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同根机而设施的不同法门,禅宜于上根人修持,念佛则智愚老少咸宜,而念佛达到极致,则与禅悟无异。圆瑛提倡禅净双修,禅修时系心于佛,即守定阿弥陀佛的话头参究,实际上把禅修融进净土,为归心净土提供修持基础。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就禅宗与念佛的关系得出以下几点看法:
自菩提达摩禅法传入中国以来,先是兼修念佛,随后一度偏离念佛,后来又转而提倡念佛,可以说,在禅与念佛的关系上走了一个“之”字形。这其间的变化,慧能和马祖、延寿分别起了关键性作用。
宋代以来禅净结合的形式,大体上有三类:一是念佛禅,是实行念佛的禅法。二是看话念佛,即以“阿弥陀佛”四字为话头的参禅方法。三是融禅于净,这是以禅为修持往生西方净土的一个法门,强调归心净土。
禅净融合是古代中国佛教的最终走向,体现了自力与他力、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结合与统一。
禅净融合的理论机制,一是根机说,多数禅师都认为禅净两种法门是适应众生的不同根机的修持方法,各有适用的对象,从这种意义上说,两者不矛盾的。二是圆融论,即将禅净与理事、二谛等相配,以理事、二谛的圆融,来论证禅净的融合无碍。三是配合论,如主张动散时念佛,静坐时参禅,如此互相配合,更富修持实效。
1 《大正藏》第12卷第343页中。
2 《大正藏》第26卷第41页中。
3 见《大正藏》第12卷第268页上。
4 《大正藏》第12卷第346页上。
5 《大正藏》第12卷第343页上。
6 见《楞枷师资记》卷下,《大正藏》第85卷第1286页下。
7 《文殊说般若经》卷下,《大正藏》第8卷第731页中。
8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见《楞伽师资记》引,《大正藏》第85卷第1287页上.
9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见《楞伽师资记》引,《大正藏》第85卷第1287页上.
10 同上。
11 同上。
12 同上。
13 《大正藏》第85卷第1273页上。
14 见《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第10-11页,中华书局1983年6月版。
15 敦煌本《坛经》(一四),同上书第9页。
16 同上书第18页.
17 《五灯会元》卷11《临济义玄禅师》,中华书局1984年10月版,中册第649页。
18 参见北宋杨亿《古清规序》,《大正藏》第48卷第1157页下~1158页中。又,现存元代百丈山德辉的《敕修百丈清规》,与百丈原来的清规面目已大不相同了。
19 详见《大正藏》第48卷第1121页,第1142页下~1143页中。
20 详见《禅林象器笺》第四类《节时门》的《四节》和《三八日》,第十七类《讽唱门》的《念诵》和《十佛名》,见《现代佛学大系》第6册第77页、95页、第7册第522~525页,台湾
弥勒出版社1982年8月版。
21 《万善同归集》卷上,《大正藏》第48卷第963页下。
22 《万善同归集》卷上,《大正藏》第48卷第962页中。
23 见《净土指归集》卷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3套第1册第68页.
24 见《净土简要录》引,《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3套第2册第106~107页。
25 《续古尊宿语要》卷1,《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3套第5册第430页。
26 见《幻住清规》,《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6套第5册第415页。
27 《净土或问》,见《净土十要》卷6,《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3套第4册第376页。
28 《天如惟则禅师语录》卷2,《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7套第5册第415页。
29 《净土或问》,见《净土十要》卷6,《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3套第4册第383页。
30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卷9,《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9套第1册79页。
31 《净土资粮全集》卷1,《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3套第3册第213~214页。
32 《戒杀文》,见《归元直指集》卷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3套第2册第136页。
33 见《归元直指集》卷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3套第2册第125页。
34 《真歇清了禅师语录》卷下,《续藏经》第1期第2编第29套第3册第319~320页。
35 同上书,第325~326页。
36 《净土简要录》,《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3套第2册第107页。
37 《念佛法要》,《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0套第1册第32页。
38 同上。
39 同上。
40 《示建阳傅居士谒》,同上书,第30页。
41 《无明慧经禅师语录》卷1,《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30套第1册第3页。
42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5《示刘存赤》,《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2套第2册第134页。
43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2《答郑昆岩中承》,《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2套第2册第112页。
44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15《答许鉴湖锦衣》,《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2套第3册第206页。
45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2《示优婆塞结社念佛》,《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32套第2册第117页。
46 《出席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会议感想》,《虚云和尚法汇续编》第53页,1990年河北佛教协会印本。
47 《致马来亚麻坡刘宽正居士函》,《虚云和尚年法汇》合刊本第679页,1986年台湾大乘精舍印经会印本。
48 《覆星洲卓成居士》,同上书第680页。
《禅宗与念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