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世尊给咱继续讲解无明,以及生死轮回的实际情况:
“各位善男子,这个所谓的无明呀,它并不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它像什么呢?它就好像您梦里面所梦到的人一样,在梦里,不能说他没有;可是一旦梦醒了以后呢?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呀!无明也是这样的,在生死轮回当中,不能说它没有;可是,一旦觉悟了以后,才知道,它根本就不存在呀!”
“这就好比眼睛生病的人,所看到的那许许多多的空花一样,一旦眼病治好了以后,就从虚空里面消失了。但是,您不可以说,它们是从某个确定的地方消失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根本就不曾从某个地方产生过,它们完全是幻觉呀!”
“一切众生也是这样的,他们在本来没有生灭的幻觉当中,错把幻觉当做了真实,于是,用虚妄心见到了种种生死现象,并且流连忘返于其中。因此,佛陀把它叫做生死轮回呀!”
——究竟说来,生死轮回根本就不曾发生过。一旦咱们寂静心念,返本还源,朗然大觉之时,咱们都可以实证它。在咱的圆满觉性当中,本来就没有什么生死轮回,也没有什么十方世界,没有什么山河大地,以及芸芸众生,更没有你和我的差别,乃至于种种纠缠烦恼。
到此为止,世尊已经大体解答了文殊菩萨的第一个问题:
第一、啥叫做如来的“本起清净”,什么样的修行,才是如来的“因地法行”呢?
——但是,关于因地法行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圆照清净觉相,具体应当怎样圆照,还没有解说,所以,后文立即就进行了说明。同时,就在这样圆照,并且破除无明的过程当中,自然也就会远离各种邪见之病。哎,同时也就回答了文殊菩萨的第二个问题:
“第二、同时啊,还要请您讲说一下,各位菩萨们,应当怎样在大乘佛法当中,发起清净的菩提心,才能够远离各种修行的邪见之病呢?”
——好,咱一起来仔细聆听世尊的教诲,这也是本经最重要的开示之一: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世尊继续为大家开示如来的因地法行,到底如何圆照清净觉相,如何永断无明,才能够成就佛道:
“各位善男子,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如来,在因地修行圆觉法门的时候,既然已经知道,一切身心相貌,以及世间万物,都是虚空花,都是幻觉,都是梦,都不真实;那么,当即就没有了生死轮回的流转——因为,都是幻觉呀!同时,也就不再有自己的身体和心,来承受生死轮回,来承受那无穷无尽的业报了。”
“请注意,并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然后才没有了身心,而是呢?在本性当中,从来就不曾有过什么身心,从来就不曾有过什么“我”呀!”
——这是令人无比震撼的一段经文,如果您能够读懂它,并且相信它的话,那真叫做不可思议呀!
——各位兄弟姐妹,您是否感慨过身心的不自在呢?是否感慨过因果业力之苦呢?
——请您仔细学习和修行《圆觉经》,最终,您一定会打碎这个如幻虚假的身心——它不过是一个“错认”的执着而已呀!您一定会消融这个“我”,也一定会亲证圆觉实相。那时,您就可以像永嘉玄觉禅师一样,在一刹那间,消灭一切无量劫的罪业: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证道歌》
——修行的关键何在呢?
——就在“知是空花”这四个字,哎,您随时了知,一切身心相貌,所有的世间万物,都是空中花,都是幻觉,那么,分别、执着就将无从产生,当体就是大圆觉妙境。这,就是“圆照清净觉相”啊!同时,所谓的“无明”错认,自然也就消失了。
——这样的观察修行,将会迅速成就“如幻三昧”,也将会自然顺应于如来的清净觉性。具体说来,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需要逐层深入才行: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前文的“知是空花,即无轮转”就已经是“圆照清净觉相”了。但是,这其中还有可能会产生细微的“错认”——那就是无明呀!还有可能会落入空花相当中,必须加以甄别。所以,世尊继续深入开示:
“那些在因地修行圆觉法门的人,当他们“知是空花,即无轮转”的时候,他们所知觉到的内容,就是犹如虚空一般的清净觉相,也就是清净法身。其中,一切身心相貌等等,都是清净觉相当中的虚空花,如幻不实。同时,要知道,让他们能够觉知清净觉相犹如虚空的,那个知觉性,还是空花相啊!但是,也绝不可以说,没有这个知觉性。”
“像这样,既不执着于知觉性是实有的,也不否定它的知觉作用,就是“有无俱遣”,这才叫做顺应于清净觉性的修行方法。”
——哎,按照憨山大师《圆觉经直解》的解读,“彼知觉者”应当理解为:他们所觉知的内容。这样的话,这段经文的法义就通畅了。文字也没有问题,因为,“彼”作代词,指“他们”,“知觉”是动词,意思就是“觉知”,“者”是代词,相当于白话文之“的”。
剩下的问题在于,世尊为什么说“知虚空者,即空花相”呢?
——这是因为呀,当咱们在修行圆觉法门的时候,咱也能“知是空花,即无轮转”,咱也能“圆照清净觉相”,咱所照到的清净觉相,或者说清净法身,再或者说清净觉性,还或者说圆满觉性,等等,它像啥呢?——“犹如虚空”,就好像是虚空一样啊!因为,它没有任何形相啊!
那么,到底是谁,让咱圆照到这个犹如虚空的清净觉性的呢?不用问,当然是咱自己的“知觉性”啦!——哎,问题就在这儿,请问,咱的“知觉性”,和所圆照到的“清净觉性”,是啥关系呢?
——无论您怎样回答,都没有办法否认,它俩绝对不是两个东西呀!本来就是一回事儿啊!哎,这照了半天,敢情是自己在照自己,自性在照自性呀!
——哎,所以,叫做圆照嘛!
——因此,如果有人误认为,确实有一个“知觉性”,在圆照那个犹如虚空的“清净觉性”的话,这就陷入了能照和所照的对立,就不再是圆照了。哎,一旦有了对立差别,就不会圆满啦!
——所以,世尊才特意告诉大家,咱那个“知觉性”就是空花相,它也并非实有的呀!它和清净觉相,圆融而不可分呀!
——但是,您也不可以说,这个“知觉性”不存在,不能说它没有,因为,它能够明明白白地照见呀!它能够自照自明呀!它空无形相,又能够自照自明,它就是咱那明空不二的清净法身呀!
哎,到了这里,能照的“知觉性”,和所照的“清净觉性”,消除了对立,合二为一了。于是,自性自照自明——豁然开朗!什么开悟呀!什么证果呀!都从这里发生。倘若有人能够“自性自照自明”的话,一念明了,佛性就会现前。虽然现前,却很难描述它的样子,哎,它没啥样子呀!
它不属于“有”,因为,它根本就没有任何形相;它也不属于“无”,因为,它一片光明,明明白白。哎,这就叫做“有无俱遣”,像这样的观察,就是圆照,也叫做顺应于清净觉性的因地法行。
——各位兄弟姐妹,无论如何,对于《圆觉经》,您千万不要仅仅停留在思维理解的层面上,因为呀,在这里,一切思维都是空花相。思维,是永远也到达不了“自性自照自明”之境界的呀!
——哎,您哪,不需要多想,只需要单纯地观照。在您按照经文,观照一切都是虚空花的同时,您应当把观照的注意力,离开那些虚空花,哎,这就是出离心。然后呢?观照一下虚空,看看虚空花们,幻生幻灭的那个大环境。
——哎,行文至此,忽然心生一偈,就叫做《行文偶得》吧。偈曰:
从来此事太难知,无人不见少人识;
明明白白金刚眼,散落狂花亿万枝。
下面,世尊继续为大家讲解如来的因地法行,以及不落邪见的观照方法。
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
在上文讲解了“有无俱遣”的,顺应于清净觉性的圆照方法以后,世尊特意为大家开显“清净觉相”的境界,也就是“清净法身”的境界,也就是“圆满觉性”的境界,也就是“如来藏”的境界,也就是“法性”的境界:
“为什么说“知是空花,即无轮转”呢?为什么说“亦无身心,受彼生死”呢?为什么说“知虚空者,即空花相”呢?为什么说“亦不可说,无知觉性”呢?为什么说“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呢?”
“因为呀,所谓的清净法身,它像什么呢?就好像广阔的虚空性一样,它是如如不动的;在如来藏当中,是根本就没有产生与消灭的,也没有知见可以确立;它就像法界性一样,本来就是究竟圆满,而且遍布十方世界的。”
“像以上这一系列观照修行的方法,就叫做一切如来的因地法行。”
——到这里,世尊已经清楚地解答了文殊菩萨有关于因地法行的第一个问题,同时,如果我们能够这样观照的话,自然就会消除一切对立差别,那么,各种偏见和邪见,也根本就无法产生。
所以,世尊总结说: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这里着重回答文殊菩萨的第二个问题,世尊说道:
“一切菩萨们,都因为这样圆照清净觉相,乃至于一系列圆觉观察的缘故,在大乘佛法当中,发起了清净的菩提心。末法时代的众生们,只要依据这个法门来修行,就不会落入邪见执着当中。”
——咱也没啥好说的啦,各位兄弟姐妹,咱就信任如来的真实语,咱就依教奉行吧!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通常呢,在一段长行开示以后,为了让大家能够抓住要点,哎,世尊就会说一段偈语,把刚才的内容重复一遍,加强大家对于法义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回答了文殊菩萨的问题以后,世尊用偈语做小结,说道: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
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华,
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
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最后,世尊这样告诉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啊!你要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如来,从他们在本来因地修行的时候,他们呢?都是通过智慧观察而觉悟的。怎样进行智慧观察呢?那就是要通过圆照清净觉相,明白并且找到了无明,然后发现呢?原来所谓的无明,就和虚空花一样虚假呀!只是一种幻觉而已呀!于是,当即就超越了生死轮回。”
“这个无明呀,也包括众生的身心在内,就好像梦里的人一样,当梦醒了以后呢,哪里有什么无明?哪里有什么众生?哪里有什么我呢?”
“梦醒了,就好比觉醒,觉醒者,或者说觉悟的心,它像什么呢?就好像虚空一样,广大平等,不会动摇与变异。当觉悟的心,超越了一切幻相,遍满十方世界的时候,就会成就佛陀的无上觉道。”
“一切幻化的身心与境界,在觉醒了以后,它们自然都消灭了,但是,它们并不是从某个地方消灭的,因为,它们根本就不曾产生过。通常我们会说,觉悟者成道了,但是,他并不曾得到些什么,也没有什么好成就的,因为,他的本性,本来就是圆满无缺的呀!”
“诸位菩萨们,在这样的妙法与观察当中,就能够发起清净的菩提心,而末法时代的众生们呢?只要能够依照这样的妙法与观察来修行,那么,就不会落入到各种邪见当中去了!”
——到此为止,世尊圆满地解答了文殊菩萨的提问,实际上,整部《圆觉经》,以及整体圆觉法门,都在其中啦!这一章,可以说是全经的总章与概要。其主旨呢?就是如来广大的圆觉智慧呀!
哎,下面,由普贤菩萨接过文殊菩萨的接力棒,替在座的诸位菩萨们,也替咱们大家,继续向如来请法。咱们仔细看,仔细听,仔细揣摩呀!
《趣品《圆觉经》之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