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趣品《圓覺經》之六▪P2

  ..續本文上一頁學不進去的話,這就是業障,宿世習氣所造成的障礙。

  報障呢?是指過去所造作的業,它産生了回報的力量,這股力量相當強大,讓人不由自主地隨波逐流,忙碌于生活雜事當中,從而,根本就無暇來學佛修行。或者,如果過去世曾經誹謗、嘲諷修行人的話,今生雖然也來修行了,但是,業報成熟了,自己也會遭受種種不如意的事情,造成修行當中的極大困擾。

  另外,叁惡道的衆生,或者遇不到佛法的衆生,也屬于一種報障,由于業報成熟,使它們遠離了佛法。

  煩惱障呢?就是指自己今生現前的思維分別與執著,它就是煩惱,也是煩惱的根源。用分別心,執著地學佛修行,是不可能契入佛法的,更不可能通達,所以,是一種障礙。咱這部《圓覺經》裏,後文說得很清楚:“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咱後面再細說啊!

  同時,有些人對于宗派和法門特別執著,或者對于境界特別執著,哎,也屬于煩惱障。嘿嘿,而且呢?還屬于自尋煩惱呀!

  

  ——知道了啥叫業障,那麼,淨諸業障菩薩是怎樣把業障清除的呢?

  ——哎,在漢傳佛教當中,有叁類方法,都是忏悔法門。

  ——第一類啊,叫做“取相忏”,就是有相的忏悔法門。比如說:持咒、念佛、皈依叁寶、發出離心和菩提心,禮拜佛菩薩、在佛像前發露自己的罪業而忏悔,等等,都屬于取相忏。它適合于普通的學佛者,比較方便,但是,需要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啊!

  ——取相忏,依靠的是佛菩薩的加持,只有非常誠心的人,才會有感應發生,依靠佛力,淨除業障。

  ——第二類,叫做“大乘方等忏法”,也就是讀念大乘經典,進行聞思修;或者一邊念,一邊隨文入觀,觀察經文裏的法義和境界。哎,依靠長期深入聞思修的力量,咱們的心,就會逐漸和法相融合,依靠法的力量,同樣可以淨除一切業障啊。

  ——第叁類,叫做“觀無生忏”,也就是深入空性當中,觀察一切法無生也無滅,本來如幻啊!哎,所謂的業障呢?當體就是本來空呀!了不可得呀!

  觀無生忏,不是大家都可以修的,而應當是在開悟空性以後進行。所以,它是悟道者的忏悔法門。

  ——哎,“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一切業障,都離不開咱們的心,所以,只要用佛法來轉化自己的心,放下分別與執著,漸漸地,所有的業障都會得以淨除的呀。

  

  第十位,是普覺菩薩

  菩薩嘛,咱都知道,全稱叫做“菩提薩埵”,意思是“自覺覺他”,就是不僅自己覺悟,還要幫助一切衆生都覺悟的人呀!

  哎,這位普覺菩薩,同樣如此,而且,他發願要普遍覺悟一切衆生,沒有任何遺漏,所以叫做普覺呀。

  

  第十一位,是圓覺菩薩

  圓覺菩薩呢?有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這位菩薩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發願要獲得圓滿的覺悟,同時,要幫助一切衆生獲得圓滿的覺悟。

  第二,這位菩薩已經獲得了圓滿覺悟,而且,完全可以幫助咱們大家,也獲得圓滿覺悟。只要,咱肯接受菩薩的教導呀!

  ——哎,另外,或許這位圓覺菩薩,就是依照《圓覺經》的圓覺法門修行,而獲得成就的吧!

  

  第十二位,是賢善首菩薩

  賢善首菩薩,顧名思義,就是一切菩薩賢者的上首,乃至于在大菩薩當中,他也時常位居上首呀!

  ——爲啥呢?因爲呀,他的功德已經圓滿,早已成佛,只是,暫時還沒有示現八相成道,暫時還沒有做教主而已,哎,這需要因緣的逐漸成熟啊!

  

  與諸眷屬,皆入叁昧,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在《圓覺經》法會上,說法的是法報應叁身一體的佛陀,而且是定中說法,也就是在叁昧當中說法。因此,聽法的大菩薩們,哎,不僅僅是這十二位,還包括他們的諸多眷屬,也都是大菩薩,大家呢?都進入了同樣的叁昧正受當中,共同安住在如來化現的淨土,安住在這個神通大光明藏,也就是一切衆生的清淨覺性之地,這個終極平等的法會呀!

  

  

  (第一章 文殊菩薩所問章)

  

  于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哎,世尊說法之前,通常需要有菩薩來發問,以表示啊,對于佛和法的尊重。

  在《圓覺經》法會上,首先問法的是智慧第一的文殊師利菩薩,因爲呀,非文殊菩薩之大智慧,難以發起如此殊勝圓滿之法會呀!

  古代印度呢,非常注重禮節,當弟子或者學生,向老師問法的時候,先要向老師禮拜,哦,就是五體投地的那種跪拜,啥叫五體呢?哎,就是指腦門、兩膝和兩肘。

  ——說實在的,就如今來說,跪拜已經不太順應時代風潮了。哎,它不人性化呀!也不夠尊重人權呀!如果弟子真地尊重老師的話,我想,一個鞠躬和問訊,就已經足夠啦!

  按照古代印度的禮節風俗,文殊菩薩從大衆當中站起身來,離開了自己的座位,先是五體投地地禮拜佛陀,然後還要順時針方向,就是右繞啊!圍繞著佛陀的寶座,安詳地繞叁圈,表示對于佛陀的無比敬重。

  ——哎,那意思就是說呀,世尊啊!俺們大家都是以您爲中心的呀!俺們永遠圍繞著您,跟隨著您。就像那萬物生長靠太陽一樣,您就是俺們的紅太陽呀!

  ——嗨,這可真不是吹捧,而是實情。啥實情呢?一切衆生的解脫,乃至于最初能夠發起菩提心,等等,所有的善根,都離不開佛陀的加持呀!甚至于,一切善法,唯有佛陀的加持,才能發起。在了義佛經當中,對此多有開示啊。

  

  圍繞著佛陀,右繞了叁圈以後,文殊菩薩又回到了剛才頂禮佛陀的地方,然後,雙膝跪地,哎,這叫做“長跪”,雙手交叉合掌,就如同大日如來的那個手印一樣,兩個手掌合在一起,手指頭互相交叉並且合攏。

  也有人說,是兩個手臂,左右搭肩而交叉,似乎過去的西域各國有這種禮節,具體咋理解,哎,反正又沒留下照片,您自己看著辦吧。

  ——關于大日如來,哎,也就是法身毗盧遮那佛,在不少寺院裏,都有圓覺寶殿,當中呢?供奉的就是大日如來,兩側呢?左右分別供奉十二圓覺菩薩,一邊六位。所依據的呢?就是咱這部《圓覺經》啊!

  在我出家的那座寺院,裏面沒有大雄寶殿,正中央呢,就是一座圓覺寶殿,裏面供奉的呢,就是大日如來和十二圓覺菩薩。哎,有一次去師父的房間裏,幫助整理書架,嘿嘿,發現了一本《圓覺經》,字大,適合讀誦,毫不猶豫地向師父討了回來。哎,就是我一直聞思修用的這本啦!雖然,在出家前,就看過《圓覺經》,但是呢?一直沒找到合適的經本,哎,這次終于如願以償啦。

  

  當文殊菩薩繞佛叁圈以後,又回到了剛才拜佛的地方,然後,他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陀問法。哎,所謂的“白”,就是中國古代指弟子和老師說話,或者孩子同父母說話,再或者臣子與帝王說話,就相當于“恭敬地說”,或者“恭敬地問”呀!哎,文殊菩薩問的啥呢?咱看下文:

  

  大悲世尊!願爲此會諸來法衆,說于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于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衆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

  

  問法之前,文殊菩薩先由衷地贊歎佛陀:“大慈大悲的世尊啊!但願您呀,能夠爲前來參加這次法會的,聽法的大衆們,講說一下:第一、啥叫做如來的“本起清淨”,什麼樣的修行,才是如來的“因地法行”呢?第二、同時啊,還要請您講說一下,各位菩薩們,應當怎樣在大乘佛法當中,發起清淨的菩提心,才能夠遠離各種修行的邪見之病呢?”

  哎,這是文殊菩薩替咱大家,向佛陀請問的兩個問題。完了以後呢?文殊菩薩還特意強調了這倆問題的重要性,說啊:“您回答了這倆問題以後呢,就能夠幫助未來末法時代,那些求學大乘佛法的人,哎,就是咱們大家呀!讓咱們呢?不會再落入邪見當中啦!”

  

  佛陀是大慈大悲的,哎,願意給予衆生無邊的快樂,這叫做大慈;願意解救衆生無邊的苦難,這叫做大悲。

  ——這種大慈大悲怎樣實現呢?

  ——就通過法的布施來實現。哎,佛陀應衆生的需要,義務解答菩薩們的問題,不求回報地,把自己覺悟的妙法奉獻出來。咱們大家呢?只要依照佛陀的開示來修行,都可以因此而得到無邊的快樂,因此而解除無窮的苦難啊!

  

  啥叫“本起清淨”呢?

  ——就是在如來的清淨本覺當中,一旦發起妙用的話,所顯現的法門。哎,就好像從一座寶藏裏面,想要輸送出珍寶的話,必須要有一道門,通過它,才能夠把寶藏裏面的無盡財寶,運送出來,利益無邊衆生啊。

  啥叫“因地法行”呢?

  ——就是一切如來,在因地修行的方法,因爲這樣的修行,才成佛的。哎,咱把這招學會了,咱也照著去修行,那麼,咱也能成佛呀!

  這個“本起清淨”和“因地法行”啊,是密切關聯在一起的,其實呢?它們就是同一道門。哎,同一道門,它有兩種作用,一個是出門,一個是進門。

  ——明白了吧?如來度衆生,是出門,是從法身當中發起妙用,哎,這就是“本起清淨”,就是妙用的法門。

  ——衆生成佛呢?是進門,是要證入法身呀!哎,這就是“因地法行”,也就是修行成佛的法門。

  所以呀,這倆問題,文殊菩薩把它們放在一塊兒問,因爲呢,它們就是同一道門,哎,如來出來接引,咱們往裏頭進,都要通過這道門呀!所以叫做法門。

  ——到底是啥法門呢?哎,一會兒咱看下文,咱洗耳恭聽世尊的解答。

  

  關于第二個問題,所謂的“清淨心”,也就是菩提心,也就是自覺覺他之心,或者說成佛度衆生之心呀!問題是,這個心應當如何把握,才能夠不落入邪見當中呢?所謂的“諸病”,主要指的是種種邪見。

  ——哎,有人說啦,各種執著也是病啊!

  ——您說的沒錯!不過呢?執著和邪見,是分不開的,無論您執著啥,其實,都是一種偏見和邪見呀!

   …

《趣品《圓覺經》之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