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談迷說悟▪P2

  ..續本文上一頁說:有的人喜歡歌舞,迷信歌舞是人生唯一的快樂;喜歡賭博、遊蕩的,迷信縱情逞暴可以解決人生一切苦惱。此外還有很多迷信的事端,像迷戀打球,把打球當成人生要務的球迷;喜歡看電影,坐在銀幕下才能安定身心的影迷;迷信金錢萬能,沒有錢就活不下去了的錢迷;以愛情爲依皈,以爲有了愛情就擁有一切的情迷……還有迷信戰爭的、迷信權力的……真是不勝枚舉,比宗教裏面的種種迷信複雜多了。但是每一種迷信就如同經中所說:“積聚終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當離,有生無不死”,都是虛妄不實、短暫無常的,像沙上的城堡,如空中的樓閣,既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也耐不住人事的變遷,是完全不堪一擊,隨時會崩坍潰散的。因此,沒有信仰固然不好,迷信也不完美,建立正確的信仰,人生才能圓滿究竟!

  

  二.宇宙真理有幾何? 

  我們要破除迷信的原因,是爲了正信真理。說到真理,實在很可笑,這個宗教自命是真理,那個宗教也說是真理,人言言殊,各樹壁壘,究竟那一家才是真理呢?

  真理,必須具備有真理的條件,不是可以隨便說的。真理至少必須具備以下叁個條件:

  1.普遍如此:真理必須具有普遍性,不能因爲少數人能夠言之鑿鑿,便自以爲是真理。比方說:佛教講“諸法無常”,認爲一切人爲的功利都如同夢幻泡影,終會毀壞而歸于幻滅。我們翻開一部人類進化史來看,有生就有滅,有成、住就有壞、空,千百年來各朝各代的文明均無所幸免,沒有一樣能原原本本流傳不變的,可知“諸行無常”合乎普遍的特性,是確定不疑的真理。

  2.必然如此:佛教講“生死熾然”,有生必有死,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呢?古人有生死,今人亦有生死;中國人如此,外國人也如此,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一切有生命的物體最終的歸宿都同一墳塚,可知生死是亘古不變的真理。

  3.本然如此:生死的本然特性,可以從生者懼怕死亡的現象上去理解,可見生與死是與生俱來的本然真理,任何時間、空間的人類、生物,都沒有辦法逃避這個問題,這就是真理。

  我們用這叁個條件,就可以證悟出有生有死的生死流轉確實是我們人生裏的真理,我們應該正確地信仰這個真理,把貪生怕死、畏懼疑惑等等心態都袪除掉,重新建立我們對生命的希望,把握生命做更有意義的事業。

  我們現在講到宇宙裏面的真理有幾何?其實,佛教的真理可以說充盈宇宙、布滿人心,我現在把佛教裏面有關處世爲人的四個真正道理貢獻給大家:

  (一)廣結善緣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就正等正覺,佛陀究竟覺悟了什麼?就是覺悟我們宇宙人生最根本的真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這個緣起論,是我們佛教的真理。“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在我們的生活上,到處可以印證這個緣起緣滅的真理。凡事由衆緣和合而成,由因緣散失而滅。有了因緣,事事順遂;因緣不合,處處失利。好比一部機器裏面少了一枚螺絲釘,無論如何努力修護,總是無法啓動一樣。所以,各位要想生活上有幸福,事業上有成就,最重要的是與人相處要和諧,處處廣結善緣,才能自求多福,美事天成。這就是所謂“業因緣在,業因緣絕;因明因顯,緣起緣滅”了。

  我們要怎樣廣結善緣呢?

  1.在時間中結緣:比如說,我現在點頭向你微笑,這是結“現在緣”;幾天之後,你看到我,你也向我含笑招呼,這又進一步是結“他日緣”了。說不定就從這一個微笑開始,我跟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結下了生生世世的“未來緣”。所以我們在時間中結緣,不僅要結現在之緣,也要結他日之緣、未來之緣;能夠緣緣不絕,善事自成。

  2.在空間處結緣:我們不僅要結“此方緣”,還要結“遠方緣”、“十方緣”。其實,現在所結的“此方緣”,也有可能成爲他日“遠方緣”的因,而更一步成就了未來“十方緣”的果。所以,在佛教裏,時間空間是相續不斷、生生不息的,我們不要看輕任何一個小空間、任何一個微少時間內所做的善事,因爲這一粒種子,很可能就是將來茁長的一棵大樹。

  3.在人間裏結緣:除了結“人緣”外,還要與衆生結下“生緣”。結了“人緣”、“生緣”還不夠,要更進一步結“佛緣”,以與佛結的千年萬世法緣,來做爲我們生生世世的依皈。

  4.在因緣上結緣:這種緣有叁種,就是“親因緣”、“改善緣”、“無緣緣”。“親因緣”是在已有的因緣上再結因緣;“改善緣”是將彼此的關系做調理、改善的努力,使這個緣更美好、更長久。一般的婆媳、妯娌之間,都是有緣才成爲一家人,如果能改善原來不好的嫌隙,這個緣就會和善,家庭也更幸福。另外,我們還要結“無緣緣”,也就是要與跟我們有關系、互相認識的人結無上善緣,即使是跟我們毫無關系、形同陌路的人,我們也要主動友善地和他們結歡喜緣。比如說:你在路上看到一個人滑倒了,你立刻扶他一把,跟他點頭微笑,他也向你道謝微笑,由于你的廣結善緣,你們這兩個原本無緣的人就成爲有緣人了。

  至于我們要用什麼方式來結緣呢?我現在就舉出幾個實實在在的例子來給大家參考:

  1.資具結緣:譬如以財物、湯藥、日用品等捐贈給他人。我們常常把錢捐給孤兒院,買日常用品給救濟院,這便是以資具和他人結緣,是一種財布施。

  2.身心結緣:用眼、耳、鼻、口、身、意來和人結緣。譬如我用眼睛向你行注目禮,是眼結緣;用耳朵靜靜聽你講話,是耳結緣;用嘴巴贊美你,是口結緣;在心裏歡喜你、關心你,是心結緣,人與人是連在心裏都可以與之結緣的。

  3.利行結緣:我們給人方便、利益、好處,做對他人有益的事,這就是利行結緣。好像我們一般人常常穿的太子龍衣服,吃的統一面、可口奶滋等食物,這些民生用品的總負責人是吳修齊先生,他的生産事業不僅供應了全臺灣百分之七十的民生衣食需要,還能運銷出國爭取外彙。有一天,我問他是如何成功的?他告訴我他的成功之道。他說:他本來在臺南一個山腳下擺地攤,後來到鄉公所當小職員,有許多鄉人來辦事情,不清楚手續,他都一個一個耐心幫他們解決;後來這些人在他開始創業的時候也給他很多的方便和協助,吳先生的事業就很順利地發展起來。所以說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給自己結下了未來的利行緣,這就是佛法“他受用即是自受用”,自他不二的甚深妙義。

  4.佛法結緣:用真理、智識、技術、佛法與人結歡喜緣。我個人從小在佛門受人恩惠,也受十方大衆的呵護,受國家、師長的教導,我之有今天,完全是社會大衆成就的。我無以爲報,就想到用佛法來與大家結緣,所以從民國叁十八年到臺灣來以後,這裏的每一個鄉村,如彰化、花蓮、臺中……,叁十年前我都去講演過佛法,這個緣就愈結愈大愈廣,到現在聽講的人越來越多了,而這些聽講的人又會把所聽的內容向沒有聽過的人傳講。這樣我以佛法向大家結緣,大家又用佛法向更多的人結緣,我們的佛法就遍滿虛空,使十方大衆都能沾被法益了。

  (二)自作自受

  佛教裏面的第二個真理是“自作自受”,也就是說:自己的行爲後果完全由自己來承擔,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人在世間的幸福與否,都隨業力而定,業有善業、惡業之分,惡業就是自作自受的業。所以我們生活裏面許多的困厄、不如意,都是自作自受的因果報應,而不是由外在的神權來懲罰的。

  (叁)好心好報

  這個真理就是善業,所謂“善有善報”,你做了好事種下善業,自然幸福的果實還是由你來享,別人是無法幹預的。這種因果報應的真理也是全憑自己作主,不是神只所能操縱左右的。

  (四)空有不二

  “空有不二”是真理,因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真空可以生萬有,萬有複歸于虛空。各位能夠了悟空、有之間的妙谛,在生活上切實的付諸實行,許多的計較、爭奪、猜忌都可以消失,而達到物我合一、人我兩忘的逍遙境界。這就好像佛教裏面所流傳的一則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偷想偷禅師的東西,趁著叁更半夜禅師在睡覺時,偷偷溜到禅師的房間裏去,找了老半天,找不到什麼值錢的東西可偷。小偷很失望,正要離開時,一直躺在床上悶不吭聲的老禅師說話了:

  “喂!順使替我把那個門關好啊!”

  小偷嚇了一跳,乖乖回頭替他關好,卻忍不住抱怨說:“這種門有什麼好關的?反正又沒有東西好偷。”

  禅師莞爾一笑:“是你偷不去,不是我沒有!我的東西遍布虛空、充塞宇宙,你有何德何能偷去?”

  禅師已證悟真空妙有的道理,所以宇宙萬物都是他的身家資財,小偷還是執迷于世間法,以有形的物質爲取舍,自然徒勞無獲了。

  我們談到了佛教裏面的四個真理:廣結善緣的真理,可以引導我們臻于世界大同的和平境地;自作自受的律則,可以約束我們貪取爲惡的意念;好心好報的因果,鼓勵大家勇于爲善;空有不二的妙理則開啓我們無限的豐富生活。這四個真理好比四條路,每一條都可以讓我們轉迷成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在家、出家修行的大道和妙谛。

  叁.迷悟之間差幾許? 

  迷者自迷,悟者自悟,迷悟之間究竟相差有多少呢?

  我們常常在經上看到這樣的經文:“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也聽到古德禅師說:“是佛法的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即是佛法。”乍看之下,好像非常矛盾的樣子。其實“是佛法,不是佛法”與否,只在迷悟之間而已。一念轉迷,本來是清淨的佛法的,也變成了染汙的世間法;一念覺悟,有漏的世間法都變成了無漏的佛法,所謂“心迷世間轉,心悟轉世間”,就是這個意思。而“迷”“悟”之別雖僅在一念頓超,是心地上的功夫,絕不是口舌上的逞能。

  有個年輕人正在澄心靜慮打坐的時…

《談迷說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談因說果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