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梦到自己生病死去的时候,翻身打个哈欠,从梦中醒了过来,看到刚才老板烧煮的黄粱还没有熟,这时他无限的惊讶,五十年的荣华富贵生活,原来只是黄粱一梦。梦,也能把很短的时间拉得很长。
佛教里面的禅定,也是如此。在禅定中,自己觉得时间很短,可是外界却已度过了多少时日。像太虚大师在普陀山,有一次盘腿打坐,耳边听到寺庙养息敲钟的梵音,大师入了禅定之中,觉得时间如弹指般的短暂,但是一夜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他出了定以后,正是早晨敲钟做早课的时候,他还以为昨夜一百零八下的钟声还没有敲完呢!
所谓「洞中方七日,世间几千年」,对禅定的人而言,漫长的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短暂;在牢狱中服刑的人,一天如同一世纪那么长久;恩爱的人,一旦分离之后,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冤家对头在一起,则度日如年。所以,时间的长短,不是绝对的,都是我们爱憎情绪上的分别。
在华严的一真法界里,有的不是真有,无的不是真无;污秽的不是污秽,清净的不是清净;退步的不是落伍,向前的也不是前进。在一真法界里,有无也好,净秽也好,前后也好,大小也好,长短也好,都是虚假不实的!超越时间空间的一真法界里,一念百千劫,百千劫在于一念,一粒微尘就是十方国土,十方国土也是一粒微尘,在《华严经》的一真法界,是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圆融无碍的法界。
不读《华严经》,不知佛教的富贵。只要读过《华严经》的人,便知道佛教思想的高超与丰富,心胸也自然宽广扩大。八十卷的华严,六十卷的华严,四十卷的华严不是短时间能说明得完的,下面我要向各位简单介绍华严宗的几位祖师。
(四)华严宗的祖师
中国的杜顺和尚,是华严宗的初祖,生于陈永定元年(五五七)的陕西省万年县,十八岁出家,专宗华严,著作《法界观门》,将华严高深的理论,融贯为禅定的观门,而创出「真空绝相、理事无碍、周遍含容」的法界三观,是一位融理论实践为一体的大德。他一生之中,神异事迹很多,有瞎子聋子拜见他以后,能见能听。有一次他涉水过河,河水忽然断流,等他上过岸后,才又水流如故。唐贞观十四年(六四0)圆寂于义善寺,深为朝野所敬重,唐太宗尊称他为帝心尊者。
华严二祖--智俨大师,甘肃省天水人,孩童时代喜欢堆石成塔,串花成盖,自己就当起法师,并叫一起玩耍的同伴做他的听众,为他们说法。他出家以后,深探华严藏海,二十七岁时,便著作了《华严经疏》五卷,也就是有名的《华严搜玄记》,另外有其它的著作,将近二十余种。他除了以著述弘法,以教育徒众为职志外,一生不求名闻,风范清高,唐高宗总章元年预知时至,对门人说:「吾此幻躯纵缘无性,今当暂往净方,后游莲华藏世界,汝等随我,亦同此志。」到十月二十九日晚上圆寂于清禅寺,享年六十七,是为华严宗第二祖。
华严宗的第三代祖师是有名的贤首法藏大师。法藏是他的名字,贤首是皇帝封赐给他的名号。大师十六岁时,曾经在陕西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烧一指,以表示对佛教奉献的虔诚。后来听了智俨大师讲《华严经》,就归投在他的门下。
大师曾经协助实叉难陀三藏翻译八十卷的华严,并且襄助菩提流志三藏翻译了《大宝积经》。一生之中,经卷如此庞大的《华严经》就讲了三十多遍。在著作方面,有《华严探玄记》、《梵网经疏》、《楞伽经疏》等等,不下三、四十种之多。他摄取了杜顺大师的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实践法门,并以《华严经》为骨干,融合智俨大师的搜玄记,完成了华严教理的组织系统。所以华严宗,到了大师的时候,才完成自家教观双门圆满的架构,华严宗由于大师的弘扬,而集其大成,因此华严宗又称为贤首宗,大师对于华严宗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华严宗的第四代祖师叫做清凉澄观大师,他做过七个皇帝的老师,曾至宫中对皇族说法,皇帝听了大悦,说:「听大师讲华严经,心里很清凉。」因此受封为清凉,他一生当中,有很多异于常人的事迹,最主要的一件事是当他完成了《华严经》的批注以后,特地举行了一个华严经批注落成法会。平时我们曾听说过房子盖好了要举行个落成典礼,倒不曾听说有人对经典批注完成而举行落成典礼的,而这个《华严疏钞》落成典礼的法会,竟有一千多位高僧大德参与盛会。
另外他的奇异事迹还有很多,比方说:三衣一钵,从来没有离开过身边。三衣一钵不离身是佛教的规定,表示他对佛教的戒律非常的尊重,并且严持不犯。还有,他不重视金钱与权力,皇帝叫他当各个大寺院的住持,他视如尘土,虽受到朝野优厚礼遇,毫无欣然自喜!
大师一生没有到过世俗人的家,不像现在,有的初出家的人,只晓得攀缘,这家走到那家。出家学道能够不到处攀缘,才能树立清高的僧格。佛光山的门徒弟子,有百人以上,但是很少和各位认识,因为规定很严,不准随便外出,放荡身心。
清凉国师对一切美好的东西,可爱的东西,总之能染污身心境界的,他一概远离。出家之后,一生没有倒下来睡过觉,顶多是盘腿打坐而已,而且没有离开过念佛的念珠,心里面没有违背过佛陀的教义,每天必诵《华严经》,每天下什还要施食给饿鬼孤魂。大师如此刻苦自励,终于成为华严宗的一代祖师,把华严宗发扬光大起来,为我们中国佛教文化开出灿烂的花朵 ,清凉国师真是功德无量。
华严宗第五祖为宗密圭峰禅师,唐果州西充人。跟随澄观大师学华严,大师曾赞叹他说:「能够追随我遨游于毗卢华藏世界的人,只有你一人了。」赞为不可多得之英才,继承清凉大师宗弘华严。师又随荷泽宗的禅师学禅,提倡教禅一致,影响后代甚钜。大师毕生最大的贡献为对《圆觉经》的精辟注释。他以《华严经》为根据,对《圆觉经》做详尽的批注,着有《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释义钞》等书,为历来批注《圆觉经》的泰斗。
华严宗经过五位杰出大师的推弘,完成了华严宗精深的思想体系,和天台宗同为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光辉灿烂的二大圭壁。
(五)华严宗的修持方法
上面简单的介绍了华严宗的历史传承,下面我要将华严宗的修持方法介绍给各位,以作为参考。华严宗的修持方法很多,我归纳成四点来说明:
(1)发四弘誓愿
所谓「四弘誓愿」就是:(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三)法门无量誓愿学。(五)佛道无上誓愿成。在寺院里,出家人在每天早晚课诵中,一定要讽诵这个发愿文。我有一种感觉,大家对这四弘誓愿,只是例行公式唱唱而已,很少有人用心去想,我真正能够实践这个愿心吗?有什么人敢肯定的说:「我已经发了四弘誓愿,愿意切实去实践」呢?从唱诵到真正的付诸实践,其中的意义,有天壤之别。
不发四弘誓愿,就不能与华严的一真法界相应,也就不能证悟圆满菩提的大果,希望今天各位有缘人,学习佛法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也就是发四弘誓愿!
(2)修学普贤十大愿
这也是佛门中经常课诵的,此即: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佛住世,七者请转*轮,八者恒顺众生,九者常随佛学,十者普皆撑向。这十件事是大菩萨发精进勇猛心,长期不断的修行,直到众生度尽了,自己才能休息的大愿。此十大愿具有深远的意义,他启示我们要燃烧起生命无限的热情,完成自己,并且奉献大众。关于这十大愿,有许多专门批注的佛书,各位可以阅读参考,由于时间的限制,在此不加以详述。
(3)修学禅定坐法
华严也有华严禅定,华严禅定的坐法,和禅宗的打坐方法相类似,有六个步骤:
第一项是盘腿--盘腿分为双盘与单盘,双脚互叠在左右膝上为双盘,只盘一腿者为单盘。初学者不习惯的话,两腿交叉也勉强可以。不过不盘腿,心虑散漫,不能集中,腿子一盘,就能思想集中,心意统一,万般的妄想思虑,能够荡涤去除,散心就能收摄回来。
各位有时候外出,有时候办公,感到疲劳时,可以在座位上静坐五分钟,很容易恢复疲劳,其效果和睡眠一两小时差不多。武侠小说描述某人在那里打坐运功调息,静坐确实能恢复疲劳增进健康的。
双盘,在佛教里称为莲花跏趺坐,单盘叫吉祥趺坐。有时候身边染有小病时,打坐也能治好。如果希望腿子练得柔顺,吃饭的时候,可以盘起腿子来吃,养成这个习惯,即使尚未证得华严大定的一真法界,我们的健康也能增加很多。
第二项是保持身直、眼垂、手平放正确姿势。不要弯腰驼背,眼睛不要睁开来望远处。过去年幼初出家的时候,好奇心强烈,欢喜东看西看,老师看到了,一巴掌就打过来了,并且责问说:「你看什么?那一样东西是你的啊?」不看外境,双眼垂下,比较能够摄住正念。双手相叠而平放,左手置于右手上,这叫弥陀大印。以上是调身之功夫。
第三项是所穿的衣衫要宽松。衣服宽松,坐起来才舒服。西装不方便,妇女的窄裙子更不合适。衣服太紧会阻碍呼吸循环。另外要注意在打坐之前,身体要稍微动一下,前后左右摇幌几下,使身体各部分的血液流动,然后稍作按摩。比方说,脑后可以抚摩搓揉几下,脚底心也可以摩擦,血道流通重要的部分都稍作按摩,这样能够使打坐时身心比较舒畅,容易进入安静禅定的境界。
第四项是静坐的时候,对于呼吸也要注意,不可像风箱抽气似的喘息,也不能像刮竹似的呼气,要悠悠隐隐,若有若无使气息微细进出,出入息要均匀,不可吸进长呼出短,或者呼出多吸进少,这都不容易使心意集中。因此静坐呼吸,必须善巧分别是风?是气?或喘?或息?然后才能适当调度。
第五项静坐最重要的就是调摄我们的心了。山上的猴或未经驯服的马,不听使唤,狂奔漫驰,我们的心就像是猴子和马一样,荒山旷野,到处奔窜,无法定止于一处。…
《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