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平走进全球化与多元化时代
黄夏年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化与多元化的时代,中国佛教协会对新世纪佛教徒提出的要求是:开展与全世界各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实现全世界佛教徒的大团结,大联合,弘扬佛教慈悲喜舍的伟大精神,宣传佛教的和平教义,反对暴力,抵制邪教;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反对污染,保护环境。继续加强与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国家和人民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始终高举和平的大旗,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为创造友好、合作、和平、和睦和幸福、繁荣的新世界而精进不懈。中国佛教界应该怎样顺应历史潮流,携手创造世界和平,笔者略抒管见,与同道分享。
一、保持佛教本色 顺应时代潮流
当代世界在整体上处在一个科技进步化,信息自动化,生活物质化,交通现代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正在改变的社会,一个正在取得改革进步,同时还是一个有待完善的时代。
现代化是指作为一个历史进程,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过渡时发生的一个具体变化过程。就中国来说,我们的现代化就是在走完过去的农业社会之后,进入工业社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的一个发展过程。现代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经济性质的改变,还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的变革。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宗教的影响太深, 传统气息太浓厚,现代化本身就是一种革命的行为,它对传统的东西破坏太多,宗教因现代化而受到的冲击太大,许多传统的东西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被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和消失了。因之有的人就认为,宗教是传统文明的传承与标志,宗教如果太现代化了,就缺少了神圣性,于是宗教就变得世俗化了。
宗教传统是悠久的,而且表现得比较固化,不会轻易改变。但是宗教也有他的灵活一面,因为宗教是随顺世间的,是跟着世间的发展而变化的,没有发展和变化的宗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在现代社会,宗教就是要跟上现代人的思想,要为现代人服务。当代的社会走的是市场经济的模式,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神的诉求肯定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例如在农业社会,人们希望神能赐予风调雨顺,祈求农业丰收。而在工业社会,人是经济人,穷算命,富烧香,反映了经济人的功利性特征,求神赐予发财,全家平安,成为现代人的心理诉求。现代化社会的宗教世俗化,不是因为宗教要变得世俗化,而是因为人们对神的要求变得非常世俗化了。
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化的进程已经变得不可逆转,宗教只能在这个态势下,与现代化一同并进。因现代化带来的变化必然要深刻地影响宗教的变化,所以宗教只能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如此说来,宗教现代化已经成为新世纪应有之议和成立之题了。
现在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地球对我们而言,真的变得越来越小了,大家生活在一个地球村的说法已经被事实证实,在这个时候,我们真的很难想像不同的人种还会为了各自的一己利益在争得死去活来的,唯有和平相处,唯有互相接纳,人类才能生存下来,人们的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绚丽多彩。
佛教文化是最悠久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也是古老的东方传统文化之一。新世纪佛教及其文化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定位如何,肯定与未来的大文化环境有密切地关联。从世界大文化的背景来看,种族与种族之间,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并没有停止,但是这些都是局部的现象,还没有出现形成大规模的对抗,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融和与创新,当然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肯定不会消失,但也会发生一些大的变化,例如在吸收了其它民族文化先进思想下,民族文化会变得更加完善与充实。从中国现在的社会思想文化的形势来看,新世纪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将会出现在坚持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批判地吸取外来的西方思想文化,所以未来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大环境就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兼摄西方先进文化因素等形成的一种特色的中国思想文化。佛教在这种背景下,将表现的也是与此相适应的一种以坚持佛教本位文化为前提,有选择地吸纳对佛教有增益的其它各种思想文化的情形,例如,中国佛教将会坚持原有的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国际交往三大优良传统,充分发掘佛教主张的惩恶扬善的道德观,继续提倡爱国爱教、行菩萨道、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精神,发扬人间佛教思想,积极进取,更加面向社会。同时也会适度地利用外缘来补充自己的不足,例如借鉴其它宗教的参与社会的组织模式,采用先进的学术研究的方法,使用更加合理的内部管理形式,使之能更加适合未来的中国社会现实,适合未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在未来的社会文化中正确地给自己找出一个合理的定位。
现在世界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很多是根本性的变化。过去那种冷战时期已经结束,代之而起的是一个面对全球的“全球化”的时代到来,正在迅猛发展的高科技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台计算机将我们与世界各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就像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彼此之间正在开始变得非常熟悉。“全球化”的问题也相应地带来了“多元化”和“社会化”等等现代文明时代的特点,而宗教特别是佛教在这一时代应该怎样面对,此一问题在古来未有,今天又无现成参考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重大课题,它牵涉了当今的中国佛教界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怎样利用高科技手段来为自己服务,让未来的佛教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等等一系列现实的问题,用佛教的话说,此乃“己躬大事”,关系到未来的法脉法运相续之大事,也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一件大事。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既面临空前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给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观念以极大影响。为了继承传统,面向当代,开拓未来,必须遵照与时俱进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新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更加坚持改革开放的国家,中国未来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将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政治和社会的深刻变革,这是挡不住的潮流,不可逆转。如今我们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的形势下,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有进无退。面对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佛教没有退路,也不能等靠,只能自己主动地去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主动地为自己找一条合适的道路。
二、开展与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发展与和平”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题。有发展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战争,有战争就有反对战争的和平呼声,于是世界呈现了多元的复杂情况,这些情况由多种因素组成,其中包括了政治、经济、种族和文化的原因。
全球化的浪潮,就像近来出现的海啸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只能去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动力是市场竞争,市场是广大的,它包含了人才、思想和文化的市场,也包含了人才、思想观念以及文化的竞争。规则是保持市场有序竞争的唯一标准,但是制定规则的主体是按经济实力的强弱而定的,简言之,实力强的占有的市场就大,实力弱的只能听凭强者的分配。要想改变规则,你必须要有实力,只有发展了自己的实力,才能拥有发言权。这就像体育竞赛的规则一样,给有实力的人开了方便,后来者要想改变规则,必须在实力上超过别人,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发言权。宗教离不开竞争,不仅不同的宗教之间有竞争,宗教内部也有竞争。宗教也要靠实力,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实力。
今天的全球化与多元化的时代,势必造成了一个竞争的时代。当前我们会不自觉地感受到,整个世界都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各国之间在这方面的的竞争,可以说已经到了白热化的情况了。就世界各国宗教而言,不管是传统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还是伊斯兰教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每个宗教都在为了适应日新月益,变化剧烈的时代,使尽了手段,想尽了办法。例如,面对各种宗教的竞争,各个大宗教的不同派别联合起来,成立世界性的统一组织,试图加强本宗教的团结,增加凝聚力。至今已有50年历史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就是在世界宗教竞争的背景下,佛教界联合起来成立了世界性的组织。
应该看到,每个宗教都想保存自己的势力,保持自己的特点,并在充满巨变的情况下来图生存的愿望。当前的信徒在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不同的宗教面前,他们的视野进一步扩大,既感到无所适从,又有了一个可以充分选择的机会,信仰的转化是必然存在的,所以,当前世界的宗教与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一样,走进了一个竞争时代。。
宗教及其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属于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它是古老的文明代表这一!宗教并不是一成不变,它始终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做出自己的调适行为,并且善于将传统的思想文化与某一时代的精神相协调起来,由此开拓出新的生存空间,为信众的精神追求给出一个既现实又合理的答案。但是不管怎样变,宗教的核心——基本信仰是不会变的,如果这个变了,就不会称其为某一宗教了。
当前的宗教是处在一个“普世化”的时代,这主要时针对各个宗教所处的时代外部环境而言的。所谓的“普世”,就是在世界上广泛地传教,尽力普及自己的宗教,其结果是造成了各种宗教力量内外之间的重新整合,重新分配信仰地盘,重新分配信众的情况,换言之,各种宗教再次发起一轮新的信仰竞争活动,传统宗教如此,新兴宗教也是如此,大家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从佛教的观点来…
《佛教和平走进全球化与多元化时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