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谅他呢?他很悲伤,因此自暴自弃。他的母亲很了解他,对他说道:“诸佛心量,等同虚空,你父亲是学佛的,你虽然忤逆了他,但是,我能了解,他一定会宽恕你的罪过的。”
所以,要做一个伟大的人物,先要养成宽宏大量的气度。海阔纵鱼跃,天高任鸟飞。一个人要养成海阔天空的胸襟,要有宰相肚内能撑船的器量,不但能够容纳好人善人,甚至于我们的仇人敌人、看不惯的人,也都要能宽容。唯有宽容才能去除嫉妒,唯有宽容才能够成就一切。一个人若不欢喜别人好,不欢喜别人快乐,常常令自己活在怒火之中,那是多么痛苦的事啊!至于如何宽容别人,如何去除嫉妒呢?要能够做到下列三点:
(一)不念旧恶
一个小孩子,如果和玩伴吵架了,他总欢喜算旧帐,譬如:“你过去拿过我一张纸啦!“你过去吃过我一块糖啦!”大家现在都不是小孩子了,都不会那么幼稚了,所以不应该再算旧帐。但是一个愚痴的人,他就喜欢算旧帐,喜欢把过去芝麻绿豆大的事情提出来讲。佛法有一句很好的话说:“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是告诉我们,既往不究,我们要讲的是现在,要重视的是未来。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误会或磨擦的事情产生,只要我们有宽大的度量容人,不念旧恶,犹如大海之深广,能容任何污秽之物,且不失去大海的清净;又如虚空之宽大,任何美丑之物,皆能包容无余。所以一个人与人相处,不论任何的讥嫌、误会、过失都要以宽宏的心量来包容,如大海之容纳百川,如泰山之不辞土壤。
在佛教里,有人犯了过失,经过至诚忏悔之后,罪业就可以消除。佛法中说:一个肯悔过的人,比没有犯过的人更好,对于忏悔之后的人,如果你还要攻击他过去的过失,那么你的过失会比他更严重。僧团中最忌讳的事就是算旧帐,希望大家今后不要再翻陈帐,不要再念旧恶,和谐相处才是佛弟子应有的态度。
(二)以德报怨
先总统蒋公一生不但受中国人的崇拜,甚至于共产党都崇拜他,就是毛泽东也非常崇拜他。曾经有这么一段故事:日本的田中首相到大陆去访问,他想拍毛的马屁讨好毛,就在毛面前大肆批评先总统蒋公。毛拍拍田中的肩膀说:“小老弟!你不可以这样讲,总统是中国伟大的民族英雄,我与他有战争,那是我们的事,他对你们日本以德报怨,对你们有恩,你怎么可以批评他呢?”田中首相听后莫知如何。
先总统蒋公过去不但看儒书也听佛经,接受中华文化的薰陶,养成他的圣贤胸怀,以及伟大政治家的风范。虽然经过八年的流血流汗,艰苦的作战,多少的牺牲,但到最后他还是“以德报怨”,接受日本的投降。这是一件丰功伟业,唯有心胸宽广,不念旧恶的人才能做得出来。
现在我们在台湾,不管日本政治如何急功好利,日本人士仍然知道感恩图报,经常组团来台为蒋公追思祭悼,由此可知唯有以德报怨的人,才能真正令人怀念。经中说:以怨报怨,永远不能息怨;唯有以德报怨,才能结束一切冤怨的根本。你有仇敌吗?假如有的话,以后更应该用道德去感化他,不要生起怨恨心,因为以怨报怨,永远不能化敌为友。
(三)与人为善
一般人对于犯过的人,往往不肯给予改过向善的机会,也不肯给予一条方便的道路;我们是个学佛的人,学佛的人应该有责任将欢喜布满人间,把善良的风气传遍各处;应该予人方便,予人好处;应该不舍弃任何一个改过自新的人,不拒绝任何一个心向佛道的人。
有一些人,往往缺乏助人为善的心量,甚至于嫉妒他人的善举。这种态度不只障碍了他人,也障碍了自己,我们应该学习用宽容来扬弃嫉妒。“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泰山所以能高大,是由于它不舍弃任何一块小泥土;大海之所以能深远,是因为它能容纳任何细小的溪流。一个人生存于世间,待人处世,也应该具有泰山、大海的气度,不嫉妒好人,不排挤异己,因为唯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四.从讥谤中庄严福慧
一个伟大的人物所以成其伟大,一定要能忍受很多的讥嘲毁谤。因为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处在人群中,也难免会遭遇到讥讽诋毁。那么,处此情形,一个人如何给予自己力量?如何使自己不消极?那就要从讥谤中学习庄严福慧。
经上说:一个修道者,如果不能忍受恶骂毁谤,则不能名之为修道的人。一个真正修道的人,听到别人对他的讥讽毁谤,不但不会觉得气愤,反而觉得如饮甘露。布袋和尚曾经说过:“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由他自乾了;你也省力气,我也少烦恼。”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布袋和尚对于别人的毁谤打骂,他处理得多么洒脱自在。
昔时有位宰相,气度宽宏,行忍工夫到家。有一天,弟弟要到外地去做官,来向哥哥告辞,哥哥说:“你脾气不好,此行我担心你的事业不能顺利。”弟弟说:“不会啦!这次我听哥哥的教导,别人给我的讥讽毁谤我都不会计较!”“真的吗?假使有一个人在你脸上吐一口口水,那你怎么办?”“我一定照哥哥的指示去做,不和他计较,把口水擦干就算了!”哥哥听了以后,顿了一下,又说:“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不是这样做。别人所以对你唾面,就是因为不高兴你,你把他擦了,那么他会更不高兴。这种情形之下该怎么办呢?让它自己乾了,不必用手去擦,这才算是到达忍耐的上乘功夫。”
一个人,从他懂得人事开始,所遭遇的讥讽毁谤,不知凡几。譬如倍受社会大众所崇拜的胡适博士,也是“誉之所至,谤亦随之”。有人赞美他,也有人毁谤他。试观世界上伟大的圣贤,那一个不是从讥讽毁谤中成就出来的?讥讽毁谤会打倒一个人,但是,它只能打倒一个庸懦无能的人;讥讽毁谤打不倒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的人。对于讥毁,我们要把它看做庄严我们福德智能的逆增上缘,千万不要让它激起你的瞋恨心。《成实论》曾记载几句有意义的话:“恶口辱骂小人,不堪如石雨鸟;恶口骂詈大人,如华雨象。”小人物与大人物的区别,从应付外来讥毁的态度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台中李炳南居士,初到台湾弘扬佛法的时候,也遭受到很多麻烦。当时李炳南居士总是效法常不轻菩萨的行持,谦和地说:“善知识,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做佛!”甚至于又说:“善知识!谢谢你,你给我的这种难堪,是在消除我的罪业,谢谢你给我消除罪业的机会。”由此看来,讥讽毁谤不但对人没有坏处,甚至于对一个真正有作为的人而言,反而成为庄严自己,增长福德智能的助缘。佛陀在世时,提婆达多以及许多外道经常蓄意陷害佛陀,但是,却都不能伤到佛陀,尤其佛陀每一次遭到外道的陷害以后,佛陀不但没有减损什么,反而声望更加提高,佛教的弘化也更形顺利,更为普及。所以,黑暗就是光明的预兆;外来的拂逆,更是行善的逆增上缘。也可以说:没有讥讽毁谤,就显不出伟大的人格,显不出圣贤的节操。
至于如何忍耐讥讽毁谤,我提出下列三点来说明:
(一)不说讥谤
讥讽别人的话不说,毁谤别人的话不说。一个人如果发觉自己平时好说别人的闲话,那么,从现在起,绝口不说,这就是不恶口。
(二)不听讥谤
不要理会外传的讥讽毁谤。一个人如果经常注意外传的谣言,则心里会愈难过,一难过,就愈没有力量、没有心情去做其它事情。要知道“是非之言止于智者”,一个有智能的人,绝不会乱传谣言,当然他更不会轻易听信谣言。
(三)不怕讥谤
因为讥讽可以消除我们的罪业,是我们修道人的逆增上缘。所以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修道的人,不但不必惧怕讥讽,更可以把讥讽转变成激励身心的力量。
五.从听闻中确实奉行E
经上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学佛要多闻薰习,听闻佛法是学佛必经的过程。任何一部经,开头必是“如是我闻”,最后是“信受奉行”,经典的这种形式,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同学们在学院求学,多闻是做到了,但是在“确实奉行”方面却还嫌不够。我常常有一种感觉,同学们往往只学到半部经,也就是只学到前面的“如是我闻”,但却没有学到后面的“信受奉行”。
佛经说:“虽有多闻,不制烦恼,不能自利,徒无所用。譬如死人,着金璎珞。”一个多闻而不能奉行的人,确实就像死人穿上华丽的衣服一样,一点用处也没有。因此,一个人想成功立业,必须要从多闻做到确实奉行。关于这一点,我也告诉大家一些切实的办法。
(一)闻是要说好
听到好的道理,要赞美,要随喜赞同。现在的青年朋友,常常在听到别人说了很多道理后,也不表示赞同,反而还说:“你讲的道理固然很好,不过,我的意思是……”、“你讲的话虽然不错,但是,我以为……”、“你的意思虽然很好,不过,……”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教导,他总是一开口就把它否决,甚至于你的话还没说清楚,而他的意思本来也与你一样,但是他却一开口就表示他不完全同意,他总觉得赞同别人的意见,会使自己矮了一截,因此,总不肯爽爽快快地承认别人的正确,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
(二)闻善要奉行
经上曾经记载:三恶道中有一类众生常有“闻善不着意”的坏习惯,就是说听到了好的话,丝毫不加以留心,更谈不上切实去奉行。因此,终于使他们在三恶道中流转。人为万物之灵,具有辨别善恶的能力,如果能闻善奉行,则道业自能快速增进。
(三)闻理要相应
听到了符合真理的话,就要设法与它相应。有人说:你的话打动了我的心坎,你这话好象是为我说的。这就是听话的人,能与对方的话相应。我们常常称赞佛陀为“如理师”,说他是真理的体验者,是真理的证悟者,是真理的榜样。因为一个与真理相应的人,一定是一个真正慈悲的人。这时,即使他骂你,或者打你,其出发点也都是慈悲的。诸位若想与真理相应,则必须从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去体验,养成事事都“如理作意”的习惯。
同学们!你们不是有人常写日记,或写周记吗?希望大家在日记上、周记上,要常写些如何与真理相应,如何与真理结合在一起的话;因为一个烦恼无明炽盛,怨天尤人,处处不满现实的人,他是不可能与真理相应的,他的言语举动更不可能与真理结合在一起。
六.从克难中创造明天
自从政府播迁台湾以后,最早发起的一个运动叫做“克难运动”;组织的乐队,叫做“克难乐队”。当时,全国上下,一致推行克难活动,由于大家推行活动,而使台湾从克难中慢慢成长,所以说克难的精神,就是奋斗的精神。能够克难,才能从克难中孕育明日的果实;从克难中,期待明日的光辉。
“克难”,顾名思义,是克服困难。一个修学佛法的人,有什么困难需要克服的呢?譬如:有人觉得“话难说”。如果你觉得说话很难,国语不容易说得正确,那么,你就要克服说不好的困难,就得努力去学习;有人以为写文章很难,那你就要去克服文字的困难;思想不能畅达,语言文字不能流利,就要先找出困难的所在,然后再去设法克服它。
也有人觉得“事难做”。所谓“事难做”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事情本身的条件困难,一种是人事关系的困难。一个人不论在什么情形之下,绝不可因为事情难做就不去做,也不必因为人事关系困难而灰心。佛法说:“佛道难成誓愿成”,世间上的事情没有一件会比学佛更困难,成佛的困难我们都不怕了,那还怕世俗成功立业的小困难吗?
法国英雄拿破仑曾经说:我的字典里没有一个“难”字。自古的豪杰英雄也常常自夸说:我不知道什么事情叫做困难。“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则虽移山填海,也终有成功的一天。希望青年朋友们,要把难字从口边、从心里去除,脚踏实地,切实地去做,相信不会有什么困难的。
此外,有人会觉得“道难修”。修道有什么困难呢?为了修道,我们就要淡泊名利,忍受寂寞,委屈吃亏,忍耐压迫;为了要修道,亲情要放下,故乡要远离,朋友要少来往,一切功名富贵的念头都要舍离。有的人修道,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到头来反而背道而驰。所谓“修道一年,佛在眼前;修道三年,佛在西天;修道十年,无影无边。”这种人因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能耐烦,经不起挫折,终于半途而废。像这种自暴自弃的人,能完成人生吗?能成就道业吗?所以,一个修道的人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毅力,不只要具备“勇猛心”,而且要具有“恒常心”,这样,菩提大道才有展现在眼前的可能。
今天提出六点来勉励大家,希望今后大家要努力去奉行,确实去实践,以开创自己未来的前程,走向成功立业之大道。
《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