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趣品《圆觉经》之六▪P2

  ..续本文上一页学不进去的话,这就是业障,宿世习气所造成的障碍。

  报障呢?是指过去所造作的业,它产生了回报的力量,这股力量相当强大,让人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忙碌于生活杂事当中,从而,根本就无暇来学佛修行。或者,如果过去世曾经诽谤、嘲讽修行人的话,今生虽然也来修行了,但是,业报成熟了,自己也会遭受种种不如意的事情,造成修行当中的极大困扰。

  另外,三恶道的众生,或者遇不到佛法的众生,也属于一种报障,由于业报成熟,使它们远离了佛法。

  烦恼障呢?就是指自己今生现前的思维分别与执着,它就是烦恼,也是烦恼的根源。用分别心,执着地学佛修行,是不可能契入佛法的,更不可能通达,所以,是一种障碍。咱这部《圆觉经》里,后文说得很清楚:“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咱后面再细说啊!

  同时,有些人对于宗派和法门特别执着,或者对于境界特别执着,哎,也属于烦恼障。嘿嘿,而且呢?还属于自寻烦恼呀!

  

  ——知道了啥叫业障,那么,净诸业障菩萨是怎样把业障清除的呢?

  ——哎,在汉传佛教当中,有三类方法,都是忏悔法门。

  ——第一类啊,叫做“取相忏”,就是有相的忏悔法门。比如说:持咒、念佛、皈依三宝、发出离心和菩提心,礼拜佛菩萨、在佛像前发露自己的罪业而忏悔,等等,都属于取相忏。它适合于普通的学佛者,比较方便,但是,需要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啊!

  ——取相忏,依靠的是佛菩萨的加持,只有非常诚心的人,才会有感应发生,依靠佛力,净除业障。

  ——第二类,叫做“大乘方等忏法”,也就是读念大乘经典,进行闻思修;或者一边念,一边随文入观,观察经文里的法义和境界。哎,依靠长期深入闻思修的力量,咱们的心,就会逐渐和法相融合,依靠法的力量,同样可以净除一切业障啊。

  ——第三类,叫做“观无生忏”,也就是深入空性当中,观察一切法无生也无灭,本来如幻啊!哎,所谓的业障呢?当体就是本来空呀!了不可得呀!

  观无生忏,不是大家都可以修的,而应当是在开悟空性以后进行。所以,它是悟道者的忏悔法门。

  ——哎,“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一切业障,都离不开咱们的心,所以,只要用佛法来转化自己的心,放下分别与执着,渐渐地,所有的业障都会得以净除的呀。

  

  第十位,是普觉菩萨

  菩萨嘛,咱都知道,全称叫做“菩提萨埵”,意思是“自觉觉他”,就是不仅自己觉悟,还要帮助一切众生都觉悟的人呀!

  哎,这位普觉菩萨,同样如此,而且,他发愿要普遍觉悟一切众生,没有任何遗漏,所以叫做普觉呀。

  

  第十一位,是圆觉菩萨

  圆觉菩萨呢?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这位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发愿要获得圆满的觉悟,同时,要帮助一切众生获得圆满的觉悟。

  第二,这位菩萨已经获得了圆满觉悟,而且,完全可以帮助咱们大家,也获得圆满觉悟。只要,咱肯接受菩萨的教导呀!

  ——哎,另外,或许这位圆觉菩萨,就是依照《圆觉经》的圆觉法门修行,而获得成就的吧!

  

  第十二位,是贤善首菩萨

  贤善首菩萨,顾名思义,就是一切菩萨贤者的上首,乃至于在大菩萨当中,他也时常位居上首呀!

  ——为啥呢?因为呀,他的功德已经圆满,早已成佛,只是,暂时还没有示现八相成道,暂时还没有做教主而已,哎,这需要因缘的逐渐成熟啊!

  

  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在《圆觉经》法会上,说法的是法报应三身一体的佛陀,而且是定中说法,也就是在三昧当中说法。因此,听法的大菩萨们,哎,不仅仅是这十二位,还包括他们的诸多眷属,也都是大菩萨,大家呢?都进入了同样的三昧正受当中,共同安住在如来化现的净土,安住在这个神通大光明藏,也就是一切众生的清净觉性之地,这个终极平等的法会呀!

  

  

  (第一章 文殊菩萨所问章)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哎,世尊说法之前,通常需要有菩萨来发问,以表示啊,对于佛和法的尊重。

  在《圆觉经》法会上,首先问法的是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因为呀,非文殊菩萨之大智慧,难以发起如此殊胜圆满之法会呀!

  古代印度呢,非常注重礼节,当弟子或者学生,向老师问法的时候,先要向老师礼拜,哦,就是五体投地的那种跪拜,啥叫五体呢?哎,就是指脑门、两膝和两肘。

  ——说实在的,就如今来说,跪拜已经不太顺应时代风潮了。哎,它不人性化呀!也不够尊重人权呀!如果弟子真地尊重老师的话,我想,一个鞠躬和问讯,就已经足够啦!

  按照古代印度的礼节风俗,文殊菩萨从大众当中站起身来,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先是五体投地地礼拜佛陀,然后还要顺时针方向,就是右绕啊!围绕着佛陀的宝座,安详地绕三圈,表示对于佛陀的无比敬重。

  ——哎,那意思就是说呀,世尊啊!俺们大家都是以您为中心的呀!俺们永远围绕着您,跟随着您。就像那万物生长靠太阳一样,您就是俺们的红太阳呀!

  ——嗨,这可真不是吹捧,而是实情。啥实情呢?一切众生的解脱,乃至于最初能够发起菩提心,等等,所有的善根,都离不开佛陀的加持呀!甚至于,一切善法,唯有佛陀的加持,才能发起。在了义佛经当中,对此多有开示啊。

  

  围绕着佛陀,右绕了三圈以后,文殊菩萨又回到了刚才顶礼佛陀的地方,然后,双膝跪地,哎,这叫做“长跪”,双手交叉合掌,就如同大日如来的那个手印一样,两个手掌合在一起,手指头互相交叉并且合拢。

  也有人说,是两个手臂,左右搭肩而交叉,似乎过去的西域各国有这种礼节,具体咋理解,哎,反正又没留下照片,您自己看着办吧。

  ——关于大日如来,哎,也就是法身毗卢遮那佛,在不少寺院里,都有圆觉宝殿,当中呢?供奉的就是大日如来,两侧呢?左右分别供奉十二圆觉菩萨,一边六位。所依据的呢?就是咱这部《圆觉经》啊!

  在我出家的那座寺院,里面没有大雄宝殿,正中央呢,就是一座圆觉宝殿,里面供奉的呢,就是大日如来和十二圆觉菩萨。哎,有一次去师父的房间里,帮助整理书架,嘿嘿,发现了一本《圆觉经》,字大,适合读诵,毫不犹豫地向师父讨了回来。哎,就是我一直闻思修用的这本啦!虽然,在出家前,就看过《圆觉经》,但是呢?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经本,哎,这次终于如愿以偿啦。

  

  当文殊菩萨绕佛三圈以后,又回到了刚才拜佛的地方,然后,他双膝跪地,双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陀问法。哎,所谓的“白”,就是中国古代指弟子和老师说话,或者孩子同父母说话,再或者臣子与帝王说话,就相当于“恭敬地说”,或者“恭敬地问”呀!哎,文殊菩萨问的啥呢?咱看下文: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问法之前,文殊菩萨先由衷地赞叹佛陀:“大慈大悲的世尊啊!但愿您呀,能够为前来参加这次法会的,听法的大众们,讲说一下:第一、啥叫做如来的“本起清净”,什么样的修行,才是如来的“因地法行”呢?第二、同时啊,还要请您讲说一下,各位菩萨们,应当怎样在大乘佛法当中,发起清净的菩提心,才能够远离各种修行的邪见之病呢?”

  哎,这是文殊菩萨替咱大家,向佛陀请问的两个问题。完了以后呢?文殊菩萨还特意强调了这俩问题的重要性,说啊:“您回答了这俩问题以后呢,就能够帮助未来末法时代,那些求学大乘佛法的人,哎,就是咱们大家呀!让咱们呢?不会再落入邪见当中啦!”

  

  佛陀是大慈大悲的,哎,愿意给予众生无边的快乐,这叫做大慈;愿意解救众生无边的苦难,这叫做大悲。

  ——这种大慈大悲怎样实现呢?

  ——就通过法的布施来实现。哎,佛陀应众生的需要,义务解答菩萨们的问题,不求回报地,把自己觉悟的妙法奉献出来。咱们大家呢?只要依照佛陀的开示来修行,都可以因此而得到无边的快乐,因此而解除无穷的苦难啊!

  

  啥叫“本起清净”呢?

  ——就是在如来的清净本觉当中,一旦发起妙用的话,所显现的法门。哎,就好像从一座宝藏里面,想要输送出珍宝的话,必须要有一道门,通过它,才能够把宝藏里面的无尽财宝,运送出来,利益无边众生啊。

  啥叫“因地法行”呢?

  ——就是一切如来,在因地修行的方法,因为这样的修行,才成佛的。哎,咱把这招学会了,咱也照着去修行,那么,咱也能成佛呀!

  这个“本起清净”和“因地法行”啊,是密切关联在一起的,其实呢?它们就是同一道门。哎,同一道门,它有两种作用,一个是出门,一个是进门。

  ——明白了吧?如来度众生,是出门,是从法身当中发起妙用,哎,这就是“本起清净”,就是妙用的法门。

  ——众生成佛呢?是进门,是要证入法身呀!哎,这就是“因地法行”,也就是修行成佛的法门。

  所以呀,这俩问题,文殊菩萨把它们放在一块儿问,因为呢,它们就是同一道门,哎,如来出来接引,咱们往里头进,都要通过这道门呀!所以叫做法门。

  ——到底是啥法门呢?哎,一会儿咱看下文,咱洗耳恭听世尊的解答。

  

  关于第二个问题,所谓的“清净心”,也就是菩提心,也就是自觉觉他之心,或者说成佛度众生之心呀!问题是,这个心应当如何把握,才能够不落入邪见当中呢?所谓的“诸病”,主要指的是种种邪见。

  ——哎,有人说啦,各种执着也是病啊!

  ——您说的没错!不过呢?执着和邪见,是分不开的,无论您执着啥,其实,都是一种偏见和邪见呀!

   …

《趣品《圆觉经》之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