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净法师佛七开示(一)
各位同修,各位莲友:阿弥陀佛!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首先,我强调一下打佛七的规矩。第一,参加打佛七的同修要听从监香师的安排和指挥;第二,不要讲话,要止语;第三,要心存恭敬,不要穿皮鞋、高跟鞋、短裤、短衫;第四,要放下万缘,一心持戒念佛。打佛七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打佛七的目的,就是去掉无始以来的习气、烦恼,开发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佛证得了什么
佛就是证得了圆满的智慧。如何开发智慧,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我们众生为什么不能显发如来智慧德相呢
只因为我们有妄想执着,迷惑颠倒。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俱足如来智慧德相,只因颠倒执着而不能证得。”佛陀用这简短的几句话,就把宇宙人生的真实道理讲了出来。佛在《圆觉经》、《华严经》、《楞严经》上都讲了大地众生有如来智慧德相,本来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因颠倒,以假当真,才是凡夫。
智慧即般若,般若是梵语,译成华语为智慧。佛陀出世说法四十九年;二十二年谈般若。可见般若的重要性。般若是一切经教的总纲领。我们怎样开发自己的本来智慧,这是非常重要的;修道不明开发智慧,不能成佛。
人的一念心,有三种智慧开发。第一,文字般若;第二,观照般若;第三,实相般若。我们修行离不开这三种般若。观照久久纯熟才能达到实相般若。文字般若指佛说的经教,即三藏十二部经典和祖师大德所做的论典。由文字来启发我们的信念,启发我们对佛陀的教义及见地上的理路通达,对宇宙人生的真理有所了解,这就叫入佛知见。从文字上理解佛法,才能明了佛的见解,才能启用观照。通过文字这个工具明白佛和祖师大德所讲的理路和修持方法,文字般若把我们无始以来不明道理的愚痴见地加以修正。没有文字般若,我们世间法就不明白什么是入佛知见。按《般若经》讲,《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华,一切般若的精髓。《心经》是般若,般若就是智慧,般若是一切法门的总陀罗尼门。《心经》开首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几句经文把《般若经》的精华全部摄进去,般若何处生,佛说“空生大觉”。
什么是观自在菩萨,怎样才能观自在呢
有两种解法。一种是显义,一种是密义。很多法师讲,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这是显义。观世音菩萨在因地修的是耳根圆通,能观十方世界的音声,救苦救难。观什么
就是闻法入理观照,观世间的一切都是假相,各种相都不能永恒存在,本是空的。密义呢
是观自己,观真我,这是修行的最高方法。谁能如法观照,谁就是观自在菩萨。确切地说,就是观法身常在,观世间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世界的一切山河大地,万事万物和我们的假合之身都称诸法,都是有为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法无我,缘起性空。“若见诸相非相,既见如来。”也就是秘密谛。
比方这尊释迦牟尼佛铜像,供在这里,是一尊佛像。如果你把他放在炉里化了,就是一个铜块,而不是佛像。你把它打成耳环,或者其它形状的首饰、香炉等,它的相就在变化。如果再经过几千年、几万年后,这块铜也没有了。,这就是缘起性空。再比方我们这些打佛七的人,再过五十年还有没有这个身了,上哪去了
你们观一下,观后你们看还有没有我,如果没有我了,那就说明一切诸法本来空寂,它的缘起本来性空。诸法本无自性,缘起法本来无自性,都是因缘生,因缘灭。就象《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一切有为法,当下生,当下灭。比方你今年五十一岁了,过了年就是五十二岁,再回过头来找五十一岁就找不到了。一天过去了,再回头找今天就没有了。时间刹那地过去,生命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们不要死死地执着这个我,把我去掉了,当下就自在啊!所以,我们要放下万缘,一心修道。生带不来,死带不走,都不要去执着它。不要绞尽脑汁拼命去赚钱,要随缘了旧业,不再造新殃。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要在甚深的禅定功夫上去观照。如果没有甚深的禅定功夫,就不能开发智慧。我们从文字般若知道了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无我时应起观照,寂静涅槃,用深深的禅定才能开发智慧。“行”,就是做。做就是起观照。时时观照无我,时时回归自性,这就是行。有“行深般若波罗密”才能达到彼岸。彼岸就是佛。我们众生迷,佛是觉。我们是从迷岸要达觉岸。“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多”,比喻智慧无量。有无量的智慧,那自然能把业障、习气、烦恼断掉,进而断掉惑业。断掉惑业身心自然能够自在,所以才照见五蕴皆空。
你坐在那里为什么不自在
坐得腰酸腿疼的
因为我们还有身体这个身,有色相就有烦恼。所以,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谓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个大患就是过去生中的业报之身。有身有色,我们眼观色就产生分别。比如,对美妙的音乐就爱听,不如意的就想舍,舍不掉就起烦恼。烦恼一起就成业障、罪障、报障。我们这个身是报障。报障是从哪里来的
因为有因果造作而受报;这个报从哪里来的
因为有业障、报障、罪障三障。我们不是常念愿消三障诸烦恼吗
怎么消,要靠智慧。没有智慧之光,烦恼消不了。
智慧哪里来
要观照。观照什么
观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这是佛说的三法印。三法印是小乘法,小乘法是大乘的基础。能如是观,我们的心就是清净心。寂静涅槃了,就达到了无上妙境。当你观到无我时,就破了我执。我执一破,不执着于法,法执也就破了。我执法执一破掉,当下就大自在了。当你观到身体是假的时候,再找你的心在哪儿,当你念佛的时候,再观照一下谁在念佛,能不能找到
(大众答:找不到)找不到就是空寂。如果找不到了,空了,对外面明明了了,这个心也明明了了,这就是念佛与自性佛相应。一句佛号和观照是同时的。不是念佛时放下佛号再去观照。观和念是一不是二,不能错解,观照无我就是般若智慧。启用般若智慧,斩断无明烦恼惑业。当烦恼惑业现前时,立刻观照无我。“心地无念自性定,心地无我自性慧”。所以,我们要保持心地少念无念,要加强定力。如果没有禅定就没有智慧。只有勇猛精进地念佛,久久纯熟,达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观而无观,无观而观。最终契入实相般若,才能达到大智慧到彼岸。
当我们坐在那里起观照把身体观掉,身体没有了,大地山河没有了,我念阿弥陀佛名号,能听到佛号的是谁
本来把自我都观空了,听的那个就是佛。什么都空了,但是佛不空。不空,我们回过头来去找这一念的念它是从哪儿出来的
找不到出来的位置,所以是不空而空。找我找不到,找不到能找的念又是谁呢
还是找不到,那叫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这就是我们自性本体的妙用,这种不空就是妙用。所以,祖师大德说,“净土法门是无上的妙禅,无上的密咒”,在这里就能显现出来。
假设你修禅宗,你不明白自己的本心,什么是心?什么是性?什么是真空
什么是顽空
什么是无寂空
什么是偏空
如果没有禅师指导,容易走错路。现在有人修道,修的是邪定,他还以为是空。顽空的空就象木头,石头一样在那里一念不生:无寂空一念不想,虽然不想,但心里暗昧,不明明了了。偏空就是偏在一边,没有妙有。我们修的是空中要有妙有。我们当下把身体和心都空掉,然后从空中起一句佛号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就是空中生出的妙有。你也不要去找真空、顽空、偏空、净土法门它是直取如来果地,直取妙有。虽然,你从理上没有明白,但事有挟理之功。当你念佛念到一定的时候,身心都会没有了,这时你才明白佛法是空的。
我们要入佛知见、证佛之果。什么是入佛知见
就是要明白佛的见地。佛出世间的一大因缘就是教化众生入佛知见。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说了三藏十二部经典。左说右说,上说下说,横说竖说,就是叫众生入佛知见,然后才能依佛的知见去启用去行去证。
信解行证,首先是信。信什么
我们修学佛法,一定要信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留下的经典都是真实的。正如《金刚经》上所言:“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这是千真万确的,怀疑就是谤佛。“信是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在《华严经》”上把十信放在首位,有信才能启用。信后解意,依意修行,因修而证,契入实相般若。二要深信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时,为了接引十方众生往生西方净土成佛,所发的四十八愿真实不虚。阿弥陀佛不辞辛苦修了无量劫,修成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接引十方众生真实不虚,三是深信自己是业力凡夫。因为我们不是圣人,不是菩萨,不靠佛力靠自己,想在今生了生脱死是难上加难,根本没有出离三界的希望。四是深信祖师大德的开示和教诲,足够我们修行路上的指路明灯。对于佛说的经典,有些地方比较深奥。因为我们没有那么高的智慧,往往对经典不能明了,而祖师大德把经典中的修持理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将他们切身修行过的经验方法表达出来。只要我们按照他们说的去做就能成功。“欲知山前路,必问过来人。”他们都是过来人。他们在修行中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做能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走过的路简捷易行。
我们修行要明心,虽然我们信了佛,修行了几年、十几年,但是,真正了解佛法真实意义的人不多。佛是什么
佛就是心;请问各位,我们的心是什么样子?它在哪里?何为心
经云:“心本无相”。我们的本心是永恒不变的。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来无去,超时间,超空间。《楞严经》云:“我们本心是清净本然,湛寂光明,圆融无碍,量周尘沙法界,称为妙…
《证净法师佛七开示(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