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三编《佛典研究》《瑜伽师地论》叙▪P7

  ..续本文上一页《显扬》,善诱众生,闻熏圣教。若空教之尊龙树,实此学奉为开宗。

  世亲菩萨,有部出家,广造小论,聚精《俱舍》。纠彼所短,抉其所长,已汇群流,将亲海若。是以闻《十地经》,悔罪改过,复于大乘,广造宏文。受命最初,作《摄论释》,汇义厥终,作《三十颂》。中间著述,广博难稽,此土传来二十五种。是故治世亲学,应于大小乘迹,次第披寻,初应《俱舍》,后应《摄论》,二十五种《三十唯识》,一切应观。然后开小入大,舍常取胜,于普被教,功不唐捐。虽《摄论》学犹有无性,然群奉世亲谓为正派。弥勒、无著,作祖开宗,光大门庭,唯世亲学,位虽未登地上,功实等于提婆。

  世亲而后,厥为陈那。有三妙论:一、《正理门论》,论轨论式,幽致未分,爰暨《理门》,重成规矩。古于能立,兼及宗等,此唯因喻。古于似立二十七过,理门增二犹多隐义,天主加四为三十三。然似破弹敌具十四类,理门义当前后超伦。二、《集量论》,唯识所变,古唯见、相,更立自证,三分义详。三、《观所缘缘论》,极微无相,和合无体,体相具周,方称现量,现量之境,乃是唯识。止此三论,已饮甘露,况更搜罗,妙味何极?诚贤劫之一佛,奉《瑜伽》以周旋。

  世亲菩萨有两派学,一、已竟义,汇小归大,融两《对法》,安慧所得;二、未竟义,推广唯识,独诠大乘,唯护法承。非护法义异于世亲,实未竟学不同已竟。虽诠唯识,厥有十家,而能立义周,谁超护法?一者、本有新熏种,容具二义。二者、证自证分,四分成识义。三者、器界随时变,根身各自变义。四者、无色界中,有定果色义。五者、依义,仗因托缘,而得生住,是名为依;决定有境为主,令心取自所缘,名为所依;种现相生,定非前后,为种子依;五具四种,六识唯二,七八互依,为俱有依;自类非异,开前导后,为开导依。六者、意缘藏识,见分非余义。七者、决定染心,与八随惑相应而生义。(沉掉、不信、懈、放、忘、散,及不正知。)八者、无学无染,非无意依义。九者、人天为忧,而非尤重;鬼畜忧苦,有纯杂异;地狱纯苦;三乘不摄,忧喜乐三,决非无记义。十者、六、七心品执我法者,是能遍计;心熏习力,所变二分从缘生,故名依他起,依斯执实有无一异,名所遍计义。诸所树义,葳蕤纷沦,且举方隅,说此十义。世亲以后,唯此一人,诚日月之丽中天,堪以座于菩提树下。

  护法门人,胜友、智月及与胜子,都善唯识,复释《瑜伽》八百余卷,今得一卷,依以指南。然戒贤树义,独超时辈,如说五蕴无常、善根观心、总一相现,是共相境,非现量摄。见道观心,有五无常,一心五解,称自相境,方名现量。妙义弘文,惜不多见。弥勒、文殊,无著、龙树,护法、清辨,戒贤、智光,两两对称,是法标帜。垂老奇疾,不取涅槃,传法奘师,有逾诚恳。奘师听讲《瑜伽》三遍,《显扬》、《对法》、《正理》一遍,《因明》、《声明》、《集量》三遍,《中》、《百》二论,亦复三遍,如是诸部,凡经五载。结西域之终,开东土之始,此学枢纽,是称戒贤。

  此土此学传译先声,魏则佛陀扇多,隋则笈多行矩,但译《摄论》,未可称最。张大译事,厥有三家:一、菩提留支;二、毗目智仙;三、真谛三藏。真谛揭典,十未译一,要籍将全,盛弘《摄论》及与《俱舍》,然树义多异,世亲别支。《瑜伽》巨典,唯译三卷,名《决定藏》,文多不畅。北凉、刘宋,《地持善戒》,译亦不良,而使甘露无饮,大法久空,哀痛慷怀,沉沦曷极!有玄奘法师者,悲深愿切,诚重劳轻,绝漠万里,淹留羁滞,十有七年,文字语言,玄思奥义,频于十死,摈于九难,而后《瑜伽》百卷,得真获全。又译场大德二十六人,纲罗奇杰旷世一时,诚所谓供养无量百千诸佛,机感奇缘,非称苟简。然奘师所译,七十四部,千数百卷,视得梵本,九分惟一。奘师著述,独存《唯识》一量,《会中论》、《制恶见论》,凡六千余颂,未留一字,最足憾者。经则《阿毗达磨》、《如来出现功德》,论则《分别瑜伽》、《集量》,小乘则经部《毗婆娑》,朝夕所资,辄不获睹,旁徵博采,矧冀其余。古先哲言:东土多大乘根器。其诸必有豪杰,奋然崛兴,继奘师后。

  奘门多才,太贤圆测,每树异义,《深密》测《疏》,于今犹存。然昉、尚、光、基,称四大乘,恍若什门睿、融、生、肇。昉尚佚籍,光记《俱舍》,堪表一宗。若夫群义发挥,要论都释,百本之疏,犹存过半,惟我基师,恍惚如对。其糅厥古,先在《成唯识论》;其录存师说,在《法苑义林》;其自所立教,大善因明,流通五姓,则在《因明大疏》、《法华玄赞》。《大论略纂》,尤萃精华,泱泱东海,贻我至宝,研寻有途,不其懿欤!

  基师之后,慧沼、智周,承弘五姓,作《慧日论》,其《了义灯》、《演秘》,俱诠唯识,亦有精华,至夫《瑜伽》著述,一切荡然,今所依倚,有道伦《记》,犹资探讨,因流溯源。自是以来,微乎渺矣。

  绪言第六

  永明寿师,作《宗镜录》,诠次法相,虽无树义,犹能诠释,古典具在,依据不诬。元末籍亡,斯学沉响,明人壁造,劳而唐功。遂使数百余年,治此宗者,舍《相宗八要》、《唯识心要》以外,无别精研。支离破碎之谈,户牖一孔之见,有天地之大而不能知,有规矩之巧而弗获用,惟望此而却走,谁有事于《瑜伽》?

  唯我亲教 深柳大师,天纵之资,一时崛起,道、咸之际,举国沉迷,师以读奇书,获《起信》、《维摩》于皖肆,浸假搜罗,遂通三藏。由是发愿:愿法与劫齐,愿人都法获。私家刻经,始于宋元之际本,次于明武陵方册本,三于明清之际密严嘉兴本。随成随毁,荡然无存。师创金陵刻经处,继第四之私藏,利有情以菩提。顾其所学,由《起信》而净土,由净土而《华严》。华严尊《疏钞》,《疏钞》以唯识释义,由是暮年深探法相。初,于南条文雄氏得《因明大疏》、《成唯识述记》,次第刊行,未遂治刻《瑜伽》,仅成其半而慧日西沦。他日叶元鋆问:《瑜伽师地论》后半若何?师对曰:以嘱诸渐。数日寝疾,命三事,笔以告同人:一、继刻《瑜伽》;二、作《释摩诃衍论集注》;三、编《等不等观杂录》,复速成《大藏辑要》,附作提要,而陆续以成全藏。

  今者,《等不等观杂录》由徐文蔚编成,《瑜伽》亦以机缘幸未辱命。然是《论》刻成,由终溯始,已阅二十寒暑。夫以无著请说之难、奘师传译之难、元明展转刻而复毁之难,今者重刻又如是之难,敬恭作《叙》,以志其难。其难已往,由文字入实相,庶其无难。乃从而作偈,偈曰:

  弥勒未下生,法已先得闻,

  由闻而思修,三慧熏种成。

  发心速入地,平等转殊胜,

  三学伏断惑,转依即证真,

  要由有门入,必持摄大乘,

  此学郁千载,其籍东海存。

  读已即宣告,依法不依人。

  民国六年(1917)中秋,编者宜黄欧阳渐识于金陵刻经处

  (选自《欧阳竟无先生内外学》第三册)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三编《佛典研究》《瑜伽师地论》叙》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