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白话(三)▪P2

  ..续本文上一页真如一心而已,真心没有不周遍的地方。这就是一切如来广大法性智慧的究竟含义,并不是像虚空那样的。”

  “二、听闻佛经当中说道:世间的一切法,毕竟体性本空;乃至于一切涅槃真如之法,也是毕竟空;因为从无始以来自体本空,远离一切实有之相的缘故。因为不知道,这是为了破除凡夫,以为涅槃实有之执着的缘故,而方便说的;就以为真如涅槃的本性,只是断灭空而已。怎么样进行对治呢?应当明白,真如法身的自体不是空无所有的,而是圆满具备无量自性功德的缘故。”

  “三、听闻佛经当中说道:如来藏不会有任何增减,其中具备一切不思议业用等种种功德妙法。因为不理解的缘故,就以为如来藏当中,确实有色法和心法的种种自相和差别。怎么样进行对治呢?应当知道,如来藏没有增减,是依赖于真如自性的法义来说的;而具备一切功德妙法,则是对应于生灭念的种种示现,而说有种种功德差别的缘故。”

  “四、听闻佛经当中说道:一切世间的生死染污之法,都是依赖于如来藏而有的,乃至于一切万法,都离不开真如法身。因为不理解的缘故,认为如来藏自体当中,确实具有一切世间生死染污之法。怎么样进行对治呢?应当知道,因为如来藏,从无始以来,只是具有超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种种清净功德,这些清净功德与如来藏既不会分离,也不会断灭,都与真如自体无二无别的缘故。因为超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烦恼染污之法,只是如来藏随应着生灭心念而显现出的虚妄存在,其本性毫无真实可言。从无量劫以来,烦恼染法从来不曾与如来藏相应的缘故。如果如来藏自体当中确实有虚妄生死法的话,又能够使证入如来藏的修行人永远息灭妄想,根本是不能成立的。”

  “五、听闻佛经当中说道:依赖于如来藏的缘故,而有生死轮回;依赖于如来藏的缘故,而证得究竟涅槃。因为不理解的缘故,认为众生界有开始的时候;因为认定众生的生死轮回有开始的缘故,又认为如来所证得的涅槃,有结束的时候,如来还会再作众生。怎么样进行对治呢?应当知道,因为如来藏根本就没有开始的时候,所以无明生死等相也不曾有开始的时候(只是如来藏当中的虚妄显现而已)。如果说在三界以外(就是涅槃当中),还有众生的无明生死会开始的话,就是外道《大有经》所说的邪见,不是七佛所说的正法。而且如来藏根本不会有消失的时候,因为诸佛所证得的涅槃,只是与不生不灭的如来藏相应而已,所以涅槃也永远不会有结束的时候。”

  

  二、法我见

  “所谓的法我见,是说依赖于二乘人根机迟钝的缘故(不能直接承受大乘空妙之法),如来只是为他们讲说了人无我的法义。因为所说的法义不究竟,所以二乘人执着于实有五阴生灭之法,因此而畏惧生死轮回,误认为实有涅槃可以证得。怎么样进行对治呢?应当知道,因为五阴生灭之法(纯是虚妄假相),其自性(即是真如一心)从来不生,也不会灭,本来就是究竟涅槃的缘故。”

  “另外,所谓的究竟远离邪见执着。应当知道,一切染法和净法,都是因为心念对待分别而有的,没有真实的自相可以讲说。因此,一切法(所言法者,谓众生心)从根本上来说,既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既不是智慧,也不是心识;既不是有,也不是没有;终究不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达的。而又要进行言语表达,应当知道,这是如来的善巧方便,只是假借言语表达,来引导众生罢了。其中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了让一切众生,能够远离虚妄念头,而回归于真如一心。因为只要思念一切法,就会让心有了生灭,所以无法回入实相智慧的缘故。”

  

  第三、分别发趣道相

  “所谓的发趣道相,是指一切诸佛所证入的觉悟之道;以及一切菩萨发心修行,所趋向的不同成就。”

  “简略地说来,菩萨发心有三种。哪三种呢?一、信成就发心(指众生修学大乘,十信位圆满,入菩萨初住位);二、解行发心(指十行位圆满,入菩萨十回向位);三、证发心(指初地以上的菩萨)。”

  一、信成就发心

  “所谓的信成就发心,是指依赖于哪一类根机的人,修什么样的法门,而得到信心成就,能够发起真实的信心呢?是指依赖于所谓的不定聚众生(指信心不确定的凡夫)。”

  “这些众生因为具有真如和教法,两种善根熏习力量的缘故,相信生死业力和因缘果报,所以能够发起十善业的修行(人天善心),逐渐厌离生死轮回之苦(出离心),想要求证无上菩提的妙果(菩提心)。”

  “这些众生开始有了信心的缘故,当他们遇到诸佛出世的时候,就会前往亲近、奉事和供养。像这样逐渐修学增长信心,经过一万大劫左右,信心已经基本成熟的缘故,诸佛菩萨就会教导他们发起真实的大乘信心。有的人,因为具有大悲心的缘故,能够自己发起真实信心;有的人,因为佛陀正法将要消灭,由于拥护佛法的缘故,能够自己发起真实信心。像这样获得信心成就,得以发起真实信心的人,就会进入正定聚(心常与真如相应,即菩萨初住位),在成佛之路上获得究竟不退(位不退,不会退入凡夫位中)。叫做常住于如来种性当中(也叫做佛子),与正因佛性相应的缘故。”

  “如果有的众生自己善根微少,久远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比较深厚。虽然也遇到了佛陀出世,也能够进行供养,然而所发起的却是人天乘的信心种子,或者是二乘的信心种子。即使有发起大乘信心的,其信根则往往动摇不定,有时进步,有时退步。”

  “也有的众生已经供养诸佛,尚未满一万大劫,在中间遇到了某种因缘,也可能会发起信心。所谓的见到佛陀庄严色相,而发起信心;或者因为虔诚供养众僧,而发起信心;或者因为二乘修行者的教导,而发起信心;或者学习别人,而发起信心。像这些种种的发心,往往都不确定,一旦遇到逆境因缘,就可能退失,而退入二乘人的发心境界。”

  “另外,所谓的信成就发心,发的是什么心呢?简略地说,有三种。哪三种呢?第一、直心,就是常常正念真如一心之法的缘故。第二、深心,就是喜好修学一切种种善行的缘故。第三、大悲心,就是想要拔除一切众生无量众苦的缘故。”

  问:“前文说过,法界就是真如一心,诸佛法身没有二相。为什么不只是专念真如一心呢?何必还要修学一切善法呢?”

  答:“就好比一个大摩尼宝(如意宝,能够满足一切所求),它的体性光明而清净,同时也有一些矿物杂质。如果人们虽然常念它的清净本性,而不用各种方法进行打磨的话,终究也不会完全清净的。同样,众生本有的真如一心之法,它的体性本来空寂而清净,同时有无量的烦恼污染之法。如果修行人虽然常念真如自性,而不用种种方法进行熏修的话,也是不会真正证得清净本性的。因为烦恼习气的污垢遍布一切法的缘故,所以要修行一切善行来进行对治。如果有人能够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就会回归、顺应于真如清净法的缘故。”

  “在信成就发心当中,简略地说,修行方法有四种。那四种呢?第一、行根本方便(心中观行的根本方法)。就是说常观一切法的自性没有生灭,远离于妄想执着。这样就不会贪住生死轮回的假相。还要常观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显现,因业而感果,不会坏失,所以要发起大悲心,修行一切福德而摄受教化众生。这样就不会贪住涅槃的清净无为。因为随顺于真如法性本来无所住而修行的缘故。”

  “第二、能止方便(停止恶心恶行)。就是说经常能够有惭愧心,勇于悔改自己的过失。这样就能够停止一切恶法恶行,不让它们增长。因为随顺于真如法性本来远离种种过失而修行的缘故。”

  “第三、发起善根增长方便(信敬三宝,增长善根,求无上道)。就是说经常能够供养礼拜佛法僧三宝,赞叹并且随喜三宝的种种功德,劝请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常转妙法之轮。因为敬爱、尊重三宝,内心纯净仁厚的缘故,信心得到增长,于是能够发起真实大愿,求学诸佛无上正觉之道。又因为佛法僧三宝功德力所护佑的缘故,能够消除种种业力习气的障碍,成就不会退失的善根。因为随顺于真如法性本来远离愚痴障碍而修行的缘故。”

  “第四、大愿平等方便(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就是说要发起广大愿力,希望穷尽于未来,教化解脱一切众生。而没有任何众生被遗漏,都要帮助他们到达究竟解脱的无余涅槃。因为随顺于真如法性本来不会断绝的缘故,也因为随顺于法性广大无边,遍布一切众生,平等无二,没有彼此差别之念,究竟寂灭的缘故,而能够发起这样的平等大愿。”

  “菩萨发起这些深广愿心的缘故,就能够部分见到真如法身(入初住位)。因为见到法身的缘故,随应着菩萨的愿力,能够示现八相成道(示现成佛)来利益众生。就是所谓的一、从兜率天退(准备降生人间);二、入胎(入王宫,做王子);三、住胎;四、出胎(出生);五、出家;六、成道(成就正觉佛果);七、转*轮(运转妙法,利益众生);八、入涅槃。”

  “然而,这样的菩萨还不能够称为法身菩萨。因为他们过去无量生生世世以来,所积聚的有漏业力习气还没有彻底断除。随着这些菩萨示现在生死轮回当中,就会有少量的苦相伴随。但也不会被业力所束缚(不同于凡夫),因为具有广大悲愿自在之力(大愿与真如相应,所以具有自在之力)的缘故。”

  问:“既然这些菩萨已经不同于业力凡夫,为什么在经教当中说(在《本业经》当中,说七住位以前的菩萨,有可能会退失,甚至堕落于恶道当中),他们当中也有退失并且堕落到三恶道当中的呢?”

  答:“并不是真地会退失。这只是为了那些初学菩萨(初住位以上),尚未证入无为正位(初地,也有一种说法是指八地),却产生了懒惰懈怠而说的。让他们由于恐惧害怕,而勇猛精进修行的缘故。”

  “另外,这样的菩萨一旦发起真实信心以后,就会远离种种怯懦退缩之心。再也不会畏惧退失菩提心,而堕落到二乘境界。如果听说自己需要经历无量无边数不清的劫数,勤奋修行种种难行的苦行,才能够证得正觉涅槃,也不会产生怯懦退缩之心。因为初住位的菩萨,已经能够完全相信和明白,一切法从无始以来,本来就是涅槃的缘故。”

  

《《大乘起信论》白话(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