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品《圆觉经》 之六
第五位,是弥勒菩萨
弥勒,是菩萨的姓氏,译成汉语,就是:慈氏,他的印度名字呢,叫做:阿逸多,意思是“无能胜”,就是没有办法战胜啊!因为菩萨常行“慈心三昧”,常修“慈心观”,对于一切众生呢?不起丝毫的嗔恨心,更不会杀害众生,也不会吃众生肉,所以呢,和任何众生都没有恶缘,您就根本没办法战胜他,为啥呢?他就没这个业呀!哎,这才叫不战而胜啊!
这位弥勒菩萨,可是咱中华大国菩萨队伍里的明星呀!您走遍大江南北,满大街都能看到大肚子弥勒,张着大嘴,笑呵呵地,俩眼都眯成了一条缝啦!哎,看着就喜庆啊!贼符合咱中国国情。而且呢,供在哪儿都合适,什么酒店、宾馆,工厂、企业,大小店铺,等等,时常啊,咱一推门,哎,就看到大堂正面,这位老兄啊,正朝咱开怀大笑呢!
——这位呢,是弥勒菩萨的一个化身,为了和咱大汉民族的芸芸众生结缘,菩萨在五代时期,应现而来。哎,他是浙江奉化人氏,俗名张契此,自号长汀子,出家以后呢,法名就叫做“契此”。他为人豪放、潇洒,总是笑呵呵地,喜欢和人家结善缘,从来也不生气。
哎,这位契此老兄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背着一个布袋,里面的东西啊,掏也掏不完,像个无底洞似地。大家呢,都把他叫做“布袋和尚”。
这布袋和尚,他不是娘胎里生出来的,和宝志公一样,来历不明。其实呢,在佛教里面,这叫做“化身佛”,就是佛菩萨的神通变化身呀!哎,他不入娘胎,所以,几乎也就不染污,保持了本来的修为境界。入了娘胎再出来,显现八相成道而成佛的,那叫做“应身佛”,那是教主,是世尊,要广说三藏十二部教典的,就好比释迦牟尼佛一样。
哎,话说这五代后梁时期,在浙江奉化的一座小村落,长汀村里,有一位渔民,名叫张重天,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他打夜渔归来,猛一抬头,看到上游岳林寺方向飘来了一块浮冰,上面竟然端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哎呀!滴水成冰的大冬天,小家伙竟然只穿着一件蓝布小肚兜,笑呵呵地正看着张重天呢!
——张重天仔细一瞧,只见小家伙长得圆滚滚、胖嘟嘟,那是脑袋圆圆,肚儿圆圆,小手小脚都圆圆,哎,圆圆的屁股下面,坐着一个圆圆的青布袋,哎呀!看得这张重天喜上眉梢哇,为啥呢?他还没有儿子哪!这不天送贵子嘛!
——哈哈,没二话,张重天就把小胖子领回了家,小胖子也满脸欢喜,哎,本来就是一家人哪!
就这样,小胖子做了张重天的义子,他自己取名,叫张契此,别号长汀子,哎,长汀村的儿子嘛!
成年以后,小胖子就出家了,法名呢?哎,也是自己取,去掉那个俗姓,就叫“契此”了。哎,再加上那个从来不离身的青布袋,就成了咱们的布袋和尚啦!
这布袋和尚啊,他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儿,啥事儿呢?笑!轻轻松松地,开怀大笑。为啥呢?欢喜呀!他满心都是欢喜呀!他穿破衣,吃剩菜,打草鞋,走山路,一没房子,二没土地,才跟您讨了一文钱,转手再送给那乞丐,但是,他却满心欢喜——哎,咱中国人就缺这个,弥勒菩萨,化身为布袋和尚,给咱大家送欢喜来了,无穷无尽的欢喜呀!
为啥欢喜呢?有一幅对联说得好: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哎,各位兄弟姐妹,您仔细看,仔细瞧,仔细揣摩,一字一词都不能错过呀!咱比布袋和尚生活条件强多啦!咱咋就不欢喜呢?
——啊?有人不让您欢喜?
——嘿嘿,谁不让您欢喜,您就炒它鱿鱼呀!
——啊?您舍不得?哦?还有求于他?嗯?他还有利用价值?
——嗨,原来是您自愿的呀!哦,那您慢慢享用吧!拜拜!俺自己个儿欢喜去啦!
哎,这布袋和尚喜好云游,天南海北去行脚。可是呢?无论他走到哪里,老百姓呀,看他总不太顺眼,都不正眼瞧他,给他的白眼儿比较多些。您还别不信,当时确实如此,他自己作的一首著名偈语,就说得非常清楚: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哎,布袋和尚呢,出门行脚,靠乞食为生,吃的是千家饭,一个人独自遨游万里。可是呢?人们看到他呀,常常翻白眼儿,正眼用黑眼珠看他的人呢,比较少呀!难得有人青睐他呀!文言文当中,青目,指的是黑眼珠。
哎,布袋和尚可不管这些,您白眼看咱,咱照样欢喜,照样在山高云淡之处,打听前方的道路哇!真是好不潇洒!
——别说布袋和尚了,就是超然小子来到了大街上,俺看那忙忙碌碌的人们,正眼看俺的也不多,说风凉话的还不少,所以呀,通常,俺尽量不到那人多的地方去,哎,免得让人家心里不舒服嘛!唉,古往今来,看起来呢,这和尚的境况都差不多,在咱中国老百姓的心里,基本上都被定位于盲流这个档次。
——各位兄弟姐妹,有想出家的吗?哎,那您可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嘿嘿,准备成为盲流当中的一员啊!
据《景德传灯录》记载,布袋和尚虽然谈笑风生,却处处饱含着禅机,他有一首著名的歌诀,非常精彩,歌曰: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强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锦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到了五代后梁贞明三年,也就是公元九一七年,布袋和尚端坐在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磐石上,说了一首偈语: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说完以后,就安然坐化了。于是呀,大家才知道,原来,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呀!
更为稀奇的是呢,不久以后,竟然有人在别的州内,看到契此和尚仍然在背着布袋到处游荡,哎呦,您看,这死了还能复活,真是菩萨呀!
——于是,有好事的人,专门去查看了布袋和尚的遗体,一看呢?他的全身舍利,哎,就是肉身不坏呀!仍然完好地保存在岳林寺大殿的东堂上呢。
这下,可不得了啦,以前经常向布袋和尚翻白眼儿的那些人们哪,大家纷纷描绘他的画像,像他平时一样,敞胸露怀,眉开眼笑,喜庆啊!供奉在家里,哎,正堂中央,请菩萨老人家受用香花果品。
——哎,就这样,大肚子弥勒,终于成了咱中华大国菩萨队伍里的明星。嘿嘿,要说布袋和尚这生前身后之事啊,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那待遇,是迥然不同啊!
第六位,是清净慧菩萨
——哎,前面五位菩萨的资料比较丰富,咱介绍得就详细些。后面这七位菩萨呢?没有什么明确的事迹,咱就简要介绍一下名字,哎,几笔带过就行啦。
清净慧菩萨,顾名思义,这位大菩萨的显著特点就是智慧清净。
——哎,有人问了,既然都是等觉菩萨,哪有智慧不清净的呢?
——咳,您真聪明,说的对呀!等觉菩萨哪有智慧不清净的呢!但是呢,这位菩萨之所以叫做清净慧,那是因为呀,在因地发心的时候,他就比较多地修学智慧法门,较早地得到了清净智慧,用句行话,叫做“慧解脱”呀!
第七位,是威德自在菩萨
威德自在菩萨,有人说就是大势至菩萨的别名,也是金刚手菩萨的别名,确有道理呀!因为呢,这三个名字所强调的内容是一致的,都是有大威力的意思呀。
所谓威德自在,“威”是有大威力,“德”是有大善心,“自在”是运用自如。哎,这样的菩萨太了不起啦!他可以恩威并施,善恶皆度,嘿嘿,没他度不了的众生啊!
大势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金刚手菩萨呢?据说是大势至菩萨在秘密教法当中的化现,也是密教的八大菩萨之一,代表着无限威力,可以降伏一切魔怨与逆缘。
所谓密教八大菩萨,是指: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弥勒、虚空藏、金刚手和除盖障菩萨。最后这位除盖障菩萨,也就是咱后文的第九位,净诸业障菩萨。
第八位,是辩音菩萨
——啥叫“辩音”?
——哎,就是辩才无碍,擅长用音声说法。菩萨说法呢,需要具备四无碍辩,所谓的:辞无碍辩,法无碍辩,义无碍辩和乐说无碍辩。这四条都具备了,那才是辩音菩萨呀!
辞无碍辩,就是运用语言、文辞没有障碍;法无碍辩,就是分别法相清晰明了,没有障碍;义无碍辩,就是疏通法义自如流畅,没有障碍;乐说无碍辩,就是具有大慈悲心,能够欢喜地为众生说法,而不会厌倦与烦恼呀!
——具备四无碍辩的辨音菩萨,真是太了不起啦!可以广度一切众生啊!
另外,“辩音”还有通达音声的含义,那就是指佛教里面五明当中的“声明”啦!成就声明的大菩萨,可以证得“语音三昧”,一方面呢,通达一切众生的语言,哎,什么鸟、兽、虫、鱼,天、仙、鬼、怪,等等,菩萨都可以和它们交流。另一方面呢?菩萨也可以用声音随意说法,在三昧当中,菩萨发出的一切音声,都是无上咒语,无论其内容,都可以广度众生啊!
第九位,是净诸业障菩萨
净诸业障菩萨,也就是密教八大菩萨当中的除盖障菩萨,为啥叫这名字呢?因为呀,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特别注重清净业障的法门,业障清除以后,自然就会开悟、证果,获得成就啦!
——啥叫“业障”呢?
——这里是业和障的通称,具体说来,业和障共有三种:业障、报障、烦恼障。
其中,业障是指过去业力习气的延续,也就是思维分别,以及爱恨等等习气的延续,给修行带来的障碍。比如,如果您总是喜欢学习世间法,喜爱某些技艺,甚至痴迷于其中,从而,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佛修行,也根本就…
《趣品《圆觉经》之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