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
李利安
一、舍利概说
梵语sarira,巴利语sarira,音译“实利”、“设利罗”、“室利罗”。意译体、身、身骨、遗身,即死尸、遗骨之意。通常指佛陀之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其后亦指高僧死后焚烧所遗之骨头。《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又安置佛舍利之宝塔,称为舍利塔;安置佛舍利之瓶,称为舍利瓶;供养佛舍利之法会,则称为舍利会。梵语sarira,或由动词吕ari(令依)转为名词,意谓所依之身体;或由动词5r(破坏)转变而来,意谓易破坏。又梵语dhatu,音译驮都,为舍利之异称,据巴利文长部经注所说,连结完整之身体(sarira)火焚后,变成如磨过之真珠、黄金等之粉末(dhatuyo,为dhatu之复数);依之可知,sarira即指死尸;dhatuyo则指茶毗后之遗骨。
舍利的分类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从而的出不同的分类。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身骨(生身)舍利与法颂(法身)舍利二种。《浴佛功德经》以佛的遗骨为身骨舍利,而称佛所遗留下来的教法为法颂舍利。此种舍利的含义是是指佛灭度后,佛所说教法与戒律永住于世,可为众生的依止,所以相对于身骨舍利而称其为法颂舍利,或略称为法舍利。《法华经法师品》中说:“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
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西域记》卷九记载:“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宰堵波,高五入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谓之法舍利也。”而后世狭义的法舍利一般是指载于《浴佛功德经》::户的马胜比斤对舍利弗所说的《诸法缘起颂》:“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冈;彼法冈缘尽,是人沙门说。”四谛中苦、集、灭三谛的偈颂,或称缘生偈、缘起偈,以阐明法身之不生不灭,故称法身偈,义称为法身舍利偈、缘起法颂。供经入塔时,亦须唱颂此偈。法门寺地宫重新设计时即设置有这些偈颂。
2、身骨舍利又可划分为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前者指埋葬的全身遗体,后者指火葬的遗骨。此说出自《菩萨处胎经》卷三{常无常品)。或谓将遗骨全部纳于一塔者,称为全身舍利;反之将遗骨分置多处者,称为碎身舍利(一称分身舍利)。关于全身、碎身舍利之说,可能起源于古代印度梨俱吠陀时期所行之土葬与火葬二法,而以土葬之遗体称为全身舍利,以火葬后之遗骨称为碎身舍利。
3、分身舍利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骨舍利、发舍利、肉舍利三种。《法苑珠林》卷四十谓骨舍利为白色,发舍利为黑色,肉舍利是赤色。骨舍利中有的就像五色珠,光莹坚固,一般称为舍利子。
4、从舍利的来源来看,可划分为佛舍利与高僧舍利。佛舍利是自从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开始出现的,后来又扩大到对过去诸佛舍利进行崇拜的范围,但核心还是对释迦牟尼佛舍利的崇拜。而高僧舍利则是在对佛舍利进行崇拜的过程中,日益出现并流行的一种舍利崇拜形态。此外,记述茶毗高僧而获舍利者亦为数不少。《宋高僧传》卷七(希圆传)载,希圆寂后,荼毗其遗体,得舍利七百余粒;同传卷七(玄约传)述及收得玄约之舍利数百粒。当代高僧如茶毗后也常见舍利出席。历史上形成而今天最为流行的高僧舍利崇拜是对玄奘顶骨舍利的崇拜。
后世所谓的舍利,为小豆大之粒状,质地坚硬而细致,稍有光泽,多被安置于小塔而受供养。一般相信佛之遗体火化之后,悉成小粒状,而且质坚,锥打不碎。然如系佛弟子的舍利,则锥击便破。不过,近世在印度发现的八分佛舍利之一,则如通常人骨被火烧后之状,既非粒状,亦不坚实。古来亦流传佛之顶骨、牙骨、指骨等物普受信徒礼拜。由此可知,除粒状舍利外,亦有其他佛遗骨流传。
二、释迦牟尼佛舍利起源与历史
·佛教的舍利崇拜起源很早,据说释迦牟尼在世时就开始对过去佛的舍利开始了崇拜,但这很可能只是后来的传说。比较可靠的舍利崇拜最早开始于释迦牟尼涅架之后。依《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所述,释迦牟尼于拘尸城双树间涅槃后,摩竭陀王阿阁世及波婆国末罗族、迦维罗卫国释迦族等皆欲获得舍利,但都遭到拘尸国人的拒绝。各国便商议将以兵力强行分取,战事一触即发。这时,香姓婆罗门挺身而山,晓渝众生,不要冈争佛舍利而白相残杀。八国便请其负责均分舍利,并各自起塔供养。于是佛的舍利便被分成八份,由八个国家各自起塔供养。这最初的八份分别是:第一,拘尸城的各位力十得一分舍利,即于国中起塔供养。第二,波肩罗婆国(波婆国之末罗)的力士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三,师伽那婆国拘楼罗众获得一分舍利,门国起塔供养。第四厂阿勒遮国诸刹帝利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五,毗耨国的婆罗门(毗留提国之婆罗门众)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六,毗离国诸黎车(毗舍离国之离车)民众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巳遮罗迦罗国诸释子(迦毗罗卫国之释种)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八,摩伽陀(摩揭陀国)国阿阁世王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负责分配舍利的香姓婆罗门也获得了佛舍利的瓶子,并起塔供养。当时的毕巯村人求得火化处的地焦炭,也起塔供养。佛教的舍利崇拜就此开始。
有关八塔的位置后世出现了很多种传说。1898年,法国人皮佩在尼泊尔南境的皮普拉瓦发掘了一处古坟,获得一个大石柜,其中藏有蜡石壶二个、蜡石器一个、蜡石箧一个及水瓶的破片若干。蜡石壶一小一大,皆收藏有骨片,小壶为球状,分成上下二部,上半为壶盖,附有瓶形之把手,盖上亥,j有阿育王时代或该时代以前所使用之Brahmi文字的铭文二行,内容是:此乃佛陀舍利龛,为著名的释迦族及其妹、妻子等所奉祀。由此刻铭可知其骨片为八国分配佛陀舍利时分与迦毗罗卫国的那一份,也可证明《”K阿含》等经所记载的八国分舍利为历史事实。尼泊尔发掘的佛骨后来由英国政府赠与暹罗国王,该国王又以部分赠与锡兰(斯里兰卡)、缅甸及日本等国。
早期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佛弟子们对佛的崇拜便主要以佛的舍利、佛生前的主要活动地、佛的用具以及佛成道的菩提树等为对象。在这些崇拜对象中,舍利占据了最为重要的地位,因为舍利既有真身的亲切感和神圣感,也有携带和流传的方便等优势,所以后世的舍利崇拜日益发展。据《阿育王传》卷一载,佛灭度百年后,阿育王搜集佛遗存的舍利,建造八万四千宝塔供养之,由此开始,佛舍利崇拜突破南亚的范围,在整个世界佛教界流传开来,影响直到今天。历史上,世界各地都曾经出现佛舍利的供奉情形。如《高僧法显传》的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条记载,该国王城中有佛齿精舍。《大唐西域记》卷十一的僧伽婆罗国(今斯里兰卡)条说,王宫之侧有佛牙精舍。《高僧法显传》载,那竭国界醯罗城中有佛顶骨精舍。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玄照条载,玄照曾至迦毕试国礼拜如来之顶骨。《西域记》卷
一迦毕试国条记载,该国有龙王所建的牢堵波,其中供奉如来的骨肉舍利。《人唐西域记》
卷十二载,玄奘回国时请得如来之肉舍利一百五十粒携回。《宋高僧传》卷一载,义净归朝
时携回舍利三百粒。根据有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存的佛舍利共计有831粒。
在日本,历来也有舍利感应的故事传说。如《日本书纪》卷二十敏达天皇十三年条所载,司马达等于设斋会时感得佛舍利,将之呈与大臣苏我马子,马子以铁锤试之,铁锤破而舍利不坏,将之投入水中也不沉陷。马子、司马达等因此笃信佛法。另外,《太子传古今目录抄所载扶桑舍利集》记载,圣德太子二岁时,向东方称南无佛,从掌中堕下白色小颗舍利。此舍利世称南无佛之舍利,在日本相当著名。
后世流传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主要有以—㈠L种: 1、舍利子(粒状),传世较多: 2、牙齿(今存北京、斯里兰卡); 3、指月,舍利(今存法门寺);4、头盖骨; 5、锁骨等;6、头发。其中最著名的有两种,一是佛牙:舍利,一是佛指舍利。佛指舍利从古到今只有一处发现,即法门寺,而佛牙舍利则有多处分藏。
三、佛牙舍利的分布
目前所发现的佛牙舍利有三十处,绝大部分并没有获得公认。获得一致认可的有两处:一是斯里兰卡的佛牙舍利;一是中国北京的佛牙舍利。
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的来源大概是这样的:该颗佛牙从中印度传到乌苌国(约在印度北部苏瓦特河流域),后又传至于阗(今新疆和田)。至五世纪南朝僧人法献西游于阗时,将其带回齐都建业(今南京)。隋统一天下气,佛牙又被送至长安,五代时中原战乱,又辗转到达辽的燕京(今北京),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将佛牙舍利供奉于北京灵光寺招仙塔(建于西元八世纪)的舍利塔中。但这座佛塔于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事件时,因八国联军炮击而告荒废,后经修建,恢复旧观。由旧塔基台中挖出的沉香木盒内藏有佛牙,从此移至新建的舍利塔内,供奉于七宝金塔的莲座上。视为该国的国宝,故该寺又称佛牙寺。锡兰佛教界每年八月一日举行历时十二天的佛牙节,于每日晚间八时至十一时举办场面盛大的佛牙游行。据佛牙史记载,此枚佛牙系于四世纪顷,由印度羯陵伽国传入锡兰。据义净的《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记载,明远法师曾到锡兰,欲密携佛牙归国,终为锡兰人发觉,致遭凌辱,锡兰人对佛牙的防守益加严密。十四世纪初,南印度塔米尔人(Tamits)入侵,劫取佛牙。波洛卡摩婆诃王三世(1302~1310在位)时,以和平方式迎回佛牙。其后,锡兰仍战乱不止,佛…
《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