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有的人喜欢歌舞,迷信歌舞是人生唯一的快乐;喜欢赌博、游荡的,迷信纵情逞暴可以解决人生一切苦恼。此外还有很多迷信的事端,像迷恋打球,把打球当成人生要务的球迷;喜欢看电影,坐在银幕下才能安定身心的影迷;迷信金钱万能,没有钱就活不下去了的钱迷;以爱情为依皈,以为有了爱情就拥有一切的情迷……还有迷信战争的、迷信权力的……真是不胜枚举,比宗教里面的种种迷信复杂多了。但是每一种迷信就如同经中所说:“积聚终消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当离,有生无不死”,都是虚妄不实、短暂无常的,像沙上的城堡,如空中的楼阁,既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也耐不住人事的变迁,是完全不堪一击,随时会崩坍溃散的。因此,没有信仰固然不好,迷信也不完美,建立正确的信仰,人生才能圆满究竟!
二.宇宙真理有几何?
我们要破除迷信的原因,是为了正信真理。说到真理,实在很可笑,这个宗教自命是真理,那个宗教也说是真理,人言言殊,各树壁垒,究竟那一家才是真理呢?
真理,必须具备有真理的条件,不是可以随便说的。真理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普遍如此:真理必须具有普遍性,不能因为少数人能够言之凿凿,便自以为是真理。比方说:佛教讲“诸法无常”,认为一切人为的功利都如同梦幻泡影,终会毁坏而归于幻灭。我们翻开一部人类进化史来看,有生就有灭,有成、住就有坏、空,千百年来各朝各代的文明均无所幸免,没有一样能原原本本流传不变的,可知“诸行无常”合乎普遍的特性,是确定不疑的真理。
2.必然如此:佛教讲“生死炽然”,有生必有死,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呢?古人有生死,今人亦有生死;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一切有生命的物体最终的归宿都同一坟塚,可知生死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3.本然如此:生死的本然特性,可以从生者惧怕死亡的现象上去理解,可见生与死是与生俱来的本然真理,任何时间、空间的人类、生物,都没有办法逃避这个问题,这就是真理。
我们用这三个条件,就可以证悟出有生有死的生死流转确实是我们人生里的真理,我们应该正确地信仰这个真理,把贪生怕死、畏惧疑惑等等心态都袪除掉,重新建立我们对生命的希望,把握生命做更有意义的事业。
我们现在讲到宇宙里面的真理有几何?其实,佛教的真理可以说充盈宇宙、布满人心,我现在把佛教里面有关处世为人的四个真正道理贡献给大家:
(一)广结善缘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就正等正觉,佛陀究竟觉悟了什么?就是觉悟我们宇宙人生最根本的真理:“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这个缘起论,是我们佛教的真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在我们的生活上,到处可以印证这个缘起缘灭的真理。凡事由众缘和合而成,由因缘散失而灭。有了因缘,事事顺遂;因缘不合,处处失利。好比一部机器里面少了一枚螺丝钉,无论如何努力修护,总是无法启动一样。所以,各位要想生活上有幸福,事业上有成就,最重要的是与人相处要和谐,处处广结善缘,才能自求多福,美事天成。这就是所谓“业因缘在,业因缘绝;因明因显,缘起缘灭”了。
我们要怎样广结善缘呢?
1.在时间中结缘:比如说,我现在点头向你微笑,这是结“现在缘”;几天之后,你看到我,你也向我含笑招呼,这又进一步是结“他日缘”了。说不定就从这一个微笑开始,我跟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结下了生生世世的“未来缘”。所以我们在时间中结缘,不仅要结现在之缘,也要结他日之缘、未来之缘;能够缘缘不绝,善事自成。
2.在空间处结缘:我们不仅要结“此方缘”,还要结“远方缘”、“十方缘”。其实,现在所结的“此方缘”,也有可能成为他日“远方缘”的因,而更一步成就了未来“十方缘”的果。所以,在佛教里,时间空间是相续不断、生生不息的,我们不要看轻任何一个小空间、任何一个微少时间内所做的善事,因为这一粒种子,很可能就是将来茁长的一棵大树。
3.在人间里结缘:除了结“人缘”外,还要与众生结下“生缘”。结了“人缘”、“生缘”还不够,要更进一步结“佛缘”,以与佛结的千年万世法缘,来做为我们生生世世的依皈。
4.在因缘上结缘:这种缘有三种,就是“亲因缘”、“改善缘”、“无缘缘”。“亲因缘”是在已有的因缘上再结因缘;“改善缘”是将彼此的关系做调理、改善的努力,使这个缘更美好、更长久。一般的婆媳、妯娌之间,都是有缘才成为一家人,如果能改善原来不好的嫌隙,这个缘就会和善,家庭也更幸福。另外,我们还要结“无缘缘”,也就是要与跟我们有关系、互相认识的人结无上善缘,即使是跟我们毫无关系、形同陌路的人,我们也要主动友善地和他们结欢喜缘。比如说:你在路上看到一个人滑倒了,你立刻扶他一把,跟他点头微笑,他也向你道谢微笑,由于你的广结善缘,你们这两个原本无缘的人就成为有缘人了。
至于我们要用什么方式来结缘呢?我现在就举出几个实实在在的例子来给大家参考:
1.资具结缘:譬如以财物、汤药、日用品等捐赠给他人。我们常常把钱捐给孤儿院,买日常用品给救济院,这便是以资具和他人结缘,是一种财布施。
2.身心结缘:用眼、耳、鼻、口、身、意来和人结缘。譬如我用眼睛向你行注目礼,是眼结缘;用耳朵静静听你讲话,是耳结缘;用嘴巴赞美你,是口结缘;在心里欢喜你、关心你,是心结缘,人与人是连在心里都可以与之结缘的。
3.利行结缘:我们给人方便、利益、好处,做对他人有益的事,这就是利行结缘。好像我们一般人常常穿的太子龙衣服,吃的统一面、可口奶滋等食物,这些民生用品的总负责人是吴修齐先生,他的生产事业不仅供应了全台湾百分之七十的民生衣食需要,还能运销出国争取外汇。有一天,我问他是如何成功的?他告诉我他的成功之道。他说:他本来在台南一个山脚下摆地摊,后来到乡公所当小职员,有许多乡人来办事情,不清楚手续,他都一个一个耐心帮他们解决;后来这些人在他开始创业的时候也给他很多的方便和协助,吴先生的事业就很顺利地发展起来。所以说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给自己结下了未来的利行缘,这就是佛法“他受用即是自受用”,自他不二的甚深妙义。
4.佛法结缘:用真理、智识、技术、佛法与人结欢喜缘。我个人从小在佛门受人恩惠,也受十方大众的呵护,受国家、师长的教导,我之有今天,完全是社会大众成就的。我无以为报,就想到用佛法来与大家结缘,所以从民国三十八年到台湾来以后,这里的每一个乡村,如彰化、花莲、台中……,三十年前我都去讲演过佛法,这个缘就愈结愈大愈广,到现在听讲的人越来越多了,而这些听讲的人又会把所听的内容向没有听过的人传讲。这样我以佛法向大家结缘,大家又用佛法向更多的人结缘,我们的佛法就遍满虚空,使十方大众都能沾被法益了。
(二)自作自受
佛教里面的第二个真理是“自作自受”,也就是说:自己的行为后果完全由自己来承担,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人在世间的幸福与否,都随业力而定,业有善业、恶业之分,恶业就是自作自受的业。所以我们生活里面许多的困厄、不如意,都是自作自受的因果报应,而不是由外在的神权来惩罚的。
(三)好心好报
这个真理就是善业,所谓“善有善报”,你做了好事种下善业,自然幸福的果实还是由你来享,别人是无法干预的。这种因果报应的真理也是全凭自己作主,不是神只所能操纵左右的。
(四)空有不二
“空有不二”是真理,因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真空可以生万有,万有复归于虚空。各位能够了悟空、有之间的妙谛,在生活上切实的付诸实行,许多的计较、争夺、猜忌都可以消失,而达到物我合一、人我两忘的逍遥境界。这就好像佛教里面所流传的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偷想偷禅师的东西,趁着三更半夜禅师在睡觉时,偷偷溜到禅师的房间里去,找了老半天,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偷。小偷很失望,正要离开时,一直躺在床上闷不吭声的老禅师说话了:
“喂!顺使替我把那个门关好啊!”
小偷吓了一跳,乖乖回头替他关好,却忍不住抱怨说:“这种门有什么好关的?反正又没有东西好偷。”
禅师莞尔一笑:“是你偷不去,不是我没有!我的东西遍布虚空、充塞宇宙,你有何德何能偷去?”
禅师已证悟真空妙有的道理,所以宇宙万物都是他的身家资财,小偷还是执迷于世间法,以有形的物质为取舍,自然徒劳无获了。
我们谈到了佛教里面的四个真理:广结善缘的真理,可以引导我们臻于世界大同的和平境地;自作自受的律则,可以约束我们贪取为恶的意念;好心好报的因果,鼓励大家勇于为善;空有不二的妙理则开启我们无限的丰富生活。这四个真理好比四条路,每一条都可以让我们转迷成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在家、出家修行的大道和妙谛。
三.迷悟之间差几许?
迷者自迷,悟者自悟,迷悟之间究竟相差有多少呢?
我们常常在经上看到这样的经文:“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也听到古德禅师说:“是佛法的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即是佛法。”乍看之下,好像非常矛盾的样子。其实“是佛法,不是佛法”与否,只在迷悟之间而已。一念转迷,本来是清净的佛法的,也变成了染污的世间法;一念觉悟,有漏的世间法都变成了无漏的佛法,所谓“心迷世间转,心悟转世间”,就是这个意思。而“迷”“悟”之别虽仅在一念顿超,是心地上的功夫,绝不是口舌上的逞能。
有个年轻人正在澄心静虑打坐的时…
《谈迷说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