,有一次我们带一场【永嘉大师证道歌】的一系列禅修,因为这是来到比较高级的禅修班,他们前面的这些闻思基础、见法基础也都有,然后带领比较高级的禅修班时,有到户外禅修,有告诉他们何谓「法身」,什么叫做「外法」,什么叫做「外身」,什么叫做「外心」、「外受」。只要你具有这些基础之后,然后你去看、去体悟,很快!很快!不是说一样一样的去看、去检查,你很快的就会看到什么叫做「法身」,什么叫做「虚空」,什么叫做「遍一切处」。

  所谓大小乘的分别,一般都是来自于理解,来自于经论的说法,我所讲的是来自于体悟、体证,是实际的,我讲的不是空洞、不是空谈,不是用经论在比较的。

  

  

《四念处修行法要(福建闽南佛学院)》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