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中)▪P5

  ..续本文上一页用功的道理,因此以一拳来报恩,再踢上一脚,以表深情。在禅宗里,不但禅坐、作务是修行,甚至挤眉弄眼、打架相骂也是修行。他们愉快地工作、愉快地商量、愉快地相打,其用意是借着棒喝,打碎我们的无明烦恼,呵斥我们的迷妄执着,而收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大机大用。

  (3)打坐观心 坐断乾坤

  透过禅定的工夫,以显发我们的真如佛性,自来为各大宗派共行的修持法门。禅观的实践,佛陀在世的时代,早已普遍地盛行于当时印度一般的思想界,譬如六派哲学的瑜伽派、数论派等,都非常注重禅定。佛陀本身未证悟之前,也曾经过六年禅定工夫的训练,最后在金刚菩提座下,进入无上甚深的禅定之中,终于夜睹明星,而证悟因缘生灭的真理。因此佛陀的成等正觉,和禅坐有着密切的关系,禅坐是吾人彻见本性的要门。

  达摩祖师西来东土的时候,曾经独自一人在嵩山顶上面壁九年,在静静的禅坐中,静静地渡过了他的一生,从身体的力行实践之中,细细地咀嚼禅的真髓本味,并且把禅的醍醐妙味,遍洒于中国全土。因此宋朝的宏智正觉禅师赞叹他说:「寥寥冷坐少林,默默全提正令。」

  宋朝的天童如净禅师受到禅坐思想的影响,极力提倡坐禅,首先提出「只管打坐」的见解,日本的道元禅师跟随他学禅,遂将禅师的思想移植于东瀛,而开创日本曹洞宗「只管打坐」的独特门风。除了如净、道元两禅师的提倡打坐之外,当时更有宏智禅师提倡「默照禅」,主张端坐内观自性,以彻见诸法的本源。由于如净、宏智等人的推弘,中国的禅风,遂从六祖慧能以来,一向注重观照本性的心证,一变而为在「赤肉团」上用功夫的身行,打坐于是成为禅门入道不可缺少的实践方法。

  其实禅定的注重,并不限于佛教,平时我们劝人要冷静,慌乱的心冷静下来之后,才能好好的思考问题;这好比一池混浊的潭水,投人一颗明矾,池水则清澈干净一样。事实上,冷静就是禅定工夫的表现。儒家的大学上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荀子也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为达到「虚、壹、静」的寂静世界,这一切都说明了静虑的修持,是我们安身立命的重要行门。佛教里流行着一则趣谭:

  有一位卖豆腐的人,送豆腐到寺院,看到禅坐中的师父们,威仪庄严,心生敬慕,心想:我也来打坐。因此请求纠察师父让他随喜参加,他进入禅堂之后,放下一切杂念,专心一意的打坐。过了一支香的时候,他如获至宝地发出欢呼说:

  「我终于想起来,五年前李大用欠我的三块豆腐钱,还没有还给我。」这位卖豆腐的人,只静坐了一会儿的时间,就收到如此的妙用,何况入于甚深的禅定之中,其所显发的智能,自不待言了。打坐,开始的阶段,能使身体感到轻安愉快,心里柔软笃实。功夫深了,忘失身心、世界的时候,觉悟的道路自然开启。我们只要用工夫,等到心湖的波浪静止了,自然能够涌现出朗朗的明月;纷乱的念头平息了,清明的灵性自然显现出来。

  如净禅师在他的语录上说:参禅为身心脱落,不用烧香、礼拜、念佛、修忏、看经,祇管打坐始得。坐禅不是沉思瞑想,更不是呆默无为;坐禅有别于诵经拜佛,坐禅的人要拋弃万尘,心无旁骛,一心以禅坐为最高无上的安乐法门,仿佛回归自己本家一般,安然地稳坐于自己的法性之座上面,和十方诸佛一鼻孔出气,遨游于法界性海之中。

  禅坐最终的目的,在求得身心脱落,把我们虚妄的分别心脱落尽净,甚至连佛、觉悟的世界也荡涤无遗,禅师们在寂寂的古剎、袅袅的烟火中,一支香、一支香地打坐,将他们的生命投注于禅坐之中,目的就是希望把动荡的身心、虚妄的世界坐断消灭,在永恒无限的静坐中,将清净的本心,流入无限的时空,而达到不迷不悟、完全解脱自在的境界。

  (三)禅坐的方法 

  我们如果想享受禅悦的妙味,应该实地去打坐,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打坐经验久了的人,不管林下水边、岩洞冢间,都能够安然入定;但是初学的人,最好选择在室内,远离吵杂的地方,比较能够收到效果。室内的灯光不可太亮,以免刺眼;也不可太暗,以防昏睡。最好能摆设佛像,燃香供佛,以摄心提念。坐禅的位置,避免直接通风,以免引起伤风的毛病。

  除了环境之外,饮食、衣着也要注意。吃完饭一小时之内,不好打坐,因为此时血液都集中于肠胃,此时打坐,既不合乎生理卫生,并且容易昏沉。饮食不可过饱,也不可太饿,最好七、八分饱。衣着方面要宽松、舒适、柔软,以免妨碍血液循环。睡眠要充足,以免昏沉入睡,浪费宝贵时间。

  上面的预备工作都齐全了,则可以开始打坐。禅坐普通分为三大阶段,即调身、调息、调心,经典上有说明,尤其智者大师的「小止观」有详尽的解释,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现在我仅简单地把其中的方法介绍给各位。

  调身方面首先要盘腿,盘腿分为单盘和双盘。单盘就是把左腿放在右腿上,或者把右腿放在左腿上,佛教称之为半跏趺坐。双盘就是把左腿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腿放在左腿上,相反也可以,佛教称之为全跏趺坐。如果无法双盘,单盘也可以,万一单盘也盘不起来时,也可以将两脚交叉架住。盘腿可以使浮乱的身心静止下来,仿佛巨大的树木植根大地一般,容易进入禅定的境界。

  腿盘好了,双手要结手印,先将右手仰放于肚脐下,左手放置在右手上,两拇指轻轻相柱,两手臂自然紧贴腋下,此称为结「法界定印」。这种手印可以使左右气血,相互交流。盘坐时背脊要挺直,但也不可过度生硬。背脊挺直,可使五脏六腑顺畅运行,促进身体健康。两肩要平张,不可左右倾斜;颈项要紧靠衣领,保持从侧面看耳朵和肩膀成一直线的姿势,下巴要收进来,嘴轻轻地闭着,舌尖抵住门牙上龈的唾腺,以促进消化。初学着眼睛最好微睁,注视着座前二、三尺的地方,以免昏睡。

  身体调好了,接着要调呼吸,可以持数息观,从一数至十,数出入的呼吸,使呼吸由粗重急喘而细微平和,如游丝一般,若有若无。调身、调息都做好了,最后要调摄心念。我们的心念如野马奔驰一样,不容易控制,但是心念如果不能调制,纵然坐破蒲团,也没有意义。我们可以持观想,将心念集中于一处,或者观想佛的三十二相好;或者念佛,持咒;或者参公案、话头,只要能够将心念摄住,什么方法都可以。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禅宗的修持方法,禅是无法以语言表达的,禅要亲自于生活中体会,吃饭有吃饭的禅,穿衣有穿衣的禅,待人处事,甚至经商创业也有个中的禅味。香严智闲禅师饱学经论,后来参游山灵佑禅师,一天灵佑禅师对他说:

  「你一向博学多闻,问一答十,现在我问你一个问题:父母未生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智闲禅师翻遍了书本,也找不到答案,就对禅师说:

  「和尚慈悲,请您开示我。」

  「如果我告诉你答案的话,那仍然是我的东西,和你不相干,我告诉了你,你将来会后悔的,甚至怨恨我。」禅师拒绝了他的请求。智闲禅师一看师父不指示他,很伤心地把所有经典烧毁,哭泣地离开了师父,到南阳自崖山去看守慧忠国师的坟墓,昼夜六时如哑吧吞含火珠似地,思考着这个疑团。有一天在庭园扫地,听到石头打中竹子的声音,顿然身心脱落,而大彻大悟,于是沐浴焚香,对于游山遥拜着说:

  「和尚您实在太慈悲了,假如当初师父告诉了我,我就没有今日的喜悦了!」

  禅是要自己去心领神会的,我祝福各位能够找到你们自己的答案。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