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心日光论(虚空祥尊者造 释法音译)▪P6

  ..续本文上一页思惟这些众生心中皆已生起慈悲心的根本者的菩提心,行持六度诸行,由此究竟二资粮而成佛,心续都具足了法身之乐。

  就像这样,施舍身躯於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三十六种饿鬼所摄的尽所有众生,思惟如前而成佛,具足了法身之乐。同样的,施舍世间的畜生住於海中及零散杂居者,於彼亦作如是思惟。同样的,施舍身躯於十方一切世界四大洲八小洲中已投生为无暇处的人道、以及当世不具修行解脱道的福缘者,也悉如前思惟。施舍身驱於当世具足生起解脱道的福缘的人道,皆令圆具一切修道外缘及内在意乐之缘,思惟成就如前。同样的,於四大天王天等欲界六天、从梵众天到广果天之间色界十二处天、及住於无色四处天诸未入解脱道的每一一众生,也都圆具身躯而一一施舍,皆得成就如前。施舍住於三有间诸中阴众生,亦如是思惟。

  特别对於曾伤害自身之类,其施舍之理,即应由自身变化衣、食、住处等种种外缘,所有能作损害者悉由菩提心的铁钩召钩来至此处,对彼等如是晓谕谛语而施舍,告诫说:『汝等无始时来曾多次为我母亲,在彼时际,任有力量皆以一切利益门而作饶益,诚是救护脱出诸多伤损痛苦的具恩者。』——应想:的确如此,此一念头令极明晰生起。

  『此外,无始以来我曾吃汝肉、饮血、啃骨、披皮、捶楚、杀害、劫夺等,实有许多宿债,而今这些宿债偿报与报恩理应落在我身,悉由汝作主。因此汝欲吃者吃,欲衣者衣,欲住处者住处,欲助伴及眷仆者眷仆。在所食用中,也欲『三白』者『三白』,欲『三甘』者『三甘』。欲血肉行相者,即想已得此诸行相,完全没有观待;汝欲肉者吃肉,欲血者饮血,欲骨者啃骨,欲皮者披皮。若匆忙,则生吃;若不匆忙,则煮熟吃。』——尽以富足阔绰而施舍。

  如是施舍,诸境既受用已,思惟当即暂时身得饱足,心得满足,远离饥渴匮乏之苦,收敛伤害之心,息灭一切罪心,进而心续生起利他菩提心,究竟二资粮,心续具足了法身之乐,并告诫说:

  『利果即为乐,害果即为苦,

  取喻於自身,切勿行书他。』

  有时,也得於东方等方所、分位所区分的众生依次施舍,即施舍身躯於如是东方如恒河沙数世界尽所有众生,思惟如前而得。如是,诸余方所、分位也都相同,应作了知。

  第二,供养已入道的补特伽罗之理,即於诸小乘补特伽罗,思惟身躯乃以可得任所欲求的如意身行相而供养,因此,在当世每一一行者皆得圆具有力现证佛薄伽梵果位的内外众缘因聚,且加以修习,究竟二资粮,心续具足了法身之乐。於住大乘资粮道、加行道及十地诸大菩萨,思惟身躯如前缘念而供养,究竟二资粮,心续具足了法身之乐。於诸根本与间接吉祥尊胜上师、及安住在十方无量无边世界诸佛薄伽梵,身躯如前思惟而供养:在每一一上师、每一一佛前也变化许多身,每一一身也变化许多支分与肢节,缘念佛的因果功德广行礼拜,并以如意身缘思广大无边不可思议供聚而供养,思惟彼等心续皆已生起无漏大乐,《入行论》说:

  『愿彼一切诸有情,多次悉供诸如来,

  诸佛妙乐不思议,愿彼常时皆具足,

  愿诸菩萨利众生,悲心忆念咸成就,

  依怙悲心所忆念,愿诸有情皆圆满,

  如是独觉及声闻,愿令悉皆得安乐。』

  已说讫施舍有情世间之理。

  其次,施舍器世间之理,即将自身以如意身行相施舍十方无量无边世界诸器世间刹上,於此器世间不净者:枯杌树干、荆莉、瓦砾、碎石、深谷、悬崖等所有不净器世间皆作处所转变,也就是说,所有器世间皆转成种种珍宝体性,如手掌般匀平,地域辽阔,广大,触之柔软而愉乐,无垢而光明,具蛇心檀香的气味,种种天界花朵匀称铺陈撒布,周边为珍宝地砖所砌叠,处处散洒著金、银、珍珠的粉末,鄘巴拉花、睡莲、莲花绰约摇曳遍布,由各种水鸟妙音宣流、欢喜翱翔以为庄严的具足八支功德的湖泊、池塘严饰著,等等,皆已转成圆满净土。思惟有如供养诸佛菩萨圣众的供云大聚,并且思惟安住诸刹土中的有情众生虽然具足了如是圆满富足,却仍然一刹那也不成为生起我慢、侨傲、贡高之缘,完全转为成就菩提的顺缘,诚如《入行论》所说:

  『普愿大地一切处,悉无砂砾丘陵等,

  平如手掌琉璃净,轻软柔和自性成。

  水鸟树林与光明,乃至从於虚空中,

  法音如流声不绝,愿诸有情常听闻。』

  其二,施舍受用之理,即任所施舍诸境,其次第皆应如前。自之受用、衣食、住处、眷仆等,所有及任所欲求的都化为如意受用,於此诸刹上予作广分,如前施舍;同时也由此每一一因缘而得世间及出世间不可思议受用,凡此悉数成为证得圆满正觉的因聚,故而成佛,思惟心续具足了法身之乐。於诸上师及佛薄伽梵也化为如意受用的行相而供养,思惟心续生起特殊无漏大乐,如前。

  其三,施舍善根者,即并不能施舍过去已坏灭的诸身躯、受用,因此唯施舍现在正得与未来将得的,然而善根是一切三世所摄的皆堪施舍,也就是可施舍过去善根的种子或习气、现在及未来者——乃至未成佛之际所有善根皆堪施舍,《入行论》说:

  『以诸三时所生善,为成有情义利故,悉能施舍无顾惜。』

  龙树阿阇黎也说:

  『此善愿众生,集修福智粮,

  获得从福智,所出二殊胜。』《

  虚空藏经》则说:

  『惟愿我任何善根,无不长养一切众生。』

  所说的,都是施舍善根之理。

  此中,从善根力小者,如施与畜生一搏糌粑或唯附带所得的一件善行以上,到心续生起菩提心宝等善根力大者,一切都能於如前所说的刹土次第圆具而一一施舍,由此彼所有诸境也能一一圆满获得当世现证佛位的众缘因聚,究竟二资粮而成佛,思惟心续具足了法身之乐。

  那么虽即如是净修施舍意乐,究竟有何利益呢

  现在若不修习施舍心的信解,当下於正施小物也成障碍,是《妙臂请问经》所说。若现在起即净修施舍心,于以串习,以串习油然而成的增上力,於真实施舍身躯等也不会有丝毫困难,《三摩地王经》说:

  『如其由人多观察,所住分别亦如是,如是於彼心趋入。』

  圣勇说:

  『虽无利他业,恒应修彼心,

  彼任有彼者,彼即住义中。』

  伽喀瓦大师说:

  『视净分则为最要,取喻七尊等勤行。』

  《本生论》则说:

  『见闻或随念亦可,虽触或唯作言说,

  一切行相利有情,惟愿恒令彼具乐。』

  如是由衷施舍一切众生,所施舍境即是尽所有众生,由彼尽所有本身,即易圆满无量福德资粮,《宝鬘论》说:

  『上所说福德,设彼有形体,

  恒河沙世界,亦不能容受,

  彼是世尊说,此中亦有因,

  饶益众生界,无量者同彼。』

  如是受用了已由衷舍与众生的衣食等,在此之际若忘失了利他的心思,以贪著自身而受用,则说是具染污的堕罪;若无贪著自身,只是忘失了利他的心思,则说是非染污的堕罪。若已回施於他,有人亦已领解,这种情况下,当自己还意想此物为我所属时,为了自利以偷心而受用,若满彼价,即违犯了别解脱戒的他胜罪,是《集学论》所说。

  那么诸菩萨受用彼等之时,当如何行持

  ——若想为了众主义利——以此心思而受用即无过失,《集学论》说:

  『以有主财护有主身,若由是念受用无罪,

  仆使恒时为主作业,非自有财以为存活。』

  或想:虽然如是思惟而回施於他,但是加行上却自己受用,这点诚然无义。——事实并非如此,彼论说:

  『若有一类於如是行,诸菩萨前未见实施而不信解,不应道理。当知舍心最希有故,於此道理,有起疑惑,不应道理。』

  第二,修习悲心之理,若多加作意思惟修习大悲心的利益,则增长好乐,故应说彼,这点即如《入中论》说:『以许悲为佛胜苗,初如种子增如水,长时受用如成熟,是故我先赞大悲。』由见此实义,《正摄法经》也说:

  『世尊,菩萨不须学习多法。世尊,菩萨若能善受善达一法,一切佛法皆在其手。一法云何

  所谓大悲。

  世尊,由具大悲故,一切佛法皆能自来菩萨手中。世尊,譬如转轮圣王轮宝所至,一切军众皆至其处。世尊,如是菩萨大悲所至,一切佛法咸至其所。世尊,譬如命根若在,余根亦在。世尊,如是大悲若在,菩萨余法,亦当生起。』

  於彼,思惟之理分有二点:有情世间的取受、与器世间的取受。

  第一点,如云:『杂修取舍二,取决从自起。』

  是说於诸众生的痛苦俱因由自取受而修习悲心。此中,取受的次第,是将自心来世以上将有的诸业集与烦恼集、及在五趣或六趣中将蒙受的一切苦,如为利刃刮去般,彼累累黑聚悉数取受在今世的取蕴身上,思惟无余远离了来世以上的集因苦果。同时明年以後的今世下半辈子将有的一切苦,也如前取受在今年分位的取蕴身』

  二,思惟无余远离了明年以後的苦集。同样的,下个月及明後天以後的一切苦集,悉皆取受在今天分位的取蕴身上,思惟无余远离了明日天晓以後的苦集。而且这也不是遍取他苦而令不现余处,或如似安置在自己身旁。

  究实上说,取受原是为了摧灭我爱执,故应取受在自心之中,也就是如在修习慈心时所说,诸地狱众生的一切集因苦果,如为利刃刮去般,彼累累黑聚皆取受在自心之中,悉数成熟在我爱执上,得令调伏尽净:思惟诸地狱众生都得以无余远离苦集。

  就像这样,十方世界中尽所有饿鬼、尽所有畜生、四大洲八小洲中尽所有人道、四大天王天等欲界六天、从梵众天到广果天之间色界十二处天尽所有众生、以及无色四处天尽所有众生的一切集因苦果,如为利刃刮去般,皆如前取受在自心之中,悉数成熟在我爱执上,得令调伏尽净:思惟彼诸众生都得以无余远离苦集。同样的,取受住於三有的中阴众生的苦集,思惟如前。

  简言之,诸四生所摄的众生,其总的业集、烦恼集、痛苦、以及个别应予区分缘念每一一众生,从每一一众生别别取受而思惟彼等皆已远离,诚是一大关要…

《修心日光论(虚空祥尊者造 释法音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